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史纪事本末 作者:[清]谷应泰-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浸,田皆溺焉。乞仍遣大臣督郡县吏于农隙时,发民疏浚,则一方永赖矣。」上命周忱与钟计工力多寡难易行之。
  世宗嘉靖元年(壬午,一五二二),巡抚李克嗣开吴淞江。吴淞自周忱修治后,天顺中命巡抚崔恭浚大盈浦出吴淞。弘治中,设水利佥事伍性,复浚吴淞中股及顾会赵屯浦。又命工部侍郎徐贯复治吴淞,自帆归浦至分庄七十余里。至是,克嗣用华、上、嘉、昆四县民力,开吴淞江四千余丈,十余年无水旱之忧。
  二十二年(癸卯,一五四三),巡按吕光询疏修水利三事:一曰广疏浚以备潴泄。盖三吴泽国,西南受太湖、阳城诸水,形势尤卑,而东北际海,冈陇之地,视西南特高。昔人于下流疏为塘浦,导诸湖之水,由北以入于江,由东以入于海。而又畎引江潮,流行于冈陇之外,是以潴泄有法,而水旱皆不为患。今惟二江颇通,一曰黄浦,一曰刘家河。然大河诸水,源多势盛,二江不足以泄之。而冈陇支河,又多壅绝,于是高下俱病。治之之法,先其要害者。宜治淀山等处菱芦之地,导引太湖之水,散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又开吴淞江并太石、赵屯等浦,泄淀山之水,以达于海。浚白茆港并鲇鱼口等处,泄昆承之水,以注于江。开七浦、盐铁等塘,泄阳城之水,以达于江。又导田间之水,悉入于大浦。使流者皆有所归,而潴者皆有所泄,则下流之地治,而涝无所忧矣。于是乃浚臧村、第港以溉金坛,浚澡港等河以溉武进,浚艾祁、通波以溉青浦,浚顾浦、吴塘以溉嘉定,浚大瓦等浦以溉昆山之东,浚许浦等塘以溉常熟之北。二曰修圩岸以固横流。盖苏、松、常、镇最居东南下流,而苏、松又居常、镇下流,秋霖泛涨,风涛相薄,则河浦之水,逆行田间,冲啮为患。宋转运使王纯臣常令苏、吴作田塍御水,民甚便之。而司农丞郏亶亦云:『治河以治田为本。』盖惟田圩渐坏,而岁多水灾也。三曰复板闸以防淤淀。河浦之水,皆自平原流入江海。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平时随潮启闭,以御淤沙。岁旱则闭而不启,以蓄其流。岁涝则启而不闭,以宣其溢。志称置闸有三利,盖谓此也。而宋臣郏侨亦云:『汉、唐遗迹,自松江而东至于海,又导海而北至于杨子江,又沿江而西,至于江阴界。一河一浦,大者皆有闸,小者皆有堰。』臣按郡志,与侨颇合,然多湮废,惟常熟县福山闸尚存。正德间,巡按御史谢琛,议复吴塘等闸而不果。即今金坛县议复庄家闸,江阴县议复桃花闸,嘉定县议于横沥、练塘、盐铁各置闸如旧。
  穆宗隆庆四年(庚午,一五七0),巡抚海瑞委松江府同知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嵿,开浚王渡起至宋家港,共长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一丈,阔三十余丈。今议减半,开河面一十五丈、底阔七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六寸。共享工银六万余两。是岁大饥,畚锸云集,不两月而河工告成,民得仰食焉。
  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一五八七),以吴中岁遭水患,奏请特设水利副使一员,驻松江。是岁,命许应逵莅任,发帑金十万为修治费。及首浚吴淞,后及支干。开浚未完,而故道反塞。不一年尽为平壤,功未竟。
  谷应泰曰:
