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川时代,日本人口大致稳定在2600万上下。全国农业耕种面积16世 

纪末为150万町步(亦称町,1町步合0。99公顷),18世纪上叶增加到290 

万町步。全部土地为封建领主所占有。德川时代的封建领地分为四种:幕府 

领地、大名领地、天皇公卿领地和寺院神社领地。德川家族既是全国最高统 

治者,又是最大的领主,幕府拥有的直辖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26%。幕府统 

辖全国约270个藩,各藩直接统治者称大名,大名共占有全国耕地的70%。 

天皇及其臣属(公卿)在幕府体制下处于无权地位,不参预政治,但握有大 

量土地。寺院神社作为封建统治的辅助工具,也占有不少土地。将军和大名 

豢养有大批武士,称为家臣。武士没有领地,靠领取俸禄为生,但享有免税 

和任意屠杀人民等特权。封建土地占有制和在此基础上的将军——大名—— 

武士封建统治结构,使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在自然经济的封建落后状态。 

    德川时代的封建领主都不建立庄园经济,而是将土地零碎地交给小农耕 

种。占人口 80%的农民成为领主领地的世袭租佃者。当时每户平均耕种约2 

町步的份地。日本的租赋称“年贡米”,即以丈量后的土地面积及土地肥瘠 

为基准,以实物米计算的一种租赋形式。比如,17世纪末,农民的水田租是 

四公六民,上等田每段(1/10町)确定的标准收获量为稻谷三石(l石合公 

制1。804石),折合米 (糙米)1石5斗,按四公六民计算,需交租赋40% 

即6斗。其余的60%即9斗,留充农民的生活费用及再生产成本。此外,相 

辅而行的“毛见法”(检查每年实际收成情况)和“定免法”(根据几年中 

平均租赋率而定的租赋额),是确定当年租赋额的一个依据。 

     农民除缴纳租赋外,还须承担种种附加税和为领主服杂役。税法在幕府 

领地和各大名领地多少都有些不同。以幕府领地为例,除租赋外,尚有附加 

税、杂税和赋役三种。附加税包括口米(供幕府地方机构的开销)、欠米(弥 

补年贡米运送过程的损耗)、添加米 (补升量的不足)等,如果把这些都计 

算在内,租率就要高得多。杂税是对山野河海的使用所课的税,如割草、砍 

柴、捕鱼、狩猎、制盐等。赋役包括各种工事所摊的夫役等。 

    在三代将军统治时期(1603—1650年),对农民制定了严厉苛刻的政策。 

除永远禁止百姓买卖田地外,为防止农民纳税能力低减,幕府于宽永二十年 

 (1643年)几次下令,对农民生活加以严厉限制。根据《庆安御触书》(1649 

年)记载,政府对一年的农民活动作了种种规定,并要求农民刻苦节俭,如 

多吃杂粮,不许随便吃米;不许买油、买茶和饮酒、饮茶;不许种植和消费 

烟草,等等。 


… Page 73…

     德川幕府从第四代到第七代将军的65年时间 (1651—1716年),是幕 

府的所谓“礼教文化政治时代”,它标志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勃起。 

随着过去的地域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以及贡米的商品化,农村的自然经济受 

到商品经济冲击。从18世纪初,第八代将军享保时期起,封建社会开始动摇, 

农民的两极分化与日俱增。享保以后,租赋从四公六民提高为五公五民,农 

民租赋负担极重。而且随着幕府财政困难的加剧,征收方法也十分残酷。享 

保十七年 (1732年),农村发生大饥馑,大名领地的饥民人数达到197万, 

幕府领地有67万。土地虽不属农民所有,但贫困农民为生活,还是把世袭份 

地抵押、典当给商人和富裕农民。商人和富农靠贩卖农村生活和生产必需品 

和放高利贷,积累起大量财富,在土地兼并中成了农村新兴地主阶级。地主 

将土地出租给农民,将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贡米。上缴给土地的名义所有者封 

建领主。因此,农民的租赋被提高到占收成的60%,或甚至达到80%。享保 

时起,农民反抗领主横征暴敛的起义,矛头往往指向地主及与之相勾结的村 

吏。 

     ②检地和农业。检地 (丈量土地)开始于丰臣秀吉时期,丰臣秀吉丈量 

土地的目的,是要清查全国农业耕种面积和确定租赋。为此,丰臣秀吉丈量 

的要点是:制定统一的面积单位,以曲尺(约合0。303公尺)6尺3寸见方 

为一步,30步为一亩,10亩为一段,10段为一町;按土地的肥瘠程度,分 

别定为上、中、下、下下四个等级,统一规定标准产量。同时为此目的,统 

一了升、斗的容量标准。为了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把土地的实际耕种 

者登记在检地簿上。丰臣秀吉的检地,完成了从庄园制向新型土地制度的转 

变,成为日本近代社会制度的基础。这一时期确定的单位和名称,一直沿用 

到昭和时才停止。 

     德川幕府时代也多次实行检地 (重新丈量土地),检地的目的是企图造 

成有地1町,产米10石的小农经济,并不是要保证每个农民都有份地。事实 

上,农村中有地的自耕农和无地农民,从近代初期就已经存在,兼之,德川 

时代限制分割土地(分割土地不得小于1町),农户除长子外,次子、三子 

都不可能成为自耕农。检地时,自耕农在检地簿上登录姓名和田产,贫雇农 

原则上不作登记。尽管如此,由于检地,多数农民得到了固定的耕种土地, 

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对土地的投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在礼教文化政治时代,幕府和大名不仅奖励农民勤恳务农,而且还奖励 

