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的政府,虽然对胡萨克一比拉克这个组合也不是没有疑心,但仍然认为这已经
是可能的最好选择了。1979年一份来自驻布拉格的克格勃机构的报告以几乎不加任
何掩饰的语言称,虽然胡萨克和比拉克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但是谁都没有尝试去
推翻对方,因为他们知道莫斯科是不会允许他们这样做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之
间的公事公办的关系能够一直得以维系的主要原因是,胡萨克、比拉克和捷克斯洛
伐克共产党主席团的其他成员都知道,苏共中央最高领导层给予了胡萨克和比拉克
完全的、坚定的、不折不扣的支持。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这是维持他们之间正常
工作关系的重要的牵制性因素;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主席团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虽然对政治领导层存有偏见,但是克格勃驻布拉格联络处对奥布日纳和捷克斯
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洛尽职守的工作态度还是非常满意的。联络处在报告中称,奥
布日纳使它能够“客观地了解到”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主席团里发生的情况以及包
括胡萨克在内的主席团成员的一举一动。1977年,西尼岑汇报说,克格勃与捷克斯
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在26个国家的情报站有“业务联系”。克格勃发现对阿尔巴尼
亚进行渗透非常困难,于是1975年,应苏联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决定
在阿尔巴尼亚设立情报站。1976年,安全与情报局发现捷克斯洛伐克驻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代表、国家科技文艺出版社主编约瑟夫。格罗曼是西德间谍后,奥布日纳邀
请中心派遣“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克格勃官员到布拉格协助调查工作。1977年西
尼岑在其发自布拉格的年度报告中总结称:我们的朋友把他们与情报站之间的密码
通讯——无论是属于情报性质的通讯,还是有关行动计划的联络——都交给了我们
;他们还把大使们发回来的电报也交给我们。他们实际上不对我们保留任何秘密。
镇压“布拉格之春”和此后展开的“秩序正常化”行动,标志着克格勃对东欧
政策的一个转折点。早些时候由特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次实施的“进步行动”——
监视公众舆论的动向、对颠覆性组织进行渗透,并密切注意西方情报机构在“意识
形态领域进行破坏活动”的蛛丝马迹,也扩展到了其他东欧国家。1969年以后,克
格勃还被允许在所有苏联集团国家内部招募间谍和发展可靠的联络员。除了在华约
成员国设立的克格勃联络处外,中心还像在捷克斯洛伐克那样,在驻这些国家的苏
联大使馆里建立起了在外交掩护下开展活动的秘密情报站。
1968年3 月,受“布拉格之春”的影响,华沙学生与警察对峙了好几个星期,
在此期间年迈的波兰领导人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似乎曾有过失去对局面的控制的
危险。他能在短期内保住自己的位置完全是因为他坚决支持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实
施军事干预,以及苏联不希望同时在苏联集团的另一个国家里引起动荡。但是,他
的位置已经受到了爱德华。盖莱克(此人后来成了他的接班人)的威胁。根据克格
勃驻华沙联络处的报告,负责波兰安全与情报局(相当于波兰的克格勃)的、反犹
太强硬派内务部长米奇斯瓦夫。莫察尔担心一旦盖莱克掌权,自己的职位也会受到
威胁,于是开始在暗中策划阻止他掌权的活动。在他的指使下,低毁盖莱克的材料
通过波兰安全与情报局的一名间谍送到了“自由欧洲”广播电台。他还下令对波兰
统一工人党(即波兰共产党)的一系列领导人的电话进行窃听。
1970年下半年,新一轮公开的抗议活动对哥穆尔卡的地位造成了致命打击。12
月14日,格但斯克、格丁尼亚和什切青三个地区的波罗的海船厂工人为抗议食品的
突然涨价而罢工。第二天,在与安全部队的冲突中,300 名罢工和游行群众被打死。
根据克格勃从华沙得到的报告,向船厂工人开枪的命令是由泽诺恩。克利什科
(哥穆尔卡在波兰政治局里最亲密的支持者)和支持盖莱克的国防部副部长格热戈
日。
科尔钦斯基下达的。克格勃还向莫斯科提供了12月19日波兰政治局为解决危机
而召开的会议记录。由于哥穆尔卡因精神过度疲劳住进了医院,会议由约瑟夫。西
伦凯维兹总理主持。会上,国防部长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应西伦凯维兹的
要求汇报了情况。
雅鲁泽尔斯基的分析决定了哥穆尔卡的命运。他报告说,仅在格但斯克和格了
尼亚两地就部署了350 辆坦克和600 辆运兵车。如果华沙也发生类似程度的动荡的
话,他无法保证首都的安全,尽管他将为保护党和政府部门的建筑采取特别措施。
军队的士气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波罗的海沿岸,军队被人们骂作“盖世太保!”和
“凶手!”。接下来,莫察尔总结了一下波兰安全与情报局和其他部门提交给内务
部的报告。他宣称,党在危机面前还从来没有发现过自己竟然如此束手无策。以前,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刻,党员们都会感到自己是在为“正义事业”斗争,但是现在
情况不一样了。在党的会议上,当政治局对物价上涨做出解释的信被宣读之后,一
些党员流着眼泪离开了会场。把给每个家庭的补贴从15个兹罗提增加到25个兹罗提
的做法引起了普通党员的嘲笑,他们对领导人竟然如此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深
