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晨风吹开落荷与百香的花朵, 


… Page 57…

舍此一切都是文学赝品。 


… Page 58…

                               意象主义诗歌 



                                    概述 



     意象主义是英美现代诗歌中的一支流派。意象派诗歌于1908—1909年间 

最初出现于英国,后传入美、俄。在伦敦形成的意象派是新诗运动中最令人 

注目的一个派别,从对整个现代美国诗的影响来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流派。 

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休姆阶段。意象派的前身是团聚在英国哲学家兼批评家休姆周围的一 

批英国青年诗人组成的一个小团体 (随后又成为“艾菲尔铁塔”聚会)。休 

姆主张诗人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创造意象,他认为“散文是表现理智的工具, 

诗是表现直观的工具”,并说“浪漫主义诗总是湿淋淋的……好象不为某事 

而呻吟就不是诗”,因此他宣告充满多愁善感之泪水的、湿中泥泞的诗的结 

束”,“干而硬的诗到来。”弗林特、奥尔丁顿、庞德、杜立特尔等英美青 

年诗人都是休姆集团的成员。尽管由于休姆对诗歌创作实践并不感兴趣而解 

救这个团体,但意象主义经过这一时期的酝酿和发展走向了成熟。 

     2、庞德阶段。1912年美国人创办了 《诗刊》(Poetry: 

AMagazineofVerse),标志着美国新诗运动的开始。同年底,庞德应邀担任 

海外编辑,他把H。D。和奥尔丁顿的诗作冠以“意象主义者”的名称寄去发表; 

隔了数月,又在《诗刊》上发表了意象派的三点宣言: 

     ①直接处理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事物; 

     ②绝对不用无助于表现的词; 

     ③至于节奏,应使用音乐性短语,而不按节拍器的节奏来写。 

     这三点宣言实际上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要求在诗中去掉维多利亚浪漫 

主义的说教和滥情主义。诗人的感触、思想就必须全部隐藏到具体意象的背 

后去,这是意象派的反浪漫主义基调。二是要求摒弃英语诗传统的抑扬格音 

步 (即庞德所谓的“节拍器节奏”),而代之以自由诗的短语节奏。 

     这样,意象派诗歌从此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庞德也就成为这一流派的领 

袖。1914年庞德出版了第一本《意象派诗集》;1915年又出版了他翻译的中 

国古典诗集《华夏集》(Cathay),为意象派和新诗运动从中国古典诗中寻 

找营养。庞德提出了富有论战性的意象派纲领,树起了意象派的旗帜,成为 

该派的理论家。 

     3、埃米阶段。美国女诗人埃米·罗厄尔于1914年到伦敦,并开始接管 

庞德的领导权。在她的主持下于1915年至1917年间连续编印了三本《意象 

派诗集》。1915年的诗集刊登了意象派宣言。这时埃米·罗厄尔成了意象派 

的领袖,她的诗歌主张缺乏庞德的那种挑战性,所以庞德与她反目,指责她 

 “冲淡”了意象主义,并讽刺说如今的意象主义变成了“埃米主义” 

 (Amygism),英文中这一词与意象主义一词诣音。庞德离开了意象派但它没 

有离开意象主义),另处去从事他的“旅涡主义”了。 

     意象派的重心起初在英国,到埃米阶段转到了美国,1918年英美意象主 

义运动解体。继之而起的是苏联意象运动,于1919年成立了苏联意象派,主 

要成员有叶赛宁、马连果夫等人。在美国,埃米·罗厄尔去世后,老意象派 

同人于1930年还出了最后一本《意象派诗集》,作为意象主义的尾声。 

     根据意象派发表的文章,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主张可归纳以下几点: 


