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需要的知识,以一种简练的随笔形式表达出来,使你无需化费更长时
间来思考……当我读它们时,无需凝神专注;当我无暇顾及时,又不妨
先把它们放在一边。因为它们篇章之间的联系,本来就是松散的。”他
还喜欢读《致爱蒂卡斯的信》,这不仅因为它会有大量关于历史和西塞
罗时代的事件的知识,而且,也能从它所特有的幽默中得到满足。他所
欣赏的一流史学家的风格是质朴,不带任何个人主观色彩收集史实。他
觉得柏拉图的对话单调乏味。
从他对书的价值判断中可以看出他欣赏的一切,也是他自己作品的
风格:内在价值深刻、质朴、幽默,而又轻松,写人及事物的真实准确,
别出心裁的体例等。
他还谈到对作品的评价,他觉得“伊索的大多数寓言都有多种寓意
和解释,那些试图对它的象征意义详加阐释的人,往往只选择了与这个
寓言相一致的方面。但一般来讲,这一方面恰恰是最浮浅、最表层的一
面;更为基本的深层方面,是他们无力企及的”,指出了认识与事物本
质的距离,是他怀疑主义的一个基础。
他在《随笔集》第1卷第29章提出了儿童教育问题:
… Page 45…
“就像种地、耕播之前及耕播本身的工作都比较可靠、简单,植物
一旦成活,就需要各种栽培方法,就会困难重重。人也一样,种植他们
不需要什么技术,一旦出生,训练和抚养便需要不同的料理,其中浸透
无数的担忧和艰辛。”
教育的原则首先是选择良师。因为儿童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善,为
了内心的充实和装饰——一个人实际上更渴望成为有教养的人,而不是
学者——因此,我希望特别谨慎地挑选一位头脑精明的向导,别是满脑
知识的书呆子。当然二者兼顾,但完美的道德和理智应高于书本知识,
他应以新的方式履行职责。”
教育的方法是“让学生体验各种事物,凭借自己的感知能力进行选
择和区分。”“除功课中的词汇外,也必须重视它们的意义与实质内容。
并且让学生自己筛选每一件事,不能心血来潮地仰赖单纯的权威或一时
的信念。在无法完全判断的情况下,怀疑与认识具有同等价值。重要的
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并注意向生活学习。”“我们亲身经
历的一切都是训练,那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侍从的诡计,仆人的愚
蠢,餐桌上的交谈,都是新颖的课题。”旅游和社交对儿童也很有益处。
身体的训练也很重 要。“习惯艰苦的劳动就是习惯痛苦”,有利于身
心健全。应培养儿童纯真的好奇心,读书应研究人的本性中最深刻的部
分,成为一个明智的人。他谴责了当时儿童教育的状况:“现在儿童不
是上学,而是去面对恐怖和残酷。”作者对儿童教育的理想表现了对成
人的理想,他认为人应拥有的品质,一部分就是他自己拥有的,另一部
分是他认为应该拥有的,都与一种明智而温和、聪明宁静的生活理想有
关。这也是他自己的生活。
在《论经验》中,他细致地描述了他的生活经验,也颇有哲学意味。
他认为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快乐,但要有选择和节制。
他认为法律是难以忍受的,因为一个人的荣誉和生命不再取决于自
己的清白无辜,而是仰仗律师的技巧与努力。他还表扬了中国政权。当
然,在这方面他应怀疑自己的认识。他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经验认识自
己,应有自知之明,并应顺乎自然。“无论健康还是生病,我一般都向
逼人的欲望让步。意愿和嗜好有很大权威,我可不希望以一种不幸治疗
另一种不幸。比疾病更痛苦的治疗令人厌恶。”他这种观点是为任性的
人们讲理,显然有违医学常识。他的理由是人总得死于自然,“多少背
后有三个医生撑腰的人,不也同样呜呼哀哉?”快乐是重要的,“我喜
欢肉煮得很嫩,只要能食用,也喜欢味厚,甚至达到香气扑鼻的程度。”
其爱好享乐的心情表现得很细致。他还喜欢独自漫步幽美的果园,“陶
醉于迷人的幽静之中”。他觉得享受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我们
的责任是培养性格,不是写书;是为了行为健康、稳重,不是为了赢得
战争,扩张领地。最伟大最辉煌的作品是正常地生活。所有其他东西,
掌权、致富、营造,充其量不过是些点缀和补充”。而且“谁懂得享受
理应享受的人生,他就象神一样达到至善至美。”
蒙田著名的怀疑主义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但在第2卷第12章《为雷
蒙德·塞朋德辩护》中表现最充分,他说人和禽兽不同之处在于人类能
够思考。而且人人以为自己思考的结果是真理,别人总是错误的,所以
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就不断产生矛盾分歧,甚至导致战争。但通过古
… Page 46…
今例证发现,理性是因人因地而异,道德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没有一定
标准。科学则充满无知、错误和矛盾。所以,根据我们的能力衡量真理
与谬误是愚蠢的。面对世界,我们只能说“我知道什么呢?”
