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灵解锁-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因此,青年人在择业时应该参照自己的气质类型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这就为你提供了事业成功的基础,只要你肯于努力,你的雄心壮志一定能实现。
  当前不少青年在择业时将获得较高收入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把收入可观的三资企业工作视为最理想的择业目标,而对所学专业能否得到应用不太重视。应该说如果找到能发挥所长,又得到可观收入的三资企业,的确是个难得的好事。因为人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的,丰厚的薪水毕竟比入不敷出的寒酸体面得多。现在的问题在于,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发展个人才干的机会而去当洗手间服务员,就是误入了只顾眼前的利益(金钱),而忽视长远目标的心理误区。应该看到,人的理想和信念是青年人的最崇高的追求,为社会发挥自己的所长是每个人神圣的天职。人的气质不同,学识修养有异,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志趣爱好和专业训练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既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又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利益。这是比金钱更为宝贵的东西。那些为了金钱放弃专长的学子,譬如那位洗手间服务员,眼时能有很高的收入,但这种工作只能吃青春饭,以后该怎么办?这样下去,一辈子只能像万金油那样,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抹”,结果专长荒废,虽然有些钱,其精神却是空虚的。假如他为发挥自己的才干,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待遇目前低些,可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它们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或许他还能力挽狂澜,创造出很好的效益,改变行业面貌呢!因此青年在择业时应该以能否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前提,应该耐得住寂寞,应该具有改变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具有了这样的理想和抱负,作什么工作都会作出贡献的。


官儿升脾气长 ——谈特权心理
                  
  在某局选拔付局级干部时,留有一个副职空缺,需要选拔一个具有大学学历、党外群众、女性、四十岁以下的人。组织部门的人寻寻觅觅,终于从一个下属部门选到一位条件十分合适的一位。由此,这位干部的面前展开了一条平步青云的道路。然而,官儿升脾气长,原来在基层的随和、体贴,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却不见踪影了,她似乎觉得只有端起架子来,说话打官腔才像个官儿。久而久之,官本位的意识越来越强,俨然是“坐车不拉车的‘公仆’”。
  有一次她带着老伴出差住在一家宾馆,恰巧老伴患了感冒,早晨不想起床。而这家宾馆的早饭又是自助餐,按通行的规定,自助餐是不准携带外出餐厅的。可是这位领导强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非得给老伴带点早餐不可。一方要带出,一方坚持原则,与服务员发生矛盾。这位领导觉得自尊心受到挫伤,就让服务员把宾馆领导找来。宾馆领导一看气势很汹,不敢得罪,就以“病号饭”的名义,允许他把这顿早餐带出餐厅。殊不知她还是不满意,直到宾馆领导和当事服务员赔礼道歉,才算了结。这件很简单的事,却反映了这位局级领导有着很强的特权心理。
  特权心理是一种思想特殊化,不等同一般,追求异质的心理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某些地位特殊,或官职较高,或财大气粗的人,觉得自己是领导,是高于普通百姓的人物,自己有什么要求应该得到满足,不应与一般百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应该获得比普通百姓更高、更好、更特殊的照顾和待遇。就那位局级领导来说,从一个唯唯诺诺的小百姓到颐指气使的领导,地位的变化,使他越来越远离以前的“他”,变得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救世主,不能与百姓为伍。这种变化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并非个别现象,由量变逐渐导致质变,使得一些领导干部是非不辨,终于成为不齿于群众的狗屎堆。君不见,腐败分子中有的把数百万元的回扣,视为自己应得的劳务费,有的将价值数百万元的给自家婚丧嫁娶的礼金,视为友情的馈赠,有的不管子女的学习成绩好坏都得上重点中学和大学,视为理所应当。凡此种种,都是因为特权心理作怪。特权心理的形成也与环境有关,目前的干部极不健全,只要当了官,就有了社会地位,有了权力,这就会成为“宣传”(吹捧)的核心,频频在媒体亮相。这种亮相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也加强了权力,而权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百姓的心目中就成了“特权有理”的观念,其干部本人也觉得自己的特权行为并不特殊。
  这种特权心理一旦拥有,很难自生自灭。其程度轻者,即只停留在在群众面前搞特殊化,以至作威作福者,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特权心理与党的传统作风相违背,只有幡然悔悟,重新回到群众中来,才是唯一出路。近年来通过“三讲”,有些领导干部提高了思想觉悟,从灵魂深处认识到特权心理的危害,在改变干部作风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同时特权心理也与社会上的吹捧风气有关。有些下级干部对领导吹吹捧捧,对领导的意愿要求总是网开一面,不管复合不符合原则,都照样办好,久而久之就助长了领导的特权心理。因此领导干部要挣脱特权心理的束缚,必须教育下级不搞特殊化,一切按原则办理。只要上上下下形成一种平等、和谐,与民共甘苦的气氛,特权心理自让会逐渐淡化和消退的。至于那些程度甚重者,即那些腐败堕落分子,不绳之以法,或者不贬职为民,是不能彻底清除其特权心理的。


