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宫。1836年,古典复兴建筑师巴雷爵士受命设计,1840年动工,60年代
在其子小巴雷主持下完成。在建造过程中,英国女王为了对抗勃兴的社会主
义运动和唯物主义思想,提倡哥特复兴,下令将它修改成晚期哥特教堂式,
浪漫主义建筑师普金被任命为巴雷的助手,负责将这幢建筑装饰成哥特式风
格。大厦的平面基本上是古典的格栅式,主体部分沿南北方向成平行的三肢
① '英' 帕瑞克·纽金斯著,顾孟潮、张伯平译:《世界建筑艺术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年版,第
309 页。
… Page 38…
展开,其间分段相联形成许多内院。主要厅堂均布置在中间,在纵横两个轴
线的交点上设八角形的中央大厅,其南侧是上院,北侧是下院。两院都有大
量的附属房间,包括办公楼、餐厅、图书馆、休息室等。由于结构合理,布
局明确,很好地解决了开会、办公、举行各种典礼仪式等方面的需要。大厦
主立面朝向泰晤士河,长267米。立面右侧突出部分为下院议长官邸。后面
钟楼高96米,大钟钟面直径7米,朝向四方。上部著名的大本杰明钟(俗称
“大本钟”)重26吨。中部尖塔高91米。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体量最大,
高102米。四角小尖塔向外突出,直接自地面升起,宏伟挺拔,为立面最引
人注目之处。塔南花园沿泰晤士河畔延伸,草坪上竖立了罗丹所作的《加莱
义民》青铜群像雕塑。整个建筑占地3。5公顷,有上千个厅堂房间,百来个
楼梯,走廊总长达11公里。大厦全用灰色石块建造,采取传统的拱券结构方
法,用独特建筑语言成功地表现了民族自豪感这一宏大主题。建筑艺术史家
称它具有古典式的内涵和哥特式的外衣,两种截然相反的精神却在同一建筑
中统一,公认它是浪漫主义建筑最典型的代表作。
(3)折衷主义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是继古典复兴建筑和浪漫主义建筑之后,于19世纪上半叶
到20世纪初在欧洲各国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需求。到19世纪,交通的
便利,考古学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加上摄影技术的发明,这些都有助
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这就出现了
古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欧洲一些城
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折衷主义建筑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因袭、模仿以往
的建筑模式,不过他们认为不必拘泥于某一形式某一风格,而是把多种样式
多种手法拼合在一座建筑上,或自由灵活地组合成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
求固定的法式,对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结构技术也不甚重视,只讲求比例的均
衡,注意纯形式美。折衷主义建筑思潮和流派的主导方面就是唯美主义。总
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仍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
和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折衷主义建筑在19世纪中叶以法国
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折衷主义的大本营,所以,这种建筑潮
流又被称为学院派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在欧洲一些国家都曾出现过,较为重要的有奥地利的维
也纳歌剧院、法国巴黎的圣心教堂、德国柏林的国会大厦、意大利在罗马修
建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法院等。而最典型的代表作,
则是法国的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位于巴黎市区内环干道边的一个菱形地段上,建筑主立面正
对同名的广场和大街。它在城市中的位置是根据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的城
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早在1820年,人们就有在巴黎建一新剧院的想法。直到
1860年,才正式搞了设计竞赛,共收到方案171个,最后查理·加尼埃的设
计被评判人一致同意选中,1861年开工建造,中间因普法战争和巴黎起义停
工,直到1875年才完工。歌剧院建筑总面积为1136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
的歌剧院之一。由于舞台和休息厅等占用面积很大,座位又十分宽适,因此
观众厅包括池座、散座和四层包厢,只有2158个座位。舞台宽55×55米,
高60米,可以进行任何演出。舞台上有升降台等机械设备,台口宽16米。
… Page 39…
为了便于布景,歌剧院的舞台上方有33米高的净空。整个观众厅为马蹄形多
层包厢形式,上部覆盖平的穹顶,左右两侧有皇帝的专用入口。它是第一个
把舞台的高耸部分表现在外形上的歌剧院。舞台上的三角形山墙、观众厅上
的王冠形穹顶和正立面的廊柱,形成歌剧院外观体形构图的三个层次,从前
方同名大街的不同距离处望去,大都能看到相当完整的轮廓。它的内外大量
堆砌了巴洛克式的装饰,色彩极富堂皇,尤以中央大楼梯、二层休息室和观
众厅最著。内部使用了法国出产的各种大理石,有白、蓝、红、绿、玫瑰等
颜色。门廊有许多象征诗歌、音乐、戏剧的雕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尔波的
《舞蹈》群雕。歌剧院将哥特式和罗马式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建筑立面为
意大利晚期巴洛克风格,并掺用了一些古典主义手法和繁琐的罗可可雕饰,
是欧洲19世纪建筑艺术上折衷主义最典型的代表。
(4)现代建筑的开端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需求,新型建筑
