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认为很浅薄。著有《隐秀轩诗文集》。
公安竟陵两派,批判了文坛上的复古作风,提出清新自由,追求个
性的文学思想,为晚明小品打下了基础。
那种清新秀逸,追求闲情逸趣的散文被后世称为小品,因为与前期
那种端正严肃的散文截然不同。当时小品作家很多,除三袁外,有徐渭、
汤显祖、屠隆、陈继儒、李日华等。
晚明小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在各种文集里包括赋、文、书、序、
传、杂文、诗序、日记,甚至还有墓志铭。题材有游记、传记、各种传
奇等。在风格上追求情趣、韵味,表现性灵,不拘形式。如袁宏道所说:
“世人所难者唯趣,趣就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
… Page 97…
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对情趣的追求表现了一种反传统反道学精神。
在晚明小品中,游记居多,一般文字明朗,气韵生动,如袁宏道的
《满井游记》,别有一番春意初萌的明媚: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
底,晶晶然如镜子新开,而冷光之乍出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
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在晚明小品作家中,最著名的是张岱 (1597—1676年)。他的小品
描写山水风景,社会生活,风俗民情,都有佳作,著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名篇有《西湖七月半》,文字清新明丽。他《自为墓志
铭》一文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人品以及繁华事散的惆怅:
……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
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
回首三十年前,真如隔世。
4。小 说
明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光辉时代,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长短篇小说,
著名的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封
神演义》等,还有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这些著名作
品的产生主要由于经过长期发展,从话本演变而来的小说。这种文学形
式终于成熟,而且在创作手法上呈现不同的风格,使明代小说多姿多彩。
另外,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以及人们思想内容的丰富,使小说题材也变
得丰富。明代小说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世情小说、神魔小说、艳情
小说等,表现一种变化的、繁荣的,有商人社会但仍是封建社会的明代
风貌。同时也表现文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探索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表现
人们真实生动的心灵世界,这是前所未有的成就。封建文化要统治控制
人们的思想,对人们的思想性格就有一套统一标准,而明代小说是反对
这种精神的。小说一般都细致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的不同 于
传统的精神世界,出现许多文学史上很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
孙悟空,水浒传的英雄,甚至西门庆和潘金莲等,同时也因其独特而真
实的艺术个性而具有生命力。这些人物的性格都带有对封建文化的叛逆
色彩。就是一些符合传统道德的人物也因性格丰富、复杂,而变得真实
可信,如诸葛亮。
明代小说的体裁主要是章回小说,每一章开始都用一、两句对偶的
诗概括本章内容或主题。章回体逐步发展,日渐完善。用作标题的诗也
越来越典雅,也成为小说审美内容的一部分。
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被合称为明代“四大奇书”,是明代小说成就的代表作品。
(1)《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
的历史,即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 Page 98…
有关三国的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晋朝史学家陈寿曾把三国鼎立的这
段历史编成史书《三国志》,叙事清楚,但人物形象不生动,终究不是
文学作品。隋朝就有杂戏表演,以三国人物为内容,剧目如:曹操淮水
去蛟,刘备檀溪越马(杜宝《大业拾遗记》)。唐代诗人写诸葛亮的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说明对三国故事内容
有很深的感触。而且在宋元戏文中也有许多蜀汉人物,拥刘反曹的倾向
鲜明。因为三国故事斗争冲突,矛盾集中而激烈,适合入戏,所以一直
在戏曲中流传。而且三国故事也是历代说书艺人的主要内容,元至治年
间(1321—1323年)建安虞氏刊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以及在此前
后刊刻的《三分事略》,就是说书艺人的底本,大致保存了流传的三国
故事的全貌。重要情节如桃园结义,三国分立,诸葛北伐,晋灭三国等
都已具备,书中张飞的形象也很生动,但也有一些荒诞不经的情节而且
语言未经润色,有文词不通、脱漏之处。但它作为一本有价值的资料,
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了基础。
对三国故事进行艺术加工,“据正史、采小说,正文辞,通好尚,
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文文,去瞽传恢谐之气,除叙百年,
