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艺术史-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墓的传统,北卫城多座金字塔式台庙建筑之下都有王族墓葬,这是从奥尔梅 

克传来的台庙建筑形式的一大发展。就近年发掘所得而言,可知北卫城中编 

号为5D—34的台庙下的10号墓为“蜷鼻”王之陵,5D—33台庙下的48号 

庙则为“暴风雨天”王之陵。 

     北卫城的整体规划与台庙形制,成为日后玛雅建筑遵循的典范。大约从 

公元前2世纪起,蒂卡尔统治者便不断在此垒台筑庙,到公元250年已很有 

规模。它的布局是在一高出地面数米的台地上座北朝南构成接近方形的卫城 

地面,卫城之南有一大广场 (现称中央广场),广场之南为王宫(现称中央 

卫城)。北卫城本身东西两边各筑一列3座台庙,中央筑前后两座较大的台 

庙,后来又于卫城连接广场的前沿建一排大小不等的台庙,各座台庙之间可 

能树立众多的纪念石碑。从建筑艺术上看,这时的台庙皆用方整的石块砌筑 


… Page 100…

  外部 (内核为土石填充),墓室及厅堂屋顶则以叠涩砌成,在玛雅建筑中都 

  是首创。台庙形制的最大变化是坡度趋向陡直,与奥尔梅克和特奥蒂瓦坎一 

  系的平缓完全异趣,且四周坡度不一,背面的坡度最陡,往往在70°以上, 

  前坡设置的阶梯则略为延伸,因此坡度较缓,但也在60°以上。台庙顶上的 

  神殿皆用叠涩屋顶,但门上大楣仍多用木材,墙面和木楣都有丰富的浮雕。 

  殿顶还特立一块高大的梳状屏板,通体刻以美洲虎和蛇组成的龙纹图案和其 

  他神像,后期还刻国王座像、立像之类。这些浮雕及神殿、坟墓中的壁画已 

  全都毁损,但从残存的一鳞半爪中仍可看到它们如同建筑那样具有高度的水 

  平。也正因为这样,通常所谓的玛雅艺术便主要从古典后期的蒂卡尔、以及 

  后期大邦如帕伦克、科潘和后古典期大邦奇钦伊查、乌斯马尔等获得。 

       有关上述诸王的几件玉石和碑石雕刻,保存却较完好,可以提供古典初 

  期玛雅艺术发展的珍贵信息。其中最早的一件是属于“美洲虎爪”王的“莱 

  登雕板”,它在19世纪时便传入荷兰,现藏于莱登城博物馆,故得此名。这 

  是一块玉石雕刻的长方形而有圆角的薄板,有点像中国的玉笏,同样是一种 

  具有隆重意义的礼器。据说它来自危地马拉东部蒙塔古阿河三角洲一带,可 

  能是蒂卡尔王赠送当地统治者之物。它的正面刻一侧身而立的祭司——国王 

  之像,头上照例有一大串美洲虎头构成的龙形头饰,全身和手足也戴满各类 

  神圣象征之物;背面则是一行象形文字铭刻,中有约当公元320年的纪年。 

  撇开那些奇形怪状的装饰物,就可看到国王的侧面脸部和身躯四肢的表现都 

  很逼真,线条也流畅优美。在他的脚边,横刻一匐伏于地之人,比例小得多, 

