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药、炮用方片无烟火药和扁条无烟火药。 

    枪械和枪弹。晚清军工厂局对近代步枪的仿制,大体分前装枪、后装枪 

和连发枪三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进口的步枪均为前装枪。1867 

年后,一些军工厂局开始对这种枪进行仿制和改装。改装后的前装滑膛枪称 

作“洋线枪”和“洋抬枪”。江南制造总局枪厂还仿制了前装线膛步枪和骑 

枪。19世纪70年代,击针后装线膛枪传入中国,江南制造总局枪厂先后仿 

制了美国的林明敦边针后装线膛枪和黎意击针后装线膛枪。连发枪问世后, 

一些军工厂局的造枪人员又紧跟枪械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于1890年研制出 

五连发的快利枪;随后于1898年仿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1888年式毛瑟 

枪,只比创造该枪的德国晚了10年。此外,金陵制造局还曾仿制过加特林和 

诺登飞多管枪,并在中法战争期间调拔给前线清军使用;个别军工厂局还曾 

仿制马克沁、马德森机枪。晚清军工厂局对枪弹的制造,是随着枪械的发展 

而变化的,制造的厂局和产量都比较多。从全国看,大致在1862年至1874 

年间以制造前装枪弹为主;1875年至1890年间以制造后装枪弹为主;1891 

年开始制造后装连发枪使用的无烟火药枪弹。 

     火炮与地雷、水雷。火炮是晚清军工厂局生产的主要兵器之一。对欧美 

近代火炮的仿制,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自 1868年至1873年为第一个阶段, 

主要是在江南制造总局炮厂仿制前装滑膛枪,4年多时间造出各型钢铁炮110 

多门。自1874年至1900年为第二阶段,江南制造总局又仿制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阿姆斯特朗前装炮,到1888年共造出91门。这一时期虽然其他厂局 

