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单的书,被认为有特殊价值,从而被小心地保存下来。禁令实际上是最
有效的广告形式。
不过,18世纪的文字狱的确阻抑了对明史的兴趣。学者不敢发表任何有
关明史的著述。只是到了19世纪晚期政府的控制松弛下来时,有关明史的书
才再度出现。这时几乎同时出现了两部至今仍然有用的编年体著作:夏燮
②
(1799—1875?年)的《明通鉴》(约1870年,1。3。11)和陈鹤 (1757—
1811年)的《明纪》(1871年,1。3。12)。随后在1887年,龙文彬 (1821
③
—1893年)的《明会要》出版。它仿照961年的《唐会要》,收入有关明
代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材料,选自正史和200多种其他资料,分15门,近500
子目。
一般来说,明史研究在清代遭受的挫折,其影响几乎一直持续到20世纪
中叶。只是在最近数十年,明史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才在中国、
日本和西方引起应有的注意。
① 见本章,《导言:若干普遍趋势》。
② 谢交敏(音):《徐霞客: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214',载《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48 (1958 年),
第73—82 页。
③ 《明人传记辞典》'191',第980—984 页;沃尔特·富克斯:《朱思本的中国的“蒙古地图”和〈广舆图〉》
'184' (北京,1947 年)。
… Page 485…
附录
书目评注
各章的作者和本书编者在这里提出一般性的书目资料以补充涉及具体问
题的有限的脚注,让读者了解他们的研究范围,并对在学识和思想上对各章
内容提供的重要帮助表示感谢。
在前一章里,傅吾康对有明一代的历史著述提出了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说
明和很有见识的评价,并系统地联系到他的不可缺少的著作《明史资料介绍》
(吉隆坡,1968年)。中国刚出版的一本目录列出 1900—1978年在各地出
④
版的论明史的9400篇文章和600本书。1960年出版的一本现代中国和日本
论明史的著作的更加精选的目录,当时列出的文章和书即有2500种之多。⑤
这些书目展示出这个领域的范围有多么广大;同时也证明,专题研究所期望
的详尽的文献材料,在这里不能也确实不需要提供。下面既不是书目提要,
也不是书目论文,而是构成这部明代政治史的11章中每一章的书目评注,传
达作者们对学识专门问题的见识。
1明王朝的兴起,1330—1367年
作者 牟复礼
虽然在明代和一些历史著作(除正史外,注意傅吾康在他的《介绍》中
谈到的著作,编号1。4。1—1。4。3和2。3。1—2。3。16)中对朱元璋的早期经历
有很大的兴趣,但只有到了17世纪,批判地考察明朝奠基时的事件才显出了
重要性,并在18和19世纪继续成为考据学的焦点。也同有关中国其他领域
的学术成就一样,本世纪最好的近代学术成就虽然使用了一种扩大了范围的
概念论和方法论手段并在某种程度上指向新的目标,但仍然坚实地置基于那
个传统的成果上。其中对目前的作者对目前这章的研究最直接有关的,有下
面三部: (1)钱谦益(1582—1664年):《国初群雄事略》,12卷,著于
17世纪20—30年代(2。3。17;新版本和标点本,北京,1982年);(2)他
随后(但在1644年之前)著的《太祖实录辨证》,5卷(傅吾康在《介绍》
中提到,编号1。1。1)。(3)一部有关的重要著作是钱谦益的追随者潘柽章
(1628—1663年)的《国史考异》(2。3。18)(仅存包括前三朝的6卷)。
18和19世纪清代考据学发展方面的范围极广的著作,跟这里特别有关
系的有:(1)赵翼(1727—1814年)的《陔余丛考》,43卷,和他的(2)
《廿二史劄记》,36卷。(后者应使用杜维运的批注本,台北,1977年;杜
维运还著有 《赵翼传》,1983年。) (3)钱大昕(1728—1804年)的《十
驾斋养新录》,20卷,又附编3卷。(4)夏燮(1799—1875?年)的《明
通鉴》,90卷,又前编4卷,附编6卷(1。3。11)。后者有现代排印的标点
本 (4卷,北京,1959年,被广泛地重印),是最方便的,除官修《明史》
(2。1。9,1736年呈给皇帝)外,也许是最广泛使用的明史。20世纪的学者
④ 见本章,《关于外事和军事组织的著作》。
⑤ 《明人传记辞典》'191',第1107—1111 页。
… Page 486…
尚未着手对它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巨大工作。
在专门研究明朝开国和早期历史的新近的学者中,正如脚注所表明的,
本章作者大大有赖于王崇武 (死于1959年?)的历史学识。他在40年代出
版的许多专门研究,把细致的研究、训练有素的想象力和健全的历史判断最
好地结合起来。在他的同时代人中,吴晗(死于1967年?)是最重要的一位。
他的 《朱元璋传》出版于1948年,1965年的版本作了广泛的修订,这是从
1979年的重印本知道的,这部作品作为现代传记著作的开路之作以及作为研
究明朝奠基者生平的学术成就都很有影响。在学识上,吴晗的作品在判断上
常常是主观的和自觉地“政治的”,尽管很渊搏和富于想象力。王、吴一代
