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感兴趣。与西方的突然接触,是对他们的当头棒喝,使他们从中世纪 

的酣睡中惊醒过来。” 

     如何抵档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及习俗的冲击、渗透,使伊斯兰 

教的原有精神和传统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在伊斯兰 

世界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 



     (1)宗教和道德的复兴运动 

     18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统治阶段的骄奢淫逸日甚一日,他们贪婪 

成性,大肆挥霍,根本无视下层民众的痛苦。素丹的宫殿规模宏大,金 

碧辉煌,后宫妃子数以百计,有些妃子也许一辈子也未见到素丹,在百 

无聊赖中消磨青春岁月。因此,宫中女性同性恋现象非常普遍。有时, 

素丹会莫名其妙地把大批妻妾扔进海里活活淹死。最残暴的一次事件发 

生在易卜拉欣素丹 (1640—1648年在位)在位时期,一次,他尽情纵欲 

之后,突然下令把后宫里的几百名女子全部扔进海里淹死。“他之所以 

这样干,只是想满足重新挑选美女进宫的欲望”。一位在离皇宫不远的 

海面遇难获救的幸存者,向搭救她的人说:她在海底看见了大量歪歪斜 

斜的麻袋,所有这些沉甸甸的麻袋上端都拴着一具具僵硬的女尸,随着 


… Page 72…

海水的流动,这些尸首来回慢慢地摆动①。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生活极 

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社会上的堕落现象日趋严重。与此同时,西方生 

活方式及习俗又不断侵蚀伊斯兰世界,对社会各阶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 

响。一些上层人士为了赶时髦,在衣着打扮、饮食习惯等方面模仿西方 

人。这就引起了虔诚、正直的穆斯林的忧虑和愤怒。 

     18世纪中期,伊斯兰世界兴起了瓦哈比运动。瓦哈比运动实际上是 

一次宗教和道德的复兴运动,成为近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前驱。在生 

活习俗方面,瓦哈比派坚持复古主义,要求革除种种偏离正统信仰的恶 

习陋俗,禁止穿着丝绸和华丽服装、佩戴首饰,禁止吸烟、饮酒、赌博、 

听音乐、跳舞,反对一切腐化、堕落和违背人格的享受。他们希望恢复 

穆罕默德时代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礼仪习尚,提倡素朴的宗教和生活 

方式,对一夫多妻制、蓄奴制等封建陋习给予了一定的批判。坚持宗教 

原旨教义的传统主义在伊斯兰世界有很大影响。19世纪初,在苏门答腊 

岛发生了著名的“巴德利运动”。1803年,3名从麦加朝觐归来的哈吉, 

在瓦哈比教义影响下,企图以武力来改革社会习尚。他们在当地居民中 

发起一个净化信仰的运动,要求人们戒绝赌博、斗鸡、饮酒、抽烟、吸 

鸦片的恶习,恪守伊斯兰教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巴德利运动是在荷 

兰殖民者侵略扩张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矛头直指荷兰殖民者;所 

以巴德利运动遭到荷兰殖民者的残酷镇压①。 

     19世纪80年代,苏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马赫迪起义。马赫迪起义既 

是一场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战争,又是一场习俗变革运动。马赫迪 

教义同瓦哈比派的主张如出一辙。马赫迪起义的领导者是穆罕默德·艾 

哈迈德·伊本·阿卜杜拉。他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严格遵循《古 

兰经》教义,洁身苦修。艾哈迈德先拜苏菲派教长为师。但是,这位教 

长并不遵循圣训教规,生活上贪图享受,爱慕虚荣,使艾哈迈德深感失 

望。当教长的儿子行割礼时,教长竟然大宴宾客,欢歌狂舞。为此艾哈 

迈德当面进行规劝,结果触怒了教长,被撵出苏菲派教门。艾哈迈德决 

心复兴、纯洁伊斯兰教义,革除各种社会恶习和弊病,“我对我的宗教、 

我的民族负有责任,我应该净化我的宗教,拯救我的民族。”艾哈迈德 

提倡禁欲主义,反对奢侈腐化。为了打破贫富差别,他规定了统一服装。 

艾哈迈德参照伊斯兰教法,提出一系列的规定、戒律、禁忌,以此规范 

信徒的衣食住行、行为举止。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偷盗、饮酒、吸烟, 

违者分别处以断手、100鞭或80鞭的惩罚;实行共产制,一切财富归公 

共金库,统一分配,禁止举行婚礼、葬礼,禁止蓄长发、痛哭死者和用 

草书写信,除战时外,不得骑马,一律步行等等。此外,还要求信徒规 

避三种“邪恶”(忌妒、傲慢、疏忽礼拜),遵守两大美德(贫困、圣 

战)。另有十戒,主要是针对妇女的,诸如披带面纱、不上坟祭奠死者、 

不索要大量聘礼等。 



     (2)现代主义者的维新改革运动 

     与传统主义者不同的是,现代主义者主张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潮流。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 

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要被消除,穆斯林的社会生活 

日益世俗化、现代化。 


… Page 73…

     18世纪末,伊斯兰世界产生了维新改革思潮。就社会实质而言,这 

类思潮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性质。当时有两条道路可供改革者选 

择:一条是全面、彻底地批判传统文化,从根基上摧毁它,在衣食住行、 

婚丧娱乐方面全盘西方化,但此路障碍重重,凶多吉少;一条是从内部 

去修正传统文化 (包括习俗文化),把它改造得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赶上世界潮流。这是一条较有希望、风险较小的道路。伊斯兰世界的开 

