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尔街写真 [美]希拉里-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都挺过来了。    
  而现在,巴林银行的光辉将因一名交易商的行为而消失。不采取任何挽救措施,眼睁睁地看着巴林银行倒闭,就好比是为了修一座摩天大楼拆掉一座古城堡。现代塑造着我们,历史也在塑造我们。巴林银行在伦敦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不得不使人们深思掂量。    
  巴林银行的辉煌历史引人入胜。多年来,巴林银行家族共获得了5个不同的爵位。在过去的100年中,共有5位巴林家族成员分别出任英格兰银行行长及董事。威尔士王纪戴安娜身上都流着巴林银行家族的血液。    
  巴林银行为杰弗逊总统的“路易斯安娜“购地合同提供了贷款,该交易使美国面积扩大了一倍。拿破仑也就用卖地所得的1500万美元同英国打仗。巴林银行在全世界向贸易融资,在对中国的茶叶贸易中开着自己的茶船。还向葡萄牙、法国、俄国、印度、伊拉克、埃及和比利时等无数国家放过债。巴林银行不仅是造就国王的银行,有时它甚至比国王及英格兰银行更加财大气粗。    
  报纸是这样报道的:    
  一位28岁的交易商赔了10亿美元,葬送了曾向 
  路易斯安娜购地合同融资的银行。    
  巴林银行遭受4亿英镑重罚。英格兰银行介入以 
  避免世界市场恐慌。    
  巴林银行注定要破产,市场人心惶惶。    
  5亿英镑的诈骗案搞垮了女王的银行。    
  周末举行的英格兰银行紧急会议,以及那一夜在彼得·巴林银行的办公室进行的最后会谈均告失败。各大传媒争相报道。数字屏幕从左向右扫出一行字:在新加坡的28岁“疯狂”交易商打个赌,输掉了银行的全部自有资产。债主纷纷上门,围攻这家最古老的商业银行。这对于巴林银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4000多名雇员来说简直是个晴天霹雷。女王陛下、查尔斯王子及其皇室成员个个龙颜失色。巴林银行家族的尊严同银行命运息息相关,现在则威仪扫地。巴林银行的员工面对这个巨大打击,头低下了,眼睛蒙上了,有的干脆坐在地板上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最初,尼克·李森的工作仅是接受处理订单。他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大厅接电话,确保巴林银行交易商得到期货和期权买卖单,以便决定委托人到底是买是卖。    
  后来,李森也开始从事交易工作。通常,巴林银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分支是在大阪与新加坡两个市场间套利,从细微差价中赚钱。该分支刚从这些交易的佣金中赚钱。在巴林银行看来,这种交易是没有风险的。李森看涨日本股票市场,他未经授权大量购买,在日经225指数上积累了一个多头,又没有套期保值来防范风险。表面看来李森在赚钱,而实际上伪造了一个假账来掩盖亏损。李森之所以能蒙混过关,是因为他身兼二职,即是交易商又是会计师。这种做法在银行业是反常的。    
  李森的交易亏损不断加大。到1993年底,账面上的亏损额为2300万英镑,1994年底则升为2.08亿英镑,1995年2月是8.27亿英镑。李森卖出了期权向假账拨钱以减少亏损,试图平衡账目。然而此时的巴林银行却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其期权交易的成败将取决于日经指数不能跌破18500点。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大地震。由于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市场变得动荡起来。李森猜测市场会出现反弹,又买进了更多期货。1月23日,日经指数跌至17800点。李森不但没有收手,反而加倍下注,他孤注一掷,认为自己有回天之力。到了2月23日,李森手上有6万多份期货合同。在他的自传“疯狂的交易”一书中,李森这样回忆起当天的情况:“我把市场上能卖的都买了。”2月23日收市后,李森手头仅开放利率期货合同就有50%,还有25%的另外的合同。这天晚上,李森离开了交易大厅,再也没有回来。他的亏损太大,拖垮了巴林银行。到了2月26日,巴林银行正式破产,损失总额高达9.27亿英镑。    
  审计员是干什么的?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都到哪儿去了?当这些审计人员在1995年1月向李森质疑时,李森假造了一封客户信件为其账户上的损失辩护。2月份,他又伪造了一些文件与客户信件。审计人员也就当了真,全然没有注意到在信笺纸上方有“发自尼克与莉莎”的传真抬头。最初,李森的新加坡之行完美之极。这个讲土话,没有任何文凭的穷小于,在28岁时本应为自己、为巴林银行赚进大把钞票。哺育他长大的沃特福特小城已被远远抛在脑后了。    
  李森于1989年受雇于巴林银行,担任清算文员。1992年,他被调到新加坡。1993年,李森领导的小组为巴林银行赚取了近20%的利润。李森本人得了20万美元奖金。1994年,他又为巴林银行赚进3000万美元,领到了72万美元奖金。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是李森成长的沃土,为他迅速发迹创造了绝好的环境。    
  在市场看好,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的成交量不断上涨时,当地交易商关注着李森的一举一动,因为他们知道李森能领导市场。巴林银行总部本应有所警觉,特别是管理人员不应不断汇款满足他追加保证金的现金要求。随着李森迅速积累起大量期货合同,亚洲其他银行开始有所注意,外界传闻四起。1月17年,摩根·斯坦利银行及戈德曼、萨克斯银行在他们的早报中警告说,利用巴林银行可能会有反风险。亚洲传闻终于大白于天下。李森承认了两项罪名,一是欺骗巴林银行的审计员,二是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作弊。李森被判6年半监禁,至今他仍在新加坡服刑。 
