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曼人神裁法的审判程序,以及有关教士服装的严格规定,对教产使用和交 

纳什一税等事项的规定,并通过了谴责阿尔比教义的决议等。 

     英诺森三世为教皇统治的理论所鼓舞。他的信条是:“主交给彼得治理 

的不仅是整个教会,而且是整个世界。”12世纪以后,英、法、德等国世俗 

政权之间矛盾重重,国际政治局势复杂,也是他能够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的 

不可多得的条件。在此期间,英诺森三世多次利用各国的矛盾,必要时使用 

宗教特权,迫使世俗君主对其俯首称臣。因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问题,英 


… Page 39…

诺森与英王约翰长期交恶。英诺森便宣布开除约翰的教籍,并怂恿法王腓 

力·奥古斯都出兵进攻英国,迫使约翰就范。其后,在约翰与诸侯的冲突中, 

英诺森又支持约翰,宣布《大宪章》无效,不准诸侯实施,否则将受到开除 

教籍的处分。因法王腓力·奥古斯都拒绝与不符合教规的再婚妻子离婚,恢 

复与发妻的关系,英诺森采取了开除腓力教籍,停止法国境内的神权(举行 

礼拜的权力)的措施,激化国内矛盾,使法王不得不屈服。1197年,德国的 

霍亨斯陶芬家族和威尔夫家族为争夺王位爆发内战。起初,英诺森三世有条 

件地支持威尔夫家族的奥托,后因奥托撕毁对他的诺言,继续要求对教会的 

控制权,转而支持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将奥托逐出教籍,同时迫使腓特 

烈承认他的保护人地位,并施展外交权术,获得了法王腓力的支持。1214年, 

奥托·与腓力·奥古斯都激战于布汶,奥托遭到毁灭性的失败。英诺森的被 

监护人、腓特烈二世 (1212—1250)登上了王位。 

     英诺森三世组织了第四、五次十字军远征,并发动了镇压法国南部的宗 

教异端阿尔比派的十字军。葡萄牙国王桑乔、波兰国王拉季斯拉夫等,也都 

先后被迫屈服于英诺森的意志。 

     英诺森三世死于1216年。此后,教廷权威逐渐衰弱,再未恢复到英诺森 

时代的极盛状态。 

      (4)托马斯·阿奎那对理性与启示的统一 

     西欧的中世纪,是信仰的时代。在这时代,基督教教义是社会中占主导 

地位的意识形态。中世纪盛期,理性生活逐渐觉醒,阿拉伯哲学和亚里士多 

德的著作在新兴的大学中传播,人们使用新的方法研究神学。理性与启示的 

矛盾日益突出。基督教教义的精神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托马斯·阿奎那(1224 

—1274)所创立的神学体系统一理性与神启,使基督教神学以特殊的方式与 

古希腊思想统一起来。传统的神学理论大部分源于罗马帝国后期的圣·奥古 

斯丁。这一理论将世界划分为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高级的神灵世界和低级 

的自然世界,认为从自然界得来的理性知识常常是获得对上帝的真知的障 

碍。因此,对上帝的信仰至上,理性必须服从信仰。 

     12世纪,从城市的教堂学校里逐渐产生出最早的大学。学校教授语法、 

修辞、逻辑、算术、几何以及被认为是科学之王的法律和神学。学术活动复 

兴了。古希腊罗马的理性传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中世纪人们的心灵之中。 

一些神学家开始用推理,而不是传统的教义论证上帝。朗弗兰克的学生安瑟 

伦 (1033—1109)认为,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的教义,道化成人身的必要 

