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瑟夫·布洛特纳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创作和开拓的题材自从巴尔扎克之后还没一个人这样做过”。福克纳在开列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名单中,巴尔扎克居于显著的地位,并认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完整地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但是,福克纳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于巴尔扎克的,他所开拓的不是对现实生活的评论,而是对已经消逝的年代沉重的怀恋,他所向往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
1949年冬,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福克纳,以表彰“他对当代美国小说所作出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使他成为自辛克莱·刘易斯以来的第四位享受这份特殊荣誉的美国作家。在授奖典礼上,他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指出这一奖金不是授予他个人,而是授予他的劳动——“一辈子处于人类精神的痛苦和烦恼中的劳动。这劳动并非为了荣誉,更非为了金钱,而是想从人类精神原料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某种东西。”同时,他还强调说明,他作为作家的首要目的,是旨在启发“人们心灵中自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福克纳声誉大振,多次出访欧洲和南美,代表美国政府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尽管社交活动繁多,但福克纳一直没有停止过创作。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写完了小说 《小镇》、《大宅》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最后一部《掠夺者》,以及从1929年之后唯一不属于这个世系小说范围的长篇小说《寓言》。后者获1955年普利策小说奖。
1926年7月6日,福克纳因心脏病发作逝世,埋葬在牛津的圣彼得墓地。
福克纳一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与七、八十篇短篇小说。《喧嚣与疯狂》是福克纳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的标题出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一段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嚣与疯狂,却无丝毫意义。”
小说写的是一个南方贵族世家的衰败与一家三代人的遭遇和精神状态。故事发生在杰弗逊镇上的康普生家,康普生家早年曾有过显赫的历史,但内战时家道中落了,靠变卖土地度日。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整天醉醺醺,只知缅怀过去,或是唠唠叨叨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康普生太太精神悒郁,多年来一直无病呻吟。这对夫妇有四个孩子:昆丁、凯蒂、杰生和班吉。凯蒂美丽、热情,却被一个纨裤子弟所玩弄,有了身孕之后,她被迫匆促嫁给银行老板的儿子赫德,不久又遭赫德的遗弃而沦为妓女。康普生因女儿的不幸忧郁而死。昆丁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因从小树立起来的南方传统的价值观念的破产以及他与妹妹凯蒂之间变态的、乱伦的爱情而自杀。班吉是一个白痴,三十三岁了还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力。他从小受姐姐的保护,凯蒂出走之后,他也失去了依靠。小说中的强者,只有那个代表“新南方”思想观念的杰生,他是一个实利主义者,金钱在他眼里比什么都重要。为了买股票,他不惜吞没凯蒂当妓女挣来的抚养女儿的卖身钱。他冷酷成性,对白痴弟弟班吉百般虐待,时刻想把弟弟送进疯人院。最后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偷了杰生的积蓄与人私奔而去。
全书分成四个部分,每部分涉及发生在一天的事件,并围绕一个人物。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时间是1928年4月7日。第二部分是“昆丁的部分”,时间是1910年6月2日,那时昆丁自杀身亡的日子。第三部分是“杰生的部分”,时间是1928年4月6日。第四部分叫“迪尔西部分”,由黑人女仆迪尔西叙述,时间是l928年4月8日。
书中人物叙述的日子是颠来倒去不按时序的,但所叙述的还是围绕凯蒂的故事展开,表面上复杂难解,实际上故事并不曲折。小说难读之处在于作家打破了传统的平铺直叙的情节构思,颠倒了事件发生的年代,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中的内心独白,而且从几个角度来介绍一家的事件,这样每个新的角度都给小说带来新的深度与意义。此外,由于作者打破了线性情节,而且用一个故事套另一个故事,增加了理解小说的难度。
《我弥留之际》(1930)是福克纳另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的杰作。小说表面上是写本德仑一家的一次旅程及一路上经历的种种险事,实际上是叙述了本德仑一家的不幸遭遇。艾迪·本德仑在一个儿子为她做棺材时去世。按照她的遗嘱,全家在父亲安斯·本德仑的带领下,沿着约克纳帕塔法县的乡间小路,用自家的大车将艾迪的遗体运回杰弗孙的墓地安葬。实际上,丈夫和子女内心都不愿干这种事,于是一路上受尽挫折和磨难,经历了水火灾害,受罪不浅。他们到达杰弗逊后埋葬了发臭的尸体;女儿杜威堕胎未成反受骗;儿子达尔在牲口棚里烧棺,被送进精神病院;儿子卡什在过河时为了不让大车翻倒而被压断了腿;安斯·本德仑悄悄去结婚带回了新娶的妻子。这是一出荒诞者的喜剧,却是福克纳小说中最富有怜悯之情的一部,作者充分表达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尽管这些人身陷困境,笨嘴拙舌,却具有忍受一切不幸的惊人毅力。从《我弥留之际》的创作中,作者找到了新的写作题材乡间穷苦人的生活。
