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苏联北部的沃洛格达和乌拉尔的遗迹较为闻名。例如在沃洛格达州的莫德 

隆河上的水上居住地,发掘出两排房屋,屋基是打进土里的木桩。房屋的水 

面接近四角形。墙是编织而成的,屋顶是用桦树皮建造的。在屋内和房屋之 

间,还发现了各种骨器、石器和木器,并且还发现有波罗的海东岸产的琥珀 

装饰。 

     ②巨石建筑。在西欧新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已经基本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一般的住所是圆形或方形的建筑物。但在遗迹中,有一种并非为居住而建造 

的建筑,它是用一些粗制的高大巨石建造而成。这些构筑形式不同的巨石, 

有的一块就重达数百吨, 高达21米,气势磅礴,极为壮观。当时的人们缘 

于何种目的,使用了何种方法来建造这样的庞然大物,一直令后人百思。巨 

石建筑在欧洲分布极为广泛:斯堪的纳维亚、英国、爱尔兰、法国、西班牙、 

地中海西部、科西嘉岛和马耳他都有遗迹。巨石建筑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类型叫门希尔式。它是把未加工过的细长形的大石块竖立起来, 

石块1—1。5米不等。有时数千块这种巨石顺序排成很长的行例。例如法国布 

列塔尼的卡那克地方,有2700多块门希尔式的巨石并列为十几行,绵延两英 

里。若行进在其中,不能不使人油然肃穆、神圣、甚至有威慑的感觉。它很 

可能是举行神圣仪式的场所。在这种类型的巨石建筑中,有的在同一类长石 

上粗略地雕成极为简单的人像,被称为“长石雕像”也有在石上刻有浮雕或 

饰以人形图像。 

     第二种类型是多尔门式,又称石台或石室。它是在几块立石之上再横盖 

一块扁石而形成的一种似门形的结构。英国索尔兹伯里附近的环形列石以及 

欧洲其他地方的一些马蹄形列石就是这类结构的集合。 

     第三种类型是克罗姆列克式,又称为石栏。它的构成相对复杂些。有时 

是由门希尔式或多尔门式巨石块组成的圆圈形。最具代表性的是英格兰南部 

的斯通亨治的巨石结构。斯通亨治的石栏是在大广场上由门希尔式和多尔门 

式巨石结构围成的四层圆形。最里面一层呈不封闭的椭圆形,中心放置着一 

个可能是用于祭祀的石板大平台。 

     第四种类型是巨石构成的带有墓道的墓室。墓道是通向墓室的通道,它 

建造得比墓室还高,在入口处设有石门。丹麦出土的墓室为这一类型的代表。 

     总的说来,巨石建筑的种类很多,一般都被认为同原始宗教活动或墓葬 

有关。不管怎么说,在没有任何机械力量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去搬运并建构 

这些巨石,其艰难是可以想象的。一定是这件事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极为重要, 

才有可能产生如此强大甚至神奇的力量。 



                                   2。西亚 



      (1)两河流城(今伊拉克) 

