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艺术。另外,狄德罗还强调性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艺术对社会人生要起指导作用理论。狄德罗的美学思想,从来都不脱离开重大的社会课题。在美学方面是旧唯物主义美学的光辉典范。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也贯穿于他对戏剧理论的探讨。
最初两个剧本,《私生子》和《家长》是他戏剧理论的佐证。喜剧《私生子》是反对偏见的,剧中描写了一个品德高尚的资产者黎济蒙,他对婚生女儿和私生儿子都一视同仁。喜剧最后以黎济蒙同子女们见面的动人场面和对家庭道德的颂扬而庄严地闭幕。喜剧《家长》中也有某种类似的东西,剧中的主人公是一家之长——资产者德奥别桑,德奥别桑有一子一女,两个人都很轻浮,给父亲招惹了不少麻烦与担心。德奥别桑的儿子爱上了一位属于另一社会门第的贫家姑娘。但在德奥别桑认识到这位姑娘的确情操高尚后便同意儿子与之结婚。子女们拥簇着这位家长,而他就夫妻关系的神圣性质与家庭生活的乐趣作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独白。狄德罗同情地描写这位甚至不顾自身利益、扶贫济弱的高尚资产者,歌颂资产阶级的道德,揭露企图破坏家庭和睦的恶迹昭著的封建骑士。
从这些喜剧所写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复杂的生活现象。狄德罗从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要么是美德的体现者,要么是罪恶的化身这种形而上学的态度。剧中使人们无法一下认清主人公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描写人类本性的矛盾和变幻无常的特性,描写人们的动机同行为的表里不一致性与其现实手段之间的矛盾。
典型也并不是某个单独个人的本来样子,概括也不是某个单独事实本来的样子。艺术不仅有赖于真实,而且还要有别于真实。这一矛盾规律的指出,这是狄德罗的一个伟大功劳。
可以看出,狄德罗的喜剧并非旨在嘲笑那些行为不轨的人的“快乐”喜剧,他的“严肃”戏剧的任务是表现美德的典范,描写以高尚的道德为动机的英雄人物。这样的喜剧应该刻画普通人在家庭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狄德罗的戏剧,是民主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艺术,它激烈地反对那种虚幻的、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自然,戏剧也包括在内。狄德罗认为,他能够创造一种描写普通人的家庭生活的悲剧,因为普通人具有高尚的情操,他们的道德水平要远比贵族要高。
在《论戏剧艺术》中,狄德罗着重阐述了以上那种观点,即要维护非官方家庭生活内容和普通人的丰富感情。在另一著作《演员奇谈》中,却表现了他的另一观点。
《演员奇谈》是讨论表演艺术的,用谈话的形式写成。第一谈话人代表狄德罗本人的思想,他提出一个很奇特的见解,即演员在舞台上只应表现感情而不应体验感情;只能表现情欲而不能为情欲所动;只能激发观众而自己却冷若冰霜。他特别反对演员任凭汹涌澎湃的感情倾于观众面前,无节制、赤裸裸地哭笑狂喊声嘶力竭。他认为易动感情的演员是平庸,只有不动感情,才能造就伟大的演员。“一个人即使天生是大演员,也只有当他积累了长期的经验,火热的情欲已经熄灭,头脑变得冷静,灵魂具有充分自制力的时候,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狄德罗看来,一个人平常生活中的行为、平日言谈的语气及其自然风度,在舞台上会显得很寒酸。在这里,他提出了表演艺术的重要特点,揭示出戏剧艺术的实质,甚至不止于此——揭示了一切艺术的特点与实质。在艺术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它的幻想。要知道,一个在舞台上表演怒发冲冠的演员并不是演员本人此时的情绪,一个表演陷入重大痛苦的演员实际上并不痛苦,一个表演幸福的情人实际上并不是所扮演的情人。艺术反映生活,不仅仅是通过表面的模仿,而是通过与现实本身并不直接吻合的假定的形式。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狄德罗的戏剧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崇尚理性”、“崇尚自然”,并开创了“表现派”的戏剧理论,我们说,狄德罗是“表现主义”理论无可争辩的奠基人、他对戏剧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
狄德罗主张扮演恋人,不必体会他们甜蜜的感情,扮演恶棍,不必体察他们狠毒的心灵,只要对着镜子模仿所想扮演之人的表情、动作、言辞、姿态,熟练后在很大时间内保持记忆,再需要登台演出,把记忆中的东西表演出来即是,不必运用真实的情感。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对“演员”与“演戏”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演员应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笑,什么时候应该哭,什么时候应该平静。狄德罗极力推崇演员的表演能力,如“模仿能力”、角色的“外在标志”,因为欣赏戏剧,要依靠观众的视觉。观众唯有借助演员的声音、表情、形体动作,才能窥视角色的内心秘密,才能造成观众的一种“幻觉”。
狄德罗把理智与感情对立起来,把外部表露与内心体验分割开来。我们今天的人看来,这一点未免有点失之偏颇。因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即使在感情奔放之时,也能够很好地受到理智的驾驭。整个身心进入角色也不会妨碍冷静地判断与控制。狄德罗的那种“对着镜子练习到纯熟”,“以后再表演出来即是”的做法,完全排斥了演员的即兴创作。果真如此,演员的表演就会陷入凝滞与公式程序化的处境,很难进一步深入而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这不能不说是狄德罗戏剧思想中一点缺憾。