  双手捆缚、头扭转而两脚向上摆动。原来此人可能是被国王踏在脚下的,但 

  为表现完整的双脚,艺术家就把它置于脚后,远近关系交代得很清楚,可见 

  艺术家的功力。据中国学者研究,此小人恐非通常所谓的被镇邪魔,而是表 

                                                      ① 

  现奴隶、牺牲者或被压迫的一般劳动群众的形象 。这个小人的形象着墨不 

  多,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真实生动的体形,连同整个雕板(甚至包括那些象形 

  文字的刻画)行云流水般优雅的线条,不难看出玛雅艺术的风格至此已告成 

  熟。 

       蒂卡尔的4号石碑经考证已可确定为“蜷鼻”王之物,它是此王于378 

  年登基时的纪念碑,也是正面刻国王之像、背面刻长串象形文字铭文。不同 

  的是,在此以前所有循奥尔梅克一系的早期玛雅碑石雕刻都把人像以侧面表 

  现,此碑却破天荒地用正面表现国王,据考这是从特奥蒂瓦坎传来的新样式。 

  原来蜷鼻王是出身卡米纳尔胡尤的王子,而卡米纳尔胡尤此时与特奥蒂瓦坎 

  关系密切(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特奥蒂瓦坎的附属国),蜷鼻王能在蒂卡尔践 

  位可能就与特奥蒂瓦坎的支持有关,所以他登基时一反旧制而采用正面表 

  现,其装饰神像中也有来自特奥蒂瓦坎的特拉洛克神 (玉米和雨水之神)。 

  此碑的风格比较粗犷,正面脸型端庄威严,为玛雅艺术的优雅风格带来异彩。 

  属于“暴风雨天”王的蒂卡尔31号碑则是古典初期最重要的艺术文物,它是 

  近年考古发掘整理王陵神庙时在地下发现的,原来它应竖立于北卫城地面之 

  上,可能在后代国王增修台庙时才把它放入内核,正好位于“暴风雨天”王 

  陵墓上方,出土时它尚相当完整,弥足珍贵。此碑仍在正背面刻王像和铭文, 

  雕制极精,铭文分8行每行24字,刻长篇象形文字的铭文,字体之美文字之 

  多在古典初期文物中均属第一。国王的形象已不像“蜷鼻”王那样以正面表 



① 陈荣豪:《拉丁美洲古代美术》,第47 页。 


… Page 101…

示而回到侧面的惯例,似乎表明他比其外国入赘的父王更重视恢复玛雅固有 

的传统;另一方面,在此碑的左右两边壁上,仍刻有特奥蒂瓦坎装束的武士 

像,但不以正面而以侧面表示,似乎又表明他不放松与特奥蒂瓦坎的结盟关 

系。此碑线条一如莱登雕板的流畅,并更为精细完密,王的面部有强烈的个 

性特征,雕刻技艺已发展到古典初期的最高水平。惟此时碑石雕像以线刻为 

主,尚有一定的古拙气质,到古典后期,科潘、帕伦克和皮德拉斯·尼格拉 

斯等地又发展了立体造型相当突出的碑石浮雕,技艺可与欧洲的希腊相比, 

再加上玛雅文化在数学、天文历算等方面的成就,遂为玛雅赢得“美洲希腊” 

