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宗教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兰教法 (汉志过去推行的是哈乃斐派伊斯兰教法),以此代替各部落的习 

惯法,伊斯兰教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 

和经济的发展,伊本·沙特提出了一种在他看来是开明的瓦哈比理论:对于 

任何新事物,只要和伊斯兰教精神不相抵触,即便是 《古兰经》上没有明文 

规定,也可以接受。他企图既利用西方的技术经验,又保护纯粹的伊斯兰教 

原则,以创造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又异于东方,可与伊斯兰“黄金时代”文明 

相媲美的新文明。 

     1926年5月,伊斯兰国家的30名代表聚会埃及首都开罗,讨论恢复哈 

里发问题,但没有什么结果。在这种情形下,刚刚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伊本·沙 

特,在当年朝觐后于6月便出面发起在麦加召开了另一个世界穆斯林大会, 

也称世界伊斯兰大会。伊本·沙特企图借此重新建立一个伊斯兰教世界的领 

导中心,维护伊斯兰的统一,同时也为了消除伊斯兰世界对他新近统治伊斯 

兰圣地的疑惧,确立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来自俄罗斯、阿富汗、爪哇、 

苏丹、北非等地伊斯兰教不同派别的代表60多人出席了会议,以阿拉伯半岛 

的人数最多。但由于各地代表意见分歧,大会只是泛泛地号召穆斯林加强团 

结。但代表们得到保证,各教派在圣地都有平等的权利,均可以自由朝觐。 

     这次恢复哈里发的活动虽然未见成效,却形成了一套并不十分严格的开 

会制度。1931年在耶路撒冷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巴勒斯坦大穆夫提艾敏·侯 

赛尼当选为第一任主席,并成立了执行委员会和秘书处。1939年,在耶路撒 

冷的总部被英国殖民当局封闭,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个组织长期 

处于瘫痪状态,直到 1949年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召开第三次大会时才恢复活 

动。在这次大会上,决定把总部迁到卡拉奇,并正式定名为“世界穆斯林大 

会”,成为一个非政府的泛伊斯兰国际组织机构。 

     世界穆斯林大会的主要宗旨是在世界各地宣传伊斯兰教信仰、思想体 

系、文化传统、历史和现状;宣扬超民族、超国度和超地域的泛伊斯兰主义; 

维护和增进穆斯林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伊斯兰世界抑制马克思主义的无神 

论和西方世俗化的影响;组织一个协调一致、能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伊斯 

兰世界统一体。 

     20年代初,伊斯兰教栽德派教长叶海亚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沿海一带(今 

也门)发展自己的势力,并得到了意大利的支持。叶海亚同受伊本·沙特保 

护的阿西尔在边境上不断发生摩擦,1934年,伊本·沙特出兵攻打叶海亚。 

5月双方签订塔伊夫和约,承认彼此的边界。 

     1936年,沙特人与美国缔结了一项石油勘探协定,随着大量石油的发现 

和开采,给沙特阿拉伯带来了巨额财富,使其有能力拨专款修葺麦加禁寺和 

兴建为朝觐者服务的设施、清真寺以及宗教院校等,更由于其境内是伊斯兰 

教的发祥地和拥有穆斯林圣地的特殊地位,沙特阿拉伯很快成了国际伊斯兰 

教事务中新的强大力量,有时甚至居于主导地位。 



                            3。伊朗的伊斯兰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控制了以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姆教义为国 