《我弥留之际》在写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全书共分五十九节,由十五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或追溯往事。各节之间相互呼应,每一节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读者可通过每个人的内心独白增加对其他人物的了解。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艾迪·本德仑,她生前对家人颐指气使,死后仍然支配着们的行动。艾迪弥留之际的独白和联想是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断,作者将它安排在全书的三分之二处,形成一个高潮。
1923出版的《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第七本长篇小说,也是他第一部反映种族问题的小说。主人公乔·克里斯马斯的母亲与一位墨西哥马戏团演员私奔,生下他后便与世长辞了。外祖父是个种族主义分子,怀疑孩子有黑人血统,便将他遗弃于育婴堂的门口。五岁时,他偶然窥见一个女伙食管理员的隐私。那个女人怕他说出自己的丑事,便到院长那里去诬告他是个黑白混血儿。他被逐出育婴堂,带着这个不明不白的身份,象个孤魂野鬼似地来到社会上。白人社会不接受他,黑人社会怀疑他。一系列悲惨的事便由此发生。他的情人乔安娜·伯登也无视他的人格,最后他杀死了这个他心爱的白种女人。星期五那一天,克里斯马斯主动走出来,让白人把他私刑处死。
1936年出版的《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另一部极有特色的长篇小说,它以托马斯塞德潘发家和败落为缩影,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南方各州从封建时期向现代社会转化阶段的历史。
托马斯·塞德潘出身于西弗吉尼亚贫苦农民家庭,长大后决心成为有钱有势的人物。他移居西印度群岛,成家立业颇为成功。后来发现妻子有黑人血统,遂抛弃妻室与儿子查尔斯·邦,来到西密西比重振旗鼓。他在杰弗逊镇建立了庄园,又娶妻生了儿子亨利和女儿朱迪思。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南北战争爆发了。他在西印度群岛生的儿子查尔斯来到杰弗逊他的庄园,查尔斯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朱迪思。托马斯竭力反对这门婚事,并将原由告诉了儿子亨利。亨利一方面对查尔斯非常崇敬,一方面又怕家中发生乱伦丑事,所以一直竭力劝说查尔斯不要娶朱迪思。但是查尔斯不从,亨利最后杀死了异母兄弟。南北战争期间,托马斯·塞德潘上校率南部联邦团与北方作战。战后,他回杰弗逊力图重建家园,但这次未能如愿,便酗酒并与沃什·琼斯的孙女发生关系。沃什一怒之下杀死了托马斯。托马斯一生奋斗,留下的是衰微破败的房屋、一群伤透了心的老寡妇。亨利在外流浪多年后,拖着一身病回到杰弗逊的家园。后来,他自己放火烧掉了家宅,并葬身于大火之中。
这部小说的表现手法与 《喧嚣与疯狂》相似,通过罗莎、康普生先生和昆丁·康普生等叙事人的叙述来表现托马斯·塞德潘家的盛衰史,不同的是所叙述的故事要复杂得多,叙述方法也限于“意识流”。
从结构上讲,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福克纳小说中最完美的一部。作者在每一个行动发生前就将这一行动对周围人的影响展示出来,从而形成一种前呼后应,天衣无缝的效果。对于过去的事件,作者抓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采取抓住一重要时刻并与现在相对应的方面,给人一种永无止息的感觉。
福克纳后期的几部小说构成一部斯诺普斯家族史,它包括 《村子》(1940)、《小镇》(1959)、《大宅》(1959)。这三部小说的主题与情节有连贯性,因此被合称为“斯诺普斯”三部曲。斯诺普斯家族是与萨托里斯和塞德潘等南方旧家族完全不同的社会细胞,他们原先是穷苦的人,慢慢沿着社会的阶梯往上爬,成为南北战争后在南方崛起的暴发户。他们虽然狡诈行骗,但也勤奋工作,并且在发迹之后知书达礼。他们逐步从小银行家爬到参众两院议员的地位,填补了南北战争结束后英国南方政治上的真空。
除了长篇小说之外,福克纳还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其中有些属于“插曲式小说”或称“系列小说”。所谓“插曲式小说”,是指由若干篇主题、人物多少有关联但又独立成篇的短篇小说组成的一本小说。它们最初也是作为一篇篇的短篇小说在杂志上发表的,因此,也可以说是短篇小说集。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风格一般比较明快,民间文学的色彩很重,使用经过提炼的口语。
福克纳的近二十部长篇小说和几十部优秀的短篇小说为人们提供了一部现代美国南方编年史。历史对于南方来讲是失败与耻辱,包袱与负担。福克纳对于南方旧传统的否定感到痛心疾首,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对历史念念不忘,他们用历史的透镜去观察现实,总觉得格格不入。同时,福克纳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南方传统的卫道士,他继承了麦尔维尔和惠特曼的民主传统,并大胆地去表现社会的冲突与对抗,爱情和荣誉,同情心与自豪感,热情与牺牲都在福克纳的小说里得到反映。福克纳描写了南方的痛苦与历史负担,然而他并不悲观,也不是纯粹用自然主义的手法去暴露没落南方贵族的偏狭、软弱无能。他的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在于他力求用文学去改变社会;他对于南北战争后美国社会的批判正是出于对人民内在素质的信心与肯定。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里出色运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与现代派小说的先驱詹姆斯·乔伊斯一起对现代小说的创新作出了贡献。他运用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打乱时间顺序等一系列手法,把故事分解成许多片断,让各种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这样就迫使人们从美学和道德上进行探索,读者也被卷入了故事之中。福克纳的文体风格酷似莎士比亚,小说里充满戏剧性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