的第三位学者邓嗣禹已经用中文和英文发表了大量论朱元璋的著作,尽管更
多地是谈他的统治时期而非发迹时期。
在20世纪的第三个25年中,对明代的研究繁荣起来,特别是在西方。
除傅吾康外,六位学者在这个时期第一次发表的作品值得注目地扩大了明初
研究的领域。他们是贺凯、罗梅因·泰勒、约翰·W。达迪斯和本书随后三章
的作者爱德华·L。德雷尔、小约翰·D。郎瓦洛和陈学霖。本文作者十分仰仗
他们的学识,从本书前四章的脚法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对明初研究的影响,在
那里他们的主要著作一再被引用。
现在回到用中文发表的中国历史研究成果,关于明朝的兴起的研究,本
世纪前半期的学术成就不大。一个奇怪的例外,是对张士诚一生的很有用但
始终不完全可靠的研究,其中强调了他作为苏州地区的地方英雄的地位。这
就是《吴王张士诚载记》,线装五卷,上海,1932年。这部著作似乎是一些
人合著的;主编是支伟成。这部著作和最近几十年出现的一些材料说明,对
朱元璋的竞争者,特别是张士诚、察罕帖木儿,以及扩廓帖木儿政权,很有
必要进行一次认真的考察。
西方人或日本人的学术成就在这里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指出的。中国人最
近的学术成就值得再说几句。在本世纪的第三个25年中,在用中文写作的学
者中,自从王崇武和吴晗去世后,对明朝建国时期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新建树。
中国新的社会主义史学对14世纪中期的研究,正如日本人最近的学术成就一
样,把最大的注意力集中在元末伴随蒙古人统治的腐化而兴起的农民起义
上,反映出对历史上的农民运动的关心。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邱树森(1977年)
纪念彭莹玉的文章 (第1章注'21'引证)。邱树森教授领导南京大学的一个
元史研究中心,那里对元末社会史的物证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兴趣。不管它对
自己立下的限制,这种研究在收集有用的资料上还是成功的。元末的社会和
政治史 (明朝从中脱颖而出)中比较广泛的问题,将在即将出版的第6卷中
谈到。对朱元璋生平的说明的争论,主要是关于他的社会背景和“阶级成份”
与14世纪中叶恶化的社会情况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似乎未有定论。
承认新的社会主义史学但并非它的产品的,是中国两位不甚知名的老学
者最近的著作。已故黄云眉的四卷《明史考证》出现于1979—1984年。它涉
及《明史》332卷中的头158卷,可看成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的现代续
篇,后者共100卷,包括《元史》往上的二十二史,完成于1782年。孙正容
的《朱元璋系年要录》出版于1983年,该书出版后不久作者即故世。这部著
作从范围广大的传统资料中收集必要的材料,涉及明朝奠基者的一生,此外
还有编者的考证和史评。序言说,这是初版本,它的最后修订本将构成《新
明纪》的第一部分,但未提到这部汇编其余部分的情况。这是一部有用的书,
… Page 487…
特别因为它在对有争论的事实问题作出仔细判断的同时,叙述了有关的历
史,这是黄云眉的考证没有企图做的事。即使这两部著作没有显示出传统的
高标准考据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也显示出它的连续性。
2明代的军事起源
作者 爱德华·L。德雷尔
本章所述事件最重要的资料来源,是朱元璋的崛起和他的洪武之治的实
录。这部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在我的《明初政治史》中引用时写
作HWSL(洪武实录)——仅存大学士胡广主持的1418年修订本。两个较早
的版本,一是在朱元璋死后不久编写的,一是数年后在朱元璋的孙子明朝的
第二个皇帝统治时编写的,都受到禁止。正史(《明史》,1739年)以及可
与之相比的非官修史书(《罪惟录》、《国榷》、《明史纪事本末》及其他)
都十分依靠 《太祖高皇帝实录》,常常不仅在帝纪中,而且也在列传中严格
遵循它的用语。此外,大多数方志在提到这个时期与当地有关的事件时,就
照抄《太祖高皇帝实录》。
我们永远不能肯定,但看来很可能是,《太祖高皇帝实录》的修订是出
于建文和永乐时期特殊的政治需要,因此,如果原来的《太祖高皇帝实录》
幸存下来,它对朱元璋早年经历的叙述可能与现存版本没有本质区别。从现
代历史学家的观点来看, 《太祖高皇帝实录》的主要问题是,从一开始就给
朱元璋加上真命天子的光环。事实上,朱元璋早期政治生涯中的血腥味是从
红巾军带来的,在他同时代人的眼里,他属于这个运动,至少直到韩林儿之
死。《太祖高皇帝实录》企图贬低这种结合的意义,但却提供了不少内情,
而现代历史学家(和田清、约翰·达迪斯、吴晗、罗梅因·泰勒及其他人)
十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强调。
一种独立的第一手资料更明确地谈到与红巾军的结合,这就是写于1397
年的《记事录》,作者俞本是一个军官,参加过明朝建立时的重大战役。我
们通常是从钱谦益的《国初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