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独立的第一手资料更明确地谈到与红巾军的结合,这就是写于1397 
年的《记事录》,作者俞本是一个军官,参加过明朝建立时的重大战役。我 
们通常是从钱谦益的《国初群雄事略》的引证知道命本的,但有一个更完全 
的版本现仍存在(见德雷尔:《俞本》)。这份资料不隐讳地描述在红巾军 
的“宋”国朝廷当元帅的朱元璋,并提供了一些《太祖高皇帝实录》所没有 
的有意思的军事资料。它还有一个与《太祖高皇帝实录》很不一致的年表, 
总的来看,更不令人满意。从17世纪的钱谦益和潘柽章到20世纪的和田清 
和中山八郎,学者们一直企图用俞本的材料来修正《太祖高皇帝实录》在记 
述上的真正缺点。我觉得俞本的记述把“宋”描绘成一个相对统一和由中央 
发号司令的帝国,是易引起误解的,而《太祖高皇帝实录》把红巾军描写成 
许多互相独立的造反队伍,则更真实些。由于这个以及其他理由,我觉得俞 
本的材料应该用来补充而不是代替《太祖高皇帝实录》所述事件的基本次序。 
    在我的《明初政治史》(1982年)里,有一份包括这一时期的补充书目。 

                       3 洪武之治,1368—1389年 
                        作者 小约翰·D。郎洛瓦 

                               第二手叙述 

… Page 488…

     吴晗论明初的著作是关于明朝奠基者的生平和时代的第二手文献中最重 
要的部分。他的《朱元璋传》,最初在20世纪40年代以《从僧钵到皇权》 
的书名出版,是现代第一部企图阐明明朝奠基者生平的著作。这部著作的一 
个有广泛引证的版本出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黎明1949年,修订本出现于 
1965年。在文化革命中,作者受到激烈的攻击,1965年本被禁。但它于1979 
年重新出版,此时死去的作者已恢复了名誉。 
     吴晗把朱元璋看成一个人民革命家,后来变成了一个暴君。可以说,权 
力腐蚀了他;在这个意义上,吴晗的著作是对他的处于权力位置的同时代人 
的批评。 
     吴晗的许多关于洪武时期的著作,也非常重要。例如,在《胡惟庸党案 
考》中,吴晗企图把有关胡惟庸案的许多互相矛盾的资料理出一个头绪。虽 
然没有得出确实的结论,但在原始资料的收集上极有价值。 
     黄章健关于明代制度的文章也极有用。这些文章收入一本题为《明清史 
研究丛稿》 (1977年)的文集里,文章中引用了大段大段的原始资料。 
     研究洪武时期的其他重要的中文第二手材料,有王崇武的 《明代的商屯 
制度》(1936年);和韦庆远的《明代黄册制度》(1961年)。 
     在美国新近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富路特和房兆楹编的《明人传记词典》 
 (1976年)是不可缺少的。其他值得浏览的,有约翰·W。达迪斯的《儒家和 
专制主义:职业精英阶层在明王朝建国中的作用》(1983年),和爱德华·L。 
德雷尔的《明初政治史,1355—1435年》(1982年)。爱德华·法默的《明 
初双京制的演变》(1976年)也值得注意。关于朱元璋的思想,见小约翰·D。 
郎洛瓦和孙克宽的《三教合一论与明太祖的思想》,《哈佛亚洲研究学报》 
 (1983年)。罗梅因·泰勒论明太祖的文章如《明太祖与勋贵》,载《明代 
研究》 (1976年),和《明太祖和城隍神》,载《明代研究》(1977年), 
也都重要。 
     已不太近但也值得提到的,是司律思的《洪武时代在中国的蒙古人》(1956 
—1959年)。这是对这个课题的一个全面的和写得很好的研究。牟复礼的《诗 
人高启,1336—1374年》 (1962年)再现了洪武时期一个学者的生平。 
     有关明初的日本文献相当多。只提出少数有用的研究,它们是塚本俊孝 
的《洪武帝与佛道二教》,载《岐阜大学研究报告(人文科学)》,1966年; 
和檀上宽的《明王朝建国成立期之轨迹:围绕洪武朝之疑狱事件与京师问 
题》,载 《东洋史研究》,37,3,1978年。内藤乾吉论明代法令的文章, 
题为 《大明令解说》(收入《中国法制史考证》,1963年),是对有关材料 
的一个有价值的评述。 

                                原始资料 

     两部明代文献集对明初的任何研究都极为重要:张卤(1523—1559年) 
编的《皇明制书》和台北1966年重印的《明朝开国文献》。前者包含明初的 
基本法文献,后者除太祖的《大诰》外包含许多相同的文献。清初修纂的《明 
史》自然是整个明史的基本资料。明实录也是这样,不过应当注意,永乐帝 
曾下令对洪武朝的实录作过重大窜改。王崇武对《明史》中太祖本纪的一种 
早期版本所作的校勘《明本纪校注》,是关于太祖朝的另一种有价值的资料。 
     关于明太祖的著述,最便于使用的是《高皇帝御制文集》,台湾1965 

… Page 489…

年重印。他的《大诰》包括在《明朝开国文献》中,有如上述。 
     宋濂(1310—1381年)是洪武朝一个多产的和有影响的学者。他的著述 
对了解这个时期是不可缺少的。最全的版本是《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 
集》。 
     关于大事记,谈迁的《国榷》(约1653年)非常便于使用。这部著作以 
前只有手抄本,1958年以部分标点的形式在北京第一次出版。 

