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总额的23%。这其中,上海的财政投入不过620亿元,仅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五分之一。
上海的路径说明,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走跨越式的路子,在这一点上,中国大陆的城市化与国际上许多城市是不同的。比较一下香港财政发行公债的准则就看得很清楚:
曾任港英政府财政司的夏鼎基在1975-1976度预算案演词中曾经订出发行公债的准则,主要是:1、借款必须指定用作有利益的资本投资,而不是用于经常政费支出;2、非常帐差额由借款弥补之数不应多于一半;3、每年举债的费用,即利息加增还款项,在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港府财政储备所赚取的利息收入;4、自由财政储备应不低于预算总开支的15%。以上准则主要用于限制公债的用途、数额及与财政储备的关系,是港府审慎、稳健理财思想的体现。
上海走了一条与香港不同的路。回头看,〃九五〃期间上海的建设打了时间差,赢得了发展时机。可以想像,这些路桥工程如果推后几年建设,投资成本肯定会更高,困难也会更多。如果按照香港的财政准则,或是仅凭上海〃八五〃、〃九五〃预算内财政〃小循环〃,我们要想领略2001年上海举行〃APEC〃时的城市风采,至少还要等100年。而那时候,在全球国际性大都市的席位中,早已按部就班。
第二节 用好明天的钱
一、深圳:举债投资是高速发展的初始动力
深圳经济特区创建之初,市政建设百业待举。要想发挥经济特区的功效.必先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从哪里来?
一条路是引进外资成片开发。但是在当时外商对经济特区缺乏了解,对特区经济政策缺乏信心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基础设施投资较之厂商企业投资回收期长、效益低、风险大,外商一般不会来投资,因而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按传统的方法城建基础设施多由地方财政负担,但完全由市财政负担这笔资金也不可能。一是中央财政没有拨款,二是当时的我市财政仅仅能解决〃吃饭〃的问题,也拿不出这笔钱来。当时唯一的办法是由市财政向银行举债,筹集城建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
从1981年到1985年,市财政共向内资银行贷款7。84亿元,其中用于特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5。2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6。9%;重点文化设施建设6500万元,占贷款总额8。3%;城市公共设施建设l。9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4。8%。城市基础设施等项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坚定了外商的投资信心,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实行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统筹综合运用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促进了经济特区经济的发展,也为今后财政收入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特区初创时期,财政举债投资对整个建设投资的启动力却是不能低估的。正是由于有了财政巨额举债投资,才鼓励了各方投资的信心,增强了各方投资的决心,尤其是为其他投资者创造了投资的条件。总之,财政举债投资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其所占总投资份额的本身,其作用和影响也不限于目前所见,在今后特区的不断发展中,人们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这一改革创新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可以说,特区财政举债投资是特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初始动力,其启动效应是财政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韩继东,1990)
二、上海:巧用〃上代人的钱〃、〃下代人的钱〃和〃当代人的钱〃
巧用〃上代人的钱〃、〃下代人的钱〃和〃当代人的钱〃。据说这是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对上海十年筹集近1.4万亿元建设资金所做的形象概括。用〃下代人的钱〃指的就是采用BOT方式。BOT是由政府把基础设施以招标形式选择投资发展商,授权其筹资、设计、建设,发展商在项目建成后的一定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取得赢利。授权期结束后,发展商无条件地将项目转让给政府。对我国来说,开展BOT方式实际上是政府与外国投资商的特许权协议关系,是吸引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手段。因此,BOT融资方式也被称为〃外资投资特许权项目〃。
1995至1997年间,这种方式是上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筹措方式,它使上海人修建高架环线道路的梦想得以提前实现。通过转让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部分特许专营权,上海用获得的25亿元资金,建造了第三座跨江大桥——徐浦大桥。而转让延安东路隧道北线专营权,则让隧道南线工程顺利竣工通车。
三、龙岩:今后几年的资金提前使用,赢得时间
地处闽西的福建省龙岩市,中心城市建设责任务重、要办的事很多。据建设部门预测,今后几年内按项目安排急需投入中心城市建设资金20亿元左右,可收取的城建资金每年仅6000…8000万元,除城建系统正常维护经费外,可直接用于建设的资金仅4500…6500万元,仅凭这点资金显然是难以满足龙岩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的。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正确处理加快建设与量力而行的关系,要转变〃等、靠、要〃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敢于适度超前,举债搞建设。按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实行市政建设项目引进内外资、民资建设,能快则快,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
