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的缺陷,导致了传统哲体的衰亡。唯理论终究摆脱不了人们的感官感知和
经验,也同自然科学相背;经验论也终究需要理性指导和综合,日常的经验
只是孤立、片面的知识。经验论和唯理论各自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求助于自
己的论敌。于是,演化出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流派不仅是源于经验论的内在矛盾,而且还源于理性在现代资
本主义社会中的失势。一方面,资产阶级登上统治舞台之后,不再需要理性
主义以反对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不断地暴露,也
使人们对其思想支柱——理性主义发生怀疑和动摇;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
突飞猛进般发展,动摇了机械论的自然观和认识论。整个哲学处于风雨飘摇
之势。正如一位分析哲学家所言:“没有一门别的科学像哲学这样,有如此
多的争论和意见分歧;在哲学中,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
数学都以万无一失的步伐整齐向前,数学之所以能如此坚强有力,全在于它
的方法。自然科学用实验方法确凿无疑地检验它的论断;人文科学则用观察
和历史研究来查对自身。——可是唯独哲学,……却无防身之物,任凭喋喋
不休的笔墨和口舌之战去摆布。” (转引自《现代外国哲学论集》第1集,
第182页)为了给哲学寻找“防身之物”,20世纪初英国的一批哲学家弗雷
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继承实用主义传统,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创立
了分析哲学。其主旨是从现代逻辑和现代科学中向哲学输入精确性和方法
论,使哲学逻辑化、分析化、科学化、技术化,获得一种确定性,以摆脱口
舌和笔墨之争的恍惚局面。
分析哲学创立之初,主要表现为罗素、维特根斯坦的新实证主义。20世
纪20年代中叶,石里克等人创立维也纳学派,即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
义。30—40年代,维特根斯坦、威斯顿、赖尔等人提出对日常语言进行分析,
开创日常语言学派。随着希特勒上台,欧洲大陆的逻辑实证主义者相继迁居
美国,经赖欣巴赫等人的宣传、研究,逻辑实证主义于40—50年代成为美国
哲学界主流,取代了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50年代后期,日常语言学派在美
国也有一定传播。60—70年代,英美分析哲学家把研究触觉伸向了科学哲
学、语言哲学领域,并取得一些进展,而这些“进展”不同程度地补充、修
改,甚至削弱了正统分析哲学的地位和影响。正所谓“祸起萧墙”。
尽管派别繁多,特征各异,但它们也有些共同特征,表现如下:第一,
在他们看来,哲学的混乱和争论皆缘自对语言的误解。因此,他们非常重视
语言的作用,把对语言的分析作为哲学的首要任务;第二,他们对语言的分
析均依赖于形式分析或逻辑分析,即以纯粹逻辑的观点分析、研究语言的形
式和最终结构;第三,他们致力于哲学解决问题时的精确性,因而反对建立
庞大的哲学体系,主张从小问题入手,逐一解决,获得自然科学般的精确性
和科学性。尽管他们实际上也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综上所述,分析哲学如同现象学,可以说是一场哲学运动。在它内部,
… Page 28…
派别林立,新观念不断出现。“分析哲学”只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众多派别的
一个统称。
(2)分析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罗素、维特根斯坦前期的新实证主
义
如前所述,分析哲学为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所创。他们的思想无疑是其主
要表现形式。
①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罗素 (1872—1970)出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贵
族之家。1890年入剑桥“三一学院”修数学,也热衷于哲学和社会活动。1895
年赴柏林研究经济学,初次接触马克思主义。1898年追随摩尔反叛黑格尔派
的绝对唯心主义,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分析哲学的创建。1911年与维特根
斯坦相遇,受后者影响,创立了“逻辑原子论”唯心主义本体论体系。罗素
积极参加教会政治活动,曾被革除过教职。他也从事文学创作,获得了1950
年诺贝尔文学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哲学著作有:《心的分析》(1921)、
《物的分析》(1927)、《意义和真理的探索》(1940)、《人类的知识:
其范围和界限》 (1948)、《我的哲学的发展》(1959)等。
罗素的哲学观点多变,但其哲学方法始终如一。他认为,作为一个哲学
家,他的根本使命就是寻求真理,寻找人类知识的确定性。正是在这种寻找
中,罗素既诉诸经验主义原则来解决知识来源的可靠性问题,同时又诉诸分
析的方法和逻辑构造的方法,来解决知识的推论关系和结构的可靠性问题。
他对分析哲学的两大贡献之一就是把逻辑分析引入哲学,创立了逻辑原子
论。他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为哲学创立了精确的人工语言。
