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泽鲜壳,子粒饱满为选种的标准。
杂草和害虫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两大天敌,西周时期人们对此已有所认
识,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方法。《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蠱,以攻说襘
之,嘉草攻之,……剪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赤犮氏掌
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貍虫,蝈氏掌去鼁焚牡鞠,
以灰洒之则死”,说明周代已设置专门治虫的官吏,采用以药草、熏蒸、炭
火逼攻,洒石灰和草木灰等方法除虫。
商代时人们注意到保护土壤,从甲骨卜辞的记载可知当时已用粪肥增加
土地肥力和贮存人畜粪肥,造厩肥的方法。
西周时期还出现了阉割家畜的技术,《易经》中有“豶猪”的记载,是
指对猪进行阉割。
(3)水利
自古水利就是农业的命脉,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夏商周时期,
中国广大地区的农业主要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水涝,二是干旱,为解
决这两个问题,人们发明了农田沟洫和人工灌溉的方法。
(4)农田沟洫
沟洫主要是为消除水害而设置的,同时也具有部分润湿土壤的效益。《周
礼·地官·司徒》中“通水于田,池水于川”是对农田沟洫的描述。农田沟
洫肇始于夏,相传大禹治水时己凿沟洫,以排泄水涝。《论语·泰伯》有谓
“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史记·夏本纪》也提到:“浚畎浍而致之
川。”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洛阳矬李后冈第二期文化煤山类型的新石器时代
①
晚期遗址中,发现了宽2—3米,深约1米的水沟 ,证明夏代肯定会有沟洫
的存在。
到商代沟洫进一步发展,且具备了一定的水平。甲骨文中有关沟洫的象
形文字如:“甽”,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甽”字即后来的畎字。“甽”
字从田从川,从字形上分析是指田间流水的小沟。考古学资料中可找到一些
商代沟洫的遗迹,如白家庄,二里岗等商代遗址中发现了数条上宽下窄,长
短深浅不同的水沟,小者宽70厘米,深50厘米,大者宽1。1米,深1米,
长30米。白家庄发现了一段5。5米长的水沟,近底部的两壁上有25个竖形
②
圆孔,孔内还残存着木质朽凝物,表明它是插木柱的 。有学者认为:“从其
结构,似乎商代在水沟上已设有节制水流的设施。”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
教研室《商周考古》第63页,1979年。)
到西周时农田沟洫的技术有所发展并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周族本是个
擅长经营农业的部落,公刘传十世到古公亶父,周人迁至岐山之下的周原,
① 参见闵宗殿等《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简史》,农业出版社1983 年版。
① 参见吴汝祚《夏文化初论》,《中国史研究》1979 年第2 期。
② 参见许顺湛《灿烂的郑州商代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 Page 106…
地处泾渭河谷,常遇水患,所以讲究沟洫治理。《诗经·大雅·绵》有云:
“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爱执事”。“宣”指宣泄,亩即垄,
由此可见当时周人开拓耕地已注意到沟洫的安排,方块农田与大小水沟结合
在一起的井疆制度开始萌芽,后来随着周王朝的建立和奴隶制的发展,沟洫
渐趋于规范化,在井田制盛行的区域内,还形成了大小田块与大小水沟配套
③
的井田沟洫系统 。
(5)人工灌溉
农田沟洫只可用作排水,不能用作灌溉,大约在商代时开始出现了人工
灌溉工程。我国最早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说“昔汤有旱灾,伊尹为区田,
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收至亩百石”,伊尹是商汤的宰相,这段记载虽系传
说,但可能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诗经·小雅·白桦》载“滮池北流,浸
彼稻田”即指灌溉稻田。《诗经·大雅·涪酌》“涪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可以濯溉”意为提水灌田。从中不难看出至迟到西周时已有了农田灌溉工程,
且具备了引水灌溉和提水灌溉两种方式。虽然当时的灌溉范围和规模有限,
尚处在水利灌溉的萌芽时期,但它对后来中国农业水利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
响和作用。
③ 参见汪家伦等《中国农田水利史》,农业出版社1990 年版。
… Page 107…
5。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是中国先民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疾病作斗争
的重要武器,也是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份宝贵财富。
(1)中药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早期人类对动、植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时常会因误食某种有毒的东西引
起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特别是到了新
石器时代农业出现以后,逐渐对各种农作物和天然植物的性能有所了解,进
