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德国毕竟受到了文明之风的熏染,在习俗文化方面发生了不小的变 

化。16—18世纪遍及欧洲至拉美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对德国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巴洛克风格是从法国传入德国的,在弗里德里希二世时 

代达到高潮。弗里德里希二世终生崇拜法国文化,蔑视德国文化,他沾 

沾自喜地说自己的德语“讲得像个马车夫”,他的文章几乎都是用法语 

写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年轻时喜欢穿丝织睡衣,一天到晚摆弄他的横笛, 

在轻松的社交场合挥霍胡闹,宣称自己是“误生王家的艺术家”,所作 

所为完全像个“法国的轻浮浪子”。弗里德里希二世时代的普鲁士被称 

为宫殿建筑王国和造型艺术王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建筑艺术家。大 

建筑家克诺贝尔斯多夫 (1699—1753年)在柏林北部建造的菜茵斯贝格 

宫,是一座典型的罗可可(特点是深沉、细致、精巧)风格建筑,宫中 

建有一座中国式别墅,一座中国式渔夫小屋,还有一座中国式四合院, 

因而深得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喜爱①。 

     弗里德里希二世为了改变本国臣民在衣食住行上的落后状态,实行 

重商主义政策,鼓励生产法国式金银制品、丝绸制品、帆布制品、粗印 

花布、荨麻布、优质纸张、制糖等,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下令改善道路 

和交通工具 (铺设了40000公里公路)。他对细腻、精巧、淡雅的中国 

瓷器如痴如醉,希望柏林瓷器工场能够生产出像中国瓷那样的普鲁士 

瓷。柏林瓷器工场不负国王所托,终于生产出一系列漂亮的瓷器艺术品, 

其中1765年制成的24件成套餐桌用具“最为有名”。 

     由于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开明、宽容以及他本人的附庸风雅的生活作 

风,至少在普鲁士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开始怀疑和反叛苦行僧式的生活, 

追求时髦、华贵、装饰逐渐成为时尚。富裕家庭的家具式样一反朴素的 

风格,桌椅、床、柜橱上都缀有雕花,一些木制家具,诸如衣柜、食品 

橱都在外框上镶以金属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地毯、瓷器外观精细、纤 

巧、淡雅。钟表托架、镜架、书架的工艺都很讲究,银制烛台和银制餐 

具等都缀满花纹。住宅楼梯装饰也日益丰富,“在罗可可式的楼梯上下 

都摆满艺术品,靠楼梯的墙壁上配有色泽艳丽的壁画。楼梯旁的扶手栏 


… Page 30…

也配以雕花图案。这一切都显示了宫廷主人和贵族社会的雍容华贵。” 



     (2)意大利 

     同德国一样,意大利也陷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许多地方被欧洲列强 

分割瓜分,“现在的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因此,作为 

文艺复兴故乡的意大利,从16世纪起却停滞不前了,以至于人们仅注意 

它落后的一面,而忽视了它对人类文明曾作出的、并继续作出的巨大贡 

献。16—18世纪的意大利显得朴朔迷离,十分复杂,向人们展现出两个 

不同的意大利:即一个先进的、文明的意大利和一个落后的、粗俗的意 

大利。一位学者曾这样描述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在社会文化的辉煌 

表面之下,潜藏着粗鲁的肉欲和野性的激情,它们不受中世纪虔诚的束 

缚,也不受现在经验的控制。意大利社会为我们展现了文学、艺术和优 

雅的空前奇观,但这中间也交织着淫欲、叛逆、腐化、暗杀和暴力。” 