“英雄”难过戒烟关——谈戒烟心理

  国际卫生组织在制定人的科学生活方式时,提出“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的要求。之所以把“不吸烟”放在首位,就说明它是影响人们健康和长寿的第一因素,说明烟害不是一般的危害。从医学角度看,吸烟与呼吸、消化、循环、生殖、泌尿、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有关,尤其是容易导致癌症发生和扩散。目前我国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人超过120万。特别是青少年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年龄呈降低趋势。最可怕的是,我国有70%的人认为吸烟无害,有96%的人不知道被动吸烟危害更大,更不了解烟草中有二十多种致癌物质,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得肺癌的机会高出二十倍。因此,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培特博士在世界第七次吸烟大会上指出,到2025年将有5000万,即相当于一个乌克兰的全部人口的中国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这不是耸人听闻地蛊惑人心,而残酷的事实就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吸烟还呈上升趋势呢?这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医学界认为,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能促使脑细胞发生化学变化,给大脑带来一种欣快感,而反复接触尼古丁,又使大脑对其反映越来越迟钝,就需要吸入更多的尼古丁来获得欣快感。在反复接触尼古丁的过程中会使大脑对尼古丁越来越敏感,获得的欣快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而形成很难戒掉的烟瘾。正因为这种欣快感的作用,使吸烟者很难闯过戒烟关。
  世俗的影响则构成吸烟难戒的心理原因。一是有些人对吸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缺乏足够的认识。吸烟对人的危害有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见分晓,因此,有些人不从具体个案出发,而是看到有的人吸烟几十年仍然身体无病无灾,就只顾眼前,不相信以后的危害结果。
  二是缺乏榜样的力量。有些医生、教师、干部常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可是他们中吸烟者不在少数,这就给群众以不相信吸烟有害的错觉,降低了宣传的力度。尤其是一些影视剧的吸烟镜头,更给青少年以仿效的榜样,觉得吸烟很潇洒,很酷。
  三是公款招待和送礼使有身份的人吸烟成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有些机关备有招待烟,领导干部白吸白用,托人办事送礼也都送高档烟,因此老百姓说香烟是“抽的不买,买的不抽”。这些领导干部吸烟不花钱,不抽白不抽。他们的行为有着误导的作用,更使人对吸烟有害产生怀疑。
  四是便于交际。吸烟者大多认为在与陌生人联系时,递上或交换一支烟,就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缓解尴尬情绪。
  五是卷烟业发展的影响。卷烟厂几乎各省区都有,生产效益好,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大批洋烟进口。有人认为既然国家发展卷烟业,说明吸烟对人的危害不是很大。国家是爱护人民的,怎能眼看着吸烟害人呢?因此认为那些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宣传而已。
  这些心理暗示是导致戒烟难的突出误区。当然,近年有许多知识分子率先认识到吸烟的危害,纷纷戒烟,据连续三届某学术研讨会的统计,吸烟的出席者不到2%,而且不在会上吸,只在客房吸。者说明知识分子对吸烟的危害认识得较为明确。鉴此,要调适戒烟的心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
  第一,应该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譬如,卷烟业发展和进口洋烟,都不意味着吸烟对人危害不大。前者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积累资金,扩大税收,而烟草属于高额税收,对国家的发展有利;后者是因为发达国家吸烟的人每年以2%的比例逐年减少,但卷烟生产并没有减少。他们把卷烟的销售重点转向亚洲,特别是拥有三亿烟民的中国。限于我国的经济不发达,这种状况有待于逐步解决,但决不意味着吸烟对人无害。只有你能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吸烟的危害,对其它客观因素都不会成为阻碍你戒烟的理由。
  第二,戒烟需要毅力。我国的烟民数量比美国全境人口还多两千多万,几乎无处不有。面对这么庞大的烟民,到处都充满着诱惑,因此要戒烟必须有毅力。特别是掩瘾发作时,一定要用自己的意志力,把好关口。一旦被突破防线,就会前功尽弃。有人说,戒烟先“戒买”,不失为经验之谈。一般地说,家中有烟,就难以控制自己不吸烟;手头没有烟,憋一憋就容易过去。当然,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志薄弱者很难做出成就来,概因如此。
  第三,从邻里或同事的疾病或癌症患者中吸取教训。气管炎、肺炎、肺癌等病症都与吸烟有直接关系,还有些病症也间接与吸烟有关。要注意从他们的病症中看到自己吸烟的后果,引以为鉴,吸取教训,下决心戒除烟瘾。
  第四,要看到吸烟的经济损失。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对老夫妻,老头好喝酒,老伴劝他戒酒无效,就在每天给他打酒时,赚下一个大钱儿。日久天长,老头的钱花光了,脾气就变得非常火暴,觉得日子过得很艰难。这时老伴却买了二亩地。老头很惊讶,问她哪里来得钱,老伴告诉他是从每天打酒钱中省下来的。这个故事对吸烟者也有借鉴意义,如果全靠自己买烟吸,成年累月就花掉不少的钱。如将这些钱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不忘一箭之“仇”——谈报复心理

  古往今来心怀歹意、寻机报复的人屡见不鲜,且不说莎士比亚笔下的伊阿古,嫉恨奥塞罗没有提拔他为副将,就寻机报复奥塞罗(《奥塞罗》),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因为尤二姐与贾琏有染,后又被贾琏招婢纳妾后,危及自身的地位,就寻机报复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