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家12寡女妇征西,早在民间广为流传。“佘熙璋”清朝著名的书画家能做诗,做文章,而以书法和绘画和绘画特别出色,他的书画作品中,有着诗歌、文章里的那种气息。从前辈闻听,福建闽南佘姓之祖为佘梅江,尊称梅江公,大明年代,南京吾金卫(可能相当现在的军长级别),在福建石狮港边村佘姓宗祠里有对联一幅:“三朝元老贤承相,开闽金科第一人”,可能在梅江公前后还有佘姓为更高官级,望其他朋友得知佘姓传闻互相交流。当代名人:佘铃1935年7月生,重庆市人。原名余国煜。凉山州歌舞团创研室副主任,二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理事、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凉山州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解放前就读于重庆市江北一中。1958年至西昌地区文工团,1979年随团合并至凉山州歌舞团至今。编导的舞蹈《鼓声》获四川省第一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写作一等奖、四川省少数民族基金会最佳创作奖,《春到纳西》获四川省1978年文艺调演二等奖,第一届四川省优秀文学作品舞蹈创作二等奖,《月琴叮咚》获三等奖。《赛衣节》(与人合作)获1991年四川省舞蹈观摩编导二等奖,《斗笠情》获1984年民族民间舞蹈比赛三等奖。代表作品还有50年代编导的《狮舞》、《耍龙灯》、《莲宵赛》,60年代以及以后创作的舞蹈作品有《马帮运来幸福种》、《春浪》、《银铃》、《牧羊人》等。不少作品参加了1960年叙利亚国际博览会,1981年土耳其萨姆松国际民间艺术节,以及赴英国、希腊、马耳他、日本等国的演出。其创作的舞蹈《春到纳西》、《马帮运来幸福种》、《月琴叮咚》赴京参加了建国30及40周年献礼演出。在中央级刊物及学会发表的论文有《民族舞蹈的继存与发展》、《时代的脚步声》、《凉山彝族舞蹈浅论》等。撰写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彝族舞”词条。还与人合作编导大型歌舞剧《焦裕禄》、《长征路上铺彩虹》、《亿万人民的心愿》、《党的光辉照凉山》以及大型川剧《阿妞与朱拉》等。佘长安1930年7月生上海市,广东省顺德县人。副研究馆员。1949年2月毕业于上海市立师范学校,1949年6月在沪参加华东随军服务团南下入闽,1964年进修四年,结业于泉州市机关业余大学中文系,197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92年4月评审高级职称确认福建省图书资料专业副研究馆员。1949年9月至1991年在福建四十多年来长期从事社会文化工作,勤恳耕耘,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以馆为家,历任福建省图书馆馆员、晋江县图书馆首任馆长、县文化馆馆长、泉州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等职务。1979年起社会兼职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福建省图书馆学会二、三届常务理事、泉州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福建省群众文化学会二届理事、泉州群众文化学会秘书长。1991年9月易地安置回福州,受聘在福建省文化厅职称改革办公室协助工作,继续为发展福建文化事业奉献余热。自1949年9月底进省图书馆工作始,即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福建图书馆和群众文化事业。1985年退居二线后仍着力于全市少年文化艺术事业和从事图书馆与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在泉州市委、市府、人大重视领导下,他积极协助筹建市少儿文艺工作委员会,并会同市、县文、教、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深入校园、青少年宫,组织开展少儿智力竞赛,举办少儿舞蹈师资培训班,举行少儿歌舞、民乐、木偶调演和书画作品展览,推动侨乡少儿文艺事业蓬勃发展。至1991年近七年来泉州市少儿书法、美术、工艺、摄影、儿歌、学校剧等文艺作品以及少儿歌舞、民乐、幼儿木偶表演节目参加全国、华东地区和全省多次创作、展览、调演活动,合计共获奖210项,其中获国家奖励38项,在国际上得奖8项;还有130多幅少儿书画作品送往日本、美国及香港地区展出。架起通往中外交流的友好桥梁,为我国及福建省争得了荣誉,鉴此于1986年和1991年他先后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光荣称号和被中央文化部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佘享濂男,1940年生,四川宜宾人。196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我国合成氨三项催化剂的研究中,研制的“B201型和B202型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联醇催化剂研究中,研制的“C207型联醇催化剂”,二十年来一直广泛用于我国联醇生产中,获1987年“全国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我国引进的大型氨厂催化剂研究中,研制的“B204型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性能赶上和超过我国使用的国外进口催化剂,1984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在引进的节能型大型氨厂催化剂研究中,研制的“B206型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获1990年“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91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全国化工消化吸收国产化科技攻关奖”、“全国化工消化吸收国产化先进工作者奖”。近年来,又研制成功“NB207型低汽气比低变催化剂”,已列为中国公司的重点推广使用产品,并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佘协斌1946年7月生,湖南省桃源县人,196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毕业后任铁道部电力机车法语翻译,执教于长沙铁道学院。1992年赴法国研修,获法国弗朗士—孔泰大学高级法语教师证书。现任长沙铁道学院法语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外语与翻译》及《铁路教育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译协常务理事。1987年起任长按铁道学院外语系副主任,1991年起任外语系主任,1994年起任外国语学院院长,1997年卸任。曾任联合国翻译,在几内亚工作两年。