… Page 59…

    1、具体、客观、直接地处理事物,创造出能直接传达给读者的意象。主 

张用雕塑和绘画手段来构成意象诗,而不是用音乐和感伤来构成抒情诗。 

    2、简洁,不用无助于表现的词,不用过剩的词,不用不揭示什么的形容 

词,去掉装饰性的花边,“最大限度地离开卖弄词藻”。在“简洁”这一点 

上,意象派深受日本俳句和中国绝句的影响。在指导思想,休姆还认为古代 

诗表现的对象偏于庞大,浪漫主义更是无限扩张,而现代诗人应当认识到“人 

是非常有限的动物”。 

    3、在诗的格律上,强调诗的内在节奏,主张按语言的音乐性写诗,反对 

按固定音步写诗,尤其反对英语诗传统的抑扬格五音步。意象派把这种均匀 

的格律说成是等时性的,起催眠作用的“节拍器”。他们自己写的诗不太规 

则,接近于自由诗。意象派在英语国家中起了推广自由诗的作用。 

    4、使诗接近日常语言,表现日常生活。不仅表现诗意的、优美的意象, 

也表现现代城市生活的现实。“象我看见的那样描绘事物”,甚至“敢于到 

垃圾箱里去寻找题材”。这使意象主义诗歌离开“纯诗”,接触现实,并使 

其唯美倾向带上了现代彩色彩,表现出一些现代的心态。诚然,在他们的唯 

美倾向和接触现象之间,也往往有不协调之处。 

    意象主义这些主张的核心是直觉主义。它的哲学基础是二十世纪初风靡 

欧洲的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因此,意象派诗歌特别突出了意象和直觉的 

功能。实际上,意象派诗中的“意”是作为“象”表现出来并被感受到的, 

这与中国诗学的“意境”说相似。意象就是诗人直觉所见之象,其中融汇着 

诗人的“意”,包括智性与情感。这是“意”与“境”的契合,情和景的交 

融。 



     理智与情感在瞬间的综合——介绍艾兹拉·庞德的一首小诗 



    艾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是一位在思想和艺术上勇于探索 

的诗人和评论家。他认为诗要具体,避免抽象,要表现诗人的直接印象删除 

一切无助于“表现”的词语,着重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一瞬间的感受和 

思想。他说意象是“理智与感情在瞬间的综合(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也就是说意象的形成意味着 

理智和感情突然结合成一个综合体。在诗歌创作中,他抛弃了那种“为艺术 

而艺术”,那种把形式凌驾于内容这上,使内容唯美化的浪漫派诗歌的创作 

手法,而进行意象主义探索,于是诞生了他那别具一格的、意象派公认的压 

卷之作—《地铁车站上》。 



    原诗为: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wet,black bough。 



    试译为:         地铁车站上 

              人群中出现幽灵般张张脸庞;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片片花瓣。 



    关于这首诗庞德曾自述道:1911年某一天,他在巴黎协和广场走出地 


… Page 60…

  铁,突然在人群中发现了些姣美的脸庞;尔后他整天都竭力寻找能表达他的 

  感受的文字,他不到能与这相称的字眼。那天晚上,他忽然找到了一个表达 

  方式:不用语言,而用绚烂多彩的小斑点。“这种意象的诗,是一个迭加形 

  式 (aformofsuper—positition)。即一个概念迭在另一个概念这上。”① 

  起初他写了一首30行的诗;六个月后,改成15行;一年这后,写成了现在 

  的两行。 

      这首诗之所以被意象派誉为压卷之作,是因为庞德运用了“意象迭加” 

  的技巧,即把两个意象不加评论地放在一起,使它们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效果 

  —“理智与感情在瞬间的综合。”诗中第一句为:“人群中出现幽灵般张张 

  脸庞”旨有让读者联想那些或隐或现、似真似假、令人眼花缭乱的“姣美” 

  面孔。这一句,似正面描述,又似避实就虚;“apparition”一词又有两解, 

  一是apperance(出现),一是ghost(幽灵);其造句真可谓空灵入妙,给 

  人留下一种虚无飘渺的失落感觉。第二句“潮湿黝黑树枝上的片片花瓣”, 

  与第一句在句法上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关联之处,但在意义上却相互渗透, 

  紧密交融。首先,就象那些“姣美的脸庞”一样,花瓣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显然诗人在此将花比女;然而由于花瓣与阳光相背的关系,显得时明时暗, 

  又透出一种神秘感,这与第一句中“幽灵的张张面孔”在给人感觉上是吻合 

  的。其次,“潮湿黝黑树枝”是“花瓣”的背景,它那晦暗阴湿的压抑气氛 

  一方面加重了神秘的程度,另一方面又表现地道铁车站的氛围。至此,读者 

  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情绪——似在感叹现代城市生活中那种美的易消逝 

  性。诗人把意象间微妙而又必然的联系,用这种“意象迭加”的手法,完全 

  表现出来,从而收到一种置理智与感情为一体的艺术效果。从这个角度看庞 

  德的这首诗,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的“天才”。 



                        抽象观念与具体形象的统一 

                       ——读E·E·肯明斯的一首小诗 



      美国诗人E·E·Cummings(1894—1962)是二十世纪初英美意象派诗歌 

  的重要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了十二卷诗。有些诗集的题名离奇古怪,诗行参 

  差不齐,在语法和用词上也别出心裁。词语任意分裂,标点符号异乎寻常。 

  他打破了传统的诗歌创作形式,随心所欲地运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写出了 

  许多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诗歌,使现代派诗歌在视觉印象花样上的翻新达到 

  了可谓登峰造极的地步。1954年他获得全国图书奖;1957年又获得博林根诗 

  歌奖和波士顿艺术节诗歌奖。在此,笔者介绍一首题为'L(a'的小诗。 



  原诗为: 

                                    'L(a' 

                                     1(a 

                                      le 

                                      af 

                                      fa 

                                      11 



① 译自:Cleanth Brooks,American LiteratureV。  Ⅰ。 Ⅱ,p。206 


… Page 61…

                                    s) 



                                    one 



                                     1 

                                   iness 

              1958 

本诗的原状为: 

     loneliness——寂寞 (为一抽象观念) 

     a leaf falls——一片叶坠地 (为一具体形象) 

     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