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三卷冰山底下绽放的玫瑰--杨逵和他的文学世界 作者:石一宁-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光复纪实》,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郭志刚、李岫主编:《中国三十年代文学发展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林伟民:《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马良春、张大明编:《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资料选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 
   
  彭小妍主编:《杨逵全集》(1—14卷),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 
  张恒豪主编:《杨逵集》,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年2月。 
  杨素绢编:《压不扁的玫瑰花:杨逵的人与作品》,台北,辉煌出版社,1976年10月。 
  林梵:《杨逵画像》,台北,笔架山出版社,1978年9月。 
  静宜大学:《杨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中,2004年6月。 
  陈芳明编:《杨逵的文学生涯》,台北,前卫出版社,1988年9月。 
  黄惠祯:《杨逵及其作品研究》,台北,麦田出版社,1994年7月。 
  梁明雄:《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运动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月。 
  李南衡:《日据下台湾新文学》(1—5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 
  许俊雅:《日据时期台湾小说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2月。 
  陈少廷:《台湾新文学运动简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年5月。 
  叶荣钟:《日据下台湾大事年表》,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8月。 
  叶荣钟:《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上下),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8月。 
  叶荣钟:《台湾人物群像》,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8月。 
  王晓波:《被颠倒的台湾历史》,台北,帕米尔书店,1986年11月。 
  施懿琳等著:《台湾文学百年显影》,台北,玉山出版社,2003年10月。 
   
