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艺术史-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大片玻璃组成。在立面的处理中,极力突出某种形式及形式间的关系,阳 

台的栏板下降至楼板水平以下;中央部分代表垂直方向的块面,突出于房屋 


… Page 89…

之上;在空间构成方面,仅由垂直的和水平的平面要素配置在空间之中,以 

打破室内的封闭感和静止感,创造内外不分的时空结合体。 

      (2)现代建筑师贝拉赫 

     在荷兰建筑史上,贝拉赫(1856—1934)是一位重要的革新者,他强调 

以功效的观点来构造建筑,其设计的实用样式掀起了荷兰建筑的革新运动, 

他本人被称为现代派建筑在北欧的奠基人。 

     贝拉赫认为建筑创作必须合理地以纯洁手法反映现实。其代表作是阿姆 

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这是一座布局紧凑,包括三个罩有铁屋架与玻璃顶大厅 

的建筑物。外形简洁,在形态上类似于荷兰中世纪的罗马风格建筑,但处理 

手法都是新的,他首先把荷兰传统的以精美著称的砖墙从粉刷下解放出来, 

使大面积的清水墙不加装饰地暴露出来。这一作品也体现了贝拉赫所主张的 

建筑部件与整体的统一性。整个建筑的形体是由包含内部空间的墙所构成, 

以与内部空间相一致的几何形体作为外形的特征,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这 

一类建筑对以后西方现代派建筑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 



                               12。印度建筑 



     印度自从1858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便开始了传统文化与西方现 

代文化相融合的过程。由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学院派艺术被印度尊为 

正统,所以,也影响到建筑。在建筑风格和建筑思想上,印度的建筑师热衷 

于模仿欧洲的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建筑。欧洲学院派在城市建筑中占据了统治 

地位。除此之外,有些建筑师将印度传统建筑的某些因素与学院派结合,形 

成了印欧混合的独特风格。在印度,这种印欧混合的建筑大多都是较为著名 

的,比如英国建筑师埃默森设计的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馆,就融汇了欧洲 

古典主义建筑的庄严与莫卧儿建筑的优美;又如英国建筑师勒琴斯设计的新 

德里维多利亚宫,是一组浅赫色砂石的建筑群,包括300间宫室,这组建筑 

融合了意大利建筑的典雅与莫卧儿建筑的豪华美感。 



                               13。日本建筑 



     同绘画一样,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建筑领域也出现了“洋风建筑”与日 

本传统建筑并存的局面。比如1896年辰野金吾设计的银行本店,1909年片 

山东熊设计的赤坂离宫就是典型的西方风格的建筑。1925年冈田信一设计的 

东京歌舞伎座就是日本样式的典型建筑。还有一种混合型的建筑,即把西方 

古典样式简单化,而室内日本化,比如用格子拉门等。这种西方样式,混合 

着日本木构建筑的技术和趣味,也成为日本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日本是很重视建筑的。1876年开始,日本决心培养本国的建筑师,特聘 

英国建筑师康德为工部大学建筑学系教授,为日本培养建筑师,这对日本后 


… Page 90…

来的建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4。中国建筑的发展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中国由一个发展 

迟缓而又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势 

力全面入侵,西方建筑随之涌入中国,使中国的许多城市改变了原有的面 

貌,也使传统的建筑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以占绝对多数的木结构为主体的多民族建筑体 

系,具有独特的、程式化的传统风格,也是世界的一个独立的建筑体系。鸦 

片战争前,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一直处于完全隔膜的状态。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建筑领域呈现出新旧建筑体系并存、中西建筑风格交汇、融合的状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各国建筑风格都先后呈现在中国新建 