但他从不怀疑生活的真实和享乐的价值以及节制的必要。对生命尽
管热爱,但也须清楚地知道,生命逐渐消逝是上帝的仁慈,这是暮年唯
一的快乐,对死亡要欣然接受,这也是肯定生命的态度。因为“世间万
物都有它的季节”。
蒙田在《随笔集》中论及的事物差不多包括了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生活。
第1卷第8章《论闲暇》讲他写作的动机,是为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第19章《研究哲学就是为了学死》,谈他的人生哲学,
教人不要害怕死亡,对生活要尽情享受。与生活的快乐相比,政治制度
和宗教信仰都无足轻重。第21章《论想象的力量》,探索并指出人类存
在现在尚不能完全理解的精神力量,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力量如何影响人
的生活。第27章《论友谊》,歌颂他和拉·布厄西的友谊。第27章《论
穿衣的习惯》,谈了衣服的有关问题。第2卷第8章《论父爱》,讨论
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问题,并表达了对女性的看法,认为女性反复无常、
贪婪,不公正。第17章《论自大》,解剖他自己的风格、习惯和人品。
第3卷第3章《三种交游》,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第9
章《论虚荣心》,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第10章《论
善用意志力》,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这些篇章的主题并不集中,剖
析事理深浅不一,随兴之所至,风格散漫。
蒙田的思想及性格极为复杂,因为他在随笔里探讨的题目非常广
泛,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奇特,他自己说在随笔里描写的是自我,
但实际上蒙田写了好几个自我,不是单一的自我。这些自我也是变化的,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面貌。这也是他20年沉思及阅读的结果。他非常坦率
透彻剖析他的心灵,他心中有不同声音在交锋,所以在心灵上他始终寻
找一个真正的自我,假如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一些他一直试图回答的问
题。但他观点总在变化,出发点却是相同的。首先是对第一代人文主义
者的世界观的怀疑,对人和宇宙及人和内心关系的探询。他的发展经历
了几个阶段。首先是斯多噶主义(提倡一种以心灵平静和坚信道德价值
为特点的行为方式),然后是怀疑主义,最后是伊壁鸠鲁主义 (主张快
乐、友谊和隐居的行为方式的一派)。他希望获得道德上的坚定,能够
勇敢面对痛苦和死亡,他说研究哲学就是学会面对死亡。在他的怀疑主
义时期,他写了“我知道什么呢?”对科学、人类的知识,精神的永恒
和理性都提出质疑,于是他就提出了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这种思想。这种
怀疑引起他对理性价值的质疑,原始国家比文明国家活得更有法度,而
文明国家就是建筑在理性之上的。人类的自负和骄傲也同样来源于理
性,而自负和骄傲是人类不幸的根源。于是后期他转向了伊壁鸠鲁主义,
他改变了他说过的“最突然和最意外的死亡是最幸福的死亡”这种看法,
认为“出于天性我们知道死亡会来临,不是生活的目的是终点,所以我
们要尽情享受生活。”他的伊壁鸠鲁主义与拉伯雷、龙萨相近,但有其
自己特点,更温和更明智。实际上,他还是忠于斯多噶主义。他的观点
反映了社会当时对和平稳定的需要。
… Page 47…
他的文风文笔有一种韧性的风格,如同他的思想,虽然随意但在其
作品中仍有井然有序的线索,善于把抽象的思想和生动的图画结合起
来。如下面一段话:
“美德并非如学者所说,座落在陡峭的山崖,挺拔险峻,高不可攀。
相反,曾经接近它的人发现,它居住在美丽富饶的高原,从那儿鸟瞰脚
下的景物,清晰可见。只要认识方向,便能找到一条舒适的道路,绿树
成荫,青草茸茸,百花芬芳,平缓宽阔,好似天宇的穹隆。这种至上、
秀丽、欢快的美德既文雅又勇敢,与苦恼、忧愁、胆怯、拘谨水火不容,
它以自然为向导,以好运和快乐为伴侣。那些人不熟悉它,凭藉虚弱的
想象力罗织出一个荒唐、抑郁、暴怒、邪恶、惊恐、忧伤的形象,将它
搁置在荆棘中的一块孤石上,好像吓人的妖魔。”他的比喻也十分新鲜、
贴切。如他这样形容求知过程:“蜜蜂将花上采集的东西酿成蜂蜜,蜂
蜜不再是百里香和墨角兰,它属于蜜蜂。学生也应将摘引的词句转换、
熔合,完全化为自己的。”而且不时引用故事和古希腊罗马名人学者的
格言来说明问题。如在写到一位老人不甘衰老时,他引用奥维德的《哀
歌》:
傻瓜!你为何对孩子们祈祷的事物
徒然地提出奢求。
又用加卢斯的话说明同样问题:
不同的东西满足不同人的要求,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适宜于所有年龄的人。
作者行文富有形象,不乏诗意。如:“寄寓哲学的心灵是健康的,
身体也是这样。它使身体表现出安祥、逸乐,按照它的模样形成外部的
举止姿态,一种谦和的骄傲,一副生气勃勃的面貌,一脸幸福典雅的微
笑。智慧的最显著标志便是永远快乐。”
蒙田的《随笔集》影响深远,英国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反映了
蒙田的思想影响。法国 18世纪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风
格。
蒙田的《随笔集》还开创了随笔类作品的先例,使散文进入文学领
域。他对自我进行的深刻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