  , 
  在李森的自传中,他不是怪自己,而是无休止地指责他人。尽管李森写道:“我是个骗子。”他有的是小聪明,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李森被丢进一个机会遍地的环境。终于混出了头。但问题在于他是怎么个奋斗法的。李森工作十分努力,早·晨6点至晚上7点,他一直在交易大厅工作。这仅仅是因为他的价值观同别人不同。    
  李森从事的未经授权的业主交易,据说他没有用价格模型,没有套期保值,终于酿成巨额亏损。他还居然造假账加以掩盖。损失太大,巴林银行无力偿还,只好破产。    
  消息传出后,国际传媒不断强调说他太年轻(28岁在这行中不算小),有的又说他赚了太多钱,因此贪婪是问题关键,(比起其他行业,证券业人士大都能挣大钱)。这些都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李森从不认为他的自定规则有哪不对,若这些操作非法,他就会为其行为其辩护。李森写道:谎言,统统都是谎言。我在筑起一座谎言之塔,一旦其中一个被揭破,整座塔就会倒塌,将我掩埋。证券业是个脆弱的行业,经不起像李森这种人的破坏。而这些人所从事的交易又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是信任的纽带连起了金融界。纽带的断裂也会摧毁金融界。很显然,巴林银行管理阶层都忽视了一连串的警告。李森每天向伦敦要钱来交保证金,这些钱笔笔数目庞大,不断累积。伦敦清楚,李森的交易额是他许可范围的至少4倍。李森最多只能从事200份日经期货合同买卖,实际上他进行的交易远不止这些。哪怕仅有一次,李森都应请示上司,然而他却是无数次这样干。    
  任何时候,只要有一个交易商赚取引人注目的高额利润.就应亮起红灯。必须得有人监督他。因为高利润也就意味着高风险。在巴林银行,李森被同事视为专家。电话记录显示,他的上司多次接受了他对市场的分析。当李森不断推迟削减头寸时,上司也相信了他的判断。    
  巴林银行的管理失败是令人诧异的。李森的头寸根本就不应有那么大,若有人在亏损四千或五千万英镑时打住他,巴林银行能轻而易举地消化吸引这个亏损。与市场对着干是发疯。整个市场都知道李森的头寸。所以只要李森指挥手下交易商进入交易间,人人都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人们也会随行报价。一旦市场清楚你的头寸,知道你的一举一动,你的交易成本就大了。    
  另外,之所以李森未受监督,还存在这种可能,即经理们也要分享他的利润。这点着实令人不安。只要李森还在赚钱,经理就不会管他。当经理们在交易商的交易中也有一份时,他们也就缺乏主动监督手下人的动力。伦敦的巴林银行退休员工的奖金多少也取决于李森的贡献大小。    
  斯坦利斯拉斯·雅苏科维奇对飞黄腾达的交易商持这么一种看法:    
  我记得我有一位老友叫哈罗德·门德尔森,他是 
  怀持威德人。他很早就告诉我,管理交易商的诀窍其 
  实十分简单。一个交易商越赚钱,你越监督他;当他 
  赚的钱太多时,你就炒他的鱿鱼。我一直记着这点, 
  事实上,人们恰好相反。当一个交易商发迹时,他所 
  受的监督也相应减少了。他会对经理说:不要管我, 
  要是你插手我的业务,你就会降低我的盈利。若交易 
  商越这么讲,麻烦也就越大。    
  巴林银行的破产,责任全都在管理层上,把个年 
  轻人派到新加坡,特别是在他的SFA申请已被推翻, 
  本身就有问题的情况下。这个年轻人从未在国外工作 
  过,他对行情一无所知,他天真得不得了。把他远远 
  地丢在一边,没有任何培训、监督,什么都没有,是 
  对雇员的犯罪。我的意思是,巴林银行这么干是个重 
  大的管理失策。    
  利奥·梅拉梅德在事后也发表了他的看法:    
  巴林银行是我所知道的缺乏内部管理的一个最好 
  的例子。缺乏内部管理只会自食恶果。你怎么可能让 
  经理对危险置之不理,他们无法监督交易商。经理必 
  须察觉到风险,巴林银行、住友、大和的问题都向金 
  融界说明了一点:你必须有足够的内部管理,才能使 
  经理及公司不被任何一位交易商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埃里克·森伯格则是这样看待巴林银行一事的:    
  在美国,很难会发生一个李森拖垮一家公司的 
  事。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问题,像基德·皮博迪基金 
  会的杰特发生的这种事。但3亿美元不至于让一家公 
  司破产。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今天的变化太大了。当 
  李森远在新加坡大买特买时,可能大多数巴林银行人 
  还根本搞不清“期货”是怎么回事。只要他的账户还 
  看得过去,也就没有多嘴。我不知道为什么巴林银行 
  等了这么久才开始询问李森。    
  卡罗琳·杰克逊认为李森事件是迫使他离开衍生工具行业,到国际换汇与衍生工具协会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在市场上滚了13年。新闻界都逮着李森不放。    
  首先,这仅是一个市场的问题,但新闻界想把人人都 
  牵进去。我真的认为是时候了,我应把衍生工具带给 
  我的都还给这个行业。我会尽全力游说,努力让监管 
  当局理解衍生工具,看到它是多么重要,多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