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连的朋友富凯也来看望于连。这个专做木柴买卖的小商贩愿意变卖自己所有的财产,来帮助于连越狱,这使于连大为感动。
玛特尔小姐装扮成一个农妇,偷偷从巴黎跑到维里埃尔的监狱中来看望于连。玛特尔还是那么美,仍然痴心地爱着他。她为了能够解救于连,不顾自己的名誉,甚至丢掉贵族小姐的架子去低声下气地求助于人。
德·瑞那夫人和玛特尔小姐如此惧怕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对于连的审判在省城贝尚松举行。这件事在全省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几天以前旅馆里就已经没有空房间了。索取法庭旁听券的人们把刑事法庭庭长团团围住,使他难以应付。贝尚松的女士们更加关心这件事,都希望旁听这次审判。省城的街头也在叫卖于连的肖像。
于连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这一天他看上去特别年轻,好象还不到二十岁。于连一出现,就引起女人们普遍的议论:“天主!他多么年轻!……他还是个孩子……他比画像上还要好看。”可是那些坐在审判席上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同情心。代理检察长故意夸张于连所犯罪行的野蛮程度。于连注意到,公众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情绪。渐渐地,他心中的冷漠开始消化。这个一向以整个世界为敌的青年心里思忖:“公众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坏。”
审判一直持续到深夜。当审判长开始作总结时,子夜的钟声响了。审判长不得不停止讲话,钟声在整个大厅里回荡,一记记敲在人们的心人。“我的最后一天开始了。”于连激动起来。本来在审判中他决心不发言的,可这时当审判长问他有没有什么话要补充时,他站了起来,开始答辩:
……先生们,我没有这个荣耀属于你们的阶级,在你们眼里,我是
一个反抗自己的卑贱命运的农民。
我决不请求你们宽恕,我不抱任何幻想,死亡在等着我:它是公正
的。我竟然企图杀害最值得受到尊敬和钦佩的女人。德·瑞那夫人曾经
象慈母一样对待我。我的罪行是残酷的,而且是预谋的。因此我该当判
处死刑。各位陪审官先生,但是,即使我的罪行较轻,我看到有些人也
不会因为我年纪轻,可能值得怜悯,就此停住。他们还是要借着惩罚我
来杀一儆百,使这样一些年轻人永远丧失勇气。他们出生在一个卑贱的
阶级里,可以说是受着贫困的煎熬,但是他们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并
且大胆地混入有钱人高傲地称为上流社会的圈子里。
这就是我的罪行。先生们,它将受到格外严劣的惩罚,因为事实上
我不是受到与我同等的人的审判。我在陪审官席上没有看到一个变富裕
的农民,仅仅只有一些愤怒的资产阶级。
……
于连一口气讲了二十分钟。他要把这多年憋闷在心里的话全部讲出来。
凌晨两点开始宣判。代表陪审团宣布审判结果的,正是当年对德·瑞那夫人垂涎三尺,写匿名信告发于连的哇列诺男爵。他现在是维里埃尔市的市长。他宣布陪审团的一致意见是于连·索雷尔犯有杀人罪,而且是有预谋的杀人罪,并宣判于连为死刑。
行刑的那一天,天气好极了。于连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到心旷神怡。他勉励自己说:“好呵,一切都很好!我并不缺乏勇气。”临刑时,于连果然表现得十分坦然。于连死的这天晚上,他的忠实的朋友富凯独自守在用高价买回来的于连的尸体旁。忽然,他看见玛特尔走了进来。“我要看他。”玛特尔说。富凯把眼睛转向别处。当他有勇气再看她时,玛特尔已经把于连的头颅放在一张大理石桌上,站在桌前吻那前额。
一辆披着黑纱的马车随着出葬的行烈缓缓行走着。除了富凯,没有人知道玛特尔小姐坐在里面。于连的头颅,就放在她的膝盖上。这个情景,使人觉得二百五十多年前玛嘉锐特皇后亲手安葬贵族青年波里法斯的动人一幕又在重演。在于连生前指定的那座俯瞰维里埃尔的高山的小山洞里,教士们开始做安葬前的祈祷。玛特尔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间,向那些沿途跟随上山来看热闹的居民抛撒了数千枚银币。祈祷以后,玛特尔同富凯留下来,她要亲手埋葬于连的头颅。她用巨款买来了意大利的大理石雕刻,把这荒野的山洞,装饰得十分庄严气派。
于连被判死刑以后,德·瑞那夫人不止一次到监狱去看望于连。于连曾请求她不要因为他的死而去自杀、德·瑞那夫人忠于她的诺言,她丝毫没有企图自杀。但是在于连死后三天,她却抱吻着她的孩子们离开了人世。
《红与黑》的主要人物形象
《红与黑》的主要人物,在上一章的故事梗概中,都已粉墨登场了。但作为文学欣赏,我们还不能停留在了解一个故事上面。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最为可贵的,就是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对于整个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有的作品读过之后,人物形象模模糊,有时甚至会令读者“记错人”,把他与其他作品里的人物混淆起来。但有的作品读过之后,其人物列列在目,栩栩如生,即使因为时间推移,故事情节有所淡忘,但人物的性格却无法忘记。所以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对于把握作品的主题,研究创作的得失,都是大有益处的。
于连·索雷尔
——一个反抗封建贵族的平民
