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世纪阿拉伯人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是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后。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出生在麦加的一个没落贵族
家庭。他出生前已丧父,幼年丧母,因此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很早就帮人放
牧、经商。后来他和他的主人——一个富有的寡妇赫底彻结婚,从此富裕起
来。他曾经远游叙利亚和也门,接触过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40岁以后,
他宣称接受了神的启示,创立了伊斯兰教。
由于初期的伊斯兰教坚决主张仁慈、关心日常生活,而且《古兰经》虽
然规定了一神教,但伊斯兰教没有极端的排外情绪,此外,伊斯兰教反对部
落之间的流血冲突,号召所有的伊斯兰教徒——穆斯林,不分部落,不论等
级,都是兄弟。穆罕默德还反对高利贷,主张济贫、释放奴隶。因此伊斯兰
教深孚众望,很得人心,很快就在阿拉伯半岛流传开来。穆罕默德最终在麦
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并且于630年率领大军击溃了麦加的贵族,奠
定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的统治地位。
随着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阿拉伯各部落迅速统一起来。在穆罕默德生
前,阿拉伯半岛已大体统一。他的继承人艾布·伯克(称为哈里发)集宗教、
军事、政治大权于一身,继续以“圣战”的名义向外扩张。阿拉伯人征服了
中亚细亚、西班牙等地区,罗马在非洲和亚洲的领土除了小亚细亚都沦入阿
拉伯人之手,波斯帝国以及印度也由阿拉伯人统治。从8世纪起,在阿拉伯
广阔的土地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宗教和共同的文字,对中世纪阿
拉伯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750年,贵族阿布·阿拔斯用武力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中国史称黑
衣大食)。王朝最初的100年左右,由于战乱平息、政治稳定,因此经济发
达、文化昌盛,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期。
当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农业很受重视。哈里发凭借帝国
的雄厚财力和劳力大兴水利,在两河流域开凿了许多运河和干渠。政府也鼓
励农民整修农田,从事耕作。在很长一段时期中,肥沃的两河流域下游、中
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以及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等地区,水道纵横交错,灌
… Page 7…
溉便利,谷物水产丰饶,成为鱼米之乡。
发达的农业促进了阿拉伯手工业的发展。阿拉伯的丝绸棉毛纺织、刺绣、
玻璃制造、宝石工艺、造纸等都很有名。传统的商业也方兴未艾。阿拉伯商
人往来于亚、非、欧三大洲,不仅运送着东西方丰饶的物产,也传递了各大
洲发达的文化信息。
因为阿拉伯经济的发展,也由于当时的哈里发重视学术,广延人才,促
使了阿拉伯学术的兴起。阿拉伯对中世纪科学技术的重要贡献有两个方面:
一是保存并传播了古代的文化;二是在广泛吸收各民族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之后,大批的希腊、罗马以及欧洲的学者迁徙到东
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由于免于战火的洗劫,希腊、罗马
以及犹太民族的灿烂文化得以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收集并保存了大量的古
希腊著作,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几乎全部作品,东罗马帝国都妥为
珍藏。东罗马帝国也保护了一大批因为受欧洲教会极端迫害而流亡的科学家
和学者。荣迪沙帕尔的一所波斯学校在公元489年成为西欧景教派基督徒的
避难所,在529年欧洲著名的柏拉图学院被封时,又收容了逃离雅典的新柏
拉图派学者。
东罗马帝国虽然没有在科学上作出特别了不起的成就,但它保存了古代
的灿烂文明,这一点功不可没。由于东罗马帝国地处西欧与阿拉伯之间,君
士坦丁堡保存的欧洲古典科学技术的精华逐渐传入阿拉伯,促进了阿拉伯学
术的兴起。
欧洲古代的灿烂的科学技术成果经过君士坦丁堡进入和平安定的阿拉伯
帝国后,哈里发在各地兴办许多图书馆收藏古代的著作,还奖励学者翻译希
腊作家的作品。因此大量的古代作品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得、阿
基米德、托勒密等人的著述都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当古代文明的余辉在中世
纪欧洲泯灭的时候,阿拉伯无形中起到了“冷藏库”的作用。因此当西欧恢
复对学术的兴趣时,他们只好再通过这些阿拉伯译本寻找古代的智
阿拉伯人足迹遍于亚、非、欧三大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
阿拉伯人,印度的十进制记数法、中国的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传到西方,成
为照亮西欧“黑暗世纪”的第一缕曙光。仅阿拉伯学术的“冷藏库”和“桥
梁”作用,就值得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大书特书。
此外,阿拉伯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阿拉伯实用科学的发展。阿拉伯人
在吸收、包容古代和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科学技术。
