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 1998年第三期-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略事休息,午后随肖旭副县长去参观碑苑、盆景苑、书画苑及荆州古城垣。由于参观的地方多,时间少,前面几处走马看花,匆匆一览而过。但荆州古城垣却得仔细观赏。这座古城以三国的传说最多。如“刘备借荆州”,“关云长大意失荆州”等等。到了清代,荆州驻扎有满洲旗兵,把城区划出一块地方作为满城。荆州是南方保持最完整的城垣。不过现在的荆州城是明代重新修建过的。我们从城垣马道走上城楼,围绕在城垣外面的护城河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提醒我们,以前的荆州城就是这个样子。但是时间已晚,不能作过多的逗留。我们匆匆从城垣下来,赶到附近的张居正故居,希望也去看几眼。现在故居只留有外面临街的一小部分,里面已拆毁改建,成了居民住所。我们进去,见有一个妇女正在狭小的屋中洗涤衣物。从那里出来,已是日暮关山,夜晚开始降临大地了。
  九月二十九日 晴。早上至江陵图书馆参加座谈会。这是按照我的意思安排的。来前我提出几件事:不要惊动地区领导,不作专题报告,愿和图书馆读者以及江陵文化界人士接触,但人数不要太多。在座谈会上我作了简单的发言,接着读者提问。会后与荆州师专李德尧、刘汉民、白少玉副教授合影。李德尧在谈话中谈到我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和知性不能掌握美的观点,他对我的文章似乎很熟悉。谈话之后,荆州电视台来采访。
  九月三十日 晴。早在楚风过早(家乡话称用早餐为过早)。这是陪同者应我和清姐的要求,特地选这家保持传统风味的小店来用早餐的。小时听说有一种“汽水粑粑”,我们很想尝尝是什么味道。一到楚风我们就叫了这种点心。等拿到我们面前,一看并不特别,吃起来也很平常。
  七时半乘县里小车出发。由江陵至宜昌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尚未通车,汽车驶在即将废弃的旧公路上,颠簸难行是可以想见的。我们情愿吃这份苦,因为沿途有许多三国古迹。汽车首先开到玉泉寺停了下来。这里是三国故事中关公被害显灵喊着“还我头来”的地方。玉泉寺与普通寺庙无异。但庙外有几处珍珠泉,倚着石桥的栏杆可见一串一串细小如珠的泉水从下面涌出。汽车再往前行驶,抵达一个小镇,行人和各种车辆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熙攘往来,两旁商店很多,十分繁华。陪同者说,这就是赵子龙鏖战曹兵、只身救阿斗的长坂坡。我们不能想象当年的长坂坡竟会是这样。这里除了在稠密市井的一小块空地上,高耸着一尊赵云戎装乘马的石刻雕像外,一点也看不到曾经作为古战场的痕迹。那尊石刻雕像完全是照戏台上的赵云仿制的。雕像座下没有一点空隙,小贩在这里摆的摊子杂乱无章,紧紧挨着的是过往车辆的停车场。
  中午十二时左右,我们的车到达宜昌。经过附近的三游洞时,由于长途跋涉,大家均感到困顿,希望早一点找个地方休息,都不想进去浏览了。宜昌是个大地方,街道宽阔,房屋整齐。解放后此地曾有作为省会的动议。进入市区后,由宜昌市接待办招待午餐。饭后又招待我们到附近一家宾馆休息。下午四时半上船。这是一艘在长江行驶的小轮船,可在船上观看三峡。我们准备在四川境内巫山下船,去浏览小三峡,一天后再由那里乘江轮折返。我还没有入过川,这次总算是进入四川境内。我们买的是三等舱,六人一间,恰巧我们一行是六个人;在船舱内可以随意安排。船驶离宜昌码头,两岸没有什么风景可看,进入舱内聊天,天色渐渐暗下来。吃了带来的干粮,估计要到半夜才可驶过三峡,只有等回来时,再看三峡的风景了。上床不能成寐,服安眠药后,开始还听到轮机隆隆声,江水汨汨声,但不久眼睛渐渐朦胧起来……
