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很高,其结构布局最为成功,通过对比方法突出戏剧矛盾,悲剧气氛浓厚;
词采丰厚,既有清丽文语,又有本色口语,戏剧语言贴切细腻,楚楚动人,
人物的心理由委婉的曲词表露出来。高明在民间创作基础上,把戏文的剧本
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元末还有四大戏“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记》(《刘
知远》)、《拜月亭》和《杀狗记》。其中《拜月亭》成就最高,作者存疑,
它是根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的南戏,它的语言质朴明白且有余味,有很好
的舞台效果,情节也曲折富于巧合,充满戏剧性。
… Page 96…
2。苏轼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的最杰出的作
家。他出身于极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祖父为诗人;父亲苏洵是文风纵横恣肆
的政论作家,对苏轼很有影响;弟弟苏辙与他同科进士及第,亦是著名的政
论家。苏轼幼年时代在母亲程氏的直接教授下,接受了丰富的封建文化教养
和薰陶,为后来的思想和创作奠定了基础。苏轼在政治上几经挫折,却始终
保持着对人生的不懈追求和自己的操守,达观处世,对美好的事物充满爱戴,
自强不息,显示出健康的人格。
苏轼的文学主张与欧阳修近似,主张有意而言,意尽而止;文以致用,
要像粮食、药石一样具有实用性,反对空谈;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主
张文与道俱,并重视文学的艺术性。他曾评他人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正可用来概括他的文学理论。苏轼还强调文学创作的灵
感与兴会。苏轼是一个极富才华的作家,他笔力纵横,挥洒自如,他说,“吾
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
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他的七言古诗、词的长调及议论文字均才
情奔放,气势磅礴,而又舒展自如,张弛有致;他不少作品又表现为婉转流
丽,轻灵含蓄。风格的多样化是苏轼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他的诗、词、散文
都达到了北宋文学的高峰。
苏轼的诗
苏轼诗的数量最多,与词、文相比内容也最丰富。他的诗歌题材多样,
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苏轼一生政治
上很不得意,他把“一肚子的不合时宜”都排遣在诗歌之中,从中可能体味
到诗人对人生的执着与沉挚的感情。《游金山寺》是他深情地追念故乡的诗
作,渲染着惆怅的乡愁;苏轼一生不断四方迁移,当不能回归故乡时,他把
每个流寓之所视为乡土,赋予它们以情感,这种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使他的
诗显出某种亲切动人的温馨;“我本儋耳民”、“自意本杭人”、“不辞长
作岭南人”,轻松、幽默且富于傲岸不屈的个性。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
轼为弟弟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写的和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底是什么?诗人的狂放旷达之中仍然隐现着落寞怅然。这种对人
生的思索在不少诗中贯穿着。苏轼终究不是一个浅斟低唱的文弱诗人,即使
“乌台诗案”因文字入狱,精神仍然昂扬,一出狱即自矜“诗笔已如神”,
意气不减,豪放依旧。友谊、手足之情是苏诗中颇富人情味之所在,他赠苏
辙大量诗作,充满着对兄弟对床夜语的岁月的怀恋,读来亲切感人。
自然景物对于苏轼同样地具有情谊,他的写景咏物诗活泼健朗,充满生
活情趣:
水光潋艳晴偏好,山空色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一与其说是写西湖的风云变幻,不如说是诗人抓
住瞬息景象倾吐对自然美的爱意。无论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冬去春来,
… Page 97…
还是“正是橙黄橘绿时”的秋冬之交,大自然总是充满盎然生机,给人以无
限的希望。
苏轼还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主要反映农民所遭的不幸。《吴中田
妇叹》感慨农民可以战胜大自然的水灾却难以战胜免役法造成的更大的灾
难;《荔枝叹》抨击“争新买宠”的当朝权贵不顾人民的死活争献荔枝,“惊
尘溅血流千载”。
苏轼的诗歌纵横恣逸,挥洒自如,富于浪漫色彩。他常用奇异的想象和
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写景状物,出乎人们的意料又合情合理,显示出瑰
丽的艺术真实。他的自由奔放的风格中又蕴含着缜密的观察与细腻的表现,
很见功力。他的诗还体现了宋诗所有的一个特点,即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
诗,这种议论入诗的方法既有助于抒写自由流畅也带来诸如用典堆砌、语言
松散等缺陷,有浪费才华的弊端。
苏轼的词
词至苏轼有了大胆的尝试,他将词诗化和散文化,且不取消词的独立样
式,而是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的语言功能。苏轼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
词派相对立的豪放派,为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前面讲过,词在五代
