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天地之和也”!乐德既是当时贵族子弟的自我修养,又是他们施行社 

会教化的内容。西周的乐德教育开创了中国中和为美的伦理观和审美 

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B。乐语教育 

     根据《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乐语教育包括兴、道、讽、诵、 

言、语几方面的教学:所谓“兴”,就是比喻;“道”,就是借古证今 

进行启发诱导;“讽”,就是读书背文;“诵”,就是歌咏吟诵,配乐 

赋诗;“言”,指“发端”的言辞;“语”,指答述的言辞。“兴”和 

 “道”是关于阅读和写作知识的教育;“讽”和“诵”,主要是指诗歌 

教学;“言”和“语”,在周代是两类文章体裁,近于后来的作文教学。 

     西周诗歌已很发达,当时的诗歌供演唱用。演唱时还要配以演奏, 

做到两相成趣。诗歌演唱是当时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为贵族甚 

至庶人必备的文化修养。所以,乐语之教在西周受到重视。 

     C。乐舞教育 

     周代的乐舞教育既教大舞,又教小舞。大舞是歌颂黄帝、尧、舜、 

禹、汤、文王、武王等功德的史诗性乐舞;小舞是周统治者制定的六种 

祭祀舞蹈。大舞与小舞由大司乐和乐师教授,为周代国学中的必修课程。 


… Page 53…

    乐舞具有寓多种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的特点,可以起到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的作用。 



          (2)射御教育 

         原始社会末期以来,军事斗争十分激烈。到了奴隶社会,一般部落 

    氏族都拥有庞大的军队,以便对外征伐掠夺,对内镇压奴隶。掌握“射” 

    与“御”的技能是奴隶社会武士必备的条件。学校一产生,培养武士的 

    射御之教就被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夏代学校的射御之教就十分发 

    达,不过只有文献记载,尚无考古发现。商代的射御之教,既有文献记 

    载,又有文物可考。 

         到了西周初期,由于政权刚刚建立,立足未稳,仍需要加强军事实 

    力,以镇压新征服的氏族和奴隶的反抗。因此,西周王朝初期学校教育 

    的主要内容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保卫社稷的武士。据《礼 

    记·射义》记载,周天子选择诸侯、卿、大夫、士的办法就是试射。诸 

    侯每年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合格者才能参与祭典。在选拔 

    过程中,在德行与其他技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则以射箭技术的高低作 

    为中选与否的条件。据《礼记·内则》记载,13岁或15岁以上的男孩就 

    要“学射御”;《国语·周语上》又说,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士,则是“三 

    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驶马车。射箭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本领。 

     当时的武器以兵车为主,作战以车战为主,驾御兵车作战的技能十分重 

    要,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因此,当时统治者十分重视射御教育。西周的 

    国学与乡学都设有射御之教。国学习射之处,陆上有“射卢”和“宣■”; 

    水上有“辟雍”和“泮宫”。乡学中的“序”也以习射为主。据古籍记 

    载,御的训练方法有5种,称为“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 

    舞交衢、逐禽左,并对每种方法都规定了具体严格的要求。 

         西周的射御还很注重道德教育,这主要表现为射御必须尊礼。所谓 

    尊礼,一方面在形式上要合于礼节,一方面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训练目 

    的和志向。在尊礼思想的指导下,西周王朝创制了“礼射”制度。 



          (3)书、数教育 

         书教,就是识字和书写教学。汉字到殷商时代已进入成熟阶段,识 

    字学书也就成了当时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已出土的甲骨文,以及郭沫 

    若、郭宝钧和陈梦家等人的考释,断定商代确有教字、习字的“书学”。 

         据《礼记·内则》的记载,西周时期的书学是:“十年出就外傅, 

    居宿于外,学书计。”这是说儿童长至10岁有一定生活能力时,就要出 

    门投师学习识字与算术。 

         数教,是关于数字和计算方法的教学。数,在古代是与术相联系的, 

    故称数术,简称数。今天所说的数学,古时则称为“算”,是数术之一 

    种。 

         商代教育从属于宗教,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数术,就成为商代教育 

                                                      ① 

    不可缺少的内容,故有“象,象也。筮,数也”的说法。在近年来对八 



① 《左传·僖公十五年》。 


… Page 54…

卦探源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商、周之际的八卦数字符号。这说明商人学 

筮必习数。另外,商代关于数的教学还包括各种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 

例如阴阳吉凶、干支记日、数卜、观风告朔等。 

     到了西周时期,关于数的教学更为系统、规范。《礼记·内则》曰: 