  十月一日 晴。早上五时船靠码头。巫山是一个临江的小山城。下船上岸要爬上高达数丈的陡峭山坡。江南有很多这样的山城。记得抗战初,我从温州到金华,由于公路被破坏,乘民船在瓯江溯江而上。船抵青田过夜。青田就是这样一座临江的小山城,同样建在半山腰,下船也是要爬上一段长长的石阶通道,半途还要经过一座用石块垒成的门洞。门洞上面,有一块空地,像座平台,坐在那里可以眺望四周的风景。这座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山城,被气势宏伟的崇山峻岭所环抱,瓯江的清丽江水在下面平静舒缓地流着。太阳落山后,天空的晚霞渐渐转暗,巍峨的群山笼罩在一片绛紫色的暮霭中。青田的美丽令人陶醉。这是将近六十年前的事了。眼前的巫山我不知道过去是否也像青田一样,曾经包围在那种纯朴无华的古老气氛中,现在我所看见的这座山城却正匆匆忙忙地准备向现代化大都市的模式挺进。它并不具备建成大都市的条件,所以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也许这也是一种在发展中的进步吧,不过令人感到若有所失,因为在这偏僻的山区,本来所具有的那种大自然的迷人魅力,也就随之消失殆尽了。
  我们在巫山找到一家旅馆,开好房间,把随身带来的简便行李撂在房内,就又赶到江边码头,去寻找浏览小三峡的游艇。江边集着十来艘游艇,在等候客人,每艘游艇可载二十几个游客。它们的外形虽然并不好看,但都装有马达,舱位也干净舒适,不仅周围有明亮的玻璃窗,连顶篷也可以随意打开,以便游人仰观上方的景色。人称小三峡胜于大三峡,这话不是虚谈。我们是先游览了小三峡,后来才游览大三峡的。相比之下,我们对大三峡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厚了。小三峡有清澈见底的浅滩,也有江流湍急的险滩。到了险滩,游艇上的游客被喊下船,要走一段旱路。船上的马达关闭,几名水手下船撑船前进。小三峡最诱人的地方,还是两岸高插入云的峭壁。山峦起伏,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显示了造化的神妙。前人根据它们的形状,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但我只知道小三峡的名称是: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如果问小三峡哪里最美丽?我说不上来,因为我觉得各有各的好处。在小三峡沿岸峭壁上,可以见到巴人放在穴中的悬棺。在这样笔直挺立的峭壁中间,上不能下,下也不能上,如何把棺木放置在地势险峻的壁穴内,这是不可思议的,可是几千年前的巴人居然做到了。先民的智慧是惊人的。抗战胜利后,我在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任教时,常常和在清华任教的吴征镒、季镇淮、范宁,北大的田方僧以及和我同校的徐大德等一起到郊外去游玩。记得有一次我们同游颐和园,当时一位在清华土木工程系任教的杨君也和我们在一起。他讲到颐和园铜亭的铸造之妙,又说排云殿由山下向上垒起的巨大石块,在当时用了什么工艺技术,至今还不明白。但这些比起巴人的悬棺和几千年前在峭壁上建成的栈道来,还不算是最能使人称绝的巧夺天工。栈道今已荡然无存了。在峭壁的中间留下了一个个方形孔穴,每个孔穴之间相距约丈许,方孔是在坚硬的岩石上凿成,四边如刀切过般地整齐,孔内可插入碗口粗的枕木,以作为栈道的支撑。这些栈道的建成时期比较晚,大约是在宋代,建筑目的是用来运送粮食。后来我们在小三峡旅游区的尽头,看见了利用原有方孔重新修建起来的模拟栈道。模拟栈道用现代水泥材料来代替昔日的木质结构,十分牢固,可供游人上去行走。我登上栈道,俯视峭壁下面滚滚的江流,如临深渊,不禁头昏目眩。遥想当年无数民?就在这样艰险难行的栈道上背着粮食,一步一步前进,不知要走到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在此逗留了一些时候,拍摄了几张照片作为纪念,即乘原来的游艇折返。到了旅舍匆匆用过晚餐,就倒头去睡,实在玩得太累了。