开恳新田,发展副业。从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农民已普遍采用脱粒 

机、水车舂米。肥料中,鳁鱼渣、鳁鱼粉、青鱼渣以及各种油渣的用量增加。 

农作物除五谷外,四木 (桑、茶、楮、漆)、三草(红花、靛、麻)也已普 

遍裁培。这个时代新增加的作物,还有甘蔗、甘薯、马铃薯,甚至在三代将 

军时期禁忌的烟草,也开始大量种植。农业开始由单一的谷物种植向商业性 

多种经营发展。17世纪末,全国已逐渐出现专业产区。靛蓝集中于四国阿波, 

烟草集中于近畿和四国,茶集中于宇治、山城,甘蔗集中于萨摩(鹿儿岛), 

棉花集中于河内、和泉、摄津和播摩,等等。 

     在奖励垦荒和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日本全国农业耕种面积,从 16世纪末 

的 150万町步扩大到了18世纪上叶的 297万町步,粮食产量从1800万石增 

长到2580万石。同时,农村两极分化也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商品经济比较 

活跃的地区,如畿内和濑户内海沿岸,上层农民有能力购买和施用鱼肥、豆 

粕、棉籽粕等高效肥料,提高土地收益,而下层农民无力竞争,只好缩小经 


… Page 74…

  营或丧失土地。到享保以后,原来作为真正自耕农而载入检地簿的农民中, 

  已有很大一部分上升为富农和脱离耕作的地主,另一部分人则沦落为少地或 

  无地的贫雇农。 

       ③兵农分离政策。兵农分离,是日本中世纪末、近代初期社会阶级关系 

  的一次重大变动。在战国群雄割据时代,逐渐形成了大名领国。战国大名的 

  分国,都是以自治的乡村为基础。这种自治性乡村,是随着土豪势力的抬头 

  和平民政治意识的提高而自然产生的。它们依靠居民的团结而同自上而下的 

  占有或支配关系相对立,在进行武装对抗时,农民拿起武器,形成强大的战 

  斗力。然而,农民的反抗和起义,往往是由半武士化的有势力的名主阶级来 

  领导。乡村中的这些上层分子既同下层农民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也有剥削 

  下层农民的一面。因此,起义的结果不一定维护了下层农民的利益,而往往 

  被名主阶级所利用。随着大名领国的形成,过去领导过起义的名主阶级和武 

  士被提升为大名的被官,而脱离了农民队伍。同时,由于需要豢养众多家臣 

  和便于统治,大名开始在旧根据地营建新的城市,让工商业者居住在所谓的 

  城下町。 

       丰臣秀吉在完成大一统后,于天正十六年(1588)下令在全国收缴武器。 

  通过收缴农村的武器,一方面消除了农民的潜在战斗力,同时也清理了士、 

  农身分的混乱。 

       德川幕府进一步推行兵农分离政策,让在战乱中兴起的上层农民离开农 

  村,集中到大名所在的城下町居住,使之成为向领主领取禄米的武士阶级。 

  从此,日本社会由镰仓时代的公家、武家、平民和贱民四种等级演变为士、 

  农、工、商四个等级。在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四个等级之外还保留 

  被称为“秽多”、“非人”的“贱民”身分制度。农、工、商在身分上都是 

  被统治阶级,他们向领主缴纳一定的地租、赋税或商业利润。农民的租赋也 

                                  ① 

  由室町幕府时期的“贯高制”,变为以实物米计算的“石高制”。据统计, 

  德川时代有武士 200—250万人,为供养封建领主和武士,全国年收获量有 

  50%被征为年贡。如元禄时(17世纪末),幕府直辖领地的租赋总计为680 

  万石左右,其中420万石归直接收入,260万石则分给诸旗本(直属于将军、 

  禄米不到一万石的武士称旗本)。最大的大名前田氏,领有102万石,岛津 

  氏为77万石。这些米除去部分口粮米外,其余部分必然进入流通。这样,也 

  就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以实物米为支付手段的经济。兵农分离和“石高制”是 

  德川时代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正是这样的结构养成了武士的怠惰和助长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19世纪,商人凭着自己的实力最终摧毁了严格的身份制 

  度,一贯养尊处优的武士,不是投靠商人就是沦为“浪人”。 



       (2)日本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德川幕府初期的日本工业基本处于家庭手工业阶段,一种产品的许多工 

  序,如棉纺织业中的轧棉、纺纱,以及染织,都由一个家庭完成。这种农村 

  家庭手工业,其生产目的也不是为了交换,生产的是使用价值。直到17世纪 

  下叶在经过一段较长的恢复期后,农业生产才开始出现活力。到17、18世纪 

  之交,在某些地区,如西摄津,农村妇女已经把织布作为主要生产。这时, 

  纺织业的各个工序也已经分离,由商人将轧棉、弹棉、纺纱、织布、染色等 



① 应交年贡用货币额表示。由于钱币中以中国明代永乐钱为标准价,故亦称“永高法”。 


… Page 75…

独立作业联系起来。商人资本开始控制生产,形成类似分散的工场手工业的 

资本主义家庭劳动,日本称之为“问屋制家庭工业”。 

    在农村外的城下町,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