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4-05-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是不是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经济世界主义原则不具有公正性呢?当然不是。古典学派的这种“世界主义”之所以显得不公正,是因为它并非完全的世界主义。按照世界主义原则,那么,在经济交往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个体都必须享受同等待遇,由此推论,则所有的经济要素都必须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即“不但要有世界性的商品贸易自由,还要有投资自由、人口流动自由与信息自由。如果只是部分要素(如商品)自由流通而其他要素被凝固,那就会出现要素回报率的壁垒性(非竞争性)不平等”〔13〕。这种壁垒性不平等为古典学派所忽视,它是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而制造的。如果看不到这种壁垒性不平等而仅仅只是提倡商品的贸易自由,那就是在维护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秩序——在这种经济秩序中,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商品交换依然是自由的、公平的,但却会长期限制着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是不公正的——这就好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收入通常会比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高,这个事实本身没什么不公平,但是,如果高等教育只对某个社会阶层开放,那么它就是很不公正的。
  如果真能够在经济领域实行完全的世界主义,则“全要素的全球性流通自由化将使资本、劳动等要素在市场规则下从过剩地区流向不足地区,使各地区要素配置比例趋向均衡,要素回报率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趋向平均”〔14〕。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全要素流通自由化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因此,经济上的完全的世界主义在目前看来还只是一个遥远的前景。目前,那些工业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地区就可以发展地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并在组织内部逐步实现全要素的流通自由化,欧盟的诞生与发展就是典范。同时,它也为我们展示了经济世界主义的前景。与此相反,倘若两地发展水平相差悬殊,那么,即便在一国之内,某种壁垒的存在也很难消除,如我们在港澳与内地之间所看到的那样。
  因此,在现时的条件下,落后国家不能一厢情愿地等待发达国家来恩赐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秩序,道德感化式的呼吁是没有用的,资本的本性是惟利是图。落后国家必须采取有效的发展战略使民族工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如果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赶上了先进国家,那么,真正的经济世界主义大约也就为期不远了。
  四
  当我们定义民族的时候,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某种共享的文化。民族可以不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但它不能不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赫尔德就认为,一个民族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文化实体,同一民族的人说共同的语言,生活在共同的地域,有着共同的习惯、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传统。盖尔纳主张从文化与政治单位结合的角度来给民族下定义:“在这些条件下,人民决定与那些共享他们的文化的人(并且只和这些人)在政治上结合起来。然后,政治组织决定把自己的疆界扩展到自身文化单位的边界,用权力的疆界来保护和推行自身的文化。”〔15〕按照这种解释,民族主义就是“为使文化和政体一致,努力让文化拥有自己的政治屋顶”〔16〕。民族主义者在宣扬民族主义思想时,往往要大力鼓吹本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证明本民族确然是一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的民族,然后以此来要求各种民族权利。当某民族感受到了来自优势民族的文化压力或文化侵袭的时候,这种民族主义思潮就很容易产生。所以,约翰·普拉蒙纳兹(John
  Plamenatz)认为民族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来自感觉处于文化劣势的民族的反应。“民族主义,正如我将要说的那样,它是一种想要保持或者增强人民的民族或文化认同——当这种认同受到威胁时——的欲望,或者转变某种不合适的认同、甚至创造某种为其所缺乏的认同的欲望。”〔17〕
  因此,民族主义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民族主义需要用某种共同的文化来激起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民族主义者在宣传中往往声称这种共同的文化是本民族的独特传统,但是盖尔纳和霍布斯鲍姆(Eric
  J.Hobsbawm)认为,民族文化与其说是某民族的固有的传统文化,不如说是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人为地建构起来的一套新的文化。换句话说,文化民族主义对内力图通过宣传、教育来建构一种同质性的民族文化以唤起本民族成员对这种共同民族文化的集体认同,对外则强调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那么,文化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文化”这个词的含义实在是太丰富了。
