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 作者:赵诚桑-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门峡的代价
  王维洛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四十周年》写道:“1957年4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60年9月,三门峡大坝建成,大坝下闸蓄水。工程总投资预算为13亿元,而工程总结算时实际耗资达40亿元。对于生活在2000年的中国人来说,这40亿元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相当于四十座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特别是从1959年以来,中国进入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发展出现大倒退,一些农村出现饿死人现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三门峡工程跟原子弹试验工程一样,
  得到中央政府财政上的特别优先保证。可以说,中国人勒紧了裤腰带,直勒到奄奄一息的程度,来支持三门峡大坝的建设。建造三门峡大坝的水泥是从国外进口的,是用两袋小麦换一袋水泥、一吨猪肉换一吨钢筋换来的。如果把这40亿元用来购买救灾粮,至少可以获得800亿斤粮食,这些粮食足以挽救几千万中国人的生命。”后来三门峡大坝的改建究竟花了多少钱,从来没有做过披露。三门峡水电站原定装八台13。75万千瓦的发电机,装机总容量为110万千瓦,因蓄水位降低,又改成五台5万千瓦的机组,装机总容量为25万千瓦,只好把已装上的电机拆卸下来,运到别处。现在三门峡水电站已再经改装,装机总容量为40万千瓦,但一直未能达到设计的满负荷运转,从投资的角度讲,谈不上多大经济效益。打开施工堵死的导流底孔的代价就是每个1000万元(当时一斤白面的价格是0。18元)。更重要的是,大坝使上游泥沙淤积,洪灾有增无减。2003年陕西三五年一遇的小洪水,其所造成的后果即相当于五十年一遇的洪灾,全省有1080万亩农作物受灾,225万亩绝收,受灾人口5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2。9亿元。如此之高的代价要是也能以“交学费”来轻巧自慰的话,那也该看看是不是从中真正学到了点什么吧?
  胡耀邦的反思与张含英的自责
  原湖南省教委负责人朱尚同曾在《百年潮》上撰文,回忆1998年冬他与胡耀邦同志的一次谈话。胡耀邦说:
  “回顾一生,有两件事是难以原谅自己的,提高来看,也是做人道德的问题。
  “一件是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老总。我明知彭老总是对的,心里很矛盾,但因为相信
  中央,也举了手。第二件是1968年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大多数中央委员都被打倒了,为了凑足到会人数,我被匆忙解放出来,出席会议,一看到说少奇同志是“内奸”的材料,根据我的政治经验,就知道是不可靠的,这时我已经并不认为上边说的一定正确了,而是抱着“夫复何言”和不得已的态度,勉强举了手。”
  据《怀念耀邦》第三刊载,胡耀邦还说过:“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得不举手?这当然是由于长期缺乏民主,容不得不同意见,加上‘四人帮’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高压手段,使党内普遍形成一种奴化的思想意识。我们党由于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有相当一段时期,不能充分尊重不同意见,不能保护持不同意见的同志,甚至有的自然科学专家,因为反对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库,持不同意见,而被划成了右派。”胡耀邦这里说的自然科学专家就是黄万里。
  据曾昭奋先生在2002年纪念黄万里先生的一篇文章《江河万里》中说,原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曾对三门峡的错误有过自责。除了张老之外,几十年来,人们听不到别的官员和专家就三门峡工程说过检讨的话”。
  喷出热血地爱人
  黄家三代大丫头
  在家庭生活中,黄万里更是富于情趣的。1956年假期,他领到一笔稿费,就带全家到青岛海滨度假。据黄万里的二女儿黄无满回忆:
  到清华后,我爸爸写自己的书,还翻译苏联的学术著作。他是学英文的,解放后又学俄文。那时,清华有一位俄罗斯老太太,叫安德烈娃,住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我爸爸晚上去向她学俄文,学完俄文后,就翻译那些俄国的东西。他又写书,又翻译,拿了很多稿费。
  1956年,那时候还没反右,对他们这些知识分子还是不错的。这一年,他拿了稿费特别高兴,暑假带着我们全家上青岛。我们姐妹六个都去了,那个小弟弟,也就是很小就过继给叔叔黄大能的黄鲁淳,也把他从叔叔家接过来,一起去了。现在唯一的一张在青岛的全家福是我们花钱让当地的摄影师给照的。
  如果说黄万里在对待钱的问题上可能受美国文化的影响,那么另一方面,在伦理上,他受儒家影响很深,大家族的观念是他生活的另一面。他有钱时,就请亲戚在北京有名的饭店聚餐。1957年春,黄万里拿了一笔稿酬,正赶上长女黄且圆十八岁生日,黄万里就做东请黄家在京的亲戚在一块儿吃饭、照相。在家庭影集里,有一张黄万里题名《黄家三代大丫头》的照片,就是那次照的。由此可以依稀看到,当年黄万里家庭的生活是多么富有情趣啊!
