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及储存的飞鱼导弹。此外,在撤离机场前,特种空军后备队战士还应歼灭所有军旗战斗机机场上的飞行员。
至少可以这么说,这次行动争议甚大,它将特种空军后备队伞兵的忠诚推到了没有退路的边缘。伞兵们心里清楚地知道,这必将是一次去了就不能回来的任务。在开始攻击的阶段,运输机就有可能被摧毁,他们只能暴露在长达几英哩的开阔地上,设法脱离和规避阿根廷的特种部队。很显然,任何阿根廷追捕者对他们这些刚刚还残酷地杀害了手无寸铁的飞行员的人决不会发出善心。
简单的军情介绍会几乎在特种空军后备队中引发了一场骚乱,最后总部与高级军官达成了妥协:不进攻阿根廷本土,代之对西福克兰北面的佩布尔岛上的阿根廷简易机场采取行动。
进攻佩布尔岛
佩布尔岛上的阿根廷简易机场主要供普卜拉对地攻击机使用,这种飞机能有效地攻击地面部队,有效飞行距离正好可以到达特遣部队挑选在圣卡洛斯上的登陆地点。按照计划,D中队登陆小队的2个4人小组巡逻队原定于5月9日晚上出发对简易机场进行详细侦察,但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侦察任务被取消。第二天晚上,巡逻队用直升机插入到西福克兰,然后从那儿用可折叠的橡皮舟再渡海到佩布尔岛。登陆后,巡逻队立即一分为二,一个组继续留在橡皮舟上,另一个小组对机场进行仔细地侦察。几小时后,第二小组的人员返回到橡皮舟,向特遣部队发出侦察报告。伍德沃海军上将对特种空军后备队侦察小组搜集的情报十分满意,立即批准了进攻计划。
D中队接到命令之后,士兵们立即着手为5月14日的行动作准备。进攻部队由60人组成,包括一名从皇家炮兵第148突击队抽调的前哨观察官。进攻部队由登山小队人员构成,机动小队和航空小队作为支援部队,D中队登陆小队的其他人员被分配到迫击炮小分队,计划在撤离阶段提供掩护火力。
如要增加火力支援,特种空军后备队还可以要求停泊在离岸10公里6英里的格拉摩根导弹驱逐舰的火炮支持。每人手持M—16冲锋枪,又额外携带了一些通用机枪和迫击炮的弹药。此外,还有许多士兵带有轻型反坦克武器,它们是击落飞机的理想工具。
靠 近 机 场
飞往佩布尔岛的直升机属于第846海军航空兵中队,它将攻击部队空投到距离简易机场几英里地方,D中队与登陆小队的侦察组着陆后立即汇合,然后向目标前进。7时整,登山小队开始向简易机场发起进攻,格拉摩根导弹驱逐舰也炮击了附近的阿根廷部队的阵地。
当特种空军后备队士兵到达停在机场上的飞机后,在每架飞机机体的同一位置装上炸药。这样的做法理由很简单,爆炸后阿根廷人不可能通过替换部体而修复任何一架飞机。发起进攻后,阿根廷人几乎没有进行还击,特种空军后备队在未受到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顺当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从发起进攻开始,15分钟敌人11架飞机不是彻底被摧毁便是损伤严重,而特种空军后备队的人员则完好无损。当伞兵们撤退到直升机搭载点,直升机正好到达,将他们运回到特遣部队驻地,没有留给阿根廷人任何反击的机会。
死 亡 事 故
佩布尔岛进攻是一次引人注目的胜利,它以无可辨驳的事实使阿根廷人相信:特种空军后备队是说得到做得到的,如不服气,好戏还在后头。然而,5月19日,特种空军后备队遇到了灾难,一架载有D中队成员的海王直升机从竞技神航空母舰甲板例行转移到勇猛两栖突击舰时,因飞机与鸟群相撞,直升机引擎发生故障而一头栽向了海中。
虽说也有幸存者,但几乎都不是特种空军后备队的人员。最后清点数的结果,令人们大吃一惊。D中队有18人死亡,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该团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事件。佩布尔岛之后,当主力特遣部队在圣卡洛斯湾登陆时,特种空军后备队又对达尔文进行了佯攻。在攻击结束返回时,他们发现了向圣卡洛斯方向飞行的普卡拉对地攻击机,他们使用毒刺SAM地空导弹将其击落。
登陆后,特种空军后备队和登陆别动队在东福克兰周围地区进行了渗透性的纵深巡逻。5月30日,特种空军后备队与第42突击队汇合,帮助他们一举占领了芒特肯特。在一次执行巡逻任务时,特种空军后备队突然碰上了阿根廷前哨作战基地的直升机,他们立即联系空袭。这次英国人的空袭十分漂亮,敌人的绝大部分直升飞机不是被摧毁便是支离破碎,损失惨重。6月13日那天,当第2伞兵团主攻怀尔利斯岭时,由特种空军后备队,登陆别动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联合部队作为佯攻对斯坦利港发起了进攻。虽说这次进攻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由于阿根廷人的猛烈火力,部队不得不最后撤退下来。
当士兵们正在浴血奋战的时候,特种军空后备队22团的指挥官迈克·罗斯中校正在福克兰群岛上指挥着对阿根廷军人的一场心理战。通过在公开的无线传播网络上每天向阿根廷人广播信息,讲解阿根廷人军事胜利的希望日益渺茫,日暮途穷的前景迫使他们投降。后来,罗斯中校应邀代表英国与阿根廷总司令美尼德茨将军谈判投降条件。参加谈判的代表还有能讲西班牙文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贝尔上尉和英国地面部队司令杰黑米·摩尔将军。开始时,美尼德茨只同意部分投降,然而罗斯坚决拒绝接受这一要求,要求阿根廷人全面投降,否则谈判交易到此结束。
