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 1998年第一期-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物,是缓慢的、呆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它已经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这样,我便同旧体诗词由相恋到相弃,分道扬镳十余年。
  这次有机会读到湖南师大中文系学生十年来诗词创作选辑,我的心被极大地触动,甚至可以说是震撼了。我没有料到,在流行音乐、卡拉OK、的士高、电子游戏机以及花样翻新、更迭迅速的第×代新诗风靡校园的时候,竟还有一群莘莘学子在默默地写作旧体诗词,在古典诗词的沃土中汲取营养;我更没有料到,我们中的一些人居然将旧体诗词写得如此精彩,如此娴熟,或言志,或抒情,或咏怀,或写景,或叙事,既有古典情趣,又有时代气息。读了他们的作品,我不仅为自己当年的少作汗颜,同时也为自己偏激和武断的旧体诗词观而羞赧。诚然,旧体诗词毕竟诞生于遥远的古代,它的一些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表现方法等的确同生活节奏快速、生存竞争激烈、人们心态躁动的现代社会相去甚远。但是,仍有一些永恒的主题需要吟咏,仍有一些漂泊的心灵需要安顿,仍有一些闲情逸致需要抒发,仍有亘古不变的大自然的美需要描绘,而这些有时恰恰只有运用旧体诗词的形式来表现才别有一种意味,别有一种情致,别有一种神韵。尤其是在当今人类面临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危机的精神困扰,面临着现代文明逐渐成为一种对人异化的客观力量,反过来窒息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旧体诗词所蕴含的一些传统文化的美质和美感就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它能使人精神返乡,灵魂归朴,心态趋静。因此,旧体诗词在现代社会中仍将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超越时空的。
  不过,要真正写好旧体诗词并非易事,并不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便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横溢的才情,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修养,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除此之外,至关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意识。须知我们面对的是浩如烟海、成就斐然的古典诗词,它们如同古希腊艺术一样,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这既是一笔丰富的遗产,又是一座巨大的囚牢。置身于其中,常使我们感到难以突围的痛苦,常使我们处于“学语”甚至“失语”的尴尬状态。这也就是这本选辑中的不少作品在主题、情调、境界、意象、句式以及词汇等方面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的原因之所在。所以,我们写作旧体诗词时,一定要有独创性,“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要写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感受、真见识。只有这样,庶几有望越“狱”成功。
  顾炎武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对此我十分赞同。不过,这次读了《麓山雏唱》集,颇多感触,便忍不住明知故犯,拉拉杂杂写下了这样一篇不像序的序。
  (《麓山雏唱》即将由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

  面对基督

  
  ? 刘元举
  前言后语
  一个写书人在作后记时,大凡都要感谢一些人的。这样一来,后记这种文体差不多变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感谢信了。感谢还是必要的,但不能够也不应该掺杂着敷衍和应酬的成分。
  原本是不打算写这篇后记的,但是,写完书后,连日来的疲劳一下子就找上来了。我瘫坐在沙发上,恍惚的目光在摆放杂乱的书柜上飘散着,却渐渐地凝聚到了一尊木质塑像上。这是基督的头像,是我从巴黎的圣心大教堂请回来的。这尊圣像很独特,充满了人情味儿,我第一眼看上去就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他凄楚哀惋,悲天怜人,好像人世上所有的苦难,都在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褶里凝固了,再也无法流淌出来。
  我不是基督徒,我万里迢迢把这尊圣像请到了我的书柜上并非出自宗教的信仰,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因为他有一张平易近人的面孔,那上面对于苦难的敏感度丝丝缕缕地牵动了我的心。就好像他在对我诉说着什么。教堂的光线是从那圆形的彩窗投下来的,这种光线本身就充满忧郁。在这种光线下端详这尊圣像,便唤起我许多慈悲。现在想来,或许正是缘于这种慈悲感,我觉得他与我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在那一瞬间让我感到有些面熟,好像他就生活在我的身边似的。当我为这种奇特的感觉惊讶不已时,我终于明白了,他酷像我的一位朋友。
  我的那位朋友也有着这样一张清瘦敏感的脸,那上面也蓄满忧郁和苦楚。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他也极不合群。有时候他会说出一些非常奇怪的话,比如,他曾经说过,他活不长,他还说过他不是凡人,他是耶稣。他说这些话时,我们谁也没当回事,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让我无法平静。
  他比我起码要小六七岁,也就是说,他是在人生最好的年龄段上故去了。他死的那天是一年当中的最好季节,也是一天当中的最好时辰,他临睡前还在捧着一部圣经。那部精装本圣经倒扣在他的床头,我的朋友李小路也就这么扣着身子离开了人间。
  他留下了一个五岁的儿子。五岁的儿子神经极其敏感。我始终没有搞明白神经过于敏感与聪明绝顶是不是一回事。人们不敢告诉儿子父亲去世了,只是哄骗他说,你爸爸去美国留学了。儿子疑惑地说:他英语一点不会说,还能到美国留学?