 “有教养的阶级放松了道德尺度。政治上的忠实在意大利几乎成了一个 

被忘却的名词。连当时第一流的作家和最有才能的思想家也嘲笑基督徒 

的操守。古典美德只是修辞的题目,不再是行为的动机。”许多外国人 

以不公正的态度来看待意大利的沉沦,认为这个国家是魔鬼的老家,充 

斥着暴力、腐化和堕落。1570年在伦敦出版的一本叫《教师须知》的书, 

竟然煞有介事地告诫天真无邪的青年们,要随时抵制意大利的诱惑,指 

出一个年青的英国绅士如果没有谨慎的导师陪同而冒然前往意大利,就 

必然陷于堕落,“女妖将会缠住他,把他从一个朴素的英国人变成一个 

道地的意大利人”。其实,这是对意大利的歪曲。意大利对人类日常生 

活的贡献不可胜数,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肥皂、兰布工装裤、软 

百叶帘、大红肠、花冰砖、三角帆等均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意 

大利人为美国人发现了美洲,教会了英国人作诗、搞政治和在作买卖时 

耍手腕,教给德国人军事、法国人烹调、俄国人演戏和跳芭雷舞,给全 

世界以音乐。”① 

     在烹饪技艺方面,意大利确实可以说是法国的师傅。意大利人率先 

将烹饪变成了一门艺术。意大利烹饪技艺传入法国以后,引起了法国饮 

食业的革命,并孕育了近代法国烹饪技艺的辉煌。意大利菜肴的特点是 

纯朴自然,每样东西的色香味都是其本来面目,保持原汁原味。菜肴的 

颜色往往跟用料颜色相一致,有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1590年再版的 

 《意大利奇闻异事录》中,罗列了意大利各城市的部分珍馐佳肴:博洛 

尼亚的香肠、莫德纳的夹心肘子、费拉拉的圆馅饼、勒佐的榅悖酱、皮 

亚琴察的奶酪和蒜味烙面、锡耶纳的小杏仁饼、佛罗伦萨的三月奶酪、 

蒙扎的细香肠和肉糜、契亚威那的野鸡和栗子、威尼斯的鱼和牡蛎、帕 

多瓦的精制面包等,以及各种美酒。意大利人对饮食颇为讲究,“配有 

成套的格言和排场”。西方人长期用手进食,“匆忙之中不免咬到手指”, 

既不雅观又不卫生。是意大利人改变了这一落后习俗。大约在16世纪末, 

17世纪初意大利人发明了刀叉,使进餐方式变得文明、高雅。1611年, 

一位英国旅行者说:“我发现一种习惯,是我所经过的其它国家所没有 

的。意大利人和许多久居意大利的外国人在吃饭切肉时总要使一把小叉 

子。小叉子大部分是钢或铁做的,有些是银制的,但银的只有绅士们才 

用。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意大利人决不能忍受指头接触盘里的菜, 


… Page 31…

他们认为所有人的指头似乎都不干净。”使用刀叉进餐的习俗很快传遍 

欧洲其他国家,一套新的就餐规矩和礼仪建立起来了。但是,由于贫穷 

和落后,意大利的烹饪技艺逐渐停滞不前,“烹饪王国”的桂冠落到了 

法国头上。18世纪,那不勒斯的穷人们为了争夺市政当局散发的免费食 

品,往往大打出手,不仅穷人经常挨饿,小资产阶级的日子也过得紧紧 

巴巴的。著名学者维科(1668—1741年)作为那不勒斯大学的教授,年 

俸仅为100杜加。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充当家庭教师四出授课,“在 

别人的楼梯上爬上爬下”。除了少数富人以外,人们关注的最大问题是 

如何填饱肚子,而不是在菜肴的色香味上下功夫。罗马的贫民和穷苦犹 

太人从专门的肉店购食一般人厌恶的水牛肉。客店饮食同平民家庭饮食 

一样,常常令人作呕。“小客店足以使一个赶骡子的呕吐,食物的做法 

就是霍屯督人也要感到恶心”。1792年,孟德斯鸠在从那不勒斯回罗马 

