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政治史-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联盟内。1990年2月,在西德外长根舍的建议下,两德和四大国开始 

举行讨论德国统一外部问题的外长会议,即所谓“2+5会议。经过数次会 

议和频繁的磋商,苏联不得不再次退让:承认统一的德国可以自主决定 


… Page 112…

属于哪个联盟,即承认德国将成为北约成员;承诺苏军将撤离东德。西 

德同意裁军40%,并向苏联提供撤军所需的各项费用。1990年9月12 

日两德和四大国外长在莫斯科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解决 

了德国统一的外部问题。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四大国同时结束在德国的权利和责 

任。这意味着战后对德国的“占领状态”正式结束,德国作为“战败国” 

应承担的义务正式终结,战后欧洲悬而未决的问题最终获得解决。此后 

不久,德国与苏联签订建立睦邻、伙伴和合作关系的条约,与波兰签订 

确认既有边界的条约。1994年原驻德苏军全部撤回俄罗斯,西方三大国 

军队撤离西柏林。 



      (4)从苏联到独联体 

     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以后,苏联的国际地位和 

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力急剧下降。从1990年至1991年上半年,苏联的国 

内局势进一步演变,主要面临政治、经济和联盟关系三方面的问题。 

     在政治方面。各种倾向的政治组织继续发展,国内政治力量进一步 

分化和组合;苏共党内和社会上的意见分歧更加尖锐,出现了明显的“激 

进派”和“保守派”,他们日益公开地从不同的方向反对戈尔巴乔夫; 

苏共的地位迅速下降,对国内局势的控制能力逐渐削弱。1990年2月苏 

共中央全会认为,苏共不能永远垄断权力,多党制在苏联事实上已经存 

在。3月举行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取消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作 

用的条款,设立苏联总统职务并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总统。这表明政权结 

构进一步加强,苏联最高权力的重心正式由苏共中央转移到国家权力机 

关。5月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标志着正在形成一个掌握 

重要地方政权的激进反对派中心,而中央政权的权威急剧下降。7月苏共 

举行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通过“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 

领性声明。大会期间,叶利钦等一批激进派人士退出苏共,利加乔夫等 

一些保守派人士离开苏共中央。在此前后,还有一些苏共和苏联领导人 

离开领导层。这表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形成的、与其一同启动 

并推进了变革进程的领导核心已经彻底分化。此后,大批各界人士陆续 

退出苏共,苏共的影响进一步下降;各种其他政治势力显著增强并日趋 

活跃;中央和各级地方权力机关的权威都被严重削弱,人们广泛谈论发 

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戈尔巴乔夫竭力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周旋,迅速 

丧失驾驭国内政局的能力。 

     在经济方面。生产全面下降,通货膨胀加剧,形势日趋严峻。1990 

年上半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建立“可调节的市场经济”;通过立法承认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结束了国有制的垄断地位。然而,如何向市场经 