而对它们的药用性可能也有初步的认识,后来当疾病发生时,根据经验试服
某些动、植物来解除病痛,这便是中药的最早开端。
古籍中有不少关于中医、中药起源的解释。《淮南子·修务训》:“神
农乃始教民……尝有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当此之时,一
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所处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一般有毒的植物都有
一定的医疗价值,估计当时的人们已懂得以毒攻毒的道理了。《史记·补三
皇本纪》载“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看来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
中药治病了。早期的医药往往与巫术混杂在一起,《吕代春秋·勿躬》中所
谓“巫彭作医,巫箴作筮”反映出巫与医的关系。贝尔纳认为“官方的医学
把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编成条目,有关这些的知识,曾由各原始文化期的巫
医们和女巫们传授下来”(《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69
页)。
最早的中药是直接入口咀嚼吞咽,这种服药方法有一定的副作用,且限
制了许多药的服用,陶器发明后,人们懂得利用陶器将药与水放在一起煮沸
①
制成汤液后服用,相传商汤的宰相伊尹最早发明了中药汤液 ,服汤液可更好
地吸收药的成份,并成为后来中药的主要药剂形式。
对于中药的分类认识和记录大约是在春秋以前,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
经》记载了一些可作为药物的植物如“疲л选保ǔ登埃拔{”(贝母)“蓷”
(益母草)等,并记录了一百二十多种药,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类,提
示了它们的简单用法和治疗性能,甚至指出有的草药可用来预防疾病,如“蓇
蓉,食之使人无子”、“箴鱼,食之无疫疾”、“礜能毒鼠”等等,说明早
在春秋以前,人们已建立了对中药的系统分类认识,并有的放矢地用一些中
药来防病治病。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我们很难全面了解周代以前的中药情况,但考古
学资料可提供一些这方面的补证。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现了三十
①
余枚植物种仁,经鉴定均为药用的桃仁和郁李仁 。桃仁性寒味甘,用热水浸
泡后去皮尖,研成泥可以用来润大肠,通经破瘀,是破血润燥的良药。郁李
仁味酸,炮制方法和桃仁相同,可用来破血润燥,消肿利便,可见商代时人
们已懂得利用这两种药治疗一些急症。
(2)中医的分科及其他
商代甲骨文上的象形文字中,已出现与人体医学有关的文字,如■,象
征小儿头囟未合,孕字“■”,为大腹之形且有子在腹中,蛊字“■”指肚
① 参见'晋'代皇甫谧 《甲乙经》序文。
① 参见河北博物馆等《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1973 年的重大发现》,《文物》1974 年第8 期。
… Page 108…
②
子时有寄生虫 。对人体病症的记录,意味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医治的开
始。
到西周时中医已开始分科,《周礼》中把医分为“食医”(为王室管理
饮食卫生,相当于营养科),“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疡医”(相
当于外科)和“兽医”(专门治疗牲畜疾病)。虽然这种分科的方法还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如食医只是为皇室本身的需要而设置的,但它却为医学的分
科开了先河。
《周礼·天官》记载了周代开始设置疡医(外科医生)“下士八八,掌
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的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外敷,或刮去脓血,
或用腐蚀药消除病变的部分。
中医治病十分注重总结经验,体现在周朝时就开始设置医官,存留医案,
并制定出奖惩医生医术的办法,《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
毒药以供医事,凡帮之疾病者,有疮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
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
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3)针、灸
针灸是中医中最重要的冶疗疾病的方法之一,指在病人身体一定的部位
用针刺入,或用火温热烧灼局部位置,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本属于两种
不同的疗法,但在发展过程中两者经常配合使用,便形成针灸合一的局面。
针刺疗法大约起源于石器时代,人们用燧石做成的刀切开脓肿,用石针
或骨针放掉淤血。《山海经·东山经》中有“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
许慎《说文解字》说“砭,以石刺病”。许多学者考证认为山海经中的箴石
就是指砭石,砭石可当之无愧看作最早的医疗器具,因砭字从石,可推测最
早的针是以石制成的。
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的商代一座墓葬中发现了一件石镰,长20厘
米,最宽处5。4厘米,形制与过去大量发现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商代石镰无大
①
差异,但未见安装手柄的痕迹 。马继兴根据这件石镰是出在一座伴有大量随
葬品和有奴隶殉葬的奴隶主墓中,又被放在漆盒里,认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