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认为您控制着自己的部门吗?您了解您下属的情绪吗?”
  “基本的情绪我了解。如果您认为在这里工作的人无限忠于共产主义制度,那
么您就错了。他们消息灵通,见多识广,心里清楚。不要以为他们是白痴……”
  “这根本不是白痴。这不过是不愿意独立思考。”
  “有这样的人。我不得不与他们发生矛盾。”
  “您竭力想摆脱他们?”
  “我不想摆脱任何人。曾经可以像1917年那样把所有人都赶走,然后再招收专
业人员。而我们采取了另一种方式:给那些留下来的人提出新的任务……”
  谈话结束了。值日副官看了看我,拿起内部电话的话筒:“把被捕的人带走!”
  摆在巴卡京本人及其小范围的志同道合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使国家安全部
门变得对社会安全。
  人们以为巴卡京将在国家安全部门干很长时间,预计他的政治生涯将汹涌激荡。
  当时巴卡京被看作是非常有影响的政治家。他显赫一时,全国注视着他的每一
个行动,报纸引用他的每一次讲话。
  瓦季姆·巴卡京来到克格勃以后,拒绝接受通常授予的军衔上将,仍然保
留他在内务部获得的中将军衔,虽然在克格勃主席这个职位上可以很快地成为大将,
他的几位前任和后任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巴卡京在克格勃呆的时间很短。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像一个门外汉到了行会。下属们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恨对待
他。
  历史学博士维亚切斯拉夫·阿列克谢耶维奇·尼科诺夫是巴卡京在克格勃的助
手。他回忆说:“他的一些命令没有执行。总的来说,在克格勃内部对外来者抱有
很大的不信任。此外,在克格勃里不喜欢警方人员,而巴卡京在此以前是内务部长。
克格勃的人感觉到,巴卡京干不长,所以不想在他面前装假……”
  而且他做事太严厉,人们简直恨他。正如他的一位同事对我说,巴卡京是一个
非常严厉的人,提出没完没了的要求,并且对下属总不满意。他冲着手下的人叫嚷,
骂人,所以与他合作很难。可以反驳他,但是永远不可能说服他……他自己说自己:
“我的脾气很坏。”在对《文学报》的谈话中,他承认:“当然,由于长期担任州
党委书记的缘故,我不能容忍其他观点,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粗暴则是早期
在工地上干活养成的习惯。”
  在克格勃见过不少粗暴的长官。问题不在这里。巴卡京说:“肃反主义的传统
应该连根拔掉,肃反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应该停止存在。我们应该遵循法律,而不是
意识形态。”您可以想象,这在国家安全委员会里会引起怎样的反应。
  他对克格勃评价很不高,这使他的同事们很受委屈。他说:“过去我总是感到
奇怪,克留奇科夫每次参加会议时总有人用箱子给他送材料,他就坐在那里处理这
些材料……·后来当我自己看到这些材料时,却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这些材料都
是空洞无物,是一个正常人在一天前就能够从报纸上所了解到的东西。”
  维亚切斯拉夫·尼科诺夫说:“巴卡京感到惊讶的是,很多无用的材料送到他
那里。大量的情报是普通的。相当一部分情报是西方对这个或那个苏联领导人讲话
的反应,或者是西方对我们国内所发生情况的评价。不能说送到克格勃主席桌上的
都是有超级价值的情报……”
  但是克格勃在另外一个方面却做得颇为出色。巴卡京在对德国《明镜》周刊发
表的谈话中说:“对于今天我国经济被无休止的军备竞赛拖垮和几乎崩溃,安全部
门的情报政策是起了作用的。他们总是说,我们在军事方面落后……”
  巴卡京对我讲了他对克格勃的看法:“那时在反间谍机关总是争论给什么人什
么东西,而且没完没了地争论什么是肃反和肃反的传统。还有部门之间的勾心斗角。
但是他们不明白,正是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活动家们自己把什么都搞垮了。难道
安全部门能这样糟糕地策划政变吗?克格勃错过了机会,国家正在瓦解,而他们竟
然没有发觉。”
  克格勃简直不是安全机构。此外,在车臣战争开始时,人们骂克格勃的人:连
杜达耶夫也抓不住!是的,他们不能抓住杜达耶夫,不会做职业情报机构应该做的
这种工作。他们会做的只是监视某个教授在讲什么东西,或者猜测美国中央情报局
在非洲的某个国家做什么……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莫斯科市中心的美国“胡子工程”
  在著名的美国大使馆事件之后,克格勃的人非常恨巴卡京。实际上这一丑闻早
在巴卡京担任克格勃主席之前就爆发了,1985年8月美国人就宣布,在莫斯科建造的
美国大使馆新楼被安装了窃听装置。
  这一快要竣工的建筑的所有工作都停了下来。在这个美国工地上突击劳动的苏
联工人被赶出大使馆。
  美国安全机构查明,苏联专家们在新楼墙内安装了大量窃听器,以致于整堵墙
成了一个大的传声器。美国参议院作出结论:“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而
且非常巧妙地进行的一项间谍行动。应该把这项行动称为最无意义的行动,因为钱
被白白地浪费了……”
  美国大使馆早就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苏联在华盛顿的大使馆也渴望改善自己的
