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科学常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学说,我们似乎不可能产生几万年那么长期的、系统的迷信。实际上,人类、原始人,的确没有因为有了迷信就不适合生存,他们在生存竞争中还是大大占了上风,甚至最后统治了地球。
  弗雷泽写过一本小书,叫作《魔鬼的律师――为迷信辩护》。弗雷泽辩护的大致方向是:“在某些特定的部族和特定的时期内”,迷信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助于对私有财产的尊重,有助于加强对婚姻的尊重,有助于加强对生命的尊重从而有益于建立人身安全保障。弗雷泽并不认为这些人类制度以迷信为基础,在他看来,任何牢固的制度都必然“建立在事物的自然属性之上”,然而,在某些特定的部族和特定的时期内,迷信有助于维护这些制度。用柏拉图的话说,就是些高贵的谎言吧。
  马林诺夫斯基沿着同一思路为迷信提供辩护。但他比弗雷泽更加强调,初民的巫术并不是无处不在的。研究原始思维的前辈经常强调初民是不注重经验的。列维…布留尔断定:“在原始人的思维中,经验是行不通的”,他们通过感应和迷信来理解事物,而“不需要经验来确证存在物的神秘属性”。在列维…布留尔看来,反对迷信、质疑神话、注重理性和经验,这些特点把文明人与原始人区别开来。马林诺夫斯基虽然也承认初民中广泛存在着迷信,但他不同意过于夸大这一方面。列维…布留尔等人主张以巫术为代表的感应思维是科学的前身,是原始科学,而马林诺夫斯基则认为巫术只是初民思维的一个方面,初民另有其科学、知识、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原则上没什么两样。初民的“原始科学”才是后世科学的前身。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迷信不可能无处不在,因为原始人像我们一样,他们要生火,盖房子,烧瓦罐,要捕鱼,要抓野兽,要种地,要治病疗伤,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依靠的是科学和技术。水手们有航海的知识,战士有作战的知识,农人了解土质、种子、节气。如果他们成天在那儿算卦占卜祈雨跳大神,这个物种早就灭绝了。据马林诺夫斯基考察,实际上初民只在一些特定的事情上才大量使用巫术。在什么事情上呢?那些反正你拿它没办法的事情,比如说祈雨,祈雨并不能让天下雨,但是不祈雨它也不下雨,不像捕鱼,编好渔网辛勤下海就能捕到鱼。还有海上的航行,我们知道水手的迷信特别多,水手的仪式特别多,因为在那时,海洋的力量人几乎完全无力控制。在知识和技能束手无策的地方,就发生了巫术活动。巫术应用最广的地方,就是疾病。即使今天的理性人,一旦自己或亲人得了不治之症,就很容易相信各种没有科学根据的古怪疗法。
  不管理性多有能耐,人类生活中总有一片广大的领域,在那里理性没有用武之地。灾变、残酷的死亡、不公的世道。一个优秀水手,做了充分的准备出海,却被一场风暴卷入海底。一个善良的母亲,对女儿关怀备至,女儿长大了却恩将仇报。善人遭遇了可怕的灾祸,恶棍却一帆风顺。我们希望理解,却实在找不到合理的解释。若说这样的事情也有个道理,那就是前世来生、因果报应了。“所谓人事之外另有天命,事实虽是如此,天命固然难于逆料,但是它好像是含着深潜的意义,好像是有目的的。”对应这样无常的命运,仅仅技能是不够的,倒是由对命运的信仰,生发出各种仪式来,通过这些仪式,水手们坚定了信心,这种自信既能给他们危险的生涯带来宽慰,同时也有实际的效力。所谓实际效力,像弗雷泽一样,说的是社会方面的效力。巫术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消极的活动,巫术以及其他类似仪式在进行社会组织、社会动员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他们提供的是对迷信的一种功能主义解释或辩护,从心理功能,特别是从文化功能来解释巫术的发生。的确,我们现在的很多文化活动、政治组织仍然大量采用类似于巫术的仪式、程序。
  功能主义部分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初民虽然有不少迷信却并没有因此变得不适合生存。功能主义是从进化论来的,要澄清功能主义的解释原则是否适当及充分,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虑进化论。这是我在这里无力尝试的任务。然而,我还是想指出,仅仅从感应认知的功能来解释初民的活动是不充分的。实际上,我们在初民的很多活动中所看到的“迷信”是不是迷信,在什么意义上是迷信,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澄清。
  初民当然不是成天念咒跳大神,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打猎、捕鱼、养牛、种地,他们有很多实际的办法来做这些事情。然而,反过来说,人类,包括初民在内,也不仅是在应付这个世界,他想理解这个世界。这包括并且首先体现在追问生死,追问世界的起源与构造,追问种族的起源,等等。初民也许不会像我们一样清晰地提出这些问题,但从墓葬、上古传说等等,可以看到初民已经提出了这一类问题。马林诺夫斯基说到世间的事物好像含着深潜的意义,好像是有目的的,这时他已经在提示,人不仅应付世界,而且要理解世界。列维…斯特劳斯用最平白的话说,对野蛮人和对我们一样,“宇宙既是满足需要的手段,同样也是供思索的对象”。这种思考带来的困惑,是他们的经验、知识、理智所不及解答的,他们无法“科学”地解答这些困惑,陷入了“迷信”。黑猩猩不会那么愚蠢,靠求签拜菩萨来求子嗣,这无非是说,对于黑猩猩来说,没有菩萨。
  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开篇说:人天生求理解。从人诞生的那天起,人就是一种求理解的生物。哪怕我的理解是错的,我也要理解。哪怕是一种粗浅的、错误的或者我们叫它迷信的东西,总比没有理解要好。哪怕这种理解没有实用价值。我喜欢举一个例子,悬疑片结局的时候,一个垂死的人,还要问所发生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知道了也没有用了,但是他还是想知道,明白了,死也瞑目了。维特根斯坦说:

