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即士气是制胜之本;为将者,应当鼓舞士兵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应当有高尚的志气,“使士兵觉得他们有责任跟随他去赴汤蹈火”、“立
功扬名”。在西方历史上,他可能是第一位提出“因粮于敌”战略的学
者,认为“从敌方弄到给养”非常重要,而且“在战争时期,武装起来
①
去寻找粮食,往往比用农具采集食粮更为可靠” 。其《长征记》一书提
出了许多具体战术的实际运用,诸如夺山取道,宜佯攻正面,侧翼取之;
面对强敌,应善使阵法,横阵不克,纵队击之;遭敌而退时,应兵分两
路,明队诱敌,暗队潜行等。
色诺芬堪称一位军事理论家、战略战术家,“他的独创和发明的天
才对后来希腊兵法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一直传留到现代”,一位现代军
事科学研究者写道,“在亚历山大以前,对我们最有教益的军人毫无疑
问是色诺芬……。是他向世人指出退师的战术是怎样的,怎样指挥一支
后卫部队。 《长征记》所给我们的战术独创性胜过若干其他任何书
②
籍……。经过了二十三个世纪,还没有比《长征记》更好的军事教程”。
① 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3—17、14、65、28、66、64—65、17—18
页。
② 色诺芬: 《长征记》,英译本序言,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
… Page 27…
三、亚历山大帝国的军事
正当希腊城邦陷于危机、内争不休时,地处北部边陲蛮荒之地的马
其顿崛起。公元前4世纪中期,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
执政,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在底比斯方阵基础上,创造了马其
顿方阵这一古代世界最为优秀的战术,随即争雄希腊,经公元前338年
①
喀罗尼亚一战,大破希腊联军,“敲响了独立城邦的丧钟”,成为希腊
世界的霸主。翌年,腓力二世召开全希腊会议 (仅斯巴达缺席),以解
放所有在亚洲的希腊城邦为由,号召希腊各邦对波斯进行“神速而幸运
的战争”。但公元前336年秋,正当他准备东征时,在其女儿的婚礼上
被刺杀。其子亚历山大继位(公元前336—前323),承希腊军事技术之
利器,奋其父之事业,自公元前334年始,东征波斯,经格拉尼库、伊
苏斯、高加米拉、海达斯皮斯四大战役,不仅消灭波斯帝国,还将战火
烧到印度西北部,在东地中海世界建立了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演出
了希腊世界最为辉煌的一幕。
1。马其顿的军制、装备与战术
马其顿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其兵役制虽有兵民合一的性质,却与希
腊的公民兵制有所不同。在腓力二世时,已有一支步兵3万、骑兵3000
的常备军,步兵基本由农民组成,骑兵由贵族充任。征兵以区为单位,
每区为一军事单位,提供步兵1个小方阵 (4093人)、骑兵1个连 (64
人)。全国据此划分为6个提供步兵的区和16个提供骑兵的区。
马其顿军队主要由步、骑两兵种构成。步兵主要用于拼杀肉搏,咬
住敌人;骑兵是主要的冲击力量,常用于进攻敌人步兵的两翼或迂回包
围,实行决定性的打击。在希腊历史上,雅典、斯巴达等邦曾有少量骑
兵,但作用甚微,只有马其顿首次将之作为一正规兵种与首要的制胜力
量。马其顿步兵分重装、轻装和中装三种。重装步兵又称方阵兵,是列
阵的主力,其武器是短剑和16英尺长的长矛,防护装备有头盔与较大的
盾牌;轻装步兵由贫农和附属部落 (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提供,其
兵器为弓箭、投石器和标枪,他们仍担当其传统职责:两军对阵时,列
于阵前,作预备攻击;中装步兵由希腊轻盾步兵演变而来,雅典最早创
建轻盾兵,公元前426年,其步兵方阵被埃托利亚的标枪队打败,于是
训练了一支轻盾兵,他们受过快速作战训练,穿棉胎或皮质的短衣,持
标枪、刀剑、小圆盾,曾于公元前390年一战全歼斯巴达1个联队,足
见威力。马其顿继承了此兵种,持14英尺长矛,右臂带一轻型盾牌,着
胫甲和皮袄,作战时布置于右翼骑兵与重装步兵方阵之间,起连结作用,
这样,中间方阵就如一堵运动迟缓的墙,右边是一扇运动迅速的门,而
轻盾兵则如一个铰链,十分重要,当整个阵势呈斜形进攻时,若无此铰
链,骑兵与方阵间必然中断,予敌以可乘之机。此外,还有投矛兵等。
马其顿骑兵也分重装、中装、轻装三种。重装骑兵是主要打击力量,
着盔甲,持长矛、佩长剑或弯刀,马有铁甲护头。中装骑兵的装备与战
