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伴随着夏季的蝗虫和旱灾夺去了他家大部分成员——他的父亲、母亲和还 
  生活在家里的已婚的长兄——的生命。他的长嫂及其幼子和另一分居的已婚 
  哥哥是除他以外仅有的幸存者。苟活下来的人因太穷而不能很好地埋葬已逝 
  的亲人,更不用说去扶养朱元璋了。10月末,他因此被送入了附近的一个佛 
  教寺院做小行童,当杂差,以实践他在幼儿生病时他父亲许下的愿。与此同 
  时他已长大成人,变成了一个高大强壮的小伙子,其显著特点是脸面有皱纹 
  而痘点斑斑,颚部突出,这副奇异的样子使人望而生畏,而且看起来预示将 
  来有不凡的品质。他无疑地具有这些品质,可是他兴起于赤贫而无文化的农 
  民之家,而后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一个新兴伟大王朝的开国之君,这个故 
  事就有些像虚构小说那样的不真实。 
                                                                        ① 
       几个星期以后,即1344年12月,皇觉寺(当时可能叫玉觉寺)的僧徒 
  们被迫把所有小行童放出去行乞。据我们所知,朱元璋在1345到1347年在 
  淮河地区做游方和尚游荡了三年,也可能他因此熟悉某些军事生活,并且一 
  个时期当过兵——可能是在蒙古军队中当兵。除此之外,可以肯定他很了解 
  叛乱的内幕和对叛乱镇压的情况。在1347年或1348年他回到了寺内,在那 
  里大约从20岁呆到24岁。在这时他似乎开始学习认字并简单地研修佛教经 
  文。他的理解力很好,记忆力也很强。 
       到了1352年,叛乱在淮河中游到处爆发,它们采取了许多形式,当然多 
  数是红巾军运动。在钟离村以西与之紧邻的濠州县城在1352年2月16日被 
  一股红巾军徒众所攻占。叛乱领袖郭子兴(1355年死)是一个算命先生与一 
  个富人的盲女儿所生的儿子;这个家庭据说很善于积财。郭子兴被认为是一 

① 孙正容:《朱元璋系年要录》'484',第26 页。 

… Page 36…

个勇敢和能干的战士,但脾气不好,跟别人合不来。他相信弥勒佛教义,所 
以他深信那个乱世预示着要有一个大变动。为了应付大变动的到来,他花钱 
大方,广交朋友,以便约集志同道合的人和忠诚的战士。郭子兴和他的四个 
伙伴自称元帅,率众攻打了濠州。郭子兴可能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别人马上 
成了挑战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稳固的。 
     元当局并不想立即收复濠州。相反地,他们派出无纪律的部队四出骚扰 
无辜乡民,焚烧寺庙,把抓来的老百姓指认为红巾军,以便邀功请赏。朱元 
璋所在的那个农村寺庙正处在战火纷飞的地带;1352年2月它不知被哪一边 
的士兵放了火,并被劫掠一空。朱元璋和其他和尚及行童均四散逃逸,但后 
来又回到了这些被毁的建筑物内,因为没有地方可去。他后来在写到这段经 
历时说,他好多次收到叛军内朋友们的信息,警告他有危险,并劝他参加叛 
军。4月15日,这个年在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和尚来到了濠州城门附近,要 
求加入郭子兴的部队。这是他一生命运中意外的转折点。他马上变成了一个 
受宠遇的徒众、受信任的帮手、弁目(亲兵)和郭子兴家中的一名成员。郭 
子兴有二妻,年长者有与朱元璋年岁相当的两个儿子。年轻些的妻子劝郭子 
兴把这个年青有为的人和他们郭家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招他为他 
们的养女之婿。这名年轻的女人当时有19岁,是一位马姓密友的女儿;马某 
临死之前不久把他唯一的孩子托付给了郭子兴照管。她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朱元璋和郭子兴这位年轻一些的妻子的关系后来显得很重要;在朱元璋和郭 
子兴的儿子们有纷争时她最后站在了他一边,他也把她的女儿纳为妾。 
     1352年和1353年,朝廷派出的元军企图肃清被叛军占领的淮河地区的 
中部和东部。将近1352年底他们把芝麻李从他在江苏北部徐州的根据地赶 
走,而到了1353年初他的两名将军投奔濠州避难,使这个小城市本来已经很 
紧张的资源更形拮据。他们自己称“王”,盛气凌人地要高踞于郭子兴及其 
伙伴元帅们之上。派系斗争发展了。郭子兴支持了其中的一人,另一人便把 
他拘禁了起来。从远征战场上回来的朱元璋发现了这个情况。他随身带了郭 
子兴那位年轻妻子及其孩子们亲赴另一派领袖的营寨内,终于找到了挽救的 
办法,救了郭子兴一命。 
     从1352年冬末起直至1353年6月,濠州被从徐州派来的元军所包围。 
元军野战指挥官(中书左丞)、水利专家贾鲁(他在1351年曾领导治河工程) 
之死,使濠州解了围,因而挽救了这块根据地。后来,朱元璋离开了军中回 
到他的村里,他在家乡招募了700余人的部队,由24名他往日的朋友和童年 
的伙伴——包括他将来的幕僚长徐达(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在内——带领。 
这个军事领导集团在以后20年中形成了他私人随从的核心。在往后的几个月 
中他继续参与范围广泛的出击和野战指挥活动,学习为将之道,并形成了他 
自己的战术意识。1353年秋,郭子兴给了他一个单独的任命,许他脱离濠州 
日益紧迫的派系斗争。这是独立活动的事业的起点;他的官衔是镇抚。 
     在接着而来的战斗中,他最初拔掉了南边的定远县城。他甚至更向南前 
进,沿途收容了大量败兵和逃兵,并赢得了几次重要战斗。到了年底,他占 
领了滁州 (在安徽和江苏边界附近)及长江北岸上的附近各县。他在滁州滞 
留了整个1354年一年,并一直呆到1355年上半年。这里成了他的大营根据 
地,他在此建立了忠于自己的军队,据说其数已达3万人,并且开始凑集了 
一个地方管理班子。李善长(1314—1390年)是他的第一位顾问,他原是乡 
村中的精英人物,业儒,他于1354年投奔朱元璋,并开始以历史教训来影响 