龙岩市副市长廖桥榕分析了〃举债建设〃的依据:一是目前国家金融政策鼓励投资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城建的投入能形成经济增长的拉动点;三是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是成本最低的时期;四是有利于盘活建设用地,积累城建资金。所谓〃适度超前〃:就是在确保还本付息的前提下,把今后三至五年的建设资金捆在一起,利用金融贷款运作,提前使用,赢得时间,争取主动,取得效益。为此,市政府在通过投资公司争取贷款的同时,还采取以优惠政策大力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城建,充分利用外资、民间资金、市外资金等多种办法,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增加投入。
四、西宁:从几千万到几十亿
青海省省会西宁,是青藏高原上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青海省百分之三十六的人口在西宁,百分之三十五的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业产值、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税收、百分之六十的社会商品零售额是由西宁市提供的;西宁还为西藏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桥梁、物资集散的作用,每年全国援藏的二十多万吨物资百分之九十从西宁转运。〃在谈到西宁市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辐射作用时,西宁市委书记李津成这样对记者说。
《人民日报》记者李建兴、马应珊2000年3月4日报道,西宁是青藏高原、黄河上游最大的城市,在西北西南各省中具有接东连西,沟通南北,联结川、甘、藏、新四省区的区位优势。但在三年前,西宁的城建还不如东部沿海的一个县城。交通、通信、电网、供水、排水、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市区的主要大街没有下水道,全市的公厕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旱厕。许多到这里考察项目的外商看到西宁市杂乱、破旧的样子就打道回府了。市内,一条湟水河把西宁分割成南北两半,南川、东川、西川又把南北两半切成了几片,桥少桥面窄,车辆拥挤,交通不便。
从一九九七年开始,西宁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三年的时间,一个崭新的西宁市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
记者沿着湟水河南岸走了一遍,看到湟水河上已建设拓宽了七座新桥。在五一桥上,西宁市交通局局长陈正印对记者说,报社桥、五一桥、建国路桥三座桥梁拓宽改造总投资一千二百万元。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市政府广开渠道,解决了桥梁的建设资金,并按照景观景点的标准精心设计。三座桥都于去年建成通车,把湟水河两岸的西宁城区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有四十四座。记者来到天峻桥施工现场,只见施工队伍正冒着零下十三摄氏度的严寒挖基坑,用八十多度的热水和防冻剂搅拌、浇筑混凝土桥墩。来自湟中县上新庄乡阳坡台村二十三岁的工长王庆忠对记者说,从一月一日开工,施工就一直没停。
南环城快速路是西宁市规划的三条绕城快速路之一,目的是解决进出西宁城难的问题。记者来到关键性工程——…昆仑桥施工现场。只见全长一千一百三十二米的昆仑桥飞架于儿童公园、南川河、南川东路之上,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李津成书记对记者说:〃以前,西宁市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才几千万元,一九九七年达二十五亿元,一九九八年为三十八点九亿元,一九九九年达四十八点四亿元,二○○○年力争实现六十亿元。〃
五、吉林:把未来的钱转换成为现实投入
吉林市筹措城建资金的渠道来自三大方面:
一是盘活土地资本存量和国有资产存量,利用前人积累的物化资本建设城市;
二是积极进行开源节流和资本运作,推进股份制改造,通过股票市场用活当代人的资金,使之转换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投入;
三是努力争取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建设项目的有偿使用和以经营收入抵押等方式,把未来的钱转换成为现实投入。1998年以来,吉林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一百多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四十九年全市同类投资总额的三倍。(王照环,2001)
第三节 从制度上规避举债风险
一、避免〃政府独家投、社会免费用〃
政府的财政收支是由财政部门来统一管理的。财政部门在银行设有账户。政府的账户也是不能随意透支的。政府入不敷出时,即出现财政〃赤字〃。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增发货币;二是借债。对城市政府来说,只有借债,也就是公债。
公债是递延的税收,不是免费的午餐。因此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在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的限制,例如日本《地方财政法》规定,地方政府只有在下述五种情况下经批准才可以发行地方债:
1、筹措交通、煤气、水道事业以及其他公营企业所需资金;
2、用作投资和贷款;
3、转换其他地方债;
4、用于善后救灾事业;
5、筹措公共设施或公用设施建设资金。
明天要还的钱,今天就要投在有效益的地方。政府举债投资基础设施,对拉动需求、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是不用质疑的,但是,假如是由政府独家投资基础设施,假如所投的大多数项目建成后都实行〃免费〃服务,则将来政府何以收回投资,偿还债务?假如基础设施不能收费,政府就只有借新债还旧债。偿债不仅要还本,而且要付息,故而要借更多的新债;
因此,在实施城市的跨越战略中,政府应致力于引导社会资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不是赤膊上阵独家投资。用财政贴息一类的办法引导和鼓励民间企业的投资,财政债券资金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将比政府自己投资要扩大数倍、甚至数十倍。
用什么办法,把银行里6万多亿城乡居民存款引出一部分,投入基础设施?王东京提出,首先要给予企业比较灵活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