      “两河”是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简称。这 

两条河流蜿蜒曲折、大致并行地奔向波斯湾。在两河流经路线之间形成一块 


… Page 22…

  平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老的两河文明就在这块平原周围的一个 

  新月形肥沃地域上发源。 

       大约公元前6000年,人们在两河流域的北部生活并定居下来。在底格里 

  斯河的北部,产生了最古老的贾尔摩文化、哈松纳文化以及穆瓦拉法特文化。 

  继这些文化之后,又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文化相继出现在这里,它们是萨马腊、 

  特勒希拉夫、埃利都、欧贝德和乌鲁克文化。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又是继 

  上述文化之后的、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 

        “定居,游牧民的征服、同化、新的征服、再同化,这种更替现象是这 

                                                                     ① 

  段人类历史的特征,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地区更为明显。”如此的历史 

  发展,不可避免地给这里的文明、艺术打上了相似的烙印,即这一地区的文 

  明并非某一特定的部族独自创造,而是相继交替的多种部族的共同成果。 

       在底格里斯河上游摩苏尔附近的哈松纳,发掘出公元前5800年左右新石 

  器时代文化层,它属于一种相当先进的村落文化。在哈松纳发现6个房屋层, 

  一层比一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原始陶器和石器,还有体态丰满的妇女像。 

  这里发现的原始陶器,被认为是制陶业的雏形。陶器是以粗劣的粘土为材料 

  用手工制成,上面描绘或雕刻有圆点、圆圈及其它图案。其风格稚拙,形体 

  厚重,下部有基座。这些陶器被称为哈松纳陶器。在北方的广大地区,从底 

  格里斯河上游流域到现今的摩苏尔市以西的平原地区都发现了这种陶器。以 

  后人们学会了用组合的彩色物图案和人像装饰器皿,使陶器制作工艺有了长 

  足的发展。美索不达米亚三角洲边缘的萨马腊出土的陶器上,就有了呈几何 

  形的动物和人的形象。 

       在两河流域北部地区幼发拉底河支流哈布尔河畔的特勒希拉夫村,发现 

  了存于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间文化遗址中的陶器,其工艺精制且绘有动 

  物、人物以及组合起来的几何图案。与此同时发现的还有妇女小偶像。这些 

  用泥土捏成、经过烧制的偶像其用意也许在于表现对母性的崇尚。但还不能 

  较为准确地表现出人体各部分的比例结构。 

       欧贝德文化处于从渔猎向农牧过渡时期。而到了该文化的末期,则出现 

  了从石器向金属的过渡。彩陶可以说是这一文化时期最具特点的造型艺术。 

  这些彩陶以黄绿色软粘土为原料制成,上面绘有赭红色的几何纹样以及动 

  物、植物及人的程式化图案。器皿以扁形酒器和有座盘的大杯子为其主要形 

  式。 

       在雕塑方面,欧贝德文化只有较粗陋的粘土小陶像。这些小陶像多以女 

  性为主,称为“母神”。男性陶像虽为数很少,造型粗略,五官难以辨认, 

  但毕竟还是出现了一些,这多少也许是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开始得到加强的 

  反映。 

       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十分简陋。建筑物开始以泥砖为材料。我们从浮雕、 

  印章、祭器上的一系列图画中可以看到,人们住的是用茅草搭成的或圆或方 

  的小屋,有的还用粘土抹在茅屋上。另外,神庙建筑已经有了祭台、神龛的 

  雏形,并且,以神庙为中心,出现了城镇。 

       乌鲁克文化取代了初期的文化,在两河流域盛行。在这一时期,人们在 

  建筑艺术、冶炼金属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同时还发明了圆柱形印章及在 

  泥板上图画文字。陶器制作出现了轮制。 



① 赫·乔·韦尔斯: 《世界史纲》,第173 页。 


… Page 23…

     乌鲁克居民点集中体现了苏美尔文明开始的文化发展。乌鲁克文化时 

期,寺庙对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到后来依然如此。各座城市都有自己 

的神,被认为是该城的主宰,人们在城中心修建庙宇,对其顶礼膜拜。因此, 

神庙建筑看来是十分被重视的。在发现的一些神庙残迹中,特别值得人们注 

意的是一土坯砌成的高坛,这就是被称为“白庙”的台基。它是由好几层土 

坯垒起来的,两边长度分别为12米和20米。在以后的寺庙建筑中,这种形 

式被广泛采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台基的墩子数量增多,神庙显得更加宏伟 

壮观。此外,还有完全以另一种风格修建的一座神庙,是在石砌的地基上修 

建的具有半柱式墙垣的纪念性建筑物。这座神庙用五彩缤纷的镶嵌画作为装 

饰,镶嵌画由嵌在建筑物土坯墙垣上的彩色陶片组成。人们先在墙面上抹一 

层掺有石膏的泥面,然后把白色、红色、黑色的碎陶片一排排地镶嵌上去, 

形成壁毯式的图案,取得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这是在两河流域纪念性建筑中 

运用彩色镶嵌的最古的范例,后来这种形式成为两河流域独具特色的装饰传 

统。 

     在神庙中,宗教礼仪所用的器具一般是不会少的。最美丽的要算是伊娜 

娜女神殿内发现的器皿。该器皿呈圆柱形,以雪花石膏为材料制成,其表面 

是有关宗教庆典内容的浮雕。分为几层:最上一层有一个人向伊娜娜女神献 

上一篮水果,中间部分有捧着祭品的半裸体男人的侧面像;下面几层,有的 

是一排动物,有的是隐喻沃土中的植物。如此美丽的浮雕,非技能高超的创 

作者是难以成就的。此外,在这座神庙中虽未找到神像,但却寻得一尊似真 

人大小的女性头像。头像以白色大理石制成,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庄重。为 

此,一些学者推测她就是一位女神。根据头像上的残迹推测,该像以前似曾 

裹有一层金箔或铜箔,眼睛和盾毛曾镶嵌石英石。其造型之美观和神态表现 

能力完全可以同埃及古王国时代的头像相媲美。 

     圆柱形印章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事物,也是这一时期极有代表意义的成 

就。印章上的图形采用了凸雕。印章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有动物图案的,有 

日常生活场景的,还有宗教信仰或神话故事的。这些内容或一行一行排列着, 

或围绕着一个轴心对称分布。有些印章中,人物的刻画相当细致。从印章的 

用途上看,开始可能是作为护身符一类的东西,后来当作私有财产的标记, 

也许最后还导致了象形文字。 

     至于这一时期的陶器,总的来看,彩陶较少,风格朴素。但可以肯定已 

出现了新型的陶器,即轮制陶器。这些陶器一般用红土制成,器表大多是浅 

地阴刻纹样。同时,陶器都装上了柄和挺长的嘴儿。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社会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方 

面比以前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劳动分工和技术的逐渐熟练,农业、畜牧业以 

及手工业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贸易活动不但在部落与部落之间扩大,而且 

还向其外部周边的依蓝、叙利亚等地方扩展。整个社会处在新石器时代的尾 

声、奴隶制萌芽的阶段,经历着财产分化和社会分工的迅速过程。这种社会 

迅速演进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繁荣。 

     首先是以圆柱形印章,护身符为主的刻石艺术的迅速发展。这是以浮雕 

为主的一种小型宝石雕刻,构图灵活,有风景穿插其中。有场面的刻划,特 

别是对人物的描绘颇为生动逼真。另外表现宗教内容的印章也很流行。有一 

个印章上面就刻的是一群受神祇推崇的圣牛,旁边还衬有麦穗。 

     随着文字日见普遍,圆柱形印章的作用也逐渐衰退,以致它的雕刻艺术 


… Page 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