  觉醒的心智(2)

  人的影子――这影子自己看起来就像是个人,人在镜子里的象,雨,雷霆暴雨,月圆月缺,春夏秋冬,动物之间或与人之间的相似处相异处,死亡、出生、性生活等种种现象,一言蔽之,我们年复一年在身周感知到的事物,以形形色色的方式互相联系,不言而喻,它们会在人的思想〔他的哲学〕和他的实践中发生某种作用,……火,或火和太阳的相似之处,这怎么可能不让觉醒的人类心智印象深刻?……而觉醒的人类心智最突出的特征恰恰就在于,某种现象现在对他有了意义。
  然而,我们是不是在另一个层面上重复一开始的问题呢?我们似乎仍然不曾回答,按照进化论,初民怎么会对世界有一种整体上错误的认识?
  我们问“怎么会”,已经蕴涵了初民的错误是个事实,还蕴含了我们现在对世界的整体认识是正确的认识。然而,这两点都可质疑。先就第二点说几句。什么是我们今天对世界的整体认识?是量子物理学吗?物理学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世界图景?这是唯一正确的世界图景抑或是很多正确图景中的一种?我前面说,对世界、生死的思考带来的困惑,是初民的经验和知识所不及解答的,我们今天的经验和知识已经解答了这些困惑吗?面对这些根本的困惑,我们和初民相去几何?说到认识,尤其是整体认识,怎么算是正确,怎么算是不正确?这些正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我们会谈到古希腊哲学,谈到从哲学到实证科学的转变,在这一步步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在不断改变,而且,对我们的探究来说更重要的是,“正确”的含义本身也在变化。
  这就把我们从第二点带回到第一点。我们不能从我们今天的整体理解出发,轻易把感应认知视作一些零零星星的迷信,或者视作神秘诡异。感应认知是世界得以获得理解的另一种整体方式。今天,我们习惯了另一种整体理解方式,理知的理解方式。在这种整体理解方式的统治下,感应认知瓦解成一些碎片,显现为一些零七八碎的迷信,或者显得神秘诡异。然而作为整体认知,感应世界并不神秘,也许相反,像我们这样把世界现实视作某种不可见机制产生出来的表面现象反倒是神秘的。
  从人类学著作中,我们读到,初民在很多实际事务中应用巫术,但是我们不应轻易把我们的技术发明投射到巫术研究中去,仿佛初民为了对付一种情境发明出某种巫术,为了对付另一种情境发明出另一种巫术。巫术并非意在实用而发明出来的技术,毋宁说,巫术首先是对世界的一种整体理解,从这种感应式的整体理解出发,碰到具体的事情用某种巫术来应对就可以是相当自然的。

  觉醒的心智(3)

  不过,在理性态度的冲击下,尤其是随着近代科学的确立,感应认知很大一部分蜕变成残存的迷信碎片。在今天,感应认知也不乏自我辩护的努力,但总的说来,它越用理性自辩,越要以科学的面貌出现,它就越发不是本真的感应认知,越发彰明为迷信。今天仍然盛行的各种民间理论,例如星相学、法轮功以及其他气功理论,都是例证。
  然而,感应认知还以一种远为重要的方式留存下来。在整体理知认知的统治下,感应认知被压抑成为一种下层认知。感应认知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它提供了各种认知原型,这些原型仍然在深层调节着我们的认知,我们的理知理解仍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我前面说,日出与生命的兴旺,日落与衰亡,大地和母亲,这些联系是那么自然,简直无法不从这些联系开始来理解世界。它们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人类思维形式。它们既是情感又是思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荣格把它们称作认知原型。认知原型在艺术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它们在哲学认识中、甚至在科学理论中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象征、隐喻等等的研究在不断揭示这一点。关于社会的大量隐喻,机体、阶层、网状、织物、机器等等,社会科学堂而皇之加以采用。近代物理学的数学化可以被视作消除隐喻的努力。但是即使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观念,仍然依赖于隐喻一类认知原型。Current或电流这个词是隐喻类的,对电流的描述携带着“流”这个字在水流等形象中所具有的语力。电流不是一个单独地带着隐喻的词,这里出现的是一族隐喻。电流通过电阻很小的导体,其中电流、通过、导体都带着隐喻,并且由此构成一幅统一的图画。能量和能量守恒的观念大概也基于认知原型,在较早的时代它是炼金术士的秘密火焰,或赫拉克里特的“永恒的活火”。能量守恒观念是某种潜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同样的观念也表现在魔力、灵魂不死等等之中。这并不是心理分析学家的奇谈怪论。一部著名科学史这样评论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心灵为了方便的缘故,总是不知不觉地挑出那些守恒的量,围绕它们来构成自己的模型。”
  我们将在科学概念章里讨论科学理论怎样努力消除这些隐喻,以期把每一个术语都转变为哈瑞所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