居住条件。
  美国人早在d年代就开始同苏联官僚们谈大使馆新楼问题。里查德·尼克松执政
时已对此作出决定。尼克松曾两次来莫斯科访问,并和勃列日涅夫一起宣布了缓和
政策。
  在华盛顿为苏联大使馆的新楼找到了一块不错的地方。美国人也获得了扩大大
使馆建筑面积的权利。建设的预算为72to万美元。6年来耗费了2300万美元。建设始
于1979年底。而苏联克格勃在美国大使馆新楼里安装窃听系统的行动还要早三年,
即在1976年就开始了。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美国大使馆新楼的承重结构、墙壁和屋顶使用当地的建
筑材料。表面材料和内部装修所需的一切以及电梯、电力设备、窗户玻璃和框架都
由美国人从自己的国家运来。建造大楼的基本上是苏联工人,虽然有些专家警告说,
这很危险。
  但是美国国务院急于完成这一使馆新楼的建设。只有几名安全部门的官员监视
工人和检查建筑材料。美国情报部门高傲地以为,他们能够轻易地发现并拆除所有
窃听装置。他们低估了苏联同行的科技水平。
  后来才知道,多数窃听装置在工厂里就被放人混凝土板。克格勃使用了美国还
没有的技术。在大楼墙壁里安装了非常灵敏的传声器,甚至能够录下沙沙声。苏联
间谍居然能把窃听装置放人打字机,以便破译打字的敲打声和弄清在打什么内容。
  美国人谦逊地承认,俄罗斯情报机关在这个方面超过了欧洲人以及他们美国人。
美国人说,“在窃听艺术方面俄罗斯人超过了所有人。”
  苏联的窃听装置本身就有能源来源,使得电子装置能够转达在使馆大楼里所说
的每句话。保障窃听器工作的电池基本上已经耗尽,但是据说其中有些电池在ZI世
纪也仍将工作。
  美国反间谍部门得出结论,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新楼几乎不可能避免有窃听装
置。罗纳德·里根总统建议拆掉这座大楼,建一个新的。但是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
的议员们认为,美国没有这么多钱。
  1991年12月,瓦季姆·巴卡京采取了人们认为几乎不可思议的一个措施:他把
装在美国大使馆新楼里的“获取情报用的专用技术手段的技术资料”交给了美国人。
  巴卡京认为,这证明莫斯科准备与美国建立伙伴关系。他解释说,95%的窃听
装置美国人自己已经发现。他并非独自一人作出这一决定,而是征求了克格勃技术
部门的意见后才这样做的。
  巴卡京给苏联总统写了信。戈尔巴乔夫批示:“请和潘金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苏联外交部长鲍里斯·德米特里耶维奇·潘金、于1991年11月取代他的爱德华
·阿姆夫罗西耶维奇·谢瓦尔德纳泽和俄罗斯外交部长安德烈·弗拉基米罗维奇·
科济列夫都表示同意。
  为了以防万一,巴卡京给叶利钦打了电话。叶利钦说:“做吧!”
  但是电话谈话没有记录在案。在这个问题上巴卡京犯了错误。他获得了两个总
统的批准,但是没有弄到可以证明的文件,所以不断地把他叫到检察院,因为有人
无论如何要惩罚巴卡京
  然而最令人吃惊的是,美国人不相信瓦季姆·巴卡京的真诚。他们武断地认为,
反正克格勃不会把全部真相都告诉他们。
  美国国会关于驻莫斯科大使馆新楼窃听器问题的听证会持续了10年,准备了专
家鉴定,政府部门经常开会。这耗费了数千万美元。为了维持尚未竣工的新楼建筑
并搞清楚里面究竟有多少窃听器,也耗费了这么多钱。
  从安全和财政问题考虑,美国国务院决定保留没有建成的美国大使馆大楼
这一反映苏联情报机关的机智和美国人高傲的宏伟的8层楼纪念碑。改建耗资2。4亿
美元,比原来的预算多3倍,但是对于安全的关心要求作出牺牲。
  在华盛顿终于不作任何解释地解决了多年来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的这座红砖砌
成的空荡荡、阴暗的大楼命运之后,我问美国大使馆新闻处,能否去这个无人照顾
的工地看一看。这是1996年暮春。他们同意我去,但是让一位很少微笑的、在黑色
枪套里别着一把很大的左轮手枪的纤细小姐陪同我。
  她领着我围着大楼转,警惕地防止我跨过那看不见的界线:外国人被禁止走近
大楼。这位小姐是美国特情局所管辖的使馆内部保卫处人员,而美国特情局传统上
属于财政部并保卫总统和其他高级官员。
  后来我在使馆新闻处里打听,这位可爱的小姐是否确实属于保卫处成员,还是
实际上从事文秘工作,而左轮手枪则是规定要带的。新闻处官员告诉我,在平常的
日子里小姐与心爱的手枪是不分离的,但是现在她把手枪放入保险柜里,为的是不
再吓唬我。
  使馆工作人员的孩子们在废弃大楼的后院里玩耍,年轻的母亲们推着四轮童车
在散步。一切同莫斯科任何一个其他的院子里一样,只不过是很干净,没有人冲着
谁叫喊。
  在被废弃大楼落满灰尘的玻璃上用很大的字母写道:“上帝,保佑美国吧!”
多年来没有人接近大楼,只有美国反间谍人员除外,他们在带钴炮的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X线照相术的帮助下,研究苏联最新窃听技术的样品。
  华盛顿一家建筑公司提出了一个合适的方案。工人们剥去大楼的正面,去掉了
上面的两层,又在上面建了4层新的、没有窃听装置的楼。大楼变成了10层楼,比原
来的方案多了两层。
  在上面的几层可以完全保障秘密谈话的安全性。大使和其他高级外交官的办公
室也在上面。
  下面的楼层继续保留,看来,窃听装置也仍然留在那里,但是在这些楼层里不
讨论任何秘密的东西。在这些办公室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