材料的应用,要求改变旧的建筑结构形式,创建新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克服
适应不同功能需要的建筑本身内容和形式不相适应的矛盾,于是现代建筑应
运而生。这时,现代建筑还只是开端,直到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才成为
欧洲建筑的主流。但任何建筑思潮和流派的产生、发展、成熟都有一个过程,
所以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现代建筑,尽管为数极少,却是建筑领域涌现的新事
物,是初露辉煌的曙光。英国伦敦水晶宫,可作为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
水晶宫是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的别称。初建于伦敦海德公
园内。博览会筹办之初,向各国建筑师征集了245个建筑方案,但无一选中。
因为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必须在一年内完成,博览会结束后还要便于拆除。
各种传统的建筑方式,均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最后,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按
照当时建造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进行设计,用铁制构件和玻璃材料
建成了这座大型博物馆。由于它的通透明亮,所以被誉为水晶宫。其建筑面
积为7。4万平方米,长度为1851英尺(合564米),象征建造的年份。外形
为一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高三层。采用铸铁梁柱构架结构,铸铁标准化构
件全部为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玻璃也是当时玻璃工厂的定型产品,共用铁
柱3300根,铁梁2300根和玻璃9。3万平方米。此建筑仅用半年时间即告完
成。博览后被折除到肯特郡的塞敦哈姆重新组装,1936年毁于大火。水晶宫
虽是一座功能比较简单的非永久性建筑,但在近代建筑史上却具有重要意
义,因为它充分运用了工业革命所提供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开辟了建筑结构
形式的新纪元。
2。世界其他国家的建筑艺术
在这一时期,非欧洲范围的其他国家 (中国除外,将在下节专门论述)
建筑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况。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这些国家过去都曾创造过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但自从受帝国主义殖
民统治之后,土著民族的传统建筑艺术遭到野蛮的破坏,处于停滞不前,甚
至倒退的境状;而宗主国为实现其殖民统治的需要,他们将本国的建筑样式
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这些国家来,修建了总督府、议会厅、洋行、工厂、仓库、
… Page 40…
商店、俱乐部和独家住宅等西洋建筑。这些建筑大都是根据殖民者的爱好任
意建造,巴洛克式、哥特式、古典复兴和折衷主义等各种风格杂然并存,人
们称之为“殖民式风格”。如印度,185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维多利
亚女王时代的学院派艺术被尊为正统,英属印度政府公共工程司的英国或印
度的建筑师们,热衷于输入或模仿欧洲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建筑,欧洲学院派
在城市建设中占居统治地位。有些建筑师在恪守学院派规范的同时,吸收了
印度传统建筑艺术的某些因素,形成为欧印混合的独特建筑风格。拉丁美洲
这片曾浸润过印第安文化的大地,包括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6世纪开始
沦为殖民地后,欧洲殖民者将欧洲文化移植到这里,巴洛克建筑风格随着天
主教堂在许多城市、村镇出现;工业革命后,古典复兴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
这些形式也先后传入到这块土地。印度尼西亚原是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国,都
已有相当发达的建筑艺术。16世纪末,荷兰殖民者侵入,1800年正式成立殖
民政府,欧洲的建筑思潮和流派也相继传入,出现了各种西洋建筑,其中最
有代表性的是1868年落成的雅加达中央博物馆。它是印尼最大的博物馆,位
于雅加达市中心独立广场西边的独立西街。博物馆中设有金银装饰室、青铜
室、货币室、古物展览室、史前展览室、木器展览室、民族展览室和荷兰东
印度公司陈列室等。这是一座欧洲与印尼两种建筑风格渗透融合的产物,其
形式较好地体现了对展览馆建筑功能的要求。
朝鲜的情况与中国有点类似。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国,由于其
地理位置与中国接壤,因而和中国的渊源关系较深,此时遭到帝国主义的侵
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直至1910年才被
日本吞并,沦为殖民地。朝鲜的建筑艺术过去受中国的影响较深,是一种富
有模仿的创造,此时西方建筑艺术开始输入,但本民族的传统建筑艺术仍是
其主流,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新的发展。如汉城北部的景福宫,初建
于1394年,1593年被日本侵略者焚毁,1870年在旧址上重建,保存了原来
的布局。它模仿中国元、明故宫的型制,也分左、中、右三路,中路是前朝
后寝的格局,最后是御苑。宫殿正门叫光化门,进门后穿过两个70—80米深
的院子,为勤政门,门后是一个约140余米深、100余米宽的院落,院落后
部为勤政殿,被两层白大理石台基高高托起。勤政殿后是思政门,穿过思政
门后的小院是思政殿,这是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是国王常朝的地方,左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