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宾诺莎并没有选择斗争,他不喜欢为了争论而争论,他曾写到:“我让一个人随他的天性生活,如果他愿意的话,也可以让他为了他的福祉而死去,只要允许我为真理而活。”

  然而,正是这一点引起了人们的愤怒:竟然有人可以不顾大家的想法,只在乎他个人的真理,丝毫不把自古以来的真理放在心上。斯宾诺莎非常坚定地献身于他的真理,结果,他与当时的强权势力成为了对头,搞得自己也卷入了与犹太教的斗争中。

  但是,听从并且只听从真理的召唤,不管它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不畏惧常人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斯宾诺莎才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斯宾诺莎在经历了多年的肺结核病痛之后,在44岁过世,死时依然孤独。而他的最重要的著作———《理智改进论》及他的代表作《伦理学》在他死后才得以发表。

  这时人们才明白,是什么力量使这位思想家能面对同时代所有人的敌视和仇恨,依然忠于自我,忠于他所发现的真理,不为荣誉所诱惑,在孤独中忍耐地坚持。他在头脑中已经脱离了这个世界,他的内心已经走出暂存的世界,走向永恒。于是,他能够忍受这个世界给他带来的痛苦!

  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在体验现世痛苦的经验中,充满激情地拥抱永恒,并停留在热爱之中。他说这是“对上帝的精神之爱”。

  后人评价他说:“斯宾诺莎是个对上帝狂热的人,”“他内心充满了崇高的世界精神,无限是他的开始和终结,宇宙是他唯一永恒的爱。他圣洁而又谦卑地在永恒的世界中映照出自我,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世界最亲近的一面镜子。”

  斯宾诺莎的命运在哲学史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他脱离了犹太教。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又与世界相隔绝。再没有像斯宾诺莎那样孤独的人了。然而,恰恰是在这份孤独中,斯宾诺莎发现了永恒……

  /* 59 */

  第二部分

  上帝在自然之外

  自然神论又称为自然宗教,这是启蒙时期一种有神论的世界观。以赫伯特勋爵、约翰。洛克、马休。廷德尔等为代表人物。

  这种观念认为,世界由造物主创造,被赋予规整、齐一的内在秩序。上帝完成创造后不再干预世界,他没有进一步地去注意它,而且也不需要去管它,因为宇宙自己会料理自己,就像是你出去旅行一个礼拜,先把你房里的闹钟上好发条,它自己就会嘀嘀嗒嗒地走上8天。人类可借助自身的理性力量而不需借助超自然的启示,就可认识到一些不证自明的真理,也就是认识到“宇宙有这么一位创造者”。

  自然神论倡导5条基本要义:第一、相信一位至高者。第二、人有崇拜上帝的义务。第三、德行是崇拜上帝的主要方面。第四、需要为罪悔改。第五、死后有报偿和惩罚。自然神论者相信一切宗教的基础就是这五条信念。因而主张宗教宽容,反对教条主义,强调内在的理性法则。自然神论的学说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怀疑主义的兴起而衰落。

  笛卡尔是自然神论的代表人物,他将宇宙比作一个巨大的钟表,是“钟表匠上帝”造就了这个钟表,并使其准确地朝着既定目标运转。

  /* 60 */

  第二部分

  上帝即自然

  泛神论也是一种有神论的世界观,以斯宾诺莎等人为代表。这些思想家们主张自然是神的体现,万物皆有神性。神就是宇宙,宇宙就是神。换句话说,创造者就是受造物,受造物也是创造主。

  所以,神就不是在宇宙之外的超自然力量。宇宙中的每一事物都是神的样式或者成分。简言之,一切是神,神是一切。

  从泛神论产生的历史渊源上说,泛神论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1670—1722年)在自己的一本书中首先使用的术语。那本书就叫做《泛神论》。

  托兰德是在天主教的氛围中长大的,他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还在摇篮中就受到了浓郁的迷信的教育。”因此,托兰德年仅15岁就脱离了罗马天主教。后来他在苏格兰和荷兰上大学。此后,他定居牛津,写了《基督教并不神秘》一书。因为此书具有无神论倾向,他遭到了批判和围攻,被弄得“臭名昭著”。

  1702年他到柏林旅行,在那里他与普鲁士王后讨论神学。后来他将致王后的信件收集起来,出了一本书,叫《致塞林娜的信》。这本书显示出泛神论倾向。1705年,他使用了“泛神论者”这个词。托兰德热情洋溢地宣扬他的泛神论。不过直到1720年,《泛神论》才正式出版。

  泛神论后来在欧洲影响巨大。在启蒙运动时期,泛神论可以说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思想体系。今天看来,斯宾诺莎是泛神论的集大成者。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深受其影响。甚至黑格尔也可以划入泛神论的大范畴之内。

  一般说来,泛神论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泛神论,它把神溶于自然之中。另一种是具有宗教神秘主义倾向的泛神论,它把自然消解于神之中。

  /* 61 */

  第二部分

  反对专制、盲从和残暴的勇士

  启蒙运动的先驱,虔诚而清朗的伏尔泰,走过的却是杂乱无章的一生。问题从他出生时就开始了。学者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他何时何地出生,他的父亲是否是亲生父亲。混乱还不止如此,他的乳母以为他会活不下来,于是草草将他洗礼了事,后来又费劲周折,才给他补了一个正式的洗礼。似乎,老天爷在伏尔泰还是一个婴孩时就和他过不去,他们之间的斗争花了伏尔泰一生的时间。