  我得知噩耗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是他的父亲在送走了儿子,把一切善后的事情都处理妥当了,才打电话告诉我的。他说我是小路的朋友,不能不告诉我。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他说怕给我添麻烦。我无话可说。我的悲伤只有我自己知道。
  那天的风特别大,把行人刮得东倒西歪,我就是这么东倒西歪地赶到了他们家。小路与父母住在一起。他离婚以后就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是报社的资深编辑,她的敬业精神可以得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从事文学创作的全省作家和作者们的衷心拥戴。她把她的热心和感情都奉献给了她所从事的事业,却忽略了她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其主要的损失体现在唯一的儿子李小路身上。
  李小路从小体弱多病,忧郁孤僻。一九七六年我去过他家。那时候他读小学。他不欢迎家去任何客人,当然他见了我也没话。他喜欢读书,但功课却不大好。他没有考取大学,就到了省图书馆上班。我与小路真正的交往,就是从他到图书馆上班时开始的。
  图书馆与我们作家协会仅一墙之隔。早年是没有墙隔的;都是张大帅的府邸,我们住的是大青楼,他们图书馆是少帅府。少帅府的院子比我们的院子宽敞,房子也比我们的多,花草树木都还像那么回事,相形之下,我们作家协会就像个不怎么讲究的大杂院了。我每次去图书馆,都走地下室的一扇小小的后门。我每次去借书也都是通过李小路的关系“走后门”。我可以借出任何想借的书,别人借不出来的书我也保证能借出来,因为有李小路。我用不着办图书证,总是用李小路的借书证。我想写建筑的文章时,李小路就钻进书库给我找出一大堆古今建筑书籍,我想写钢琴书,李小路又给我张罗出一批钢琴艺术与钢琴家的参考书。据我的老师小路的母亲说,“也就是你刘元举吧,换个人小路才不会那么殷勤的。”
  对于小路的清高与孤傲我是早有领教的。所以,我很珍惜这份情谊。小路结婚后到我家来过,是与他的妻子。后来离婚了,他就再也没有来过我家。离婚的原因我不十分清楚,但是,我多多少少知道与小路的病有关。小路是个心地过分善良、过分替别人考虑的男人。他婚后尽管多方寻医问药,也还是过一段时间就犯一次颠痫。特别是有了儿子以后,生活负担加重了,他那本来就难以负重的心理就更是难以承受。他本来就反对要孩子的,但是,他是个孝子,他为了怕父母寂寞要了儿子。如今,他撒手而去,那三大间空荡荡的房子里一整天也难听到个声音。只是到了星期日,才会有小天使降临,满屋子充满了欢乐气氛。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两位老人才会驱逐失去儿子的悲苦。如果没有这个小孙子呢?两位老人该有多么孤独。由此看来,小路还是英明的。
  但是,小路为了父母要了儿子,却使他增添了诸多烦恼。他缺少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却不能不为生计奔波。在别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在他来说就构成了不小的伤害。于是,他那神经质的脸上总是那么苍白,总是那么一愁不展。
  他的病不断地折磨着他,每一次发作之后,他就浑身瘫软,就像到了世界的末日,就会使他做好离开这个世界的所有准备。他不能连累妻子。他觉得趁妻子年轻应该让她走自己的路。
  一个非常脆弱的人,要下定决心,得付出更大的代价。他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来伤害妻子。
  她是个很不错的女性,生活能力很强,知书达理。她不嫌弃丈夫屡屡犯病,却受不了他对亲生儿子的虐待。她曾跟我不止一次地数落过小路,我也曾找小路谈过。当我问到他对儿子为何不亲甚至憎恨时,小路沉思了一会儿,却笑了。他什么也没有说,他是想给亲人和朋友留下一个解不开的谜。其实,我已经懂了,不仅我懂了,小路的一位痴情女朋友也懂了,继而小路的妻子也懂了。所以,离婚后妻子与小路的感情并未伤,特别是小路离开人世时,她抱着僵硬的小路哭得死去活来。她后悔她没有在小路身边,她相信她要是在小路的身边,小路就不会死了。
  离婚后的小路其实承受着更大的痛苦。生活的压力有增无减。报社给他们家调换了房子,是要改善一下他们的住宅条件,但是,分到手的是个二茬房,新房收拾起来都是麻烦透顶的事情,何况旧房子。两位老人年迈体衰,只能由小路承担收拾房子的重任。我的老师和她的老伴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一辈子也没有攒下多少钱,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哪有更多的钱来搞装修呢?为了尽量少花点钱,尽量体面一点,这一个个尽量,就把我的朋友小路给难坏了。他花钱请来了装修的人,他可以颐指气使,却被人家指挥得团团转,到头来还被人家骗了钱。为此,他还不敢跟父母说,只能默默吞咽,结果,他的发病频率更高了。
  在他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压力时,身强体壮的我,懂建筑装修还当过建筑工人的我,正蜗居在家中写建筑的文章。我居然没有能够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帮上他一把。而偏偏这时,他又一次帮助了我。
  他那天本来是不该去上班的,但是,他为了我去上班了。我到了新搬迁的省图书馆空荡荡的大走廊里找他,找不见,我就喊他的名字。我一喊,就把他从楼下喊出来了。他听说我要到欧洲五个国家去考察建筑,他真替我高兴。他像过去任何一次一样,不用我说借什么书,他就磨过身去替我找寻我该看的书了。正是那些书,使我在动身前就能够走进这欧洲五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中,这种必要的准备使我真正置身于欧洲的土地上时,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而我今天能够写出洋洋二十三万字的散文,也是与小路为我提供的资料有关。所以,我要在后记里感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