  世界主义其实质是在宣扬一套普世价值,认为某种价值体系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选择,比如自然法思想,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虽然这些理论体系所宣扬的价值不同,但必须承认它们都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世界主义所崇尚的普世价值是超国家、超民族的,它的原则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原则似乎是相悖的。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世界主义崇尚的是普世价值,比如,认为人人都应享有各种自由权利,而不是主张某种审美性的文化应该成为世界文化,比如,主张所有人都应该说英语、看油画、听交响乐。因此,如果文化仅仅指的是语言、文艺等审美性的内容时,弘扬民族文化与崇尚普世价值并没有什么矛盾,这时候,文化就只是一种个人偏好,它并不妨碍他人有与之相异的偏好。但是,如果文化的含义也包括某种特别的价值在内——许多时候我们往往还把某种特别的价值当作某种文化的核心内容——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如果一种文化认为,只有某个民族才是神的选民,或者某个种姓天生比别的种姓高贵,那么这种文化必然是与世界主义的原则相悖的,因为它所包含的价值不是普世价值。
  由此看来,文化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文化呢?如果我们把文化定义为一套审美性的符号体系,那自然是一种很方便的做法,由此则文化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就可以相安无事。但是,文化民族主义在现实中更多的是被解释成包含某种价值体系在内的,比如儒家伦理道德、黑人传统精神等等。因此,现实中的文化民族主义通常都是与世界主义原则背道而驰的。而且,文化民族主义一旦失控,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极端危险的力量:强调民族文化的特质进而就可以强调所谓的民族性。如果这个民族是个强势民族的话,便可能声称本民族天生就比别的民族高贵卓越,就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希腊人的夸赞一样。黑格尔的哲学便是用民族精神来理解国家的本质,民族精神决定着它的潜在的历史命运,这意味着一个被选中的民族将注定要统治世界——由此我们也看到了纳粹主义的根源。
  文化民族主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大致把它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它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但并不排斥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一种是消极的,它一味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即便这种所谓的优越性很值得怀疑——并盲目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鲁迅先生曾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18〕这后一种心态正是消极的文化民族主义的表现。
  因此,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在一定的限度内也许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一旦越出了这个限度,就可能成为阻碍人类进步的桎梏。归根到底,文化应当为人类而存在,而非人类应当为某种文化而存在。我们决不应该把某种文化置于高高的祭台上却用成千上万活生生的人来做献祭的牺牲;把不合乎时代精神的东西放进博物馆或者抛进历史的垃圾堆才是真正的人道精神。
  五
  实际上,世界主义所崇尚的普世原则有个前提性的理论假设,那就是人类有一些共同的需要,比如说,自由主义者会认为,自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需要,自由不能转让,没有人不需要自由。按照人类学中功能学派的观点,文化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如果人类有共同的需要,那么,为了满足这些共同需要,不同的文化中就应该有些共同的内容,这些共同的内容就构成了普世价值。
  崇尚普世价值的自由主义者、理性主义者通常都反感民族主义。波普尔说:“民族主义诉诸我们的部落的本能、情感和偏见,诉诸我们试图摆脱个人责任之压力的欲望,试图用集体或群体的责任来取代它。”〔19〕伯林甚至说民族主义对一切事物都会构成一种威胁,因为“民族主义就等于我们对自己说,因为我们是德国人或法国人,所以我们是最优秀的人,我们完全有权做我们要做的事。一旦你把一切行为的根据放在民族这个超越个人的权威上,那就会扩展到政党,到阶级,到教会,通向压迫的道路便从此打开了。”〔20〕事实上,现实中的民族主义在大多数时候的确意味着一种狭隘的感情和对集体意志的盲从,因此它含有内在的非理性的倾向。而且,由于民族主义思想广泛流行,其破坏力也就非常强大。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流血冲突、纷争仇杀都与民族主义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只要人们心中还存留着强烈的民族情绪,这个世界就不会太平。
  不过,如果我们考虑到,民族的形成实际上是对以往更为狭窄的地方情感(比如村社、城邦)和团体情感(比如家庭、部族)的超越,那么,我们也许应该把世界主义看做是民族主义的一种扩大和延伸。马志尼就有这个意思。个人太弱小,人类太庞大,因此,同一个民族的人民应该结合成一个国家:“我们的国家是我们劳动的地方,我们的劳动产品必须由此出发为全球的利益服务……我们按照真正的原则为我们的国家劳动时,就是为全人类劳动。我们的国家是我们必须为了共同的福利而运用的杠杆的支点。”〔21〕如果这么理解民族主义,那么它就是迈向世界主义的阶梯,而世界主义则是民族主义的前景。也许有一天,欧·亨利的小说《世界公民》中那位“世界公民”的话真的会成为现实:“我们都是兄弟——中国人、英国人、祖鲁人、巴塔哥尼亚人以及住在考河湾的人都是兄弟。将有这么一天,一切为自己出生的城市、州、地区或国家的自豪感将一扫而光,正如我们理当如此的那样,都是世界公民。”
  注释:
  〔1〕《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4页。
  〔2〕〔15〕〔16〕(英)厄内斯特·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