也仿制过前装炮,但大都是轻型炮,且数量少、质量差。1884年以后,一些 

军工厂局开始仿制更先进的阿姆斯特朗式、克虏伯式、格鲁森式等后装线膛 

炮。其中江南制造局炮厂制造的几种克虏伯式后装炮,具有钢材质量好、制 


… Page 86…

艺先进、便于机动、射速快、威力大等特点,装备部队后受到好评。随着火 

炮的发展,炮弹的仿制也经过主要制造供前装滑膛炮发射用的实心弹和球形 

爆炸弹、同时制造前装炮弹和后装炮弹和专造供克虏伯式山炮发射用的榴弹 

三个阶段,产量也很可观。仅江南制造总局在1874年至1894年的20年中, 

便制造各种炮弹近41万枚。当时许多军工厂局除重点制造枪炮外,还生产了 

相当数量的地雷和水雷。所制地雷通常由铁制外壳和壳内装药组成。江南制 

造总局于1874年最先造出水雷,并于1882年专门设置了水雷厂。此外,天 

津机器局和福建船政局也制造了不少水雷。这些地雷和水雷主要用于陆上要 

地和海口要塞的防御。 



      (3)兵器近代化对晚清军事的影响 

     大量近代兵器的不断购买、仿制和装备军队,给 19世纪下半叶的晚清军 

事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军队的编制体制、军事训练和教育、作 

战方式及海防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 

    ①陆军武器装备的更新。陆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最早可以追溯到曾国藩、 

李鸿章所率的湘军、淮军购置洋枪洋炮。从1854年至1856年,湘军购买外 

国火炮达1800多门。淮军装备的洋枪洋炮,在数量和质量上比湘军还要稍胜 

一筹。到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时,6万余淮军的武器装备已从新式枪炮与旧 

式枪炮、冷兵器并用,过渡到基本上全部使用新式前装滑膛枪炮的阶段。在 

中国军队装备的更新上,湘军和淮军可以说是开了由古代向近代演变的先 

河。 

     中日甲午战争前,清廷先是在京畿八旗兵中装备新式枪炮,由英国教官 

进行使用洋枪洋炮的训练。随后从1856年开始,又给驻防直隶的1。5万练军 

配置近代前装枪炮,按洋法编练。此后,直隶清军的兵器装备进一步发展, 

到1890年前后,已由过去的冷、热兵器并用,一变而为全部使用先进的毛瑟 

后装枪和克虏伯后装炮,成为当时中国装备变化最快、武器最好的一支部队。 

但从全国看,其余地区的练军仍未摆脱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状况。在太平天 

国和捻军起义被镇压后,一部分湘军、淮军被清廷保留下来,改编为驻防各 

大城市和要地的国家经制兵,亦称防军。1870年前,防军所用枪炮因购自许 

多不同国家,种类很多,装备杂乱。经过整顿,到1890年前后,装备也有了 

很大变化,特别是专门编制了独立炮队,将火炮集中使用,可谓一大进步。 

     甲午战争中,清军被用西法操练的日本军队打败。惨痛的教训,使清廷 

进一步看到了改革军制、改善装备的迫切性,于是决定从1895年起编练新式 

陆军。新建陆军主要以德军的编制装备为模式,装备了新式枪炮,成为马、 

步、炮、工、辎重为一体的合成军。其中以聂士成在直隶编练的武毅军的装 

备最为精良。武毅军约编1。3万人,有各种口径的后装单发和连发毛瑟枪1。02 

万支,后装连发曼利夏枪1。14万支,马克沁机关枪2挺,各种口径的克虏伯 

炮80多门。1898年,清廷又将北洋各军约6万人全编为武卫军。武卫军不 

仅轻武器比较先进,所装备的火炮已可以按作战需要分为步兵野战炮、炮兵 

野战炮和野战重炮、攻守城炮、山炮等不同类型,从而基本上形成了陆军完 

整的火器装备系统。总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军的主要部队已不 

仅改革了编制,装备亦得到了更新,从而结束了新旧枪炮混杂、火器与冷兵 

器并用的落后状况,进入了近代火器时代。 

    ②近代海军的创建。近代海军在中国的出现,是中国人为抵御列强的海 


… Page 87…

  上侵略而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但它从酝酿、萌芽到初建,却走了漫长而曲折 

  的历程。 

        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是以中国人近代海防思想的发展为基础的。在鸦 

  片战争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重陆轻海的传统国防思想,与此相对应,实行的 

  是禁海政策。但是,英国人通过鸦片战争由海上叩关进而破门而入的无情现 

  实,使林则徐、魏源等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领教了有海无防的痛苦,同时也 

  唤醒了近代海防意识。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则更清醒地看到中国与西 

  方在军事上的巨大差距。早在1864年,洋务派首领之一的李鸿章便已看到: 

   “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于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海之间,实能 

                                    ① 

  持我短长,无以扼其气焰。”左宗棠也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 

  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竟其鲸吞蛮 

                                      ② 

  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 

                                           ③ 

  有做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洋务派的智囊人物薛福成对当时的外患 

  讲得更为透彻:“自古边塞之防,所备不过一隅,所患不过一国。今则西人 

  于数万里重洋之外,飙至中华,联翩而通商者不下数十国。其轮船之捷,火 

  器之精,为亘古所未有。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挟衅迭生,牵一发 

                    ① 

  而全神俱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因而洋务派明确提出,为防止西方国 

  家的侵略,必须“军事自强”;而要“军事自强”,则必须加强海军和海防 

  建设。于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的问题,也就被提上议事日 

  程。 

       虽然清政府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了建立海军的打算,并且此后洋务 

  运动所兴办的军事工业也为近代海军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清政 

  府对建立一支近代海军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构想,决心不大,所以 10 

  年间进展缓慢。1874年,日本派兵进攻台湾。这一事件使清政府强烈感受到 

  来自海上的威胁。经过上上下下一场筹建海军的议论后,1875年,清政府终 

  于决心每年拨白银400万两作为海防经费,任命两江总督沈葆桢、直隶总督 

  李鸿章为南、北海防大臣,负责筹建新式海军。当时议定,首先集中力量建 

  成北洋水师,然后一化为三,10年之内完成北洋、南洋、粤洋3支水师的创 

  建工作。在迷茫、徘徊了10年之后,中国海军开始步入初建时期。 

       海军建设方针确定后,李鸿章即向西方国家购买军舰,开始组建北洋海 

  军。南洋海军的组建因经费问题起步较晚,但在沈葆桢的督办下,实力建设 

  虽然质量不高,在数量上却日有所增。与此同时,福建、广东两省依靠自己 

  的力量,也着手组建本省海军。这期间,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建立了天津水 

  师学堂,并选派学生赴英、法学习。到1884年,中国的海军已初具规模。然 

  而,就在这一年爆发了中法战争,孤拔率领的法国远征军成了中国海军的第 

  一个敌人。马江战役中法军的突然袭击,使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福建船 

  厂也遭受重大损失。这又一次的强烈刺激,促使清政府从中吸取教训,决心 

   “大治水师”,并于1885年作出两项决定:一是设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 

  奕䜣总理海军事务,庆郡王奕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会办;二是先在北洋练 



① 转引自《中国近代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 年版,第47 页。 

② 同上书,第47 页。 

③ 同上书,第48 页。 

① 同上书,第47 页。 


… Page 88…

精军一支,此后次第兴办。北洋练军之始,即著李鸿章专司其事。沈葆桢去 

世后,有关海军的一切规划和专款使用大权全落到李鸿章手中。由于具有这 

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北洋舰队很快得到扩充,并于1888年10月正式成 

军,其实力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888年部分海军专款被慈禧太后挪用于修 

建颐和园,此后新建海军也就基本上停止了发展。清政府筹建海军的结果, 

计划中的粤洋舰队根本没有建立,只在广东和福建分别搞了两支小舰队;南 

洋舰队也没有发展起来,难以在海上独立作战;而真正建成的、具有一定海 

上作战能力的舰队,就是北洋舰队。各舰队的大体情况是: 

     广东舰队:守备广东沿海海域,由两广总督掌管。共有大小舰只19艘, 

其中10艘购自外国,9艘由本国仿造,多数船体较小,故整个舰队只能在近 

海巡防,没有海上作战能力。 

     福建舰队:守备浙江、福建、台湾沿海海域,归闽浙总督和福州船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