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击破;既用武力、又施威慑;战略进攻、适当妥协;因势乘便、出兵 

                                                         ① 

    略地;收买权臣、大行反间;固地凝民、稳步扩张 。此可谓深得其旨。 

    可以说,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史,是一部战略运用史。这充分证明 

    本时期中国的战略运用远较世界他国老练、成熟,这是因不同的国际形 

    势所造成的。 

         在地中海世界,各国的霸权呈现出一幅连续交替的画面,当一国兴 

    起时,其他国家包括本来盛极一时的帝国,业已衰落,不能与新兴国家 

    相抗衡。如亚述崛起时,西亚无有强大的对手;亚历山大东征时,波斯 

    帝国业已衰老……。新兴国家只需略施战略策略,伴以强大的武力,即 

    成霸业。这无形中减少了实施战略的机会。而中国,无论是春秋还是战 

    国,都是强国林立。春秋争霸,虽然主要是晋楚争雄,却亦有齐、秦、 

    吴、越等大国的相互纠缠;至战国,七雄并存,形势更为紧张。这样, 

    一国想要打击敌国,则必须首先考虑他国的反映,其行动要受诸多方面 

    的牵制。这就为结盟与树敌等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充分展现的契机和舞 

    台。 



                                   4。战术比较 



         频繁的战争为战术的实施与不断提高提供了契机。全正面进攻、诱 

    退、设伏、集中兵力、合围、“攻其所必救”等用兵方法较为普遍运用。 

    本时期的战争,都是列阵而战,无论中外,都出现了许多步兵战术,即 

     “阵”。在地中海世界,曾先后出现过亚述方阵、波斯军阵、斯巴达方 

    阵、底比斯方阵、马其顿方阵、罗马方阵等多种阵法。其中,罗马军团 

    阵是西方冷兵器时代最完善的战术,在此我们以它为代表,与中国的 

     “阵”作一比较。罗马军团阵通常由长矛兵、主力兵与后备兵组成三线 

    军阵。方阵的基本单位是中队,一中队120人,纵深10列,每列20人; 