 “六年教之以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学书 

计。”这就是说,对6岁儿童就教他们数数和东西南北的名称;对9岁 

儿童就教他们学“数日”,就是学习天干地支记日法;10岁儿童就应该 

离家找老师学书计了。在教儿童“数日”的知识中,还包括天文、历法, 

特别是历数方面的内容。 

     10岁儿童所学“书计”中的“计”是指什么呢?李俨、杜石然所著 

 《中国古代数学简史》(上册)认为“是指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周 

礼·地官》记载,西周设有“司会”,专管全国统计计算工作。据考察: 

西周“六艺”中数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十进制的文字记数方法;学 

习计算方法以及与当时民生日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4)“六艺”教育的特点 

     ①文武并重 

     在“六艺”教育中,礼、乐、书、数为文,射、御为武,所以我们 

说“六艺”教育是文武并重。西周统治者鉴于夏、商衰败灭亡的教训, 

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以求“文治”。但是,由于西周是以小邦战胜 

大邦而立国的,为保持稳定,特别是在建国初期,必须借助武力以巩固 

其统治地位,所以又很重视“武功”。根据《说苑·君道》所载,周成 

王曾告诫治理鲁地的伯禽说:“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 

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在西周统治者这种文武兼施国策的 

影响下,当时的学校也实施文武并重的教育。 

     ②诸育兼备 

     在“六艺”教育中,包含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种教育因素, 

具体说,礼、乐之教侧重于德育;书、数之教侧重于智育;射、御则是 

习武健身之教,自然含有体育的意义;礼、乐、射、御之教重于形象教 

育,固内含美育。这里以乐教为例,说明“六艺”教育的美育问题。乐 

德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认识;乐舞、乐语则侧重于艺术训练,不 

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在提高学生审美认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在审美 

实践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六艺”教育具有诸 

育兼备、相辅相成的特点。 

     ③知能并进 

      “六艺”教育不仅是文武并重、诸育兼备的教育,而且是知能并进 

的教育。所谓“六艺”教育,就是六种艺能的学习,说明在夏、商、西 

周时期人们已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了。例如,在礼的 

教育之中,不仅要求学生懂得“君臣之义”与“长幼之序”等的道理, 

而且要让学生“演礼”,使他们的行为举止合乎各种礼节的要求。这种 

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的教育,对于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很 

有好处。在乐教、射教、御教、书教和数教中,更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十分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锻炼。这都体现了“六 

艺”教育知能并进的特点。 


… Page 55…

                                 4。周公的教育思想 



          (1)周公生平 

         周公,姓姬,名旦,谥文公,生卒年不详。西周初年政治家,中国 

    教育政策和国学制度的奠基者。他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胞弟,周成 

     王之叔,故又称叔旦。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歧山北),又因他曾为太 

     师,系“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故称为周公。他曾辅助武 

     王伐纣灭商,成为周朝开国功臣,深受武王器重。据传武王灭商后大约 

     两年左右病逝,其子姬诵年幼继位 (周成王),威不压众,由他摄政, 

    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还勾结商纣王之子武庚乘机发动叛乱。周 

    公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不畏人言。“继文王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 

              ① 

    下之政” 。周公首先做好安定内部的工作,然后毅然出师东征,诛灭了 

    武庚,杀死管叔,流放蔡叔。又经过三年奋战,平定了东方诸国的叛乱。 

     平叛以后,继续在全国实行分封,并营建洛邑 (今河南洛阳),将其作 

    为统治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成为西周 

     王朝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至于说到周公的功绩,《尚书大传》有个精辟 

     的概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 

    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这个概括除时间先后略有出入以外, 

    所列事实大致可信。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作为这一时期主要标志的井田 

     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都成于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 

     典章制度,即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和国学等各项制度,以商代灭亡和 

     管叔、蔡叔等武装反叛为鉴,特别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 

    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提出“有孝有德”、“明德配天”、“明 

    德慎刑”、“力农无逸”等主张。其言行见于《尚书》中的《大诰》、 

      《多士》、《无逸》、《立政》等文献之中。他对西周政权的建立和巩 

     固,对西周一代思想的形成起过重大作用。孔子十分推崇周公,向往周 

                                               ① 

    公的事业,多次赞叹“周公之才之美”。孟子称周公为“古圣人”,并 

    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唐代韩愈提出尧、舜、禹、汤、 

     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总之,中国常以周孔并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