和北宋初年,大多为感伤离别、寄托爱恋之情的“晓风残月”之作,题材不
广,气魄更弱,词似乎只与闺怨泪珠相连,徘徊于“花间”、“樽前”,“月
下”。苏轼的三百多首词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将大江大河、巨山巨峰、农
舍风光、历史人物以及广阔的社会人生尽收词中,词的境界为之一振,词的
风格为之豁然开朗。著名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水调歌头' (明月几
时有)最能代表苏轼词的豪迈风格。题为“赤壁怀古”的'念奴娇'从江水的
东流感受时光的流逝,赤壁的古迹使作家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周瑜,视
野高远,气势宏博,既有如画的江山,又有风流人物,进而联想到自我的抑
郁不得志,生出苍凉悲壮的“人生如梦”的感慨。历史与现实沟通,江山与
人物合流,构成情景相融的豪放词境。“大江东去”成了豪放词的代表。'水
调歌头'中,苏轼将自我的情感融入无限的宇宙,要“把酒问青天”,并欲“乘
风归去”,表达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和旷达宽解的胸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已成了人们传诵的名句。苏轼还把农村题材引入词中,使词第
一次散发出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纯朴善良的劳动者和田舍风光农村习俗的
描绘,格外清新。苏轼亦写传统的婉约风格的爱情词,在真挚细腻的爱情之
中又多了些凝重厚实,如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得回
肠荡气,极具深厚的感情;以咏物言情,把物拟人化,也是苏词的特色,使
物的形象如杨花、石榴等与失落的女子的内心相互映照,收到极好的效果。
苏轼不单在词的内容上突破传统的樊篱,在词的形式上也同样有创新。
词的严格的音律规则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已成了自由抒情的束缚。苏轼在熟炼
地掌握音律基础上,有意识地突破格律的羁绊,在注重音乐性的同时,善于
利用长短句式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从而使词更为豪放恣肆,开
阔恢宏。他还注重词语的铿锵有力、洪亮谐婉;同时,只要适合表达自我情
感的词语都可拿来入词,了无清规戒律,因而语言极为朴素自然,畅达流利。
苏轼的散文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自由而自然,并富于变化,论说文、
记叙文、杂文、散文赋都有佳作。他的政论文有明确的目的,从“有益于当
世”出发,表明自我的立场观点,他的政论文往往能切中时弊,以平易浅显
… Page 98…
的论述为人所接受。苏轼的记叙文亦有新颖之处,文笔轻松、夹叙夹议。他
的书札等杂文写得颇为传神,如《答李端叔书》,谈遭贬后的心境,亲切自
然,娓娓动人。他的前后《赤壁赋》使黄州赤壁自此闻名天下,他用散文方
法写赋,文字新奇,虚实相间。后篇设置问答,看江山无限,感人生如寄,
将自我感情的波折融入外物,超然而旷达,艺术性很强。
苏轼的创作是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的文
坛领袖。他开阔奔放的诗的境界,豪迈雄放的词的风格为宋代及以后的文学
开创了健康的路径;他议论文的透彻说理和精辟雄辩亦为后人推崇。苏轼不
愧为一代宗师。
… Page 99…
3。陆游
陆游(1125—1210年)是南宋时期的代表诗人,出自江西诗派而超出江
西派,有其别具一格的体例,他的诗歌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人们所赞誉。
陆游在逃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度过了童年时代,他的家中常聚集一些爱国志
士,使他耳濡目染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情怀,早年就立下杀敌报国的志向。
在政坛他“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而遭黜免,便返归乡里,作诗学剑。后
被起用,他常在皇帝面前提出许多军政方面的建议,积极支持北伐,后因议
论皇帝亲信而被放出为镇江通判,又以“力说用兵”的罪名免职,返归山阴
家乡。然而陆游始终未泯收复失地的壮志,终于走上当时的军事前线,这段
豪迈生活对他诗歌创作影响极大。然而统治者怯懦苟安,使诗人一腔热血无
以挥洒,他只能以诗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在告诫
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谓死不瞑目。
陆游有诗近万首,最有影响的是他的爱国诗和闲适诗。强烈要求收复中
原,统一祖国是南宋时代爱国志士的心愿,同时也构成了陆游诗的基本主题。
他的作品“乡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早年“孤灯
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躯。”希望施展抱负、杀敌报
国;入蜀以后,生活于宋金交界的前线,他写下了许多壮怀激烈的诗篇,如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表达誓死讨伐入侵
者的心愿和为国立功的志向。《书愤》为名作:
早年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壮志难酬,满腔愤恨;还有 《书志》一诗,表示死后要把心肝凝成金铁
铸为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