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身毒河,古代波斯人称其为信度河,古代希腊人称其为印度河。位于这条 

河流盆地和其东方的那片国土,欧洲从古代就称其为印度。这块土地位于亚 

洲南部的德干半岛和从北方与之毗连的大陆上。在北方,印度被世界上最大 

的山系喜马拉雅山脉所屏障;在东方,它被并不算很高但却极难通行的山脉 

所阻隔。在西方,它被喜马拉雅山支脉和其他山脉所围绕;在南方,德干高 

原深入到了印度洋中,其西方形成了阿拉伯海,其东形成了孟加拉湾。印度 

的海岸较为平直,附近岛屿不多。由于印度洋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波 

涛汹涌,对于航海十分不利。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印度从古代开始,与外 

界接触不多。印度人民,尤其是居住在印度西北部的居民,只能通过兴都库 

什山与外面几个有限的国家或地区交往。 

     在地理方面,印度显然分为两大部分:即南方半岛部分和北方大陆部分。 

在南北两部分相交之处,有一个温底亚山山脉,这个山脉横贯东西,是由许 

多山岭(其中最大的是民陀山,即今日之文底耶山)组成的。古代时期,这 

个山脉一年四季都被莽林所覆盖。这个山脉所形成的高原地区,在古代时期 

一直是阻碍南北交通的重大障碍。由于这种自然地理面貌,在古代时期,印 

度的南北两部,大都是各自为政,甚少来往。 

     南印度是一个半岛,形状很像不规则的三角形,它的尖端朝南。半岛中 

央部分是德干高原,其东西两面都是名叫高止山的大山。东面的高止山和西 

面的高止山夹列,从而形成了德干高原。德于高原由西向东略微倾斜,故南 

印度的所有河流都是由西向东而流。由于德干高原西部的落差较大,河流奔 

腾急湍,故不宜农业。而其东部落差渐小,水流平缓,从而形成了适应于灌 

溉的农业地区。 

     北印度被塔尔沙漠和附近的广大半沙漠地区分为东西两部。两部最利于 

交通的地方是在喜马拉雅山附近。北印度的西部是旁遮普,古代又称这里为 

五河流域。五条大河汇流于印度河中,使得印度河成为印度北部最大的河流 

之一。北印度的东部有恒河和其他一些支流所组成的恒河流域,这里气候温 

润,宜于种稻、黄麻和甘蔗,是一个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 

     印度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印度历史发展上的一些特点:在那些交通比 

较发达的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比较快,而在那些交通不大发达的地区,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就慢一些。 

     印度民族成分极为复杂,有关文献也极少,这给研究印度历史带来了相 

当大的难度。据现有资料,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成一格的印度 

文化,是由印度土著居民创造的。印度自古以来就有居民居住,而至新石器 


… Page 65…

时代就已经能够从事农业、驯养牲畜、制作陶器,甚至于造船下海。大概在 

公元前4000—前3000年前后,印度人已经进入到铜、石并用时代。最初是 

使用黄铜,而后是使用青铜。印度居民在温底亚山脉附近开辟了较大的冶炼 

中心,以采取铜矿。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印度居民创造了哈拉帕 

文化,这个文化是以旁遮普省一个市镇而得名。这个文化的居民已经能够制 

作金属工具,加工金银器,知道铅,农业中使用木犁,种植小麦、大麦、稻 

子和胡麻、棉花、枣椰子,以及饲养绵羊、猪、水牛、山羊和驯象。通过一 

些文物并不产于当地、而是来自海外的情况,可以断定,他们还和周沿地区 

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自公元前1500年开始,印度的古老文明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雅利安 

人来到了印度。在这个时期,是雅利安人由入侵者变为土著的历史时期,也 

是雅利安人文化被当地人民接受的历史时期,更是印度历史和文化重要的发 

展时期。这个时期,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我们知道,北方共有16个大些的国 

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恒河下游的盎伽、毗提呵(现今比哈尔省的摩揭陀), 

溯恒河而上的加湿弥罗、乔萨罗、瓦特萨,恒河上游的般遮罗,吉牟那河上 

游的鸠留,中印度摩腊婆高原上的阿般提等等。我们仅用一点篇幅,试图复 

原这个时期居民的生活习俗。 

     社会组织 在诸国的古代史当中,只有印度的社会组织情况需要特别叙 

述一下,因为其特点是非常特殊的。在这个时期,印度已经进入到奴隶社会。 

然而,农村公社的社会组织还大量保留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产生这种情 

状的原因是非常简单的:在这个时期,由于印度的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由 

于低级的技术发展水平,居民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但不能进行独立地生产, 

而且要求密切地合作。比如,在开荒造田的过程中,一个农民不可能将大规 

模的土地开辟出来;又如在水利方面,耕作者一个人不可能兴修大规模的农 

业水利工程,再如在收获的过程之中,农民不可能一个人在大面积的土地上 

单独完成收获任务,如此等等。这就要求大量的集体劳动。大量的集体劳动 

使得农民只有生活在农村公社的社会组织形态之中。 

     国内各地区的农业公社,其形式是不一样的。在那些受奴隶制影响最小、 

也是最落后的地区,公社仍是氏族的形式。在这种农村公社里,生产资料是 

集体所有,产品是平均分配。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灌溉、水源还是归 

公社所有,但是集体耕地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许多情况下,可耕地定期在全 

体公社社员的家庭之间加以分配,而牧场、牧地、荒地等仍然是公用的。 

     除了土地的集体占有之外,农业和手工业的直接结合使得公社变成自给 

自足的经济整体,这是印度农村公社的另一个特征。在印度的农村公社里, 

公社不仅生产农产品,而且生产手工业产品。他们生产手工业产品,主要不 

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公社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在这 