小说的主人公于连·索雷尔是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出身于平民家庭。在他的身上有着非常鲜明的平民阶级的烙印。从他当上德·瑞那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一直到他二十三岁走上断头台,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一点。作为平民,于连为自己与生俱来的贫困感到羞愧和自卑。他第一次到市长家的时候,一身农民打扮,站在大门口直打哆嗦,甚至不敢举手去拉门铃。他与德·瑞那夫人初次见面,觉得从没有见过穿得这么好,容颜这么娇艳的女人如此和颜悦色地跟自己说话。不知是激动,是紧张还是羞愧,脸上竟挂着大颗的泪珠,苍白的面颊变得那么绯红。这种自卑的心理正是于连性格的底色。同时,由于这种自卑心理,他对波旁王朝统治的现实感到不满。他感到世界很不公平,贵族的头衔是世袭的,并不需要努力奋斗去争取,不象在拿破仑的军队里,只要战功卓著,就能够当上将军,当上元帅。于连从小就见过拿破仑的军队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后来又听一位退役老军医讲拿破仑军队的战斗故事。所以他在心底崇拜拿破仑,怀念拿破仑的时代。他一直珍藏着拿破崇的肖像。于连感到眼前这个社会,与他所希望的相距太远、格格不入,因此时时有一种反抗的心理。这就是于连的平民意识和反抗精神,是于连性格的主调。
于连个人对社会的反抗虽然是渺小的,但他的反抗精神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到德·瑞那市长家时,对他们全家人都不喜欢。虽然三个孩子都很崇拜他,但他一点也不爱他们。德·瑞那夫人请他善待自己的学生,并告诉他德·瑞那市长有一次想要打她的大儿子,这孩子受到惊吓,整整病了一星期。于连听了非但没有丝毫的同情,反而愤愤地想:“昨天我的父亲还打我。这些有钱的人多么幸福啊!”德·瑞那夫人同情地贫困的境遇,出于善意要支助他,于连并不领情,感到这种施舍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最讨厌的还是德·瑞那市长这个爱财如命的政客。德·瑞那市长因怕于连另谋高就想与他签定长期合同,于连坚决地拒绝。有一次德·瑞那市长当着仆人们的面抱怨于连一个上午没管孩子,于连怒不可遏地与市长争辩起来,并巧妙地利用市长害怕他跳槽到暴发户哇列诺家当家庭教师的虚荣心理,宣称“没有您我照样能活下去。我知道,离开您的家我该上那儿去。”这次斗争,于连旗开得胜,最后以市长的妥协,同意每个月的工资由三十六法郎增加到五十法郎而告结束。市长只能在心里叫苦:“哇列诺先生一下子就让我损失了一百六十八的法郎。”他看到市长的弱点,决定乘胜追击,继续保持着“跳槽”的姿态,使市长心有余悸。
在德·拉木尔侯爵的家里,于连也正是凭着他的蔑视权贵的高傲态度和反抗精神博得了玛特尔小姐的爱情。在众多的纨绔子弟争相向美丽的玛特尔小姐大献殷勤时,于连却对她态度十分冷淡疏远;在玛特尔以贵族小姐的傲慢态度对待于连时,于连立刻进行反击,决不示弱;在玛特尔反复无常,对于连的感情采取轻视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时,于连甚至抽出悬挂在墙上的古剑要杀死她;为了摧毁玛特尔的优越感,他还采取策略,故意追求玛特尔的朋友德·菲花格元帅夫人,以引起玛特尔的妒忌,最终征服了她。
在于连开枪射杀德·瑞那夫人被捕入狱后,他的反抗精神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犯了杀人罪,并且是预谋的。他抱定必死的信念,决不向统治者和执法者求情以保全性命。其次是在审判庭上,他采取蔑视的态度。开始一言不发,后来又慷慨陈词,作了精采的答辩,揭示了平民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的阶级矛盾,揭露了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法津的虚伪性。第三是在法庭宣判其死刑后,他拒绝上诉。虽然他才年仅23岁,但毫不留念这罪恶的世界,最后从容赴死。
平民意识是一种阶级意识。司汤达写作《红与黑》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但他已经开始注意到人类社会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所以他在于连性格中,注入了平民意识这个本质特征,使他的反抗精神和行动合乎生活逻辑,真实可信,使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并具有典型意义。
于连的性格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他所处的时代,封建势力太强大了。个人的反抗显得非常的渺小和孤单,所以他必须采取一些特殊办法来掩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同时,贵族阶级优越豪华的生活,教会头目的权势和地位,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还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因此,于连的性格,既具有反抗的一面,又具有妥协的一面,这也正是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征的体现。于连对封建贵族是厌恶和憎恨的,但他在行动上却一直努力地设法挤进上流社会;他是个无神论者,却把圣经背得烂熟,梦想当一个年金十万法郎的主教。所以于连的行动和他的内心世界常常显得矛盾,常常做出一些违心的事来。这就是于连性格的两重性。比如刚开始对德·瑞那夫人的追求,于连并不是出于对她的爱,而是出于对德·瑞那市长的憎恨,要征服、占有他的妻子。再比如在贝尚松神学院,他心里非常厌恶这个环境和这里的每一个人,但他却要装出非常虔诚的样子,来博取好感;他觉得彼拉院长是自己最危险的敌人,但在选择忏悔神父时,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彼拉院长。还有他卖力地操办贝尚公大教堂的瞻礼节仪式,认真地帮助德·拉木尔侯爵开展政务、料理家产、出色地完成传递重要信息的特殊任务,这些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事实上,他的努力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