该括万事”的是罗贯中 (高儒:《百川书志》)。
罗贯中(1300?—1400年?)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录鬼簿续
编》记载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
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
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尽管对他的生平了解不多,但他的作品却
流传于世,为历代分析研究。传说他一度参加反元斗争,与农民起义军
领袖有所接触,后来明朝建立,他就专门从事小说创作。他的作品很多,
除《三国演义》外,还有 《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三遂平妖传》等长篇小说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他也是《水
浒传》的作者之一。
《三国演义》的最初版本今已不见。现在见到的最早版本是明朝弘
治甲寅作序(1494年),嘉靖壬午(1522年)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全书24卷,分为240则,共75万字。署名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
学罗贯中编次”。
此后,《三国演义》的新刊本很多,内容大致没变,只做了些插图,
考证,点评等工作,作了卷数和回目的整理。《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首先把240则合并为120回。
清康熙年间,毛伦(字德音,号声山)、毛宗岗(字序始,号子庵)
父子在李卓吾评本基础上整理回目,辨正史事,改换诗词,增删润色,
使书中人物性格更加生动丰满,结构紧凑,而且删去旧评,加上自己的
评语,但仍托名为“圣叹外书”,并改称为《第一才子书》。毛本一出,
代替所有旧本,流行300年未变。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的是乱世末世兵家争斗的情景,
写他们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不仅写出时势怎样产生英雄人物和奸雄
性格,也写了在这种混战下人民的苦难。在描写现实的同时,还通过人
物的行为,展示作者自己的社会理想。
蜀汉的刘备,是作者推崇的人物,是一种理想的圣明君主的代表。
在当时的皇室宗亲中,刘备势单力孤,其他人似乎更有资格继承汉室,
… Page 99…
但作者“拥刘”的思想基础为刘备的“仁厚”。如刘备败走江陵,不忍
抛弃跟随的百姓,作者论道:“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迫
事危,而言不失道。”刘备同关、张的关系是兄弟而又君臣,义重如山。
关羽在荆州死难,他当即昏绝,以后一日哭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决
心与东吴拼个死活。他与诸葛亮是君臣但也是师友的关系,三顾茅庐就
表现得极为谦恭、尊重,后来又全权委托,言听计从,而白帝城托孤更
表现了刘备的坦诚、真挚,在心中并没有那种把自己当成“真命天子”
传之子孙的自私,这在封建社会中是极难能可贵的: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
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
成都之主。”
刘备心中始终有对人的信任和情义,他宁愿丢掉官职,也不干搜刮
民财,贿赂上司的事。而且,在任何事件的选择上,曹操看见的是利益,
而刘备看见的是信义,两者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曹操用困禁徐庶之母的
办法,迫使徐庶归附,徐庶无奈,孙乾对刘备说:徐庶“天下奇才,久
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
直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
报仇,力攻曹操也。”刘备当即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
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去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
义之事。”
刘备重义必然轻礼,这种善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赞美的,因为他代
表一种美好的人性。即使这种善良不会成为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直接
力量,即使恶在乱世会因其残酷而成功,象曹操的性格和命运,但仁厚
忠义始终是人们的理想。而作者赋予一个封建君主这样的理想性格,在
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君主至高无上、为所欲为的现实里,这样的希望,
这样的人物是极有进步意义的。
蜀相诸葛亮,作者突出他的足智多谋,而且羽扇纶巾,风神俱备。
从“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阵图”、“三气周
瑜”等情节都说明他真是天下奇才,而同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对刘备的事业极为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中写他
病逝的一段极为动人: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
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这是另一种极为完美的人格,对后世有极深的影响。
而被称为一代奸雄的曹操,性格也十分复杂、独特,他多谋善断,
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他认为英雄是“胸
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