… Page 37…

  这位热心向学的青年学子。李善长被他任为掌幕府书记。 
       在1355年的最初几个月他胜利地保卫了被元军围攻的和阳(或和州,在 
  长江北岸,今和县)之后,开始注视着富庶的长江南岸了。最重要的是他看 
  中了大城市南京——当时称为集庆,此地控制着长江下游地区。1355年初郭 
  子兴已死于和阳。郭子兴的儿子们认为自己是他们父亲的后嗣和继承人;红 
  巾军宋帝韩林儿授予郭子兴年长的儿子和郭子兴的一位旧军官张天佑——即 
  郭之妇弟——以高级职位,而任命朱元璋为他们的副手。但是,朱元璋下面 
  又围绕着24名伙伴,还另外有一些从其他叛乱中跑来归顺他的重要军事领 
  袖;这是靠朱元璋的个人威信而不是靠红巾军的旗帜把他们团结到他周围来 
  的。在这些新归附的人中有常遇春,他在后来的岁月中是朱元璋军中最进取 
  有为的将军,被信任的程度仅次于徐达。另外自动来投奔朱元璋的有沿安徽 
  内陆水道的舟师头目廖永安和俞通海。他们用小舟和驳船组成的船队给了朱 
  元璋以渡过长江的手段,使他能用水师和陆军在广阔的前线作战。 
       1355年7月10日预期已久的渡江行动开始了。接着在8月中旬首攻南 
  京。初战未得手,但朱元璋的军队逗留在南京未去,荡平了周围地区一些小 
  城镇。10月末第二次攻打南京,郭子兴的在世的年长儿子和张天佑被杀,这 
  样就去掉了朱元璋的两位顶头上司。整个指挥权此时就由他一人掌握了。 

                                     明王朝的建立 

       1356年4月10日,经过多次接战之后朱元璋终于拿下了南京,马上把 
  它定为新的首都,并立即给它改名为应天。就在那同一个星期之内,张士诚 
  也渡过了长江,把苏州定为他的首都。那一年的早些时候,倪文俊拥立徐寿 
  辉为南翼红巾军的皇帝,国号天完,其新首都定在长江岸上的汉阳。攻下南 
  京后的下一个月,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省平章,郭子兴仅存之子则当 
  了他的副手。郭子兴的这个儿子谋叛被发觉,因而被处死。朱元璋现在成了 
  以长江为根据地的北方红巾军中无人敢与争锋的领袖,也是整个北方叛乱军 
  中那位傀儡皇帝的守护人。他崛起于群雄角逐之中,成为佼佼者了。 
       在他的事业的这个时期,人们还可能看出朱元璋会由一个民间教派的叛 
  乱领袖变成一位企求传统合法性的政治运动的领袖。现代历史学家已充分地 
                                                     ① 
  讨论了这一点,我们无需在这里再多费笔墨。可是,简单考察一下这个转变 
  过程的某些方面是有用的。 
       人们已注意到,朱元璋在1354年得到李善长做他的第一位文人助手。这 
  时他已踏上攻占滁州的征途,因此摆脱了濠州那帮无能的红巾军领袖间的令 
  人难受的争吵。换句话说,朱元璋已自奔前程去了。李善长出身于定远—— 
  朱元璋在南征途中第一个打下的县城——的地主之家。李善长最多不过是起 
  码的传统学者…精英人物。他这个人没有多少学识造诣,但直到那时为止他却 

① 王祟武:《论明太祖起兵及其政策之转变》'537',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0 (1948 年), 

第57—71 页;吴晗:《朱元璋传》'587',第4 和第5 章;泰勒:《明王朝的社会根源》'506',载《华裔 
学志》,22,1 (1963 年),第1—78 页;达迪斯·《弥赛亚式叛乱的转变和明王朝的建立》'135',载《亚 
洲研究杂志》,29,3 (1970 年),第539—558 页;达迪斯:《儒教和专制制度:职业精英阶层在明王朝 
建国中的作用》'133'  (伯克利、洛杉矶和伦敦,1983 年);本书德雷尔和小郎洛瓦分别执笔的第2 和第3 
章。 

… Page 38…

  与朱元璋的其他伙伴有明显的不同。他能够与朱元璋谈论历史和礼仪——这 
  是中国人讲治平之术的两大支柱;他够格掌管幕府,而它又是任何领袖在致 
  力征服和治理这两方面所必需的机构。他一直是朱元璋主要的文官,最后在 
  1368年被新王朝任命为中书左丞相。 
       李善长是从此以后被积极召募的这个日益扩大的文官集团中的第一个 
  人。在每次攻下一个行政城镇时,当地的文人不管是在敌人那里服务的或是 
  过隐居生活的,都被召来接见并常常给予官职。比如,1355年在太平当朱元 
  璋初渡长江和得到杰出的陶安的帮助时,这个办法就付诸实行了。在攻下南 
  京之后,他征聘了十余名士大夫,把他们安置在南京城市以及新征服的附近 
  县城的新文官政府中。特别是朱元璋对那些曾服务于元朝的人和精英阶层中 
  他的“级阶敌人”都采取明显的概不歧视的态度。由于这些原因,朱元璋对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