个时期,印度的社会基本上是一个闭塞的社会。 

     印度的农村公社,不仅在经济上是一个个自给足的经济单位,而且在很 

大程度上还是政治自主的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几乎不干涉农村公社内部的事 

务,而只是督促农村公社交纳赋税而已。国家机关征缴赋税,并不落实到每 

家每户,而是将其布置给公社的管理人员,让他们统一交纳。印度的农村公 

社自己推选村社管理人员。有的村社管理人员是群众选举出来的,有的则是 

世袭的。 

     农村公社内部存在奴隶,但不是某个人的奴隶,而是农村公社的奴隶。 


… Page 66…

这些奴隶,一部分人从事比较肮脏的工作,有的从事灌溉工程的修缮和清除 

工作,有的从事手工业劳动。只有在城市里,个人拥有奴隶才具有意义。印 

度的奴隶大都来自于本国,这是印度奴隶制的特点之一。印度的奴隶还带着 

自己原有的种姓,这也是印度奴隶制度的特点之一。当一个奴隶主将要使用 

一个奴隶时,他必须首先考虑到这个奴隶的种姓,不然他就要给自己惹下天 

大的麻烦。 

     司法制度 司法虽然属于上层建筑,但因为印度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农村 

公社,其对居民的生活习俗有一定的影响,故我们在这里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这个时期,印度的司法制度还是很不健全的。民事案件是由地区的行政长 

官来审理的,重要大案则移交给国王亲自审理。判决往往是立刻执行,而不 

给留一点缓冲时间。在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问题上,通常采取的是仲裁,而 

不是审判。最普通的刑罚是折磨人体的体罚,对那些触犯了别人私有财产和 

伤害到他人身体的人,通常采用这种刑法。然而,通过一些法律经典,也发 

现,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用罚款代替体罚的措施。 

     种姓制度 在这个时期,虽然印度社会还没有将种姓制度完善化,但种姓 

制度本身已经存在了。这种比较残忍的制度最早渊源于雅利安人的瓦尔那制 

度,而于此时,种姓意识得到了强化,从而形成了种姓制度。种姓最初是氏 

族、部落、出身的含义,而后演化成了一种社会制度,成为区别人的社会地 

位的重要尺度。种姓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进行彼此隔离。 

根据印度当时的法律,印度居民大致可以划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 

罗、不可接触者等几个绝不相同的种姓。婆罗门和刹帝利中,种姓没有得到 

发展,前者仍是从事与宗教有关的职业,后者还是从事与政治、军事有关的 

职业。吠舍居民主要是经济上独立、具有高度技巧的劳动者,如农民、牧民 

 (养牛者)、商人、富裕的手工业者(奢侈品生产者)等等。首陀罗是以较 

低级的手工业者 (铁匠、陶工、织工等)和为农民服务的人(木工、牧人、 

看守人)所组成。贱民的社会职业比较复杂,在农村是那些失去了土地、并 

被逐往不宜耕种土地上的人;在城市里则是那些从事低下职业,如短工、清 

道夫、垃圾收集工、墓地工人、刽子手等;还有那些从事渔业、猎狩业、采 

伐业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既有社会分工上的不同,也有社会地位的不同,在 

一些人看来,还存在着血缘上的不同。各种姓流行内部通婚制,不同种姓成 

员之间是不能通婚的。不同种姓的居民原则上不能改变其祖传下来的职业, 

他们只能从事其独特和固定的职业。种姓成员之间有相互帮助的义务,选举 

自己种姓的管理人员,举行共有的宗教仪式,遵守一定生产过程中的规则以 

及与其他种姓成员来往的的规则等。 

     饮食 在这个时期,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用铁来制作生产工具 

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这大大加强了居民的生产效率,因而,居民的生活 

相较于前期而言,有了很大的改观。 

     农业已经达到了高度水平,而且耕作业已经明显地占到了主导地位,畜 

牧业反而成为一种副业。这时除了大田耕作的农业作物——稻子、小麦、大 

麦,以及黍、豆类、甘蔗、胡麻、芝麻之外,果园业和菜园业也具有重大意 

义。通过考古发掘,我们知道,在这个时期,居民是以农产品为主食的,畜 

产品是副食,蔬菜品种已经很多了。通过考古资料,我们知道,在这个时期, 

印度人已经能够利用甘蔗来熬糖。印度人不仅能生产白糖,而且能生产红糖。 

     居民的主食,有地域方面的差别。南方地区居民的主食是以稻米为主的, 


… Page 67…

主要是籼稻,而后又有了粳稻。印度地区天热,居民以喝稀的为主。通常, 

南方居民将大米掺上豆类,煮粥。比如释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