… Page 75…

教的波斯卡加尔王朝,王朝已名存实亡。1921年2月,近卫军团哥萨克旅旅 

长礼萨·汗(1925—1941年在位)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他很快 

恢复了帝国的旧边界,并亲自到伊拉克参拜什叶派的圣地。1925年10月, 

他最终推翻了卡加尔王朝,取号礼萨·巴列维,建立巴列维王朝(1925—1979 

年),1935年他改波斯国名为伊朗。 

    历史上,伊朗是一个宗教派别众多的国家,王权经常受到教权的制约。 

近代以来,伊朗的伊斯兰教什叶派一直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宗教、社会势力。 

礼萨·汗在上台后不久就加强了对教权的控制。为削弱和限制经常持不同政 

见的什叶派宗教学者(即欧莱玛)的影响,他效法西方,推行了许多世俗化、 

现代化改革措施。 

    在政治上,他逐步削减宗教界在议会中的代表比例。1926年组成的第六 

届议会中,宗教学者占40%议席,而在1937年第十一届议会时,宗教学者 

竟无一名代表参加。在经济上,他限制教士占有大量教产,将部分清真寺占 

有的土地和资产收归国有,用于兴办学校、医院和工业设施,对其余的教产 

 (瓦各夫土地和资产)则派国家官员严加管理,监督其预算和经费开支,并 

将其收入用于世俗目的。在司法上,对传统上由欧莱玛控制的伊斯兰法院的 

审判权严加限制,禁止他们在国民法院中任职,参照法国法律颁布新的民法 

和刑法以取代此前唯一有效的伊斯兰教法。1929年,又通过法令,规定伊斯 

兰法院的司法权限仅限于穆斯林的婚姻、家庭关系等私事。1935年,又下令 

取消妇女出外必须戴面纱的伊斯兰教禁令。与此同时,还关闭了大批宗教学 

校,用世俗的国民学校来代替传统宗教教育。为指导宗教法院的司法实践, 

礼萨·汗于1931年以国家的名义颁布了一部穆斯林婚姻法,对传统伊斯兰教 

法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规定作了许多修改。其中规定:结婚、离婚和复婚必 

须向国家法院进行登记,领取有关证书,违者判处6个月至1年的徒刑;结 

婚必须符合法定适婚年龄,女子的最低结婚年龄是15岁,禁止童婚;丈夫有 

义务赡养妻子,一旦丈夫拒绝履行义务,妻子有权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等。 

     上述改革措施加强了王权,限制和打击了伊斯兰教界的特权,因而遭到 

宗教界的反对,致使政教关系非常紧张,不时发生王权和教权的冲突,社会 

矛盾更加尖锐。1941年,英国、苏联指责礼萨·巴列维国王勾结德国,派联 

军进入伊朗。礼萨·巴列维被迫退位出走,由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继承王位。同年,鲁霍拉·霍梅尼在其最早的政治性著作《揭露秘密》一书 

中首次提出“反抗暴君是穆斯林的首要职责”,这一政治性的战斗口号后来 

在什叶派穆斯林的夺权斗争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霍梅尼出生于伊朗小城霍梅因,在伊拉克和库姆接受过系统的宗教教 

育,后来成了一名学识渊博的伊斯兰宗教学者。他长期执教于库姆伊斯兰学 

院,师从当时全国最著名的阿亚图拉布鲁吉尔迪(1875—1962年)。库姆在 

什叶派教徒心中的地位已与圣城纳贾夫和马什哈德不相上下。霍梅尼于 40 

年代后期获得了什叶派高级宗教学者“阿亚图拉”的称号。在他的一生中, 

写下了30多部宗教和政治著作。1979年,霍梅尼于领导推翻了巴列维国王 

的统治后,成为掌握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最高权力的“精神领袖”,其思想成 

为当前伊朗伊斯兰政治思想的主题。 



                      4。其他西亚国家的伊斯兰教 


… Page 7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同盟国背弃了关于解放阿拉伯各国的诺言, 

他们以“委任托管”等形式重新在中东地区划分势力范围。 

     伊拉克:伊拉克是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多民族、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 

宗教国家。1921年,英国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制定了一个把三个地区 

合并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计划,即把属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巴士拉地区、 

属逊尼派的巴格达地区和属库尔德族的摩苏尔地区合并成伊拉克王国。同年 

8月,立被法国从叙利亚驱逐出来的汉志国王谢里夫·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 

为国王,从而形成了北部以逊尼派为主、南部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斯兰国家。 

以后,伊斯兰教的两大势力—什叶派和逊尼派竞相恢复本地区和本教派的文 

化与宗教传统。1943年1月,伊拉克对德国宣战,成为第一个对德宣战的阿 

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 

     叙利亚:叙利亚的宗教十分复杂,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什叶派、德鲁 

兹派、阿拉维派(什叶派在该地区的主要支派),有基督教的马龙派、麦勒 

克派和雅各派,有天主教徒,还有希腊正教徒和景教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叙利亚展开了争取独立 

的斗争,1920年,汉志国王谢里夫·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被立为叙利亚国王, 

但很快被法国军队所驱逐,叙利亚又沦为法国的托管国,被分割为大黎巴嫩、 

大马士革、阿勒颇和阿拉威四个邦。 

     大黎巴嫩原有忠于法国的20万基督教马龙派教徒,是当地的多数民族, 

现在又划入了13。5万各派的基督教徒,再加上3万亚美尼亚人、2万外国人, 

以及25万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10。5万什叶派穆斯林和4。4万德鲁兹派 

穆斯林。这些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的居民混居,更加重了这里的动荡不安。 

1926年,大黎巴嫩单独成立共和国。 

     1925年7月,为反对法国殖民统治,叙利亚的德鲁兹穆斯林爆发起义, 

此后起义和斗争不断。1930年由阿德南·萨阿德丁建立的叙利亚穆斯林兄弟 

会组织也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活动。人民的斗争迫使法国于1936年订立条约, 

答应三年后结束其托管。1941年9月,叙利亚宣布独立,到1946年4月法 

国军队彻底撤离。 

     黎巴嫩:在西亚国家中,除以色列和塞浦路斯外,黎巴嫩是唯一不以伊 

斯兰教为居民主要宗教信仰的国家。居民中有人数众多的天主教马龙教派信 

徒以及希腊正教会、希腊天主教会、亚美尼亚正教会、亚美尼亚天主教会和 

新教教会的信徒,而且有分属于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 (十一世纪从什 

叶派中分离出来的教派,不对外传教)的伊斯兰教徒。 

     根据1932年黎巴嫩进行的历史上第一次官方人口普查结果,在全国人口 

775543人中,伊斯兰教什叶派占总数的19%,逊尼派占22%,德鲁兹派占7 

%;天主教占6%,天主教马龙派占22%,东正教占10%;其他教派占14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沦为法国的 

委任统治地。由于法国殖民当局的扶植,基督教势力逐步增长,伊斯兰教势 

力有所削弱。 

     1941年10月,黎巴嫩宣布独立。1943年,法国同意向新成立的黎巴嫩 

民族内阁移交政权,但实权仍控制在法国殖民当局手里。同年,在法国的主 

持下,马龙派天主教徒与逊尼派穆斯林两个实力最强的宗教势力达成“民族 

公约”。其中规定,在未来的议会选举中,议员候选人不是由各政党,而是 


… Page 77…

由各宗教团体推选产生;基督教与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