  伏尔泰和教士们,以及顺从教会的世俗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很深。他甚至很长时间没有一个安静的藏身之所。他被拒绝在巴黎居住,甚至曾经被投入巴士底狱。不过他还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在监狱长那里用餐。人们中伤他,诋毁他,诅咒他,禁止和焚毁他的作品。人们指责他的作品放肆、渎神、骇人听闻,指责他恶毒、伤风败俗。人们躲避他就像躲避瘟疫一样。一位神学教授甚至抱怨上天为什么让这样一个人来到世间。

  但伏尔泰却安慰自己,遭受如此厄运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的作品还被迫匿名出版,每当作者暴露时,伏尔泰必须否认这是他的作品,但他并不感觉到良心有所顾忌,因为人们有时不得不像魔鬼一样撒谎。之后他更加小心翼翼地伪装自己的意图。有时迫于外界的压力,他也承认自己是天主教徒,甚至到教堂领圣餐。所有这些行为使他具有双重性,他本人也承认自己的弱点:我很愿意成为有信仰的人,但我不愿意成为殉道者。

  伏尔泰的私人生活也是一团糟。他手中犀利的笔是他灾难的根源,他几乎在和整个世界吵架。虽然他深得普鲁士国王的欣赏,被邀请到波茨坦做客,但后来也由于深深的误会———其中不乏有他自己的过错———而不得不离开。

  他身边的风流韵事也总是不断:和侯爵夫人们、女演员们、和朋友的妻子、可爱的平民姑娘、半上流社会的夫人们,甚至还有自己的侄女。对于自己的享乐生活,伏尔泰所找到的理论根据是:上帝将我们带到这世界上,就是要我们享乐的,其余的事情都只是平庸、可厌和可悲的。

  当然,他没完没了的享乐生活自然需要钱。而这正是他匮乏的东西。尽管他的父亲很富有,伏尔泰还是开始靠借债度日,很长时间以后他才拥有了一些固定财产,但这些钱财的来历却值得怀疑。他晚年时很有钱,拥有一座宫殿和几处乡间别墅,160个仆人,但他的生活纷乱依旧。老年伏尔泰这样写到:我习惯了身体和心灵的无序状态。

  即便就是在这样的混乱生活中,他的声望却是在日益提高,他成为欧洲大陆精神领域最著名的人,几乎一生都是欧洲思想界的领头羊。哲学家狄尔泰盛赞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他与上帝和世俗世界都保持着个人和书信交往,当然与世界的交往多些,因为上帝对他而言,似乎不是可以直呼其名的对象。他共有两万封书信被保存下来,我们不必因书信和作品的数量太多,就去怀疑伏尔泰作品的质量,要知道,其中许多内容所具有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都是没有人可以媲美的。

  此外,伏尔泰还创作戏剧。当然,他的戏剧作品同样受到敌视和禁止,但每次演出后在公众中都会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小说一版再版。歌德这样评价他:凡这世上的最完美的能力和技艺,伏尔泰都具备了。因此他才能享誉全球。

  伏尔泰的一生也是和教会斗争的一生。他所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是宽容、和平、人类的幸福,是铲除一切不公正和压迫,总而言之就是一种启蒙,不仅是理论上的,而且是行动上的。“只要可能,就让我们带一点微弱的光亮给这堕入谬误的黑暗中的世界。”尼采因此称他为“伟大的人类解放者”。

  伏尔泰不知疲倦地发掘基督教义中的荒谬之处。他说,教会向我们展示的不是一个理性的上帝,而是“一只我们应当仇视的怪物”、“一幅充斥着世界的神圣谎言的图画。”上帝“创造了世界又把它溺死,不是为了创造一个更纯洁的人类,而是让地球住满强盗和暴君。他把父辈们淹死后,自己为他们的后代死去,死的没有任何价值,因对他的十字架之死的无知而折磨千千万万的人们,而这无知却是他一手造成的”。“这个我们称之为公正的东西的统治者,这个拥有一大堆热爱他的孩子们的父亲,这个按照他的意志创造了人的万能的主,却会让他创造的生物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带给他们的后代不幸和罪愆。”

  用哲学家的眼光去看基督教教义,你就会发现它是如此恐怖。伏尔泰不仅没有使上帝成为善,而且成为了罪恶的东西,成为了罪恶本身。

  /* 62 */

  第二部分

  法的精神与三权分立

  1689年1月18日,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孟德斯鸠,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园诞生了。他的祖父和伯父相继担任波尔多法院院长,父亲是军人。家庭的影响,使他从小就关心国家政治事务,尤其对法律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刻苦钻研,他19岁就获法学学士学位,25岁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27岁继承伯父的职务。

  孟德斯鸠对法院院长的职务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热心于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他在各种社交场合里,亲眼目睹了上流社会的荒淫奢靡的生活后,对封建专制制度失去了信心,积极探求一条革新的道路。为了使自己能专心从事研究,孟德斯鸠于1726年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位高价出卖,获得一笔巨款,迁居巴黎,并进入法兰西科学院成为院士。

  1728年,孟德斯鸠花了3年时间,周游欧洲,对各国的政治法律、国家制度、民情风俗进行了深入地考察,获得了丰富的材料。1734年,他的《罗马盛衰原因论》问世,轰动了欧洲学术界,给他带来很高的声誉。但是,真正使孟德斯鸠成为举世闻名的资产阶级卓越思想家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