然而,当时的美尼德茨正蒙在鼓里,他不知道英国政府也正急切盼望接受部分投降。当英国损失了装载着英军大量重要设备的补给舰“大西洋运输者”后,英军的军事形势也是举步维艰。罗斯真能堪称是一个著名的“玩家”,他出的牌是如此高明以至美尼德茨最后终于接受投降,同意接受英国的慷慨条件,即阿根廷部队不失体面地撤离福克兰群岛。迈克·罗斯中校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不折不扣地实践了特种空军后备队的“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
一名特种空军后备队伞兵在西福克兰。他装备有一枚美制毒刺式防空导弹。这种导弹比英国的吸管式防空导弹轻,由红外线引导,是一种“打了后就不管用”的武器。
第七章
福克兰群岛
之战
在主力部队登陆圣卡洛斯之前,特种空军后备队就已出现在福克兰群岛上,他们观察阿根廷人的阵地,并派遣部队寻找合适的登陆区。
1982年,在南大西洋战役的开始阶段,重新占领南乔治亚岛经历了特种空军后备队在敌人可疑阵地附近的二次登陆。当二架威赛克斯直升机坠毁在暴风雪之中几近灾难时,特种空军后备队与海军陆战队的混合部队一起参加了重新占领南乔治亚岛的战斗。在夺取福克兰群岛的战斗中,特种空军后备队巡罗队完成了前哨观察的任务,负责搜索阿根廷人目标。5月14日,D中队进攻佩布尔岛。当英国部队在斯坦利结束战斗时,特种空军后备队的分遗队仍在敌人防线后面搜索敌人。
1982年4月26日,由双方代表签署的文件同意阿根廷放弃南乔治亚岛。然而,夺取福克兰群岛的战斗将是一场更加艰巨的战斗。
这幅引人注目的图示上是一架威塞克斯直升机的残骸。当时有2架威塞克斯直升机试图将D中队的登山小分队从南乔治亚岛的福图纳冰川上救出,一架在行动中坠毁。图片上可以看到另一架威塞克斯直升机停在一旁。
特种空军后备队22团D中队的责任是摧毁佩布尔岛上的阿根廷普卡拉机群。这些飞机对英国特混编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是特种空军后备队的头号目标。
几名好奇的当地人正在检查阿根廷普卡拉对地攻击机的残骸。普卡拉对地攻击机是阿根廷惟一能从佩布尔岛简易机场起飞的固定翼飞机。
一旦斯坦利港不能工作,阿根廷普卡拉飞机就成了阿根廷指挥官唯一能使用的固定翼对地攻击资源。
普卡拉飞机
一名手持美式M16步枪的特种空军后备队伞兵在福克兰群岛上。他脚穿登山队员的靴子和防水鞋套,身着防水的伪装服和裤子,抵御严寒。
特种空军后备队巡罗队在布拉夫科夫从侦察兵直升机上走下时,弯着腰躲避旋转的机翼。轻型直升飞机,例如侦察兵,特别适合将小规模的特种空军后备队巡逻队插入到敌人防线的后面。
估计阿根廷空军即将空袭,英国部队隐藏在福克兰群岛荒芜的田野上,背景中可看到英国部队挖的许多散兵坑。
英国部队的散兵坑遭到斯坦利港阿根廷炮塔大炮的猛烈轰炸。他们无法向敌人回击,因为阿根廷人将大炮安放在平民住房的附近。
向英国人投降后,走在斯坦利港马路上的阿根廷士兵脸上流露着失败的痛苦。在为主力部队侦察敌人的防卫区和薄弱点方面,特种空军后备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2年,特种空军后备队一名斐济伞兵在福克兰群岛上。他身着防风雨的平民茄克和标准的英国伪装裤,手持一支自装弹步枪。
特种空军后备队战士参加沙漠风暴作战部署前拍摄的照片。开始时,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不同意在这次战斗中使用特种部队,后来别人说服了他。
第三部分
第7章 沙漠风暴(1)
美国总统老乔治·布什意识到局势相当严峻,从而发起了“沙漠盾牌行动”,阻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在联合国的大旗下,立即重建了一支国际性的多国部队,授命重新占领科威特,从而世界上经历了一次为战争而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特种部队的集结。
在位于佛罗里达坦帕丽的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指挥下,美国派出了人数最多的特种部队,英国占第二位,法国派出了由外籍军团和第6伞兵师组成的较大规模分遣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派出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特种空军后备队中队。
认识到特种部队在1982年福克兰战争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英国几乎将整个特种空军后备队正规团派到了该地区,兵力达到700余人,它由A中队、B中队、D中队、再加上R中队的15名后备志愿者组成。G中队承担另一项行动——包括在英国本土的反恐任务,没有部署到海湾。为了支持特种空军后备部队的活动,皇家海军陆战队和登陆别动队的成员以及皇家空军特种作战空勤组也被派遣到海湾。很明显,对英国来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此,多国部队将来应该对特种空军后备队的盛装加入表示感谢。
人 体 盾 牌
正当多国部队在沙特阿拉伯集结,准备参加即将开始的战斗时,一个严肃的、令人不安的事态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担心西方会做出反应,萨达姆·侯赛因正忙于将战争爆发时俘获的人质安置到可能的军事目标周围。实际上,他要将这些人变成他的“人体盾牌”。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领导的美国部队和彼得·比尼爱尔领导的英国部队毫不犹豫地计划援救自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