现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法国语言文学、翻译理论,并从事翻译实践。曾出版译著(包括合作)《沼气在几内亚》、《汽车交流发电机》、《毒蛇在握》、《贝洛童话》、《漂亮朋友》及凡尔纳科幻小说等。主编《雨果抒情散文选》、《铁路科技法语》等著作;发表有关翻译理论、法国文学及教育教学改革论文50余篇。从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受到国务院表彰。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记二等功。主要业绩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录。佘万祥主治医师,1962年6月生。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先后在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盐城市中医院工作。从事肝胆疾病的临床工作10余年,注重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行了较深的临床研究工作。对消除乙肝病毒、提高肝病蛋白存活率、降低乙肝顽固性转氨酶不降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较高造诣。曾参与对单味生大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并取得成果。撰写论文主要有:“单味生大黄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质血症的研究”参加国际大黄学术研讨会;“益肾健脾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50例”发表于《陕西中医》:“健脾为主治疗肝病蛋白代谢失调62例”。发表于《四川中医》;“温阳活血利湿解毒法
佘姓与折、畲、鞨姓是三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66、东郭
始祖:姜尚,后人以封地东郭为姓。历史名人:汉术士东郭延年等。
姓氏:东郭:祖宗:齐桓公。分类:复姓。
姓氏起源:出自姜姓,是齐国公族之后。古代外城城郭。春秋时,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都城临淄外城的东门一带,称为东郭大夫。其后代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称东郭氏。
郡望:东郡、济南郡堂号:未知。
迁徙分布:东郭氏望出济南郡。西汉时在齐郡之地分置济南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临淄一带地区。
67、岳
始祖:神农后,四岳羲和、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尧臣。
历史名人:宋将岳飞;元戏剧家岳伯川;明文学家、书法家岳正;
清女诗人岳筠;清臣岳钟琪、岳震川等。
姓氏源流:岳(Yuè岳)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为帝颛顼之臣伯夷的后代,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记》、《姓苑》等所载,上古时,有一种官事叫“四岳”,是专管祭祀三山五岳的官。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山是神灵,所以“四岳”官是很重要的官事,岳姓就是四岳官的后代。相传帝颛顼之臣伯夷,为首任太岳,其四子掌四方诸侯,称四岳。后世子孙以官为氏,称岳姓。
2、出自他族有岳姓或他姓改姓而来:①元时畏兀儿(即维吾尔)人有岳姓,岳柱是也。②清满洲人有岳姓,世居沈阳。③景颇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汉姓均为岳姓。④今满、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朝鲜等民族均有岳姓。
得姓始祖:伯夷。姜姓,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的侄孙。曾担任帝颛顼的大祭司,后为第一代太岳。太岳即华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华山在其眼中为第一高峰,故称之为太岳。后因祭祀天神的缘故,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伯夷为第一任太岳。太岳部落每迁一地,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是故产生了四岳(指以太岳部落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最高峰,后演变成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们都是伯夷的子孙。四岳助尧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并拒尧帝美意,不肯接受禅让,而让位给舜。四岳在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助大禹治水,功绩卓著。后四岳子孙以祖先官职命姓,称岳姓。他们尊伯夷为岳姓的得姓始祖。
历史名人——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岳飞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超人,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重和元年(1118年),岳飞十六岁,在乡娶刘氏为妻,第二年(1119年)生长子岳云。宣和三年(1121年),岳飞十九岁,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二十岁,首次从军真定,任小队长,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陶俊、贾进和,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因功补承信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父岳和病故,回乡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岳飞二十二岁,第二次从军平定,参加了保卫太原的战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二十四岁,因功被提为偏校,进义副尉。同年次子岳雷生于平定军中。后因丢失“告身”(任命文书)离开部队,同年十月岳飞第二次从军进相州兵马大元帅赵构军中,带兵奇袭游冠吉倩获胜,一举招降了三百八十名游寇,得到了赵构的赏识,补承信郎,接着在侍御林大败金兵,杀金军枭将,转保义郎。在滑州杀败金兵再立战功,迁秉义郎。靖康二年(1127年),岳飞转入宗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