  十月二日 多云。昨日游览倦甚,早上充分休息,午后离开巫山。我们搭乘的江轮于一时四十分开船,在船上进方便面作为午餐。饭后在房舱内休息。下午走到甲板上观赏风景。船上邂逅一位宜昌的基层公安干部。他是一位很愿与人交际的青年。我们渐渐攀谈起来,他在这一带工作,深知山民的困苦。船向前驶,经过一座荒凉山峦,他指着山峦高处一间简陋的破房对我说,那里曾居住一个贫穷的老妪,只身一人,无人相伴。虽然已经年迈,但为了饮水,天天仍得下山去挑水,后来实在挑不动了,她就吊死在那间屋里。这些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就是如此悲惨。船驶近宜昌,眼看就要抵达,可是在葛洲坝不知何故停留了约两个小时。一到宜昌,我们来时乘坐的小汽车已经等候在那里。为了赶时间,我们不再逗留,马上上车赶回江陵。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一桩很不愉快的事。我们的小车在崎岖不平的旧公路上,尽量加快速度。天色渐渐暗下来,行至枝山近郊,汽车驶上一条新修的公路,半途碰到路当中树立一块不准通行的指示路标,我们的车只得折返,仍旧走上那条已经败坏的旧公路。车没有开多远,见到前面路边影影绰绰聚有一些人,在静静的夜里高声鼓噪。开头我们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驶到近处才听清楚,原来是要我们的车停下来。但车行太快,一时刹车不及。突然那群人向我们抛出一块上面钉有长钉的木板。我们的车从上面滚过,一下子两个车轮一起放炮,瘪了下来。驾驶员和陪同者下来前去交涉。原来这是枝山县城建局在此设立路卡,敛收过往车辆的钱财。他们一无标志,二无制服,不知根据哪条法律,在此征收过路钱,这群人中散发着酒气,个个摩拳撸袖,气势汹汹,宛如凶神恶煞一般。我下车与之理论,他们口出不逊,几欲动武,陪同者把我扶回车上。交涉一无结果,只得自认晦气,驾驶员把扎破的车胎换上备用胎,重新上路。我们白白在此耗去了很多时间,到江陵已是半夜了。
  十月三日 晴。早上县领导黄、李、肖、吴、余及文化局刘、黄二局长前来送行。午饭后,由图书馆姚馆长陪同乘车去武汉,二时抵武大学术中心下榻。与庐音联系,四时和刚刚赶来的吴县长同去走访舅母,吴在武大读书时是舅母学生。晚上我们去庐音家吃饺子。饭后由稀恩送回学术中心。连日劳累,喉咙发毛,似已开始感冒,连忙吃药将感冒压下去。
  十月四日 早九时四十分乘飞机返沪。中午前抵家。午睡约一小时,精神恢复不少。傅杰携来《杜集序》复印件二份。与史中兴联系,拟摘出其中七千字交《文汇报》在文艺百家发表。再与钟沛璋联系,拟将全文交《东方》发表。
  十月五日 晴。早校改《杜序》。拟将前三章交《新民晚报》,后三章交《文汇报》。傅杰、钱文忠来。为枝山事件致函湖北纪委。吴立昌来约稿。读北京某报所载杂文,为“书读得越多越蠢”辩解,真是昏聩可叹。
  十月六日 阴。老束偕建平来,将《杜序》一至六节携去。匆匆写成记老姜文。
  十月七日 上午《文艺百家》徐繰民将稿拿去。下午《夜光杯》邓传理将记老姜文拿去。冯秉序偕戴辉、严福庆来,谈三九年去皖南事。姚以恩、小孔先后至。
  十月八日 晴。陆灏来将《斯城之会答问》拿去。
  十月十一日 晴。戴厚英、高玉蓉、吴中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