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全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有至深密切之关系。”因此,他提出要在政治上推行立宪民主制。他还对
义务兵役的实行办法、国家军队的编制方法、兵器的制造措施、军队的教育
管理等问题,根据近代兵学原理和中国的国情拟订了具体计划。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兵学理论对中国军事变革问题再一
次进行了反省。为什么中国编练新军数十年,仍不能使中华立足于世界军事
强国之林,却反而导致了军阀横行、内战不绝的局面?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
为这与20世纪初年尚武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宣传有密切的联系。于是,他们提
出要军民分治、大力裁兵。
另有一部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兵学家,在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
和苏联红军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军事的发展道路问题产生了全新的
认识。他们认为,追求军国主义是资产阶级军事学说的特征,而在中国鼓吹
资产阶级军事学说是没有出路的。要想富国强兵,根本的出路不在于“裁军”
①
或“废兵”,而在于“兵的改造”,即要建立“产业军”或“工农化军队”。
① 《海军》,第1 期,第181 页。
② 《海军》,第2 期,第46 页。
① 林修梅:《精神讲话》,第43 页。
… Page 64…
这是一个伟大的新思想的萌芽,标志着中国军事的一个崭新时代即将来临。
… Page 65…
八、两大军事集团最后形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进入20世纪以后,欧洲军事对抗的重心逐渐由德、法之间转移到英、德
之间。面临着英德战争的潜在威胁,英国被迫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
通过与法、俄的结盟,来从军事上保证自己的国家安全,这就导致了两大对
立的军事集团的最后形成。30年的武装和平时期已经结束,随着两大集团之
间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并逐步升级,终于
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之中。
1。两大军事集团的最后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从1880年至1890
年,德国的商品输出额由30。9亿马克增至34亿马克,增加了10%,而在以
后的10年内,输出额又增至46。11亿马克,增加了36%。到1900年,德国
在经济实力上已经跃居欧洲的头号强国。
随着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的迅猛扩展,海外利益在德国的国家利益中所
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成为其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利益重心的这种变动,
又必然要求传统军事战略的重新调整。1890年,以俾斯麦的辞职为标志,德
国“以陆上力量为限,进行局部战争”的军事战略被威廉二世谋取世界霸权、
以武力夺取海外原料产地和市场的新的战略取代。与此同时,“海军主义”
也成为新军事战略的重心。
世界霸权在当时来讲就是海上霸权,威廉二世从一开始就有建立一支强
大的海军的强烈愿望。1896年1月18日,他在“德意志帝国已成为世界帝
国”的演说中,首次透露出大大扩充海军的意图。从此,“一支强大的舰队
对于我们来说极端重要”、“帝国的力量意味着海上力量”等言论在全国到
处宣扬。在威廉二世的要求下,美国海军将领马汉的 《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
响,1660—1783》等书被译为德文,德国国内对于海军的宣传达到了一个高
潮。
1897年,德皇任命主张“越过大洋”的比洛和梯尔皮茨分别出任外交大
臣和海军大臣,扩充海军计划开始进入实施阶段。1898年,德国政府向帝国
议会提出了扩建海军法案。梯尔皮茨在议会中发表演说时指出:“如果按拟
定的计划建立起这样的海军,那么你们就是为国防建立了一支即使头等的海
军强国都无力向它发动进攻的海军了。……无论你提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或
者谈保卫德国臣民和海外商业利益,这一切只有在德国海军里才能获得支
①
持。” 在德国政府的努力下,法案获得通过。根据这个法案,到1904年,
德国海军应有主力舰17艘,装甲舰9艘,轻型巡洋舰26艘,以及相当数量
的各类小型舰艇。1900年,德国又借口商船被英国海军扣留检查,通过了第
二个扩建海军法案,规定到1915年德国海军应拥有主力舰34艘,重型巡洋
舰11艘,轻型巡洋舰34艘,驱逐舰100艘。新法案的序言中写道:“德国
必须保持这样的海军力量,当和最大的海军国家作战时,能够威胁到那个国
家的优势。”
显然,这种以海军扩建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就是以
①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第36—37 页。
… Page 66…
“最大的海军国家”——英国为对手,从英国手中夺取“三叉戟”(海洋霸
权的标志),从而夺取世界霸权。威廉二世十分露骨地讲:“(现在)英国
