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南方,三晋从公元前400年至前371年间,五次与楚交兵,将楚势力
逼出中原。三晋声威大振,均被周王封为诸侯。此时魏国,独霸中原,
历时50载而不衰。
但三晋间利同而合,不同则离。三晋联合,魏获利最多,韩赵不满,
故相互间也有攻伐。魏武侯继位(公元前395)次年,因干涉赵君废立而
构怨于赵,此后十年,两国迭连交兵,三晋联合遂告瓦解。加之武侯听
信谗言,逼吴起奔楚、商鞅奔秦,自毁长城,一时势孤。同时,秦、齐
国势日旺,周显王五年(公元前364),秦破魏军于石门,斩首6万,两
年后又败魏于少梁,占领庞城;而齐在东方,亦开始与魏争夺对淮泗诸
侯之领导权。遂陷魏于东西夹击之中。魏惠王即位后,虽采取迁都大梁
(河南开封)、缓和与韩赵关系等一系列措施,维持了霸主地位,但终
未摆脱四面受敌之窘境。
②桂陵之战。在魏巩固霸业之时,齐秦先后变法,国力不断增强。
齐为争霸中原,于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与赵联盟,次年魏为摆脱
两面受敌,与秦妥协,以便全力对付东方。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赵兵伐卫,魏王令庞涓率兵攻赵,兵
围赵都邯郸。次年,赵求援于齐楚。齐许以援军,却不直接兵发邯郸,
反攻魏之襄陵,直待其两败俱伤之时,方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领兵救
赵。田忌用孙膑避实击虚之谋:“魏赵相攻,轻兵精锐必竭于外,老弱
疲于内”,不如乘魏后方空虚,“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子吴起
列传》),袭其国都,魏军必然回救,可一举解赵之围,并可乘其疲敝
而击之。田忌依计而行。庞涓闻齐军直奔大梁,仓皇率军回救。田忌诱
其追至桂陵 (河南长垣南),以逸待劳,大破魏军。此战为战国时代的
著名战役,是魏为巩固霸权,齐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大战,也是赵联齐
反魏的战争。是役,孙膑运用避实击虚、以逸待劳、“攻其所必救”等
战略战术,成功地创造了“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
其他诸侯国趁魏惨败之机,纷纷攻魏,楚取其睢水与■水间地,秦
占其河西重镇少梁及旧都安邑。但魏毕竟实力雄厚,周显王十七年(公
元前352)于襄阳一战,败齐、卫、宋联军,迫齐求和。次年向秦反攻,
收复失地。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再主盟“逢泽(河南开封附近)
之会”。不过,其霸业已如夕阳西坠了。
… Page 93…
③马陵之战。逢泽之会,韩未参加,周显王二十七年 (公元前342)
魏为惩罚并欲灭之以图自固,命庞涓领兵伐韩,直攻韩都,韩向齐求援。
齐威王听从孙膑建议:“韩魏之兵未敝(疲劳)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
之兵”,不如晚救,“可受重利而得尊名”(《资治通鉴·卷二·周显
王28年》)。
韩自恃有齐相救,倾全力抗魏,五战五败,乃委国听命于齐。次年,
齐威王始令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援韩,采用类似桂陵的
策略,进兵大梁。庞涓闻之,离韩而返。魏王鉴于桂陵之败,愤于齐一
再干预三晋之事,遂命庞涓率倾国之兵迎敌,以求决战,孙膑闻魏军将
至,向田忌建议:“彼三晋之师,素悍勇而轻敌,齐号为怯(认为齐军
胆怯),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从
之,向后撤退,以减灶之法诱敌深入,并命齐军先为10万灶(10万人造
饭用的军灶),明日为5万灶,又明日为2万灶,以迷惑魏军。庞涓追
击齐军三日,大喜:“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逃走)者
过半矣”,遂弃其步兵,仅率精锐轻装,昼夜兼程追击。孙膑预计其行
程,日暮当至马陵 (河南范县西南)。此地道狭且旁多阻隘,乃伏兵以
待,并于道旁砍白一大树而书:“庞涓死此树下”。同时命善射者万人,
夹道埋伏,并预定暗号:日暮见大树下有火,即一齐发箭。庞涓率兵,
当晚果至马陵道,见道旁大树有字,乃举火读之,读未毕,齐师万箭齐
发,魏军遭此袭击,自相践踏,乱作一团,庞涓自杀。齐军乘胜反击,
遇太子申所率魏军主力,复大败之,全歼魏军10万,俘太子申。是役,
孙膑因势利导,减灶诱敌,马陵伏击,环环相扣,全歼魏军,再创造了
一个伏击歼敌的战略绝作。魏王愤而致战,庞涓又好大喜功,骄矜狂妄,
轻敌冒进,以致丧师辱国。魏经此败,一蹶不振,此后在齐秦楚三强夹
击之下,四处礼拜,苟延残喘,失大国之风。
(6)齐秦对峙
齐经桂陵、马陵之战,声威大振,成为东方强国;秦乘魏惨败,占
其河西之地700里,拥崤函之固,攻守皆宜,遂聚力蓄势,虎视东方,
形成齐秦东西对垒之局势。
①连横与合纵之争。此时,各国展开了合纵连横的活动。“纵者,
合众弱以攻一强;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 (《战国策·赵策二》),
皆为一种军事与外交策略。首倡连横者为张仪,首倡合纵者为公孙衍、
苏秦等人。
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秦以张仪为相,实施“令魏先事(归
顺)秦而诸侯效之”的连横策略。为此,对魏威逼利诱,一方面取其上
郡15县,再乘其遭齐楚打击之机,充作调停人,使魏接受了张仪的联合