    第二线各中队配在第一线各中队间隙地后面,既可向前填补一线空隙, 

    又可向两侧移动,加强一线纵深。由于实行小战术单位化及各中队间有 

    一定间隔距离(约36米),故较之西方其他方阵,受地形限制稍小一些。 

    我国古代的阵形中,各战斗队形以“曲”为基础构成。曲为200人,含 

    两伯;伯100人,大体相当于罗马一中队;伯正面20人,纵深5列,与 

     中队方阵每列20人,纵深6列,也大同小异。中国的“伯”与罗马的“中 

    队”,其差别在于:其一,伯由两队组成,队50人,纵深5列,每列10 

    人,每列各用一种兵器,分别配以戈、戟、矛、殳、弓,不似罗马中队 



① 于汝波:《析秦统一中国战略实施之步骤与策略》,载《先秦军事研究》,金盾出版社1990 年版。 


… Page 108…

    均使用同一武器。其二,两个队既可左右排列,成伯横队 (这时形状与 

    罗马中队相似),也可前后排列,成伯纵队。其三,两伯构成曲的方阵, 

     曲的形状,根据两伯的不同排列而有三种情形:若两个伯纵队并列,则 

     曲纵深10列,每列20人;若两个伯横队并列,则曲纵深5列,每列40 

    人;若两个伯纵队前后排列,则曲纵深20列,每列10人。可见,仅就 

    组成大阵的基本单位曲来看,其变化的灵活性已见一斑,这是罗马中队 

    所不及的。从整个阵形来看,西方诸方阵,无论是马其顿方阵还是古罗 

    马方阵,其阵形较为固定,变动不灵活,只能作一些简单的队形变化, 

    远不及中国阵法的多变与灵活。春秋时代的车阵,战国时代的步兵阵, 

    都能因敌因地而布成不同的阵形,如步兵阵,即有方阵、圆阵、疏阵、 

    数阵、雁行阵、钩行阵、玄襄之阵等达8种之多。从整个阵形变化来看, 

    可谓千变万化、“兵无常形”。相比之下,西方的任何方阵,均显得呆 

    板,而灵活性,变化性则是中国军阵的一大特色。 



                                 5。军事著作比较 



         古代各国的军事著作,大都经历了从史诗、史书到独立兵书出现的 

    过程。本时期出现了不少军事著作,如古希腊的《历史》、《伯罗奔尼 

    撒战争史》、《长征记》,古代印度的《政事论》,中国先秦兵家的兵 

    书及诸子论兵著述等。但只有中国的兵书完全从史书中脱颖而出,呈现 

     出成熟状态,而其他国家的军事著作,仍然孕育在史书或政论之类的母 

    胎内。由于成熟程度的不同,使得中外兵书具有不同的恃点。从著作结 

    构分析,中国兵书严格按照军事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要求确立结构,划 

    分篇章,如《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各有主题,却又浑然一体;古希 

    腊的兵书,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多以记史的形式,综合地反映当时的 

    军事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在内容上,中国兵书重视兵学体系的构建, 

    重点阐述战争观、战争谋略、战术运用、建军治军等军事规律,重道(规 

    律)尚谋,如 《孙子兵法》,“仅十三篇,而用兵之法悉备”,形成一 

    个严密的体系;而古希腊的军事著作,更注重战争进程、具体战木以及 

    军事技术。在叙述方式上,中国兵书是“舍事而言理”,从理论层次上 

    探讨战争的准备、战略计划的制订、战争战役的组织、战术手段的运用 

    等用兵之法;希腊兵书正相反,它是“舍理而言事”,往往采用记实的 

    方式,津津乐道于具体的战争进程、战役的详细过程,而有关战争的理 

    性认识,仅零星点缀其间,尚未升华为理论。在论证方法上,中国兵书 

    是高度提炼的理论著作,为了阐述军事原则,除使用一些含义界限清楚 

    的军事范畴如攻守、胜负、伏、退等术语外,也大量借用没有明确界定 

    的哲学术语,如“势”、“虚实”、“奇正”、“阴阳”等对偶性范畴, 

    这就使中国兵书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哲学气息强;古希腊一 

    直被认为是思辩哲学的发源地,但当时人们却未能用这种方法来总结军 

           ① 

    事规律 。古代印度的《政事论》缺乏的也是哲学思辩。《政事论》是本 

    时期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唯一勉强可称为兵书的著作,它比古希腊的军事 

    著作成熟,却并非严格的兵书,除军事外,还广泛论及政治、经济、外 



① 参见刘庆《〈孙子〉与古希腊、罗马军事著作的比较》,《管子学刊》1991 年2 期。 


… Page 109…

    交、法律等内容,其论述的主题是治国安邦之策,而军事仅占其中一小 

    部分。从这一部分来看,既有广泛的战略内容(如外交、综合国力论), 

    也详述各种具体的战术,更有大量的记实成份,如孔雀王朝的军事体制 

    和各种军械的记载。这就使其内容既不同于希腊的军事史著,也与中国 

    纯粹的兵书大异其旨。在论证方法上,它过于直观、具体,理论色彩不 

    浓,缺乏思辩性。从某种角度讲,它只是某种军事条令或说明书一类的 

    书籍。中外兵书虽然各有其局限性,但总体来看,中国兵书更趋成熟, 

    理论色彩浓,更趋哲理化,因而具有时代超越性,能垂诸久远,影响后 

    世;而他国的军事著述,则更趋具体、实用,处于不成熟或半成熟状态, 

    缺乏思辩性、哲理性,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6。中外战争的共同原则 



         古代中期,各国军事虽然存在着种种差异,但也呈现出一些共同性 

    的原则。这里,我们从制约战争的一些共同性因素略加说明。 

              其一,国库充实是制胜之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军事行 

    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战争持续时间的日益延长,各国先后都认识到了发 

    展经济、充实国库的重要性。古代印度的“国家七要素说”,中国的“国 

    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辩证思想,伯里克利关于“金 

    钱就是雅典的力量”的演说等,都是从理论层次上对战略后勤的自觉认 

    识。在实践上,各国亦依此而行。波斯“特别注意农业和战术,认为这 

                                    ① 

    是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 ;马其顿和亚述,虽不太注重农业生产, 

    却也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都使用取粮于敌的办法来维持战争,亚历山 

    大东征,仅在苏萨和埃克巴坦那两城所得黄金即达5578。5万英镑;至于 

    大行军国主义的亚述,更是以掠夺他国为务。中国战国七雄均重视发展 

    经济,皆能“粟支数载”、“粟如丘山”;秦国之所以能最终统一六国, 

    大半要归功于它实行经济改革,取天府之国的资源为己用,有强大的经 

    济后盾。国库的充实不仅保障了战争的有利进行,也是进行战略决策的 

    重要依据,这一点,在战国七雄相互兼并以及雅典与斯巴达的争霸战争 

     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其二,改革是强国之路。本时期各国,凡能成就霸业者,无不 

    吸取他国成果,实行改革。亚述崛起于西亚,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提格 

    拉特·帕拉沙尔的改革;大流士一世的改革,使波斯帝国地跨三洲;亚 

    历山大所以征服西亚,在于他能吸收希腊兵法,创新马其顿方阵这一卓 

    越战术;汉尼拔吸收希腊成果,改革阵法,致使能纵横意大利16载,所 

     向无敌;罗马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它不断改进步兵战术,使其三 

    线军阵成为西方冷兵器时代的优秀战术之一,并能以极大毅力,向毫无 

    所知的海洋进军,使用新的海战技术,使自己成为海上强国,故能打败 

    迦太基,最终称霸地中海世界。在中国,战国七雄都曾变法强兵,致使 

    战争激烈,相持不下,但终因秦国变法彻底,历代坚持,使其具有源源 

    不断的军事潜力,逐渐取得优势。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证明,改革对战 

    争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 色诺芬: 《经济论·雅典的雅入》,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3 页。 


… Page 110…

          其三,在本时期,宗教与迷信活动对战争起着不同程度的牵制作用。 

    在地中海世界,这一作用显得更为巨大。亚述诸王素以嗜血著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