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宗教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道堂为家聚居于临潭旧城西道堂内过着集体生活,一切费用统一支付。 

     西道堂既是一个宗教派别,也是一个特殊模式的经济社团。凡参加者, 

将其财产一并归入道堂,实行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从事农、牧、商等行业的 

开发经营,统一分配。堂内设有总经理,各行各业确立了分经理或负责人。 

西道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和发展。此外,西道堂提倡学 

习文化,兴办现代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着马启西的宗教地位和社会影响的提高,不断受到其他教派门宦的排 

斥和打击。华寺、北庄门宦以“夜宿晓散,树党结盟,倡奇立异,惑乱人心” 

为罪名密告于官府,使马启西及道堂负责人被捕入狱,教众也受到迫害。后 

经人调解,才了结官司,双方关系始趋缓和 (参阅《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 

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05年,为逃避迫害,马启西率教徒远去 

新疆,拟前往麦加朝觐,因中亚动乱,交通受阻未果。1914年,军阀马安良 

诬陷马启西,派兵围攻西道堂,将其兄弟父子等23人杀害,并查封了道堂, 

没收了全部财产,道堂被毁,西道堂陷入危机之中。至1917年,马明仁继任 

教主后,才开始重振教务。 

     1877年,清军消灭阿古柏势力,收复新疆后,库车地区穆斯林起义领袖 

拉西丁和卓的长子阿吉和卓获释。不久,阿吉和卓去麦加朝觐,受教于苏非 

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长老。回国后,阿吉和卓在库车、阿克苏、尉犁、焉耆 

等地传播苏非派学理和修持,自称所传是哲赫林耶修道方式。其道乘功修形 

式是反复高声念“清真言”,念100遍为一段落,然后重新开始,连续数小 

时方止(参阅宛耀宾主编《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 

     清朝末年,中国穆斯林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主要表现在伊斯兰教新 

式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伊斯兰教刊物和群众性宗教学术团体的开始出现。 

     近代中国穆斯林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是王宽。王宽 (1848—1919年), 

北京人,回族。自幼深受伊斯兰文化的熏陶,精通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经籍。 

青年时代,即开始出任各地清真寺教长,从事讲学活动。1905年,到麦加朝 

觐,以后便游学埃及、土耳其等地,得经书千余卷。次年归国后锐意兴学。 

为振兴宗教,提高穆斯林的文化素质,他主张改革经堂教育陈旧的内容和教 

学方法,倡导举办经学与汉学并举的新式学校。他在北京牛街清真寺内创办 

回文师范学堂,改进教学方法,修订课程内容,在经堂教学中兼授汉文及其 

它文化知识,以培养穆斯林新式师资。1908年,他为改变经堂教育“教学方 

法陈旧迂拙,事繁效鲜与学塾等”的状况,又与马邻翼等在牛街兴办了京师 


… Page 64…

公立清真第一两等学堂,并分设4所小学于城郊各处。此后在上海、南京、 

开封、呼和浩特等地继续发展宗教教育事业,从而培养了一批伊斯兰教经师 

和学者。在他的影响之下,全国各地纷纷效法。王宽把中国伊斯兰教寺院经 

堂教育发展为新式学校教育的创举,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史上的一次革新。 

     马邻翼(1864—1938年),是另一位在中国伊斯兰新式学校的建立和发 

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马邻翼,湖南人,回族。1905年在日本加入 

同盟会,同年返乡,先后在长沙和邵阳两地创办了邵阳中学、清真偕进小学、 

偕进中学和清真女学堂。1908年,调任北平教育部总务司,与王宽创办第一 

清真两等学堂,后又与孙绳武、白崇禧等创办清真中学 (后改名西北公学, 

迁至兰州后改名为西北中学至今)。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与王宽在北京发 

起成立“中国回教俱进会”,担任会长,提出“兴教育,固团体,回汉亲睦” 