  据黄无满回忆:“黄家三代大丫头,是我爸组织照的。这三代大丫头是我爷爷黄炎培的大妹妹黄冰佩、大女儿黄路和黄家第三代中的长女黄且圆。后来,他还组织黄家三代二丫头也照了相。这三代二丫头是我爷爷的二妹妹、二姑姑跟我。我不知道那张照片去哪儿了。我爸特爱干这些事。如果没有反右,我们家的面貌就全不是这样。”
  可惜的是现实生活里没有“如果”,短暂的欢愉和平静刚尝到点甜头,1957年的反右风暴就以雷霆万钧之势刮起来了。
  胡家博被打成“黄万里在党内的代言人”
  据黄万里当年的年轻同事、党员胡家博回忆:我与黄先生相处了几十年,感受到他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面对什么人,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他就要坚持,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1955年毕业留校当助教,到1957年才工作两年,是党培养的知识分子。在教研室里,黄先生是主任,我是秘书。按当时一般的观念和学校的体制:教研室主任都是较老一点的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教授,科学秘书则是党员干部。实际上,所有的事大都是科学秘书说了算。今天开什么会,党支部研究好了,科学秘书到教研室主任家里通知一下,然后,再通过教研室主任的嘴说出来的。有人说这是“秘书专政”,实际上就是这样。尽管我们这些人是党组织培养出来,并且得到党组织的信任,但一旦我作的独立思考被认为超出轨道,就一样要受到批判。我就是因为对批判黄万里的做法不满意,在多种场合为黄万里辩护而被划为右派的。
  我说:“他黄万里虽然话说得难听,但不能说他主观意识上就是反党。”结果我被说成是“黄万里在党内的代言人”,是受黄万里腐蚀的党内年轻知识分子的典型之一。
  其实,我只不过是从心底里敬佩黄先生的为人和学问,他对我这个年轻助教和许多年轻人很关心,很随和,指导我们学习、研究、译书、写文章,有时还一起玩,请我们吃个饭,我们去他家他热情接待。但这些都成了他“拉拢腐蚀青年”的“罪证”,我也被扣上“为个人名利接受黄万里腐蚀”的帽子。
  我和黄先生成了患难朋友。打成右派以后,我们在一块儿劳动、学习。先生鼓励我们这些年轻的右派学外语。他说:“你们年轻人不要放弃学习,不要放弃你们的学业,不要灰心丧气。人要有大志。这个形势总有一天会过去。”他对我说:“你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岗位。”当时我不信,说“根本不可能”,看来还是黄先生有历史的眼光。他对事业的发展和“文革”以后的中国有眼光。
  一身正气的“保黄派”李亚莉
  年轻助教李亚莉,当时23岁,也是因为属于“保黄派”被打成右派的。1957年以后,李亚莉被调出清华,下放到河北省,右派改正后,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据她回忆:
  1954年我大学毕业,分到清华水利系基础教研室做助教。后来我被选为团支部宣传委员,又是工会宣传委员。黄先生是工会副主席,正职是党员。那时水利系的工会工作搞得很好,黄先生也很活跃。我和他谈四川,谈乡情,又同做工会工作,关系很融洽,我把他当父辈
  看待。
  1957年鸣放时,以团支部为名的一张大字报《党内有特权》贴在工字厅一面墙。这是
  清华毕业的那帮人提的意见,我根本没提。但是贴上后无人签名,我比较冲,心想提意见是好事,又不是搞阴谋,为什么怕签名?我就签了。
  后来开鸣放会,内容是反党内特权。那时候书记姓L,四川人,是北大毕业的,还有一个,姓Z,是清华水利系毕业。
  有一天我在七八公寓背后那个平台下面碰上L。他说:“亚莉,你是不是找一下黄先生。”我问他:“找黄先生干什么?”他说:“水利馆四楼党总支那个鸣放会改由工会组织,工会是群众团体,组织广大群众开会,让工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你是不是通知一下黄先生?”我说:“行啊。”当时我是团支部委员,他是党总支书记,我还想入党呢,他要我通知,我就去了。没有什么怀疑和更多的考虑。
  这是我第一次去黄先生家。我向黄先生转达了L的意思。我说:“黄先生,明天的会,L说,由你来组织,以群众团体工会的名义进行。”第二天的鸣放会,黄先生就按党总支的意见以工会名义召开了。
  可是后来,L在会上一反常态,把主持那次鸣放会说成是黄先生“向党进攻”。我当时就站起来很认真地说:“不对,根本不是黄先生向党进攻,是你告诉我,让我去找黄先生的。”当时我坐在最后面,站起来说完,就坐下了。可是L不说话。我触动了他的伤疤,为此事他恨死我了,他不把我打成右派行吗?
  我被打成右派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新闻纪录片里上了右派的镜头。当时,上面已决定反右了,但是大家还不知道。清华园里的鸣放还在热烈地进行着,而新影厂的人来清华拍摄鸣放场面了。清华操场边一排树下,大喇叭开着,就是在“明斋”的门口。我们当时是出于好奇,感到很新鲜,想到这儿来听一听,看到黄先生在那儿,就站到他身边。这是一个偶然。如果是另一位不熟悉的先生,我就不会站过去了,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吧。我就站在黄先生旁边,结果全给新闻制片厂的摄影师摄进去了。
  新闻制片厂的人拍下了这一切。当年7月份,在清华大操场放“右派向党进攻”的纪录片,让大家都去看。第一个镜头就是黄万里先生,还有我——扎着两个辫子,穿着白衬衣、蓝裙子、白凉鞋,站在黄先生旁边。还有两个水利系58届的女学生,她们后来也因此被打成右派。作为反击右派的第一部新闻片,全国城乡播放。我妈妈在四川也看到了。
  我二十三岁成为右派下放到河北省水利厅。我的经历类似电影《天云山传奇》中男主角的原型。比方说,在右派吃东西时有小孩拿石头砸右派,还有在水库抢险,我也去过。1958年开始下去修水库。单位上对我是要重用我的时候就重用,要批判我的时候就批判。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