舰队可以不怕任何联盟,因为现在德国实际上还没有舰队……等到二十年以
后,当舰队已建造完毕,那时我将用另一种语言讲话。”
德国军事战略的公开挑战迫使英国也不得不开始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
在此以前,英国在名义上奉行的是“光荣孤立”政策,拒绝签订任何承担军
事义务的同盟条约。但由于英国与俄法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尖锐矛盾,以
及俄法结盟后对英、德两国的共同威胁,英德关系一度十分接近。在英布战
争期间,为了利用德国牵制俄法,英国甚至几次向德国提出建立攻守同盟的
要求。然而,德国扩建海军计划的咄咄逼人之势却使英国意识到:德国已经
成为自己最危险的敌人。不论是从岛国的独特地理位置来说,还是从保卫庞
大的海外殖民帝国来说,英国对于海上实力对比哪怕轻微的一点变动都十分
敏感。多少年来英国之所以一直坚持海军建设上的“双强标准”,就是为了
保持大英帝国的海上优势,从而保证自己的国家安全。在局部的殖民地争夺
上,英国可以对包括德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英国甚至对
于德国“争夺阳光下的地盘”的要求还抱有一定程度上的同情,但海军不一
样。对于英国来说,对大英帝国海军优势的挑战,无异就是对大英帝国本身
和大英帝国世界霸权的全面挑战。
为了应付德国的挑战,英国开始采取措施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1902
年,英国与日本签订了同盟协定,使英国在远东地区得到了日本海军的支持,
从而减轻了皇家海军在这一地区的战略负担。
英日同盟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国开始放弃“孤立主义”,走上了联盟
战略的道路。但这还只是英国迈出的第一步。到1904年,德国“公海舰队”
的航程和结构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建造就是针对英国的。英国政府一方面整顿
海军,组建专门对付德国的北海舰队,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将联盟战略扩大
到德国的对手——法国与俄国。
英国军事战略的转变也正是法国所迫切需要的。英法之间在争夺殖民地
问题上虽然存在着冲突,但由于德法军事对抗的存在,法国从来就没有打算
同英国进行一场真正的战争。法国的真正敌人是德国。在法国看来,德法之
间下一次战争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尽管法国与俄国建立了军事同盟,
法国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但法国十分清楚,俄国的军事实力决
定了它并不是一个值得完全依赖的盟友。尤其是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的主
要力量被用于对付远在东方的日本,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力量对比中顿时
获得了相当的优势,法国又一次面临着受到德国进攻的威胁。而一旦法德发
生冲突,法国是难以获得俄国有力的军事援助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从国
家安全的角度出发,也需要获得英国的军事支持。
共同的利益需求使英国和法国走到了一起。1904年4月,英法之间达成
了“衷心协商”,缔结了《英法协约》,解决了双方长期以来在殖民地问题
上的争端,从而为两国的军事合作清除了障碍。1905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爆
发,针对德国的武力威胁,英法两国海陆军参谋部开始就军事合作进行秘密
会谈,初步讨论了一旦发生对德战争时,法军与英军共同作战的技术安排问
题,作为两国战略计划的基础。在进行联合军事准备之中,两国的参谋军官
仔细考察了两国军队将来在比利时和法国作战的阵地。英国陆军作战部的高
级指挥亨利·威尔逊每年都要三、四次巡视1870年普法战争的旧战场和预计
… Page 67…
会成为未来战场的洛林和阿登山区,并与法国的高级将领和法国总参谋部的
军官会商。1911年7月,德国“豹号”炮舰开进摩洛哥的阿加迪尔,又引发
一次摩洛哥危机。威尔逊赶往巴黎,和法国的迪巴伊将军共同起草了一份备
忘录,详细规定了一旦对德战争爆发,英国应当派出的兵力、登陆与集结地
点、投入战斗的时间等技术细节。
这一次摩洛哥危机还促进了英法海军合作的进程。危机后,德国进一步
明确了扩建海军的目标。英国在与德谈判失败后,一方面加紧造舰,另一方
面又开始就英法海军的合作问题与法国进行会谈。1913年2月,双方缔结了
《海军专约》,即《英法关于地中海联合行动备忘录》。根据《专约》,英
国承担起保卫法国大西洋沿岸地区的责任。
可以看出,在英法的军事合作中,英国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比法国对英国
承担的义务要多得多,而且越到后来这种现象就越突出。这一方面与德国不
断扩建海军,对英国的挑战越来越强,从而迫使英国越来越密切与法国的关
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德国对法国的威胁逐渐加深并由此带来的对欧洲大
陆战略格局的冲击有关。英国需要一个保持均势的欧洲大陆,即避免某一大
国的势力支配大陆,因为一个大陆霸主的出现,本身就是对英国国家安全的
一个威胁,不管这个霸主是德国还是法国。两次摩洛哥危机表明,德国正在
准备用战争来削弱法国,从而控制整个大陆。为了自身的利益,英国已经不
能继续保持中立。正如英国外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