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的一个侄儿陈季扩现在登上了陈氏的王位,他一直未被抓住,因而 
变成了越南人抗战的领袖。沐晟对他的进攻没有什么进展。明廷想安抚陈季 
扩和他的支持者,把他封为交趾右布政使;他拒不接受,战事仍在继续。1411 
年初,张辅再次被派往安南,随带2。4万人。他连胜两仗,夺回了于 1408 
年失陷的义安府城。但是,叛军回避打阵地战,叛乱继续拖延了三年,直到 
陈季扩在1414年3月30日最后被俘为止。张辅在1415年暂时被召回南京, 
但又不得不返回交趾以扑灭另外几次叛乱。可是,这时的抵抗很轻微,到了 
1416年底他和他的大部分中国军队都被召回国。 
     安南的和平是短暂的。当李彬在1417年2月取代张辅的时候,局势已经 
恶化了。安南人不满情绪的加剧是由于被派到安南来为建造新都北京而搜集 
材料的臭名昭著的宦官马骐,增加了对安南的税收和木材的要求。1417年末 
和1418年初发生了几起暴乱。叛乱分子聚集在黎利 (约1385—1433年)手 
下:此人是清化的一名纠纠武夫,曾经追随过陈季扩,现时已自封为王。他 
在1419年和1420年都和明军打仗,但两次都失利。他于是用游击战继续抗 
争,并且赢得了乡村人民对他的忠诚,他在乡村中被视为抵抗运动的象征。 
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作战军队和行政支持,中国人发现不可能把叛乱运动镇压 
下去,安南战争一直消耗着朝廷的财力。在永乐末年中国人也仍然未能镇伏 

… Page 150…

  叛乱。这种失败引起了永乐帝诸继位者的许多严重问题。1427年,朝廷承认 
  其安南政策已经失败,并且决计撤兵,放弃了22年以来在那里建立交趾布政 
  司的努力。 
  海上远征 
       永乐帝还力图把他的影响远远扩大到南海、印度洋和极东地方的国家和 
  王国中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分别在1405、1407、1409、1413、1417 
  和1421年对当时所谓的“西洋”进行了六次壮观的海上远征。所有这些远征 
  由宦官郑和和他的副手王景弘(后来官方名字为王贵通,约1434年死)及侯 
  显指挥。这些远征都由从事外事活动和为皇帝求宝的宦官组织。远征的开销 
                                                                                ① 
  不仅来自皇帝的私囊和皇帝的代理机构,而且也由沿海各布政司负担。远洋 
  航船是在南京龙江船坞建造的,水手招自福建,远征从福建的港口启航。船 
  队所包括的船只,大者为九桅的中国平底帆船,长444英尺,宽186英尺; 
  小者为五桅中国平底帆船,长180英尺,宽68英尺。船队由约27000名水手 
  操纵,所载的货物包括上等丝绸、刺绣和其他奢侈品,作为在航程中赠送给 
  当地的统治者的礼物。② 
       今天不清楚的是,永乐帝为什么要进行这些花费巨大的海上远航。它们 
  被组织起来或许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寻找被废黜的、或许逃亡在 
  外的建文帝;皇帝似乎更像要寻找盟邦,或许是要探查备征服的新土地,虽 
  然这些远航不具有军事目的。他进行这些远航实际上有很多理由:寻宝—— 
  郑和的船只叫“宝船”;显示他的权力和财富;了解帖木儿的和其他西亚蒙 
  古人的计划;扩大朝贡制度;满足他的虚荣心和他对荣誉的渴求;以及使用 
  他的宦官队伍。不管怎样,这些活动反映了这位喜动不喜静的皇帝对帝国的 
  世界秩序所持的看法和它应用于南洋的对外关系的看法。① 
       第一次远征由郑和率领,在1405年7月启航,包括各种型号的大船62 
  只,小船255只,配备了27870人。船队在苏州附近的刘家港集合,向南沿 
  福建海岸航行,然后越中国海到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以及苏门答 
  剌以北之南渤利,然后再前往印度西南岸的重要商港锡兰、葛兰和古里。古 
  里、苏门答剌、葛兰、满剌加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使节都随返航船队来到南 
  京,进献方物。船队在1407年的回程中抵达苏门答剌沿海时,遭到强大的华 
  人海盗陈祖义(1407年死)的对抗;此人最近攻占了旧港,并控制了满剌加 
  海峡。郑和的船队轻易地打败了陈祖义,杀死了他的5000人,摧毁了他的许 
  多船只,俘虏了他本人并把他带回南京,他于1407年10月在南京就刑。这 
  一胜利保证了中国船队能安全地通过满剌加海峡,给了这地区一些国家的首 
  脑们以深刻的印象。① 
       第二次远航的规模要小得多,在1407年奉命出发;船队在1408年初开 
  航,访问了暹罗、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和 

① 王崇武:《奉天靖难记注》'536',第1 — 5、11—15 页;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540',第46— 

48、96—99 页。 
② 陈学霖:《明太祖的兴起》'24',第689—707 页。 
① 李晋华:《明代敕撰书考》'320',第32—35 页;狄百瑞:《新儒学正统和心学》'136'  (纽约,1981 年), 

第91 页、106 页以下、158—168 页,并散见于本书各处。 
① 狄百瑞:《新儒学正统和心学》'136',散见于书中各处;陈荣捷:《性理精义和程朱学派》'27',载《新 