为其宗旨。同年9月,赴甘肃任,创办“兰州回教劝学所”,先后在兰新办 

了回民小学5所,并发动地方回族人士,在甘肃、宁夏、青海三省依靠社会 

力量创办清真小学100多所,全面推进了回族新式教育的发展。 

     此外,在这一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界还建立了一些团体。1906年,浙江 

童琮创建的“东亚清真教育总会”,为中国国内第一个回民团体,对以后各 

地回族和伊斯兰社团的兴起,起了先驱作用。1907年中国留日穆斯林学生在 

东京成立了“留东清真教育会”。以后,中国回教俱进会、清真学社(1917 

年,北平)等组织成立起来。 

    伴随着穆斯林教育的发展,中国穆斯林开始涉足报刊的出版发行,如 

1907年在天津创刊的《正宗爱国报》。1908年,在日本东京,秀光社出版了 

中国留日穆斯林学生“留东清真教育会”主办的《醒回篇》,虽只出版了一 

期,但集中反映了清末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的进步思想。以后还出现了另外 

一批伊斯兰教报刊杂志。 

     19世纪末,中国的云南、陕西、青海、新疆爆发了一系列回、撒拉、维 

吾尔等族穆斯林群众的反清起义,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 

     1856—1871年,云南回民在杜文秀的领导下起义,取得了军事上的节节 

胜利,占领了大理,组建“大元帅府”。其治域包括整个滇西和滇南的部分 

地区,起义军建立和颁布了一些法令、制度,深得各族人民的拥护。1872年 

11月,清军包围大理,起义军与之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粮尽援绝,杜文秀 

牺牲。12月,大理失陷,余部在李国纶的带领下仍坚守腾越,顽强抵抗。最 

后,李国纶被俘就义,起义失败。 

     与此相呼应的陕、甘、青穆斯林起义(1862—1873)也坚持了12年。在 

这场反抗清朝政府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的起义中,各支起义军多以阿訇、 

教主为领导,以教坊或门宦辖区为组织形式。起义很快形成了金积堡、河州、 

西宁和河西肃州4个中心。1871年,起义军在金积堡失陷后,在河州太子寺 

大败左宗棠率领的清军,但首领马占鳌乘机降清。西宁地区回族、撒拉族在 

马桂源的领导下坚持到1892年9月。次年11月,肃州城破,起义最后失败。 

在新疆的库车、乌鲁木齐、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等地,也有维吾尔族、回族等 

穆斯林的大规模起义,但由于领导起义的民族宗教上层未能正确加以引导, 

而把反清斗争演变成政教合一的封建割据,有的甚至勾结外部势力,妄图分 

裂中国,终使起义归于失败。 

    这次起义对西北伊斯兰教各教派与门宦冲击较大。一方面,许多信徒流 


… Page 65…

徙他乡,使教派、门宦相对缩小了其影响力,还衍生出一批新的支系派别; 

另一方面,打乱了原先各派间的势力格局,如作为虎非耶学派支系门宦之一 

的北庄门宦领袖马悟真降清,后其侄马麒出任甘州镇守使,对巩固该门宦起 

了一些作用。又如马化龙时期得到大发展的哲赫林耶,在战争期间死伤大半, 

教派再次陷入困境,以后经过马元璋在甘肃张家川的苦心经营,到 20世纪 

初,实力有了大的发展,又一次进入了全盛时期。 

     在新疆各地爆发穆斯林反清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外部伊斯兰教势 

力入侵的事件。占据南疆喀什噶尔四城的柯尔克孜伊斯兰教领袖萨迪格伯克 

向中亚浩罕汗国乞师求援,浩罕统治集团派阿古柏率军与原新疆伊斯兰白山 

派和卓张格尔之孙布素鲁克一同入侵喀什噶尔,接着阿古柏对其他各地穆斯 

林反清势力展开攻势,先后攻占了喀什噶尔、阿克苏、叶尔羌、库车等地, 

建立起“哲德沙尔汗国”。1870年,阿古柏继续以“圣战”名义攻占吐鲁番, 

又入侵乌鲁木齐,一时占据了新疆天山南路和北路部分地区,建立起名义上 

的伊斯兰教统治,实施封建采邑制度。他常以参拜麻扎(即圣墓)为名,入 

侵各地,又借口扩大或新建清真寺、麻扎和办经学院,笼络各族上层穆斯林, 

加重穆斯林群众的负担。阿古柏还废除了清朝政府在新疆的法律和行政制 

度,以伊斯兰教法推行其统治,人民受到严酷的压迫剥削。为换取帝国主义 

的支持,阿古柏与英、俄签订协议出卖新疆的权益。1875年,清政府派军打 

击阿古柏侵略军,二年后彻底消灭了阿古柏的反动势力,保护了中华民族和 

中国新疆地区穆斯林的利益,使中国的伊斯兰教能按自己的方式进一步向前 

发展。 

     西北陕、甘、青穆斯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中国穆斯林被迫迁移到沙俄 

境内,中国的伊斯兰文化也相应传播到这里。1876年,从陕西、宁夏、甘肃、 

青海不敌清军而节节败退的白彦虎率余部到达喀什噶尔,11月,在清军紧逼 

的情况下,白彦虎被迫携5000起义军及其眷属向西北疾渡纳林河桥,逃亡俄 

境,旋为当地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穆斯林收留,定居在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国江布尔州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德鲁日巴农庄与米粮川镇一带,分驻地 

为48坊。今天,他们被统称“东干人”,其伊斯兰教信仰一直都保持着。 

     1895年,因华寺门宦发生教争,地方官审断不公,在甘肃河湟地区又发 

生了撒拉族和回族的起义。阿訇韩努力率众围攻循化,华寺门宦领袖马永琳 

围攻河州,阿訇韩文秀围攻西宁,河湟各处穆斯林纷起响应。次年,为清军 

提督董福祥所镇压。从此,作为中国伊斯兰教苏非主义虎非耶学派支系门宦 

之一的华寺门宦一蹶不振。1899年,新疆玛纳斯阿訇吴勒者子以新教教主名 

义,领导六七百回民起义,在11天内进行了4次战斗,均遭失败。 


… Page 66…

                       十、东南亚国家的伊斯兰教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尼西亚已基本完成了伊斯兰化进程。当时,荷兰正 

逐步侵占其部分地区。但是,殖民主义者在苏门答腊的侵略扩张,遭到了当 

地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强烈抵抗。这一抵抗运动包括著名的巴德利运动(1803 

—1838年)。但这个沙兹里教团借武力传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很快被荷兰军队 

所镇压。 

     巴德利运动失败后,荷兰军队继续向苏门答腊北部深入,逼近亚齐苏丹 

国。1873年3月,荷军进攻亚齐,并于次年1月占领其首都。但亚齐人民继 

续在各地开展游击战争,给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战争后期,民众中颇有号 

召力的伊斯兰教领袖杜固·乌马和杜固·蒂罗等成为抗荷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他们以对异教徒进行“圣战”、保卫伊斯兰教为口号,发动穆斯林群众开展 

游击战争。荷兰看到仅凭武力难以征服亚齐人民,便改变策略,采纳荷兰伊 

斯兰学家、印尼土著事务顾问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