  天下之赋,半在江南,而天下之水,半归吴会。盖江南之田,资水灌沃,特号涂泥,又易沾足,偃鼠饮河,酌多孔取,非如雍州土厚水深,冀州神皋天党也。考浙西及苏、松诸郡,以杭、湖、宣、歙万山之水,奔腾涌溢,尽入太湖。太湖蓄潴之余,溢于三江,东流入海,所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是也。然则三江无可入之道,则震泽无可定之波也明矣。而乃吴淞、娄江,率皆淤塞,黄浦、白茆,仅见虚名,江海之门泄泻既少,震泽汪洋承流遂缓矣。加以山水多沙,夏秋暴涨,乘势飘流,势缓波平,沙因类聚,濒湖诸泖相继堙芜矣。
  夫悬师井陉,仅容单骑,则良将为之踌躇;入告君门,路隔九阍,则忠臣为之泣血。况于滔天臣浸,泄于一线之流;倒峡倾江,阻于一坏之土。其鱼之叹,能不为之寒心哉!而或者谓溪不入湖,皆由吴江长桥之筑。水清沙滞,势至壅阂。赖江流剽疾,聚族兼行。今桥梁既立,水势纡回,清浮则去,浊重则沈。此犹贾让治河,必欲尽徙民居,放河北流,以入渤海。而宣房筑渠,更播德、棣,分为八河,以息民患。诚云上策,其事盖难言之。大抵嘉、湖地据上流,故溪不入湖,则嘉、湖代受震泽之水。苏、松势处下流,故湖不入江,苏、松且代受三江之水。夏原吉躬履勘验,始称太湖泛溢宜浚吴淞。然苏之吴淞,沙泥淤塞,旋疏旋积。松之吴淞,茭苇丛生,渐成陆地。请于嘉定开刘家港,常熟开白茆港,而苏水入海。于松江更开范家坟以达大黄浦,而松水亦入海。广浚分支,其受三江之水,即所谓三江既入。多为尾闾,以杀震泽之怒,即所谓震泽底定。《禹贡》所书,明易简尽。原吉所治,委曲详至。江南水势,大略可睹矣。
  至宣德七年,况钟复请修举夏绪,起民昏垫。夫钟之去夏,仅三十年。芍陂烦艾,渭渠需庄。而况金城柳大,沧海田成,世纪奄逝,陵谷摧移。又有吕光询治水三利,海瑞浚筑奏功。苟非泥橇山樏,视同推溺,何以称焉。
  
  第二十六卷  太子监国
  成祖永乐二年(甲申,一四0四)四月,册立世子为皇太子。先是,洪武二十八年,太祖亲册为燕世子。时秦、晋、燕、周四世子,太祖皆教而试之。一日,使分阅卫士,燕世子还独后。问之,对曰:「寒甚,士方食。」太祖喜。使阅章奏,择可施行者报命,太祖益爱之。后成祖即位,议建储,武臣多请立高煦者,谓其有扈从功。金忠以为不可。上犹豫未定,遂召解缙预议。缙言立嫡以长,复曰:「好圣孙。」盖指宣宗也。上又密以问黄淮,淮亦曰:「长嫡承统,万世正法。」复召问尹昌隆,昌隆对与淮同,上意遂决。及《文华宝鉴》成,上召皇太子谕之曰:「修已治人之要,具于此书。尧、舜相传,惟曰『允执厥中』。帝王之道,贵乎知要。汝其勉之!」皇太子拜受而退。上顾侍臣解缙等曰:「朕皇考训戒太子,尝采经传格言为书,名曰《储君昭鉴录》。此书稍充广之,益以皇考圣谟大训,以为子孙万世帝王之法。诚能守此,足为贤君。昔秦始皇教太子以法律,晋元帝授太子以韩非书,帝王之道废而不讲,所以乱亡。朕此书皆大经大法,卿等兼辅东宫,从容闲暇,亦当以此为说,庶几成其德业,他日不失为守成令主。」侍讲学士王达侍皇太子,进讲干九四爻,举储贰为说。讲毕,皇太子召杨士奇问曰:「经旨于此,恐无储贰之说,达不含讥否?」士奇对曰:「讲臣非正道不陈,岂敢含讥。此本宋儒胡瑗之说也。」皇太子曰:「然则常人得此爻,亦举此说耶?」士奇曰:「殿下此问甚善。」因举程子云:「凡卦六爻,人人有用。圣贤有圣贤用,众人有众人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太子悦。
  六年(戊子,一四0八)八月,诏曰:「成周营洛,肇启二都。有虞勤民,尤重巡省。朕君临天下,祇率彝典。统极之初,已升顺天府为北京。今四海清宁,万民安业,国家无事,省方以时。将以明年二月巡幸北京,命皇太子监国。朕所经过处,亲王止离王城一程迎接,军民官吏于境内朝见。一切供亿,皆已有备,不烦于民,诸司无得有所进献。」
  冬十一月,命丘福、蹇义、金忠、胡广、黄淮、杨荣、杨士奇、金幼孜等兼辅导皇长孙,谕之曰:「朕长孙天章日表,玉质龙姿,孝友英明,宽仁大度。年未一纪,夙夜孜孜,日诵万言,必领要义。朕尝试之以事,辄能裁决,斯实宗社之灵。卿等其悉心辅导。」