纵观历史,在狄德罗的那个时代,古典主义艺术已经趋于没落,戏剧理论也趋于末流,愈来愈陷入形式主义。狄德罗首先提出戏剧理论改革的主张。他对于戏剧的基本主张如同他看待艺术的思想,认为应该去摹仿自然,艺术家应该写出自然与真实的人生。
狄德罗企图扭转当时法国戏坛的颓废之风,重新建立新的剧种。这种新的剧种就是严肃剧,这种是相对于古典主义的一种革新方案,它的特点在于真实性与严肃性,真实性要求自然、严肃性要求道德意义和教育主题。简单说,严肃剧是介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体裁,它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处理,要自然、真实。除此之外,严肃剧还要发扬平民美德以教育人民,可以说,严肃剧的严肃性就在于它的道德教育意义。
在严肃剧的真实性问题上,狄德罗首先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命题:戏剧艺术的基础是历史的艺术。就是说,戏剧与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另外一个问题上,即艺术虚构之上,狄德罗提出两个重要的美学规律:一是逻辑规律,另一个是想象规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想象规律以逻辑规律为基础的。所以在戏剧中,仅仅有历史的真实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艺术的逼真性。这种逼真性使人惊奇的同时又合乎常理。这是一种微妙的辩证法。
狄德罗对于戏剧艺术辩证的看法在于:他认为在戏剧艺术里,想象规律是以逻辑规律为基础的,而逻辑规律又得在想象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看法被运用在现实的真实与戏剧的真实中,同样对于历史与虚构,对于生活与艺术,它都能被得到运用。
在戏剧理论中,狄德罗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美学体系中三个重要的概念,即“摹体”、“关系”与“变革”。在戏剧中,以描写人与社会生活为主,关系不外乎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这三种。美在于关系,必须从整体来了解个体、必须从关系的变革来了解美的意义,这种观点一样可以运用到戏剧理论上。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随着戏剧情境的变化而逐渐展开,戏剧因此就要以情境为主要对象,以性格为次要对象,但并不是以情境代替性格,因为一切情节的纠纷是从人物的性格引起的,人物的性格又随情节的发展 (情境的变化)而逐渐展开。
在戏剧的冲突之上,狄德罗称矛盾的两个方面为“对比”或“对立”。他不主张那些机械的对比,“真正的对比乃是性格和情境问的对比,不同人物利益间的对比……人物的情境要有力地激动人心,并使之与人物的性格成为对比,同时使人物的利益互相对立。”这种对比,是根据戏剧的社会意义与艺术的效果而提出的,基本上符合现实主义精神。
概括起来说,狄德罗能够成为启蒙时期的杰出人物,决不是偶然的,这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是对封建主义作斗争的,这两点使他为人类作出了贡献。还有,他的戏剧理论、美学思想以及别的一切,在那个时代都是先进与进步的东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许许多多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我是出于消遣才当上戏剧作家的”
——博马舍
博马舍 (1732—1799),法国大革命前夕启蒙主义文学中的著名喜剧作家。博马舍在剧本创作方面深受狄德罗正剧理论的影响,他继狄德罗之后,提倡戏剧改革。他的作品,预报着革命风暴的即将来临。虽然博马舍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其它各项经营活动与社会活动,但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几部主要剧作被公认为法国戏剧史上有影响的杰作。
博马舍原名皮埃尔—奥古斯坦·卡龙。他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排行老三。博马舍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怀表的机件作过某些改进,这一发明使博马舍在钟表行业很快名声大噪,他成了许多达官贵人的钟表师,甚至他开始得到贵族与皇家的定货。为贵族夫人和国王的女儿定做极薄型的手表。这使他很快地发了财。
1755年博马舍认识了宫廷御膳尝菜师弗朗差及其夫人,成了他们亲密的朋友。一年后,弗朗差不慎去世,就在同年,博马舍跟他的遗孀弗朗差夫人结了婚。从此,博马舍就开始用德·博马舍的姓,因为他参考了新婚夫人的一块小领地的谐名。他当时说:“由于不能改变偏见,就得服从这个偏见。”第二年,刚刚与他结婚的妻子也病故了。
不久,博马舍通过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莲巴杜夫人结交了勒诺芝·德托瓦尔(莲巴杜的丈夫)。博马舍应德托瓦尔的要求,开始写一些滑稽小戏,为德托瓦乐的私人剧场作入场前的娱乐演出。
从这时起,博马舍就开始渐露他的戏剧创作能力。1759年,他因其出色的音乐才能而被法国宫廷所赏识,并开始为国王的几个女儿教授演奏竖琴,此外他还常为她们组织安排消遣活动。
1760年,博马舍结交了当时有名的金融家帕里—杜韦内,两人很快成了合伙人。帕里—杜韦内每年支付给博马舍六千路易,作为博马舍与宫廷与贵族熟悉而可以向杜韦内提供业务帮助的报酬。
1761年,博马舍忙于社会及经营活动,然而,他没有忘记文学创作。他开始构思第一部市民剧《欧也妮》的创作并写成初稿。这时,他的戏剧创作思想主要受狄德罗市民剧理论的直接影响,虽然《欧也妮》在巴黎公演之时并未获得很大成功,但他并未放弃狄德罗的市民剧理论,并在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与发展。
博马舍的一生也是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