             4 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作者 陈学霖 

     情况和大多数明朝统治者一样,关于这四个皇帝的统治时期,不缺乏原 
始资料。它们不仅包括这样一些基本的官方资料如各朝的诏令、政治和制度 
的简编,和最重要的、及时编纂的实录,而且包括大批私家资料集成,特别 
是当时士大夫的文学著作和杂著。对这些作补充的,是各种文献和传记简编, 
以及后来在官方和私家赞助下编辑的历史和文学著作集成。此外,明末清初 
的学者汲取较早的资料写了许多综合性的叙事史。如谈迁的《国榷》、谷应 
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官修《明史》、夏燮的《明通鉴》,等等。但是, 
一切原始的和传统的资料,特别是官方档案,并非具有同等价值,每种资料 
都必须仔细核对,以确定它的价值和可靠性。 
     建文朝的原始资料最成问题。情况之所以被弄得错综复杂,一方面是由 
于永乐帝破坏和禁止官方档案和私家著述,并编造和宣传经过歪曲的历史事 
件,另一方面是由于后来同情建文朝廷的学者写了大量五花八门的半虚构的 
假历史著作。 
     例如,内战的官方记载,后来被并入 《太祖实录》的《奉天靖难〔事〕 
迹》,充满了歪曲和捏造,很难令人相信。 《太祖实录》涉及建文和永乐两 
朝初期的部分,也在永乐朝的两次修改中重新写过,为了支持永乐帝的合法 
继承权,作了系统的窜改和歪曲。这种修改已经被王崇武和在较小的程度上 
被黄章健有条不紊地揭露出来。这两位学者对建文朝和永乐帝初期经历的研 
究,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尽管大部分建文朝的官方著作和建文朝官员的作品受到破坏和禁止,但 
仍有一些保存下来,它们或者逃过了侦查,或者是后来的学者从残篇修复的。 
幸存下来未经触动的最重要的作品是建文朝编的《皇明典礼》。建文朝一些 
领导官员的著作的残篇虽被收集起来,但包含的资料不多。 
     同情建文帝的晚明学者,也编了几种关于这个时期的事件和人物的文 
集。它们包括姜清的《姜氏秘史》、屠叔方的《建文朝野汇编》,以及朱鹭 
的《建文书法儗》。这些汇编包含一些细致的证据和对事件的重写,但它们 
也羼杂进大量伪造的历史和半虚构的材料。应当审慎地利用它们,以对这个 
时期的历史作出可靠的叙述。 
     除去对宫廷叛乱前数年的记述外,永乐朝的基本资料在史料问题上没有 
引起什么争论。但这并不是说基本资料特别是实录像它们理应那样丰富和增 
进知识。在宣德帝统治下修纂于1430年的《太宗实录》,前后22年,只有 
130卷,在叙事和文献的提供上相当简略,特别是关于某些重要的政治和军 
事发展。例如,关于出征蒙古、关于郑和的海上远征,或关于其他扩张主义 
行动,没有详细的记述。这是否因为一些由宦官发起和领导的事业,如郑和 

… Page 490…

  的航行,有关的档案文献不是失散了就是官方的修纂者没有接触的机会?或 
  者因为领导修纂实录的皇帝和大学士们反对扩张主义,因而纂修官故意贬低 
  它们的意义?看来把这些因素合起来也许会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了得到永乐朝的更全面的记述,我们必须越过实录,去调查那个时期 
  的其他资料。例如,有皇帝的著述,而最重要的,有在当时的政府机构中起 
  过重要作用的士大夫的文集。《圣学心法》是永乐帝自己选编的。这种官方 
  的儒家文献选本也是有用的。居领导地位的大学士如三杨、金幼孜、夏元吉 
  等人的文学著作,是珍贵的资料。这些著作的大多数有单行本,但这个时期 
  有许多重要的政策论文,被选入晚明时期陈子龙编的《皇明经世文编》。这 
  些著述在政治事务和政府管理方面比在财政问题和地方发展方面的资料更丰 
  富,关于后者,我们应转而求诸方志和其他专门著述。 
       关于永乐帝统治时的对外关系,参与其事的士大夫的奏议是最重要和最 
  丰富的基本资料。这包括这样一些关于出征蒙古的记述如金幼孜的《北征录》 
  和杨荣的《北征记》。(见李素英所作的摘要,载《禹贡》,第3—4卷,1935 
  —1936年。)出使中亚国家的旅行记有陈诚的《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 
  志》,对它们作补充的,有撒马儿罕的沙哈鲁派往明廷的使者用波斯文写的 
                     ⑥ 
  报告,有英译本。此外,朝鲜编年史《朝鲜王朝实录(李朝实录)》有关于 
  中朝关系的珍贵资料以及朝鲜人眼中所见的某些永乐朝廷的重大事件 (见 
  下)。 
       关于海上探险,有三种杰出的同时代记述: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 
  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它们不仅为研究明朝与东南亚和 
  西亚沿海地带的关系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料,而且记录了中国在15世纪初关于 
  这些地区的地理知识的范围。 
       跟较早的时期对照,洪熙和宣德朝的基本资料就是这两朝的实录《仁宗 
  实录》(10卷)和《宣宗实录》(115卷),它们是在通称“三杨”的辅政 
  大学士和他们的同事的监督下,分别在1430年和1438年修纂的。这些实录 
  包括的时间不如永乐帝的长。洪熙朝仅持续了九个月,宣德帝也只统治了九 
  年,但他们的官方记录在资料和文献的提供上远远超过前朝。这两朝的实录 
  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