  七年(己丑,一四0九)春正月,敕皇太子监国。惟文武除拜、四裔朝贡、边境调发,上请行在,余常务不必启闻。仍命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辅导监国。谕义等曰:「居守事重。今文臣中留汝四人辅导监国,若唐太宗简辅监国必付房玄龄等。汝宜识朕此意,敬恭无怠。」命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及户部尚书夏原吉等扈从。赐皇太子《圣学心法》。上出一书,示胡广等曰:「朕因政暇,采圣贤之言,若执中建极之类,切于修齐治平者,今已成书,卿等试观之。」广等览毕,奏曰:「帝王道德之要,备载此书。」遂名曰《圣学心法》,命司礼监刊行。
  上谕黄淮、杨士奇曰:「东宫侍侧,朕问:『讲官今日说何书?』对曰:『《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因问:『何以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则易进难退?』对曰:『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又问曰:『何以小人之势常胜?』对曰:『此系上人之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又问:『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才,亦不可尽弃。须常谨备之,不使有过可也。』朕甚喜其学问有进,尔等其尽心辅之。」
  二月,帝发京师,三月,帝至北京。都御史虞谦、给事中杜钦奉命巡视两淮,启颍川军民缺食,请发廪赈贷。太子遣人驰谕之曰:「军民困乏,待哺嗷嗷,卿等从容启请待报,汲黯何如人也?即发廪赈之勿缓。」赞善王汝正每于皇太子前论说赋诗之法,皇太子问杨士奇曰:「古人为诗者,其高下优劣何如?」对曰:「诗以言志。『明良喜起』之歌,『南风解愠』之诗,唐、虞之君,其志尚矣。后世汉高帝《大风歌》,唐太宗《雪耻百王》之作,则所尚者霸力,皆非王道。汉武《秋风辞》,志气已衰。如隋炀帝、陈后主所为,则万世之鉴戒也。殿下欲娱意文事,则两汉诏令亦可观,非独文辞高古,其间亦可裨益治道。如诗,无益之辞,不足为也。」太子视朝之暇,专意文事,因览真德秀《文章正宗》,羡其学识纯正。杨士奇曰:「德秀所著《大学衍义》一书,尤有益学者,为君为臣,皆不可不知。」太子即召翰林典籍取阅,大喜曰:「此为治之鉴戒,不可无。」遂命重刻,以赐诸皇孙及廷臣。
  八年(庚寅,一四一0)冬十月,上还南京。
  十一年(癸巳,一四一三),上幸北京,皇太孙从。命尚书蹇义、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及洗马杨溥等辅导太子监国。
  十二年(甲午,一四一四)三月,帝发北京,亲征瓦刺。
  六月,班师,驻跸沙河,太子遣兵部尚书金忠等赍表往迎。
  八月,帝至北京,以太子所遣使迎车驾缓,且书奏失辞,怒曰:「此辅导者之咎也。」汉王高煦复譛之,遂遣使逮尚书蹇义,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芮善及司经局正字金问等至。中途有旨宥蹇义回南京,黄淮先至北京下狱。次日,士奇及金问继至,上曰:「杨士奇姑宥之。朕未尝识金问,何以得侍东宫?」命法司鞫之。寻召士奇至,问东宫事。士奇叩头称太子孝敬诚至,凡所稽违,皆臣等之罪。乃下士奇锦衣卫狱。未几,特宥复职。时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