秦韩、进攻齐楚的策略,并任张仪为相。秦魏联盟对其他诸国均不利,
东方各国遂支持公孙衍搞合纵。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魏逐张仪,
以公孙衍为相,联合东方各国对抗秦国,因而有“五国伐秦”之举。次
年,纵长楚怀王率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攻秦,攻至函谷关。由
于联军内部矛盾重重,楚、燕两军隔岸观火,故秦军一反击,联军不敌
而退。再次年,秦又于修鱼一战,大破三晋之师,斩首8。2万。首次合
纵攻秦遂告惨败。
… Page 94…
②秦灭巴蜀及南向伐楚。秦击破合纵后,暂集中力量扩充后方:兵
伐义渠(陕西、甘肃北、宁夏),取25城,巩固西北;周慎靓王五年(公
元前316),接受司马错之建议,灭巴、蜀二国,获“天府之国”,此举
极为重要,秦“取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
策·秦策一》),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亦为伐楚创造了
条件。
周赧 (nǎn)王元年(公元前314),齐趁燕内乱,攻破燕国,声威
盛极一时。秦欲伐齐,惧于齐楚联盟,遂派张仪拆散其盟。张仪至楚,
许以商於 (河南淅川内乡一带)之地600里,诱楚怀王与齐绝交。怀王
鼠目寸光,贪图便宜,不听大夫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劝阻,欣
然应允。但当向秦索取商於600里地时,张仪改口说以6里封邑献楚王。
怀王受骗大怒,与秦绝交,发兵攻秦。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春,两
军战于丹阳(河南丹水北岸),秦军大胜,斩楚军8万,俘楚主将屈■
及裨将70余人,并乘胜扩地600里,进占汉中郡(陕西东南及湖北西北)。
怀王丢兵失地,更加恼羞成怒,征发倾国之师反攻,不料再次大败于蓝
田(陕西蓝田西),只得割两城求和。
周赧王十四(公元前301)年,齐为报复楚背齐亲秦,与韩魏联合攻
楚,秦也乘机出击,大破楚军于垂沙,取重丘。次年又攻占襄城。再次
年,秦昭王(公元前306—前251)以结盟修好为饵,诱楚怀王至武关会
晤,逼其割巫郡与黔中郡,怀王不允,被拘于秦,楚立太子横为王自守。
秦见诈骗不成,便兵出武关攻楚,占其15城。此后,秦又于公元前280
年—前277年间,三次伐楚,尤其是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白起
伐楚之战,攻破郢,焚楚王祖先尸骨,迫使其迁都于陈(河南淮阳)。
自此,楚失汉中、巫郡、黔中、南郡大片土地,更为衰弱,不复为秦东
进之患。
③合纵攻秦。秦打击楚国、解除侧翼之忧后,即转锋东争天下,中
原诸侯顿感威胁。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齐、韩、魏三国合纵抗
秦,经3年苦战,兵进函谷关,迫使秦割地求和,暂阻其东进计划。周
赧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94),齐相孟尝君谋害齐 王不成奔魏,魏用为
相,齐遂背韩魏,转而与秦赵联合。秦乘此有利时机(公元前294—前
289),连年进攻韩魏。其中,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白起于
伊阙 (河南洛阳东南龙门)一役,斩两国联军24万。经6年战争,得韩
武遂(山西垣曲东南)200里之地、魏地河东400里。此时,赵经“胡服
骑射”,迅速强盛,秦为打击之,于周赧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8)约齐
同时称帝,以联合五国攻赵。但此谋为苏秦的合纵所破坏。苏秦劝齐王
弃帝号,孤立秦国,拉拢各国攻秦,以便乘机并吞宋国。齐王从其计,
命苏秦游说燕、韩、魏、赵四国。次年,合纵成功,五国联合攻秦,迫
使秦王“废帝请服”,归还了以前所占韩、魏的大部分土地。齐则乘机
灭了宋国。
④乐毅破齐与田单复国。齐“破宋,广地千余里”,成为众矢之的。
秦乘机主盟合纵攻齐,于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派兵越过韩魏国土,
攻占其河东九县。燕昭王为报齐曾破国之仇,①命乐毅为将,起倾国之
师参战。次年,乐毅率燕、韩、赵、魏、秦五国联军攻齐,于济西大破
齐军。在稳操胜券后,遣返秦韩之师,派魏军南略宋地,由赵军北取河
… Page 95…
间,自率燕军直齐都临淄并取之。接着五路分兵,势如破竹,连下70余
城,仅莒、即墨两城未克,齐几乎亡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 (公元前283),齐立涽王(公元前302—前285)
之子法章为王,坚守莒、即墨 (山东平度东南)两城,并号召齐国军民
抗燕复国。即墨守将战死后,具有将相之才的田单被推为将,继续抗燕。
燕军围攻两城,一年不克。乐毅见久攻不下,改施攻心战,命燕军撤围
九里,筑垒相守,同时对出城居民不加拘捕,并赈济贫者,以争取民心,
瓦解守军。齐也相应采取了许多笼络人心的措施,以致再相持三年,两
城仍坚守不降。此时合纵联盟已解体,燕惠王即立。惠王与乐毅素有隙,
田单趁机行反间计,谓两城不克,是乐毅与惠王有隙,畏诛不敢归,以
伐齐为名,欲联合诸侯在齐称王。惠王中计,于周赧王三十六年 (公元
前279)派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害怕报复,投奔赵国,燕军将士皆为此不
平。骑劫至,田单再展计谋,诱其割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