的路上对沿途客店饮食供应之差感到非常奇怪:“在这古老的拉齐奥, 

旅客吃不到嫩鸡、雏鸡,往往连鸡蛋也找不到。”直到19世纪中期,一 

本名为 《南意旅游指南》的书还告诉人们,意大利地方上的小客店仍没 

有什么大改善,跟以前一样糟糕和不舒服,“如果旅客能自己动手煎鸡 

蛋或是教小店主怎样做一客火腿蛋,他才能在牛奶和奶油都很稀罕的高 

地村庄里得到这些东西。”与外国烹饪技艺相比,“本地的做饭手艺就 

一钱不值了”。 

     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是服饰的王国。欧洲各国极力追逐的模仿豪 

华的意大利服装。意大利服装色彩鲜艳、用料考究。显得雍容华贵、气 

度非凡。款式为方口大开领、宽袖、发网、金银线刺绣;质料是丝绸、 

锦缎、天鹅绒、针织品和毛呢;颜色上没有什么限制,既可采用红色、 

绿色和黄色,也可采用粉色和蓝色。但是,从16世纪起,西班牙、奥地 

利和法国相继侵入意大利,意大利人被迫改穿征服者的服装,意大利服 

装的声誉一落千丈。呆板、单调的西班牙服饰在意大利占据统治地位。 

西班牙人崇尚黑色,喜欢穿黑色套服、黑色丝袜、黑靴黑鞋,黑绒帽上 

插上黑羽毛。意大利人不得不抛弃“他们五光十色的漂亮衣服,而采纳 

征服者的风尚,穿着西班牙的黑色丧服”,“看起来好象整个国家都在 

为遭受外国暴君的奴役,为失去自由而披麻戴孝”。意大利人失去了往 

日的欢笑,面带着与他们的黑色服饰相一致的悲哀失望的表情。一位诗 

人写道: 

     黑袍适合于我们的时代, 

     袍子曾经一度是白色, 

     后来变得多彩多姿, 

     现在又变得象非洲摩尔人那样黑, 

     黑得象朔日的夜色, 

     象沉沉的地狱, 

     象奸诈的贼心, 

     象混浊的社会。 

     无知令人头疼, 

     恐怖叫人心碎。 

     勿忘奇耻大辱, 

     避开鲜艳的颜色。 


… Page 32…

     颜色为我们哀悼, 

     哀悼郁郁不得志的英雄, 

     哀悼夜间失去的灵魂, 

     哀悼我们悲惨的结局 

         ——我们忍受的暴君, 

         还有诱饵、锁链、子弹和绞索。 

     意大利人在服饰方面受到了征服者的严格限制,17世纪中叶的一幅 

漫画上,一个西班牙人正在盛气凌人地训斥一个打扮出格的米兰人。征 

服者企图在服饰方面“同化”意大利人,极大地伤害了意大利人的民族 

自尊性,他们展开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伟大斗争,夺回穿戴本 

民族服饰的自由。 

     17—18世纪,意大利民居的格式、规模、装饰仍受到文艺复兴时代 

建筑风格的影响。富人住宅保持了外观华美、内部装饰富丽堂皇的特点。 

住宅内有柱廊和豪华大楼梯,家具以雕工精细、用料考究、造型复杂而 

闻名,其他国家的产品根本无法望其项背。但是,穷人居住条件却越来 

越糟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法国大革命前夕,那不勒斯有40万居 

民,绝大多数为穷人,他们住得非常拥挤,家家窗口晾满衣服,很不雅 

观。“大部分乞丐无家可归,他们在洞窟、马厩、倒塌的房屋里胡乱过 

夜。住得起小客店人也不见得好过,老板的全部本钱只有一盏灯、一捆 

麦秆,却每夜收费一个格拉诺 (那不勒斯的小辅币)或者更多。”1783 

年,有位王子说,这些那不勒斯穷人“不分男女老幼,像畜生一样躺在 

一起,可以想像什么丑事都会发生,而在这里出生的下一代还能好到哪 

儿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