性等基督教的一切主要教义,都完全可以用推理来证明,而不必求助于启示 

和教会的权威。 

     传统的神学家则认为,用理性的、分析的态度去认识已经被揭示出来的 

宗教真理,本身就是对基督教教义的亵渎。它使神圣、深奥的宗教问题成为 

毫无尊严可言的争吵的题目。为此,13世纪初,教会曾经禁止巴黎各大学教 

授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虽然这项禁令未被严格执行;但是,一些经院哲学家, 

如巴黎圣母院的青年教师彼得·阿伯拉尔却因此而被判罪。 

     阿奎那的观点是,上帝启示的真理有两类:可以被理性证明的和不可被 

理性证明的。启示与理性并不冲突,理性也不会玷污信仰的神圣与纯洁。真 

实的信仰和正确的理性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它们都来源于上帝。在他看来, 

神学是一门科学。它是由理性获得的和来自启示的关于上帝的知识构成的统 

一的整体。因此,他承认人类理性和自然知识的价值,同时,又认为存在着 


… Page 40…

理性不能达到、只有神启才显示的关于上帝的真理。他推崇关于自然的知识 

和理性,认为热爱知识就是尊重上帝,赞美上帝也应赞美人类的智慧;同时 

又认为,在世俗世界,理性应接受信仰的指导,而不能反对或削弱信仰。 

     神学领域里的争论直接影响了中世纪社会意识形态的稳定。托马斯·阿 

奎那将理性和启示统一起来,既符合基督教信仰的传统,又坚持了对理性的 

尊重,从而成为社会公认的神学权威。他的主要著作《神学大全》被认为是 

经院哲学的最高成就。这一成就也从理论上维护了基督教教义在中世纪精神 

世界的统治地位。 

      (5)教权的衰落 

     英诺森三世以后,几任教皇继续奉行教权控制世俗政权的政策,但教皇 

的权威逐渐衰退。这既是对英诺森三世及其几位继任者过分介入世俗政治的 

反叛,也是主权国家兴起的必然结果;自然,也隐约预示了信仰的时代的终 

结。 

     13世纪,各国政权逐步完善了对世俗社会的统治,中世纪初期的无政府 

状态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在社会尚未确立秩序的年代,人们欢迎教会出面维 

护秩序,管理世俗事务,对其因此而获得物质利益也尚能容忍;此时,教会 

对世俗事务的干预,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反感。人们抱怨:基督教世界的最高 

牧羊人应该带领基督的羊群,而不是去剪羊毛。 

     在世俗社会逐渐确立秩序的过程中,世俗事务与宗教事务分离的思想也 

缓慢地形成了。巴黎的约翰 (1241—1306)主张:教会是一个精神团体,它 

的任务就是主持圣礼,没有必要干涉世俗事物。他说:“牧师在精神世界内 

是优越的,反过来说,在世俗事务中统治者是优越的。”但丁(1265—1321) 

在《论帝制》中说:皇帝的权力直接来自罗马人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这地 

位乃上帝所直接授予,并将一直延续到世界的末日,它保障人们现世的幸福, 

正如人们在精神方面的幸福有赖教皇的保障一样。帕都亚的马西格里奥(1290 

—1343)的论文《和平的捍卫者》认为:宗教与国家是两种不同的领域,它 

们应依据各自的原则处理自己的事务。宗教的范围是超自然的世界,它的原 

则是理性不能证明的信仰原则。政治涉及的是自然的物质世界,是人类的世 

俗事务;国家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一个更高的权威来指导。 

     随着主权国家的形成,国家对于自己内部存在着享有高度特权、并受国 

际力量控制的教会,也越来越不能容忍了。民族教会的思想随之形成。英国 

的威克里夫(1330—1384)认为教会应放弃财产,安贫乐道,应建立不依赖 

外国势力的廉俭的民族教会。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捷克首先建立了胡司派 

民族教会。在巴塞尔宗教会议(1431—1449)上,首次承认了独立的民族教 

会——圣杯派教会组织。 

     13世纪下半叶,教皇再运用开除教籍的手段制裁世俗君主,就已经失去 

以往的效力了。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发布《教俗敕谕》, 

以开除教籍相威胁,禁止皇帝、国王或任何贵族,以任何名义向教会征捐税 

和贡物。英王爱德华一世对此置之不理。得到三级会议支持的法王腓力四世 

则禁止金银出境,断绝了教廷的财政来源,对教廷财政形成巨大压力。卜尼 

法斯不得不暂时让步,但1302年又发出《神圣一体敕谕》,宣称“对任何人 

来说,要获得拯救就必须绝对顺从罗马教皇。”对此,腓力做出强烈反应, 

于1303年9月与卜尼法斯的政敌配合,在阿纳尼夏宫拘捕了卜尼法斯,准备 

押解回国审判。因当地居民的压力,卜尼法斯很快被释放,但其高傲的心性 


… Page 41…

难以承受此巨大变故,不久就逝去了。继任者本尼狄克十一世(1303—1304) 

不得不对法国采取妥协政策。其后的克力门五世 (1305—1314)的对法政策 

完全屈服于腓力,并将教廷迁至法国境内的阿维尼翁。 

     1378年,教会分裂。罗马教廷和阿维尼翁教廷同时选出了两个教皇。西 

方基督教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法国支持阿维尼翁教皇,德国的大部地区 

和意大利则支持罗马教皇。教会权威进一步衰落。 


… Page 42…

                           四、东欧中世纪政治 



     东欧为德国以东的欧洲地区。最古老的东欧国家为拜占庭帝国,即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出的东罗马帝国。后来的东欧诸国多为斯拉夫人所建。斯拉 

夫人公元1、2世纪时生活于维思瓦河东南和喀尔巴阡山脉东北地区,后逐渐 

向外扩张。6世纪时,已明显分为三大支系:西斯拉夫人:后来的波兰人、 

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摩拉维亚人;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 

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 

人。东欧国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政治发展具有不 

同于西欧政治的特点。 


… Page 43…

                          1。捷克 (波希米亚) 



      (1)摩拉维亚王国(833—906) 

     9世纪初,在抗击法兰克人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捷克人、斯洛伐克人 

建立了摩拉维亚王国。在第一任王公莫伊米尔 (833—846)的率领下,捷克 

人和斯洛伐克人打退了东法兰克人的进攻。莫伊米尔的继任者,拉斯蒂斯拉 

夫 (846—869),为了抗衡东法兰克人和保加利亚人,与拜占庭帝国建立了 

密切联系。应拉斯蒂斯兰夫的邀请,拜占庭派出布教团,到摩拉维亚传教。 

869年,拉斯蒂斯拉夫败于东法兰克人。新的国王斯维亚托普卢克(870— 

894)与日尔曼人修好,使西斯拉夫人皈依拉丁教会的基督教。拜占庭的传教 

团被逐。906年,摩拉维亚王国败于匈牙利人,国家灭亡。 

      (2)普舍美斯王朝(996—1306) 

     10世纪末,以波希米亚为中心形成了捷克国家。国内封建割据严重,中 

央权力衰弱。王朝内部的斗争长期持续,王公往往向德国皇帝寻求支持,也 

因此深深介入了德国皇帝与教皇的斗争。捷克与神圣罗马帝国逐渐结合。1086 

年,德皇亨利四世授予弗拉提斯拉夫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