筑活动中。上海、天津、汉口等各国占领的租界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 

些欧美各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早期的外来建筑,如外国领事馆、洋行、 

饭店,以及外国建筑师为清朝设计的总理衙门、大理院、咨议局等,大多是 

西方古典或殖民式的建筑,各地出现的教室一般都沿用各教派固有的格式, 

多为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式等。进入20世纪后,外来建 

筑呈现一种折衷主义趋势,主要是在不同类型建筑中,分别表现各式不同的 

风格或在同一建筑中混合各种式样,中国新建筑也开始向现代建筑转变。 

     中国的民族建筑形式在19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现代民族形式的建筑, 

突出的特点是,按新功能设计,按旧形式建筑或沿用当地的建筑形式。20世 

纪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 

建筑活动日益增多,南京、上海分别制定了“首都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 

划”,对建筑风格都指定采用中国固有形式,但是,当时的中国建筑师占主 

导地位的仍是学院派的设计思想,把中国民族形式当作折衷主义的一种式样 

来创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何况这之中还有外国建筑师的加入。于是,在 

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许多不同式样的民族形式的新建筑,这些建 

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复古式建筑,完全模仿定型的古建筑式,如南 

京中央博物院等。这种建筑数量不多,因为明显对功能有损。第二类是古典 

式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总的形体服从新功能的要求,突破古建筑法式, 

但又保持古典构图的比例及造型原件,如南京中山陵、北京图书馆、广州中 

山纪念堂等。第三类是折衷式建筑。这类建筑对古典式进一步简化,取消了 

大屋顶和油饰彩画,只保留一些经过简化的古建筑构件作为符号式的装饰, 

如30年代的北京交通银行、上海江湾体育馆等。 

     随着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中国建筑师队伍也发展壮大起来,从国 

外留学归来的建筑师纷纷成立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并且在中等和高等学校中 

设立建筑专业,引进和传播发达国家的建筑技术和创作思想,分别于 1927 


… Page 91…

年、1929年成立的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 

和建筑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中国营造学社成就较大。 

     中国营造学社是1929年由私人兴办的专门研究中国传统的营造学的学 

术研究团体,社内分法式、文献两组,由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郭敦桢 

分任主任。在学社存在的17年中,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 

献,并为建筑教学和古建保护培养了一批人才。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 

华学校,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在哈佛大 

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中国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 

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梁思成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 

首先应用近代科学的勘察、测量、制图技术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古建筑 

的调查研究。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1943年写成的《中国建筑史》一书,第 

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了系统的论述。 

    在建筑形式的创作方面,1932年由梁思成改建的化学仁立地毯公司门市 

部是简化古建筑为装饰的优秀的建筑实例。1936年由他任顾问的南京中央博 

物馆是典型的复古式风格建筑。1963年,为纪念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1200 

周年,他作了扬州鉴真纪念学堂方案设计。 

     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图释》于1984年在美国出版,为中外建筑艺术 

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与梁思成同时期的郭敦桢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15。拉丁美洲建筑 



     拉丁美洲国家在地理环境和发展水平方面虽有差异,但文化背景基本相 

同,历史发展的进程大致相似。在建筑艺术方面,也形成了整个拉丁美洲的 

风格和特征。 

     欧洲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是随着殖民化的进程被殖民者移植到拉丁 

美洲的。外形自由、追求动态、追求富丽的装饰和雕刻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就 

是随着天主教堂在拉丁美洲国家的许多城市和村镇出现的。紧接着,古典复 

兴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也先后扎根拉丁美洲。到了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 

义建筑思潮成熟并开始风行世界,拉丁美洲也受到了影响。巴西教育卫生部 

大厦就是拉丁美洲地区早期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厦采用大片马赛克 

墙面,在北立面玻璃幕墙外设成片混凝土遮阳板。 

     现代主义建筑对拉丁美洲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拉丁美洲的建筑业在 

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运用现代主义建筑过程中,拉丁美洲的 

建筑师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积极探索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格,不拘泥于对现 

代主义建筑形式的模仿。拉丁美洲国家都有着印第安文化的传统,另外,300 


… Page 92…

多年前传入拉丁美洲的巴洛克建筑也已成为拉丁美洲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所以尽管拉丁美洲建筑师受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猛烈影响,但他们 

仍旧在传统文化中吸收民族的特色并运用到现代主义建筑之中,从而产生了 

具有拉丁美洲浓郁个性的现代主义建筑,其特点是,空间开豁、形体多样、 

造型粗犷、色彩浓烈,或者有大面积壁石装饰,其风格与欧洲、北美迥然有 

异。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巴西馆,以及后来的墨西哥大学图书馆、巴西 

利亚总统府和巴西利亚国会大厦。 

     拉丁美洲建筑史上最著名的设计师是尼迈耶。 

     尼迈耶(1907—)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1934年,毕业于里约热内卢国 

立美术学院建筑系。1936年参加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的设计。1939年又与 

科斯塔合作设计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巴西馆。另外,巴西利亚总统府和巴西 

利亚国会大厦也是尼迈耶的杰作。 

     尼迈耶的建筑设计重视形的表现。他认为“当一种形式产生美时,它就 

成为建筑中功能的、因而也是基本的东西。”在设计中,他喜欢有感情的曲 

线,他认为整个宇宙是由曲线构成的。所以,他的建筑作品即有现代主义建 

筑的形象特征,又有强烈的曲线体形的风格。 

     尼迈耶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和具有杰出贡献的建 

筑师。 


… Page 9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