的美誉。 

     前面多次提到的特奥蒂瓦坎,这时是墨西哥地区最大的文化和艺术中 

心。其地位于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48公里,在奥尔梅克文化时期,它 

是集中墨西哥谷地生产的黑曜石运往奥尔梅克的重镇,约在公元前200年建 

国自立,到公元150至500年间,城内已有125000居民,面积达20平方公 

里,住宅群约2000座,还有大市场及繁荣的工商业区,其中黑曜石工具作坊 

达400间,贸易网包括整个墨西哥地区和玛雅诸邦,尤其和卡米纳尔胡尤、 

蒂卡尔关系密切。特奥蒂瓦坎国家的特点就是它不仅有强大的带宗教性质的 

王权,工商业经济还比较发达,从事广泛的国际贸易。因此它的城市建筑不 

仅以宗教台庙为中心,工商行业的街坊布局和住宅民居形制也很值得研究。 

当然,在遗址上看,最宏伟的仍是它的台庙,尤其是那座“太阳金字塔”, 

几乎已成家喻户晓的美洲最著名的古迹。这座台庙位于城中央贯穿南北的一 

条典仪大道的东面,正对大道北端的是较它略小的“月亮金字塔”,大道南 

端东侧又有一座供奉雨神和玉米神的“魁扎尔科亚特尔金字塔”。在它们周 

围,又有数以百计的更小些的金字塔式台庙。这条大道不像一般美洲古城的 

长堤通道高出地面,反而深陷数米,被称为“死神之街”,似乎和整个圣域 

的宗教崇拜有关。现存的“太阳金字塔”台基每边长205米,高64米,分五 

层,前有阶梯登临,但台顶神殿已无迹可寻。从形制看,它是奥尔梅克台庙 

的嫡传,坡度更见平缓,而它的每边长205米的面积更是同类建筑之冠。以 

死神之街为中轴,还有四通八达的街道分布全城,其中靠近太阳、月亮两座 

金字塔的街区是统治阶级居住,遗存有“农业宫”、“蝴蝶宫”等宫室结构 

 (以其壁画残迹命名),它们也近似于奥尔梅克的庭院式住宅建筑,一般只 

盖单层,方柱而平板,柱、壁和檐部都施彩画和浮雕。此外,特奥蒂瓦坎还 

有丰富的陶器和玉器制作。特奥蒂瓦坎艺术的一大特色,便是前述的喜用正 

面表现人物、尤其是正面头像,无论神、人皆循比例,当然,同时也还有侧 

面人像的表现。正面表现和更高度的程式化为特奥蒂瓦坎艺术带来严正近乎 

呆板的风格,较之玛雅艺术可谓端庄有余而优雅不足,但对于中美洲各地的 

影响却很大。在古代后期太阳金字塔和死神之街的布局已经形成,各项建筑 

则在6、7世纪不断翻修扩建。一般而言,特奥蒂瓦坎现存艺术文物也主要来 

自6、7世纪,这时是它的文化和艺术的极盛期。 

     墨西哥地区的另一古代文化和艺术中心是阿尔万山(亦译蒙特阿尔万), 

位于墨西哥南部名城瓦哈卡郊外。它也是很早就与奥尔梅克文化建立联系, 

到公元1世纪逐渐发展为一大宗教和文化中心。阿尔万山的遗址按名思义即 

知是建于山顶,它占地约4平方公里,中心广场周围建有台庙、用作宗教仪 

式的球赛场和作天文观测的建筑。此地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就和奥尔梅克共 

同开创了象形文字和数字体系,因此在文化发展上位居中美洲的前列,但它 


… Page 102…

的城市不如特奥蒂瓦坎那样发达,始终以一宗教崇拜圣地著称。古典初期的 

阿尔万艺术也以宗教色彩浓厚为其特色,风格则以玲珑精巧见长。它的台庙 

规模不大,却规整完美,台庙的层级壁面还砌成图案花纹,更属独创。以阿 

尔万山为中心的瓦哈卡地区的陶器也以造型奇特(因多依附宗教含义)和工 

艺精巧著称,它们后来发展为中世纪的萨波特克艺术,是古代墨西哥艺术中 

重要的一支。 


… Page 103…

                           3。查文艺术及其后继 



     南美洲的古代印第安艺术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山区一带,故又有安第斯艺 

术之称。它的最早代表是查文文化,约发生于公元前1500年而结束于公元前 

300年,无论在年代久远和影响巨大方面,它都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文化有 

旗鼓相当之处。 

     查文文化得名于它的主要遗址查文·德·万塔尔,其地在今秘鲁首都利 

马以北270公里,是海拔3180米的高原。这儿从公元前1500年起开始有农 

业村落并形成宗教崇拜中心,约在公元前1000年建立神庙,奠定自成一体的 

查文艺术风格,公元前8—5世纪是其盛期,查文风格影响及于秘鲁高原广大 

地区,甚至沿海一带。这个高原地区的宗教中心,崇拜的神物及其艺术形象 

却有许多是来自热带丛林的,美洲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其他还有鹰、蟒、 

鳄鱼之属,表明查文文化有比较神秘的外来因素。其艺术造型也像奥尔梅克 

文化那样以叠■架屋的繁冗堆砌奇形怪状的神兽纹样,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它 

们同我国的殷商文化有联系(对于奥尔梅克的“饕餮”式美洲虎面具和“龙” 

形图案,也有学者作类似推测)。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