儒学的演变》,狄百瑞编 (纽约,1975 年),第543 页以下、566 页以下。 

… Page 151…

  古里为目的地。使节们正式册封了古里王,在那里刻石立碑以纪念这一盛事。 
  中国使节给予古里王及其侍从的封号和礼物,便成了后来航行中对待许多其 
  他国家的先例。这次的回国途中有一部分船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哇;郑和在这 
                                                              ① 
  里被卷入了两个对立的土著统治者的权力斗争之中。船队于1409年夏末返 
  回南京。 
       郑和率领的第三次远航始于1409年10月,止于1411年7月;据说这次 
  船队拥有48条船,3万人。它在1410年初从福建海岸开驶,沿着上一次的 
  远航路线前进,访问了占城、爪哇、满剌加和苏门答剌,后来又向西驶往锡 
  兰、葛兰、柯枝和印度马拉巴尔海岸上的古里。但是,他们几次绕道而行。 
  王景弘和侯显短暂地访问了暹罗、满剌加、苏门答剌和锡兰。郑和在锡兰给 
  一座佛教寺院上了供物;这件事又刻在1409年2月15日的碑上,作为纪念; 
  它用了中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三种文字。可是,当他在1411年从古里返回 
  时,锡兰王亚烈苦奈儿想劫掠船队。经过一番大战,郑和的军队战胜了僧伽 
  罗人的军队。国王被囚禁,他和他的家属于1411年7月被带回南京。永乐帝 
  释放了他们,并准许他们返回锡兰。② 

       第四次远征从1413年秋延至1415年8月止。这一次的船队有63艘大船, 
  27670人,航程比前几次都远。在访问了占城、急兰丹、彭亨、爪哇、旧港、 
  满剌加、须文达那 (苏门答剌)和南渤利以后,它又越过印度洋到了锡兰、 
  柯枝和古里,然后又继续到波斯湾的忽鲁谟斯以及其他许多新地方,其中包 
  括马尔代夫群岛。它的一部分船队可能驶往哈德毛海岸和亚丁。一部分船队 
  又驶往榜葛剌。归途中在苏门答剌停留时,郑和又一次卷入了当地的权力斗 
  争中去。他的命令包括讨伐当地的僭位者,这位僭位者杀害了合法的国王; 
  僭位者被打败和俘获,并被带回南京处死。在这次远征返航之后,自占城至 
  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和麻林等共18个国家遣使到明朝廷并纳贡;这一事实标 
  志着永乐帝在国外的影响达到了顶峰。① 
       第五次远征在1417年秋天启程;郑和受命把上面18个国家的使臣护送 
  回国,他在1419年8月返航。这一次航程甚至走得更远。中国船队第一次访 
  问了东非海岸。郑和再次带回了许多外国使节;他们在1419年8月受到皇帝 
  的接见。他也带回了中国船队访问时各国统治者向明朝皇帝进献的各种奇珍 
  异宝。它们包括狮子、豹、单峰骆驼、鸵鸟、斑马、犀牛、羚羊、长颈鹿以 
  及其他怪兽。看来,那些正回国的使节们目睹了皇帝初睹长颈鹿时的喜悦心 
  情,已经把他爱好异国情调的言词传扬了出去。① 

① 郭伯恭:《永乐大典考》'298'  (长沙,1938 年;重印本,台北,1962 年),第1 — 3章。 
② 郭伯恭:《永乐大典考》'298',第6 — 9 章;富路特:《再谈永乐大典》'188',载《不列颠和爱尔兰皇 

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学报》,10  (1970 年),第17—23 页。 
① 关于对蒙古的诸战役,见寺田隆信:《永乐帝》'501',第5 — 8、11 页;司律思:《(明代的中蒙关系, 

Ⅱ)朝贡制度和外交使节,1400—1600 年》'458'  (布鲁塞尔,1967 年),第1 章;王赓武:《明初与东南 
亚的关系:一篇背景研究短论》'547',载《社区和国家:关于东南亚和中国人论文集》'547',安东尼·里 
德选 (新加坡,1981 年),第47—55 页;罗塞比:《从1368 年迄今的中国与内亚》'433'  (纽约,1973 
年),第23—44 页;德雷尔:《明初政治史》'146',第6 章各处,以及傅吾康:《15 世纪初期中国对蒙 
古的远征》'170',载《汉学》,3 (1951-1953 年),第81—88 页。 
① 从《太宗实录》'380'中所见关于永乐时期与蒙古诸部落的关系的官方记述,见羽田亨和田村实造编:《明 

… Page 152…

       第六次远航的命令在1421年3月发布,为的是送回那些在中国羁族多年 
  的外国使节。这次船队包括41条船。和前几次一样,这一次的远航在抵达苏 
  门答剌以后也分两路。郑和在1422年9月回到了南京。一部分船队访问了忽 
  鲁谟斯、祖法儿、阿丹、木骨都束和不剌哇 (在索马里沿岸),还访问了马 
  尔代夫群岛以及锡兰、古里和柯枝。这一次又有许多使节随船队来到中国。 
  1424年初皇帝下令郑和再次泛海,这次是去旧港,在这里设一名中国官员。 
  但是皇帝死了,这个使命改交给了另一个人。在以后的七年内,中国水军提 
  督中最大的为南京的守备,水军政策被搁置一旁。 
       郑和的这些远航背后的目的实现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们是要寻访建文 
  帝,那么,它们猎取的是一个虚幻的目标,并且失败了。如果这些壮举是意 
  在扬永乐帝的声威于殊方异域,在于显示中国的兵力,在于增长中国人对世 
  界的认识,在于保护华人的利益,或者在于再找些新的民族参加朝贡系统, 
  那么,它们的目的当然都已实现,尽管明朝政府此后没有继续实现这些目的 
  而充分加以利用。他们的旗帜飘扬在整个东南亚和印度洋,清楚地显示了明 
  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在朝贡的名义下做发财的生意,这机会使得外国使 
  节们以空前的规模从各个地方带了贡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