感震惊。在经过激烈争论后,政治局同意由盖莱克接替哥穆尔卡担任第一书记。关
于应该由谁去通知哥穆尔卡递交辞呈的问题又经过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会议决定由
西伦凯维兹和到现在还对哥穆尔卡忠心耿耿的克利什科去完成这一使命。
哥穆尔卡的下台标志着二战结束后在欧洲国家里第一次出现了工人自发的抗议
活动导致领导人更迭的情况。可以想见,这次人民反抗运动的规模和它的成功令中
心深感紧张。它立即展开了一项“进步行动”,评估这次运动受到多大程度的遏制。
一组特工——仍然是化装成西方游客——奉命对天主教教堂在组织抗议活动中
扮演的角色、它们对盖莱克政权的态度和民众的普遍情绪进行调查。在这些特工中
就有伪装成西德新闻摄影记者的、经验丰富的根纳季。布利亚布林(代号博贡)。
中心交给他一份五人名单,指示他对这些人施加影响,并争取说服其中两到三个人
“在假旗帜下合作”,也就是要让他们相信,他们是在为西德的好心人而不是克格
勃提供情报。这五个人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克拉科夫地区红衣大主教卡罗尔。沃伊
蒂瓦的私人助手安杰伊。巴达切克神甫。中心把沃伊蒂瓦视为对波兰教会最有影响
力的人物。当然,克格勃并没有预见到,在不到8 年的时间里,沃伊蒂瓦就成了第
一位波兰教皇;但是它也有一些远见,那就是这个人是共产党政权的潜在威胁。
1971年间,除了派遣到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执行“进步行动”的特工外,克格
勃还向其他东欧国家派遣了不少特工:罗马尼亚13名、南斯拉夫9 名、民主德国7
名、匈牙利4 名、保加利亚3 名。虽然这些特工的活动目的都大同小异,但对于每
个不同的国家,克格勃也有它关注的重点。1971年,它在罗马尼亚的工作重点反映
出苏联对罗马尼亚领导人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外交政策越来越不满。齐奥塞斯库
对内推行任人唯亲的新斯大林主义政策,对外推行逐渐脱离华沙集团的战略。他谴
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作为对他这一举动的赞赏,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于1969年对罗马尼亚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东欧共产党国家。
1970年齐奥塞俾库对美国进行了第一次访问,此后他还曾两度访美。1971年,齐奥
塞斯库访问北京,莫斯科用在罗马尼亚边境举行华约集团军事大演习来表示对此的
不满。
克格勃关于罗马尼亚的报告的语气既带有极大的愤慨,又充满深深的怀疑:罗
马尼亚领导“采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反苏路线,已经走上了所谓的自治和摆
脱苏联的道路……民族主义在这个国家泛滥。其始作桶者和倡导者就是罗马尼亚党
和国家的领导人自己。”
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并没有公开宣称他们的领土要求,但是以各种方式表明,
无论从历史的、民族的、还是其他角度看,摩尔达维亚和切尔诺维莱州都属于罗马
尼亚。毛泽东在与日本社会党人士谈话时发表的关于苏联非法占领了比萨拉比亚
(摩尔达维亚)的声明,得到了罗马尼亚的进一步发挥。
法国报纸《世界报》,两次刊登了对苏联将比萨拉比亚纳入其版图的合法性提
出质疑的文章。发表这些文章的动议可能就来自罗马尼亚。
以西方人身份为掩护进人罗马尼亚的特工,奉命搜集的情报范围包括:罗马尼
亚同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罗马尼亚对苏联提出的在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领土
要求;反对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德国和匈牙利少数民族的地位;齐奥塞斯库的
个人崇拜以及罗马尼亚共产党现状。这些特工的主要情报来源是罗马尼亚共产党机
关报《火花报》和德语版《大众与文化》报社里的工作人员。
自1948年铁托与莫斯科决裂后发生在南斯拉夫最严重的一次内部危机促使克格
勃在1971年展开了在南斯拉夫的“进步行动”。1971年爆发的“克罗地亚之春”运
动导致了民族主义意识的全面复苏,并造成了各民族间的关系紧张。到当年年底,
这种形势达到了顶峰:铁托下令逮捕了克罗地亚共产党领导人和400 名克罗地亚民
族主义者,并由他自己重新执掌克罗地亚秘密警察部队。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能够
消除民族间的敌对状态这一宣言变成了泡影。特工们奉命在众多的组织和机构中
“建立联系”。这些组织和机构包括:科学院、贝尔格莱德大众观念研究协会、《
共产党人》、《政治报》、和《战斗报》的编辑部、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
政治与经济研究所、萨格勒布大学、南斯拉夫商业团体以及记者协会(特别是被认
为与铁托有密切关系的作家多布里卡。乔西茨)等。通过特工的通信员、电台和邮
局发回中心的报告中,有一些被认为相当重要而被呈送给了勃列日涅夫。
在所有东欧国家里,克格勃派遣间谍最多的国家还是民主德国。从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期开始,在位于柏林市郊卡尔斯霍斯特的苏军总部里就有一大块克格勃的地
盘。在民主德国成立之前的一段时期,克格勃一直密切监视着德国苏联占领区内各
政治党派、教会、商业团体和民众的思想动向。民主德国成立后,虽然克格勃声称
其卡尔斯霍斯特基地的任务是开展针对西德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活动并与民主德国国
家安全部进行联系,但实际上它仍然监视着东德国内的发展动向。1971年,不包括
联络员在内,克格勃驻卡尔斯霍斯特的情报人员就有404 名,其中有48名是以掩护
身份工作的行动官员。另外还有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