他们注重科学实验,详细收集科学资料,在许多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学、
化学、医学等方面都成就斐然。当我们回顾中世纪的各门自然科学时,我们
几乎可以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找到阿拉伯学者的智慧。现代欧洲语言中的不少
科学名词,如英文的代数 (algebra)、炼丹术(alchemy)等,都渊源于阿
拉伯语。
然而,阿拉伯学术的兴盛没有维持得太久。公元10世纪,法蒂玛王朝占
领了整个北非,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分裂了。11世纪时,塞尔柱土耳其人占领
了巴格达,阿拔斯王朝名存实亡。当13世纪蒙古大军攻下巴格达,杀死了哈
里发以后,阿拔斯王朝就彻底覆灭了。从那时起,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和
文化,依然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但是阿拉伯人引以为荣的“阿拉伯学术”,
却从此衰落了。
… Page 8…
3。黎明的曙光
欧洲学术的复兴应该首先归功于中世纪晚期生产力的发展。
大约从1050年开始,欧洲进入了中世纪的鼎盛期。欧洲文明觉醒的原因
非常复杂,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欧洲战乱的终止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
稳定。农奴的辛勤劳动也逐渐结出了成果——欧洲的粮食产量有所提高,欧
洲的人口也大幅度地增长。农业生产的发达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手工
业者离开农业而单独存在,并且逐渐成为新兴城市居民的骨干。
欧洲自古就有城镇。罗马帝国时代的城市如罗马,是具有行政——军事
双重性质的城镇。中世纪初期的城市是所谓的“大教堂城镇”。这些城市不
从事生产、交易,依靠庞大的赋税维持。然而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城市是新生
事物。这些城市是独立自主的、真正的商业实体,依靠工商业交易的收益维
系。欧洲新兴城市的诞生主要是因为伴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手工业
制品需求的增加,大批农奴手工业者们渴望摆脱封建主的束缚,直接为一切
向他们订购货物的人生产,因此他们迁离农村,定居到商业活动比较便利的
地区。这些手工业者的商业集居地就逐渐演化成为城市。当时的城市一般建
立在封建主的领地内,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取得工商所必需的自由,往往集
体行动,和领主订立契约,赎买处理自己事务的特权,因此城市拥有了相对
自由的气氛:城市有权拥有财产;城市法庭有裁判权;可以订立商业契约,
买卖自由;人们有人身自由、行动自由。这对于遭受封建政权和教会双重束
缚的欧洲是难能可贵的。因此,中世纪欧洲鼎盛时期文化的两大重要标志:
激发文学艺术思想的大教堂和科学技术的中心——大学,都是城市创造出的
奇迹。城市对科学技术更直接的影响是促进手工业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并不大,许多城市只有几千人,最大的城市也不
过几万人。然而城市中心的政府权力组织起来了,市政府往往扶植鼓励市场
经济,并且吸引不同行业的手工业匠人。城市还是商品集散地,商人们为城
市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并带走大量的成品,从而使城市手工业第一次扩大繁荣
起来。
当时城市手工业的生产单位是手工业作坊。作坊主一般有几个帮工和学
徒,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他和家属以及帮工、学徒一起劳动,进
行小商品生产。作坊主和学徒之间是宗法性的师徒关系,学徒从师3至7年
期满后,还必须以帮工身份在师傅的作坊里再工作几年。帮工自行开设作坊
需经同行技师的审查。德国律伯克金饰匠行会规定:要想当技师,必须制造
出三件代表作:一是精工的戒指;二是订婚的手镯;三是剑柄上用的烤蓝色
的环。这些规定加重了对学徒的剥削,但是也保证了行业的工艺水平。同一
个城市里相同行业的作坊主分别组成行会。行会的首领由会员大会选出,行
会有严格的行规,对工场设备、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原料和产品的规格、产
品的售价、作坊的人数、学徒的期限、学徒帮工的待遇、劳动日长短等都有
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是生产组织,也具有军事、宗教的性质。行会初期在团
结同行业反对封建贵族掠夺和商人欺诈上起了保障成员利益的作用,也起了
保证产品质量,保持各会员的平等利益和传授生产技术,促进手工业发展的
作用。
欧洲行会的分工很细,行会的数目不断增加。呢绒纺织行业中分出纺纱
工、织工、染工、梳毛工等行会。甚至同一器物也可以分成几个行业。例如
… Page 9…
刀剑制造部门就细分为刀刃匠行会和刀柄匠行会。劳动分工有助于工艺水平
的提高。工匠们成年累月、心无旁鹜地在小作坊里潜心钻研工艺技术。中世
纪欧洲的绝大多数的技术成果都应归功于这些能工巧匠。有的传统工艺因为
做工细致、产品精美,甚至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欧洲学术的复兴与十字军东征也不无关系。从 11世纪末开始,西欧的
教、俗封建主和大商人,在罗马教皇的发动下,打着从伊斯兰教徒手中夺回
“圣地”的旗号,对地中海东部地区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远征(1096—
1270)。历史上称为“十字军东征”。
1095年11月,当时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向各
个阶层的人们进行狂热的宗教煽动。他一边攻击东方穆斯林对天主教徒的暴
行,要求领主、骑士和农民拿起武器,为解放“主的坟墓”,拯救“圣地”
耶路撒冷而战,一边又以东方的物质利益作为诱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