济过渡的问题并未解决。5月雷日科夫政府提出的5年内实现过渡的方案 

搁浅。7月经济学家沙塔林和亚夫林斯基等人在叶利钦支持下提出在500 

天内实现过渡的激进方案。9月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在戈尔巴乔夫支持下 

提出折中方案。10月最高苏维埃通过工业企业逐步实现非国有化、商业 

等企业迅速实现私有化、建立混合经济结构等原则,但仍未解决具体实 

施的问题,从1991年春季开始酝酿新的经济变革方案。在戈尔巴乔夫认 

可下,亚夫林斯基与美国哈佛大学一批经济学家一起提出名为“希望协 


… Page 113…

定”的方案,内容是在西方国家的援助下,在几年内分阶段实现向市场 

经济过渡。7月戈尔巴乔夫获准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后与七国首脑会晤, 

并提出与希望协定类似的变革方案。西方国家对此表示赞赏,却未承诺 

具体的援助。由于没有制订出得到广泛拥护的经济变革方案,各项经济 

变革均无实际进展;原有经济体制又因政局动荡而迅速瘫痪,国家已无 

法控制经济,生产下降和通货膨胀的速度都不断加快。不久,政治危机 

打断了制订经济变革方案的进程。 

     在联盟关系方面。民族地区的冲突加剧,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随后也宣布独 

立。戈尔巴乔夫对立陶宛采取强硬的经济制裁措施,立陶宛被迫暂停执 

行独立文件,但仍坚持独立要求。叶利钦出任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后, 

强调俄罗斯在一切方面都将是独立的,并宣布将为俄罗斯收回主权,使 

苏联中央政权控制国内进程的能力明显削弱。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 

组织也表现出独立倾向。在苏共二十八大上,各加盟共和届党的第一书 

记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当然委员,表明苏共开始具有某种联邦党的性 

质。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制订新的联盟条约改变联盟关系,在扩大各共 

和国权力的基础上制止它们的独立倾向。1990年11月公布新联盟条约草 

案,规定除国防、外交和某些重要经济部门仍由联盟统一掌管外,其余 

主权均归各共和国所有。然而,要求独立的共和国对此并不满意。1991 

年3月就联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多数人赞成保留联盟和苏联国名。随 

后,戈尔已乔夫与叶利钦等多数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协商,确定了新联盟 

条约文本,规定大大增强各共和国的权力,大大削弱联盟中央的权力, 

并将苏联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将导致在维持联盟的 

基础上联盟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他们还商定,将于8月20日开始签署新 

联盟条约。 

     8月19日,即预定签署新联盟条约的前一天,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 

以及总理、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宣布接管国家权力,派军队进入莫斯科。戈尔巴乔夫被扣留在休假地并 

被宣布患病。他们的行动得到包括中央副总书记在内的一些苏共负责人 

和一些苏军将领的支持,遭到许多地方负责人以及许多各界人士的反 

对。叶利钦成为反对力量的核心。21日,军队撤离莫斯科;戈尔巴乔夫 

恢复职权,返回莫斯科;事变策划者被拘押。然而,事变结束后,戈尔 

巴乔夫彻底丧失了国内局势的主导权,叶利钦的影响迅速上升。在强大 

的压力下,戈尔巴乔夫在24日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 

自行解散,各地方党组织自行决定其命运。29日最高苏维埃决定暂停苏 

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9月6日苏联承认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独立。 

     1991年秋季,戈尔巴乔夫仍企图在进一步扩大共和国权力的基础上 

保持联盟的存在,与若干共和国领导人拟订了主权国家联盟条约。12月 

1日,最重要的共和国之一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人赞成独立。 

这是对联盟的最后一击。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共和 

国领导人在明斯克达成协议,决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布“作为国 

际主体和地理政治实体的苏联正在丧失其存在”。21日,除彼罗的海沿 

岸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建立独立国家 

联合体的协议书,宣布苏联将停止存在。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停止作为 


… Page 114…

苏联总统的活动。存在了69年的苏联正式解体。 

     在原苏联的范围内出现了15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独立国家。 

它们是: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独联体成员国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格鲁吉 

亚后来加入独联体。独联体设立国家元首会议和政府首脑会议等机构, 

以协调相互关系。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继承了苏联的主要国际义务。苏联部署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战略核力量分别由上述四国继承,它们承诺履行苏联 

签订的核裁军协议。苏联解体后产生的15个国家都以不同方式确立、巩 

固和加强了它们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 

     尽管苏联从80年代末起就已无力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抗衡,它 

的解体仍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在国际关系方面,这标志着以两个超级 

大国之间的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格局走向终结的过程最后完成,从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的历史时期最终结束。 


… Page 115…

                            六、走向新格局 



     随着1989年以来东欧各国发生剧烈变化和苏联解体,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支配世界40多年的两极格局彻底瓦解。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 

大的事变之一。然而,旧的世界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并未立即形 

成。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时期。旧的世界格局是在没有发生大规模 

全面战争的情况下瓦解的。这在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后几百年来 

是罕见的,是这次格局转换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格局 

转换将在较长时间内完成。普遍认为这个过程可能延续到21世纪初。 

     随着旧格局的瓦解,一些在旧格局下长期无法解决或未得到解决的 

问题随之获得解决或趋向解决,其中包括超级大国对立、两大军事集团 

对峙、大规模军备竞赛等全球性问题,以及一些地区热点问题或重要政 

治问题;一些在旧格局下被掩盖、控制、压制的问题,由于原有的制约 

因素消失或削弱而显现出来,有些问题演变为剧烈的冲突。由此造成某 

些地区局势趋向缓和,某些地区局势趋向紧张。这是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的又一重要特点。 

     旧的格局瓦解后,各种国际力量跃跃欲试,竭力争取在未来的新格 

局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它们之中既有旧格局下的重要国家,也有在新旧 

格局转换过程中新出现的国家或新兴政治力量。国家间的竞争仍在继 

续,但方式有所变化,某些新的趋向正在出现或发展。这将深刻地影响 

未来世界格局的面貌。 

     下面概略地介绍1990年以来的若干地区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及国际 

局势变化的某些趋向。 



                      1。若干地区问题与热点问题 



     在90年代前期,一些存在已久的热点地区的局势发生了某些变化。 

这些问题或由于冷战而产生,或由于其他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