  台湾文学研究会编:《先人之血,土地之花》,台北,前卫出版社,1989年8月。 
  矢内原忠雄:《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台北,帕米尔书店,1985年7月。 
  尾崎秀树:《旧殖民地文学的研究》,台北,人间出版社,2004年11月。 
  涂照彦:《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台北,人间出版社,1993年11月。 
  王诗琅:《日本殖民体制下的台湾》,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80年12月。 
  王诗琅:《台湾新文学重建的问题》,台北,海峡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 
  林柏维:《台湾文化协会沧桑》,台北,台原出版社,1993年6月。 
  施淑:《两岸文学论集》,台北,新地出版社,1997年6月。 
  施淑:《理想主义者的剪影》,台北,新地出版社,1990年4月。 
  施淑:《日据时代台湾小说选》,台北,前卫出版社,1992年12月。 
  许俊雅:《日据时期台湾作品选读》,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11月。 
  许俊雅:《台湾文学散论》,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1月。 
  陈昭瑛:《台湾文学与本土化运动》,台北,正中出版社,1998年4月。 
  彭小妍主编:《“历史有很多漏洞”:从张我军到李昂》,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000年12月。 
  方孝谦:《殖民地台湾的认同摸索——从善书到小说的叙事分析(1895—1945)》,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1年6月。 
  河原功:《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展开——与日本文学的接点》,台北,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 
  彭瑞金:《台湾新文学运动四十年》,高雄,春晖出版社,1997年8月。 
  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春晖出版社,1993年5月。 
  林瑞明:《台湾文学与时代精神——赖和研究论集》,台北,允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8月。 
  林瑞明:《台湾文学的历史考察》,台中,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7月。 
  陈建忠:《日据时期台湾作家论:现代性、本土性、殖民性》,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8月。 
  高天生:《台湾小说与小说家》,台北,前卫出版社,1985年5月。 
  黄武忠:《日据时代台湾新文学作家小传》,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0年8月。 
  黄武忠:《亲近台湾文学》,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3月。 
  江自得编:《殖民地经验与台湾文学》,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 
  李瑞腾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评论卷》(一),台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10月。 
  黄英哲编、涂翠花译:《台湾文学研究在日本》,台北,前卫出版社,1994年12月。 
  中岛利郎:《台湾新文学与鲁迅》,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5月。 
  中岛利郎:《193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汇编》,高雄,春晖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岛利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杂志》,台北,前卫出版社,1995年3月。 
  陈芳明:《殖民地台湾——左翼政治运动史论》,台北,麦田出版社,1998年10月。 
  《光复后台湾地区文坛大事纪要》(增订本),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85年6月。 
  陈映真、曾建民主编:《1947—1949台湾文学问题论文集》,台北,新地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 
  曾建民主编:《清理与批判》,台北,人间出版社,1988年12月。 
  曾建民主编:《噤哑的论争》,台北,人间出版社,1999年9月。 
  吕正惠:《殖民地的伤痕——台湾文学问题》,台北,人间出版社,2004年2月。 
  吕正惠:《战后台湾文学经验》,台北,新地文学出版社,1995年7月。 
  范泉:《遥念台湾》,台北,人间出版社,2000年2月。 
  焦桐:《台湾战后初期的戏剧》,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年6月。 
  杨渡:《激动一九四五》,台北,巴扎赫出版社,2005年9月。 
  曾建民、横地刚、蓝博洲合编:《文学二二八》,台北,台湾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 
  叶芸芸编:《证言二二八》,台北,人间出版社,1993年2月。 
  杨渡策划:《还原二二八》,台北,巴扎赫出版社,2005年5月。 
  蓝博洲:《麦浪歌咏队》,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4月。 
  古瑞云:《台中的风雷》,台北,人间出版社,1990年9月。 
  徐秀慧:《战后初期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的考察(1945—1949)》,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7月。 
  柳书琴:《战争与文坛——日据末期台湾的文学活动(1937。7—1945。8)》,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6月。 
  许诗萱:《战后初期(1945。8—1949。12)台湾文学的重建——以〈台湾新生报〉“桥”副刊为主要研究对象》,台湾,中兴大学硕士论文,1999年9月。 
  林安英:《杨逵戏剧作品研究》,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6月。 
  叶荣钟主编:《南音》,全11册,新文学杂志丛刊复刻本①。 
  廖汉臣主编:《先发部队》,全2册;新文学杂志丛刊复刻本①。 
  苏维熊主编:《フオルモサ》(福尔摩沙),全3册;新文学杂志丛刊复刻本①。 
  苏维熊主编:《第一线》,全1册;新文学杂志丛刊复刻本①。 
  杨云萍主编:《人人》,全2册;新文学杂志丛刊复刻本①。 
  张星建主编:《台湾文艺》,全15册,新文学杂志丛刊复刻本③④⑤。 
  杨逵主编:《台湾新文学》,全14册,新文学杂志丛刊复刻本⑥。 
  杨逵主编:《台湾文学丛刊》,全2册,复印本。 
后  记  
  走进杨逵的世界,一次次被他的伟岸人格和高远境界所震撼,肃然起敬的情感油然而生。我心里清楚,要写出这位台湾“不朽老兵”的全人格和真世界,恐怕远非拙笔力所能及。在杨逵这部读不尽的大书面前,那些由衷的感动,那些写作的遗憾,都将变成我持续研究的动力和不断探讨的空间。 
  本书付梓之际,心中感念多多。 
  记得那个早春二月,中国作家协会在风景秀丽的南宁召开“杨逵文学作品研讨会”,为两岸学者构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这次会议上,我有幸认识了杨逵的家人。杨逵的次子杨建先生多次写信寄书通电话,认真仔细地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为本书写作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人文情怀带给我的,是颇多的感动与感慨。 
  记得那个繁花五月,在紧张忙碌的会议空隙,陈信元先生带着我和几位朋友穿行于台北的书店,寻找洋洋十四卷的《杨逵全集》。在最后五卷无法如愿以偿的情形下,陈先生又把自己手头珍藏的书籍慷慨寄我,为本书的写作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文本基础。 
  记得那段写稿的日子里,来自两岸学者和朋友们的热情相助。吕正惠教授、陈映真先生、齐益寿教授、施淑教授、叶芸芸女士、徐秀慧助理教授,以及作家蓝博洲先生、诗人台客先生、赖益成先生,都从不同角度为我提供了急需的资料。大陆学者周青先生、张禹(王思翔)先生、范宝慈老师,也在百忙中帮助复印和邮寄相关资料,前辈学者的人格风范令我敬仰。 
  赵遐秋先生、金坚范先生、吕正惠先生、陈映真先生为这套丛书的写作和出版,付出了诸多心血汗水。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的悉心指导和认真督促,都化为我写作的一种动力。 
  作家出版社的冯京丽编辑,为丛书的编辑出版投入了辛勤劳动。她的敬业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上述学者、作家、编辑,还有那些未能一一提及的朋友,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期待得到方家学者的指教。 
   
  樊洛平 
  2006年4月于郑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