明官僚及仁人志士们选择了后一条道路。 

     1791年,奥斯曼帝国素丹赛里木三世(1789—1807年在位)召集军 

事、政治、宗教界要员22人,征询帝国衰落原因,并商讨对策,决定成 

立一个改革委员会负责改革事宜,以挽救帝国的危机。但是改革遭到近 

卫军团、大封建主和伊斯兰教上层人士的强烈反对,大批改革派人士被 

杀。1807年赛里木三世退位。麦哈茂德二世(1808—1839年在位)继位 

以后,削弱顽固派的势力,把赛里木三世的改革推向深入,从而为以后 

更大规模的“坦齐马特改革”奠定了基础。 

     1839年,素丹阿卜杜勒·麦吉德一世(1839—1861年在位)颁布敕 

令,宣布全面改革,开始了土耳其延续37年之久的改革时期,直到1876 

年宣布立宪为止。改革一词在土耳其语中叫坦齐马特,根据敕令进行的 

改革,称之为“坦齐马特改革”。当时,一些开明官僚和知识分子通过 

各种渠道接触并了解了西方文明,意识到土耳其在政治、经济及习俗文 

化方面已远远落后于西方。1830年,海军司令访俄归来后说:“我比任 

何时候更加相信,要是继续拖延效法欧洲,我们就只有退回到亚洲,别 

无选择。”改革敕令即玫瑰园敕令的起草者雷希德首相曾担任过驻法和 

驻英大使,对法国、英国的习俗变革深有感触,因此他把移风易俗列为 

改革的重要内容。敕令宣布:保障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尊严,“人 

身安全是人最重要的天赋权利”,“如果没有财产安全,大家都会对政 

府、国家的召唤漠然置之”;“公民安稳地掌握了各种财产,就会热心 

于自己的事业,致力于扩大业务范围以求增加自己的利益”。这显然是 

受西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思想的影响。敕令指出,“在按圣法进行 

公开审讯、作出公正判决之前”,不允许用毒药或其他方法秘密或公开 

地处死任何人,也不允许损害任何人的荣誉。根据敕令,全国人民不分 

宗教和种族,一律平等,在财产继承方面,女子享有同男子一样的权利。 

过去,一个未婚女子一旦沾染上一星半点丑闻,就会立即被家人处死; 

丈夫也有权利随意杀死一个有不忠实行为的妻子。改革提高了妇女的地 

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政府还开办世俗 

中小学和师范学校,发展世俗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成立世俗法 

院,将民事审判纳入世俗法院的职权范围,并且编篡一部民事基本法。 

至此,刑法和民商法不再受伊斯兰教法的制约,但教法仍适用于穆斯林 

臣民的婚姻。 

     坦齐马特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革除了各种社会陋习,在国际上引 

起了巨大反响。法国报刊认为玫瑰园敕令是土耳其土地上的“人权宣 

言”,“和平而伟大的革命”,是西方文化的胜利。改革若能坚持到底, 

 “不可避免地要改革帝国的形势,奠定土耳其走上现代文明道路的基 

石”。显然,这种发展前景是一些西方国家所不愿看见的。他们愿意土 

耳其和整个伊斯兰世界充斥愚昧、无知和落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对土 


… Page 74…

耳其统治者提出警告:“不要为了建立一个不适合你们的习惯和生活方 

式的制度,而破坏你们古老的制度,不要从欧洲文明引进不符合你们体 

制的制度。因为西方制度依赖的原则不同于构成你们帝国基础的那些原 

则。” 

     近现代埃及伊斯兰改革运动始于穆罕默德阿里(1805—1849年在 

位)时期。拿破仑对埃及的征服所产生的影响非同小可,使当地居民了 

解到在伊斯兰世界之外还有个法兰西,“尽管它不信仰真主,生活却比 

穆斯林好”,而且还掌握了不少穆斯林毫无所知的本领和工具。这就为 

阿里改革做了思想准备。穆罕默德·阿里被誉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 

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①,他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习俗 

等各个方面。政府注重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民用工业和副产品加工 

业,诸如轧棉、打包、碾米、磨面、靛青加工、鞣革、制帽、食糖、肥 

皂、玻璃、造纸、制蜡、印刷等,改善了居民衣食住行的状况,提高了 

生活质量。阿里不无得意地对法国领事说:“我改变了对外贸易关系。 

过去埃及为了购买你们的呢绒和丝绸,向欧洲工厂支付了许多钱,如今 

自己开办了工厂,这笔钱就留在埃及,不用付了。”阿里还发展世俗教 

育,仿效西方设立寄宿学校,向学生发放少量津贴和衣服,并选派一些 

有才华的人出国留学。1813—1847年,共有数百名留学生,分9批前往 

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国学习。这些人学成归国后,带来了西方习俗文 

化,对埃及的移风易俗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西方学者所指出的,留学 

生一旦学会了西方语言,“就掌握了打开整个思想宝库的钥匙,在这个 

宝库里有西方的思想及其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世俗的和其他爆发 

性的观念”。以后,阿里的改革事业被他的继任者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1874年,埃及以法国法律为基础,颁布了一部埃及刑法典。不久,又成 

立了独立于宗教法庭的世俗法庭。婚姻、家庭、继承权等仍受伊斯兰教 

法的约束。不过,由于形势的变化亦作了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