逻辑原子论 逻辑原子论顿悟于对事物外在关系的思考。当时,新黑
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主张事物关系上的内在关系说,即认为每一种关系的本
质在于相关两项的内在属性,因此,关系可还原为属性,是派生的、非本质
的。如“X在Y之上”这种关系,只与X和Y各自的性质相关,即只要X与Y
相关,其中一个就“进入另一个的性质中”,所以X是Y性质的部分,Y是X
性质的部分。罗素从数学和逻辑的角度批驳了这种主张,认为关系本身在关
系项之上有其终极实在论,并且不进入关系项的定义中。否则,数学就无法
存在。在罗素看来,按照内在关系说,我们在了解某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之前,就应该先知道我们所说的元素的内在性质是什么。可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认为,事物间的关系只是外在的,不可能是内在的。
从其外在关系说出发,罗素进而推论,个别事物是实在的,是可以独立
的,而实在是可以分析的复合体。
罗素认为,了解事物的基本途径就是分析,通过对事物的不断分析,最
后得到的是不可再分析的逻辑上的原子。逻辑原子论由此而衍生。
依逻辑原子论,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事实是使一个命题或真或假的东
西。最简单的事实是原子事实,罗素认为,原子事实乃某个个体所具有的某
种属性或某种关系,它是独立的。与原子事实相对应的便是原子命题,即陈
述原子事实的命题。罗素指出,原子事实与原子命题同构,由原子事实组成
的复杂事实与由原子命题组成的分子命题也同构。整个世界就是原子事实的
逻辑构造。而世界知识的体系由是原子命题的逻辑构造,最终仍归结为原子
事实。不难看出,罗素经营的逻辑原子论并没解决宇宙的构造及本原问题,
反而使其带有形而上学性质,得不到众多哲学家的支持。
逻辑类型论 罗索在对命题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个悖论 (罗素悖
… Page 29…
论),即一个命题蕴含着自己的否定命题,具体地说,罗素发现,对于关于
集合的集合是否属于该集合的子集,很难回答。例如,我们说,罗素的学术
论著共有九本,这九本构成一个集合。后来,我们把这九本编辑成一本全集。
那么,这本全集是否是前一个集合的子集呢?即这本全集是属于九本之内还
是之外?如果回答为“是”,罗素就有十本学术著作;如果回答为“否”,
又显然与事实相背。可以看出,罗素悖论实际是指如何断定一个对某一命题
进行判断、刻划而得的命题。例如,如何断定“说谎者说‘我在说谎’”这
个命题。为此,罗素花了很长的时间和极大的心血,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
法,这就是“逻辑类型论”。
罗素认为,命题有层次和类别之分。正如集合可以分为“个体—集合—
集合的集合”一样,命题可分为第一级命题和第二级命题等。第一级说的是
世界上的事物,第二级是对第一级的判断、刻划。不同类型只能构成一个阶
梯,而不能相互混淆。我们也只能用n+1级命题来谈及第n级命题的总体。
罗素宣称,以此类型论,就可以解决罗素悖论。
摹状词理论 罗素运用分析方法继续分析命题中的可疑符号时,提出
了摹状词理论。
罗素认为,词分两类,即专名和摹状词。专名是简单的符号,直接表明
该个体,有其独立的意义,它必须保证指称对象的存在。摹状词是复合的符
号,不直接指称某个体,它的意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具有,因而是不完全符
号。罗素举例作了具体说明。如“斯科特是《威弗利》的作者”。“斯科特”
是专名,“《威弗利》的作者”是摹状词。罗素说,人们往往以为专名和摹
状词指称同一对象,即以为“斯科特”和“《威弗利》的作者”指称同一对
象,二者完全相同。实则不然。我们想了解“斯科特是《威弗利》的作者”
是否为真,但我们可以不了解“斯科特是斯科特”是否为真。这就是说,作
为专名的“斯科特”必有所指,而作为摹状词的“《威弗利》的作者”则是
不确定的。
罗素在论证了专名与摹状词的区别之后,宣称他解决了哲学史上长期令
人困惑的“存在”问题:存在只是一种属性。如“金山是不存在的”命题,
讲的是“金山”这一事物,而“‘某一对象X既是山且是金的’是假的”命
题,讲的是“X”的属性,即“金山”这一事物变成了“x”的属性。罗素认
为,这样,事物就变成了属性,“存在”就被消除了,从而形而上学也就消
失了。
罗素关于“类型论”和“摹状词理论”对逻辑学有所贡献,但所谓存在
消失了之论,实不敢苟同。
②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新实证主义。只要提到分析哲学,就不能不论及维
特根斯坦,这不仅因为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还因为他的前后期思想
分别缔造了分析哲学中的两大流派:人工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
维特根斯坦(1889—1951)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8年去
英国,入曼斯特大学工程系,专攻航空学。因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便专攻纯
数学,继而攻数学基础,最后专攻数理哲学,与哲学结下了终生之缘。1911
年结识罗素,受到罗素思想的影响。但因其思想的深刻,独创和伟大,很快
就“反客为主”,深深地影响罗素。维特根斯坦一生中有两本著作最为引人
注目,它们分别标志着他的思想的前后期。这两本书就是《逻辑哲学论》和
《哲学研究》。
… Page 30…
图象论 维特根斯坦也提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