① '美'小戴维·佐克等:《简明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12 页。
… Page 28…
法不详,可能是一种辅助性兵种;轻装骑兵的武器为弓箭、短矛、投枪,
但无防护装备,战斗中起着保护方阵两翼与后部的作用。当时,骑兵无
马镫、马掌,也无马鞍,只有马披或坐垫,但却是起决定作用的兵种。
至亚历山大东征时,除上述诸兵种外,还有攻城兵、工兵、医疗队
以及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支后勤保障部队。其指挥系统亦较齐全,虽然所
有战斗兵种和勤务部队悉由亚历山大亲自指挥,但却有一个参谋组织辅
助他,其中有秘书、日记记录员、国王计划保管员、测量员、战史家、
随军预言家等。故有的学者说,“亚历山大所继承的军队,是古代最精
①
良的军队,是有史以来配备最齐全的军队”。在军事技术方面,当时已
发明了用于攻城的投石器木塔和云梯,用于渡河的以兽皮装谷壳密缝而
成的简便皮筏,以及穿透力极强、射程较远的弹弓等。至希腊化时代初
期,军事技术有所进展,投射武器有弩,此为一种带机架的弓箭,箭长
44—185厘米,重达1。5公斤,射程可达三四百米:还有一种能自动装箭
的弩。炮有三种,能准确投射小型石核和标枪的弩炮;投射石块、石核
或铅核的重投掷机械木炮;以及石弩。石核一般为3。5公斤,重者达70
公斤,射程300—500米。攻城器械方面,主要有破城槌、攻城吊车以及
体积大、能活动的攻城塔等。三列桨舰被四列桨、五列桨舰所取代,大
的战舰上设有战斗塔,塔上有投射机械。
马其顿步、骑兵的主要战术是密集纵深的重装方阵,即马其顿方阵。
大方阵由1。6万—1。8万人组成,纵深有8、10、12、16乃至24列不等,
因敌因地而变化。至亚历山大时代,方阵有所改进,整个阵势由两个大
方阵组成,人数在3万以上。一重装步兵方阵16384人,纵深16横列,
每列1024人,正面长约1公里。方阵的组织较为严密,其基层单位是洛
考斯,即方阵的1个纵列,16人,有一指挥官;16个洛考斯 (16×l6)
组成一个小战术单位辛塔哥马,共256人;16个辛塔哥马组成1个小方
阵(16×256),共4096人;4个小方阵组成1个大方阵 (4×4096),
共16384人。此为重装步兵方阵的组织结构。两个大方阵既可前后排列,
也可左右排列。中装骑兵的最小单位是连,64人;8连为1营,512人;
8个营组成1个大的中装骑兵团,共4096人。重装骑兵的组织可能与此
相似,它们“在攻击时采用各种队形:横队,普通的长方形纵队,菱形
①
或楔形纵队” 。整个方阵的打击重点在右翼,由中装步兵、国王的骑卫
队和步卫队,以及重装骑兵组成;中央是重装步兵方阵,左翼由轻装步
兵与同盟者骑兵组成。大部分轻装步兵和轻装骑兵置于战线前方,负责
打击敌方的战象或战车;有时布置一部分轻装步、骑兵于方阵之后,形
成第二线,另一部分则保卫辎重和营垒。诸兵种配合成阵,更具机动性。
重装步兵方阵的前6排士兵平持长矛,后10排斜持长矛。进攻方向
可按前后左右灵活更换,整个阵势也可因敌因地而变队形;如敌包抄,
则拉长成凸形;如包抄敌人,则突出两翼成凹形;既可变为不封闭的楔
形或箭头形,也可收缩成“盾牌挨盾牌”的高度密集形,用以突破敌阵。
因其变化灵活,兼盾坚如铁墙,矛密似刺猬,故成为西方冷兵器时代最
为成功的战术之一。
① 小戴维·佐克等:《简明战争史》,第13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第17 页。
… Page 29…
2。亚历山大东征
(1)东征的目的
希波战争在希腊世界与波斯帝国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虽然此战
后的百余年间,双方并未公开大战,但都伺机插手对方事务,如希腊内
战期间,波斯以调停人的身份捞了不少好处,希腊雇佣兵也曾干预波斯
王位之争,因此,对立情绪并未消除,反而越演越深。希腊久存报复之
心,却始终为内争所苦,无力外伐。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正是利用了这
一点,在征服希腊后,号召进攻西亚,于是成为希腊人心目中的复仇天
使。但亚历山大东征,其目的不仅是夺取一个波斯帝国,且有其更庞大
的计划,他有一句名言:“一个有志之士的奋斗是不应当划出一条什么
① ②
界线的” ,他是“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以征服世界为己任。这
个世界没有边际,不只是西亚、非洲,也不只是印度、西欧,甚至连中
国和英国也要囊括在内,他说,“把中国海岸作为希腊的天然边界,也
是很可能的。这样一来,我的马其顿的强大与安全就将得到永久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