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杰出的反法西斯小说。作品中的乔丹不同于海明威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他没有迷惘和失望,他虽然在热恋中,但是这种爱情不再是与战争相对立的个人幸福。他不厌恶战争,不逃避现实,他所考虑的主要是怎样完成他的职责。这反映了作者对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理解和支持。这部小说曾被好莱坞改编搬上银幕,四十年代后期在我国上映时颇受中国知识界的欢迎。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春天,海明威赴亚洲采访,并到中国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海明威主动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逻艇,为美国政府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美军在法国北部登际,亲自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明威多次受伤。曾因两次飞机失事而幸免于难,却造成严重的脑震荡。因此,他的精神总是摇摆不定,尽管有着惊人的毅力坚持写作,但作品的力量和境界已不能与当年在西班牙时的英勇气魄相比了。195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在主题上没有新的突破,只不过重复了他过去几部小说的主题:战争、爱情、孤独和死亡,艺术上也缺乏特色,世人多以为海明威是“江郎才尽了”。
就在海明威似乎无法在美国文坛再度叱咤风云之时,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952)却脱颖而出,他的创作天才又重新得到肯定。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古巴老渔民桑提亚哥在海上三天三夜捕鱼的经历。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来没有打到鱼,但老人并没有丧失信心和希望。在第八十五天上,他在黎明前就出发了。这一次他划向远海,一条比他的小船还长许多的大鱼终于上钩了。上了钩的大鱼拖着小船不慌不忙地游着,桑提亚哥拼尽全身力气,用尽各种办法,在海上飘流了两天两夜才杀死了那条大鱼。当他精被力竭地终于把大鱼杀死,绑在船边向回划的时候,那条死鱼又成鲨鱼追踪的对象。开始是一条,后来是一群。已经疲惫不堪的老人不得不再次与鲨鱼搏斗。起初用鱼叉、刀子、棍棒、后来甚至将船舵拆下来当武器。最后,鲨鱼吃光了大鱼。桑提亚哥只带着一条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回到了岸边。捡起损坏的渔具,筋疲力尽地回到他破旧茅屋中酣睡了,他又梦见了狮子。
《老人与海》的出版获得巨大成功,它立即译成多种文字。海明威在小说中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桑提亚哥捕鱼最终失败,但是他坚韧不拨的毅力,败而不馁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作者强调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小说中,桑提亚哥“每当感觉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就鼓起勇气,“要试验一下”。“双手已经软弱无力”,“我还要试它一试”。“他忍住一切疼痛,抖擞抖擞当年的威风,把剩下的力气统统拼出来,用来对付鱼在死亡以前的挣扎。”他有一句话最有名:“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荣获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海明威为该年度的获奖作家;因为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海明威“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主要表现是“含蓄、深刻和简洁”。含蓄,是他著名的“冰山理论”的具体化,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包含有丰富的潜台词,一切蔓枝杂叶都被他删个一干二净,露出水面的只是那冰山的八分之一。深刻,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物的内心描写,用独白、思忖、回想等等来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老人与海》是最典型的例证。简洁,人物对话以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所谓“电报式”的短句,证明作者惜墨如金。这种例子在海明威作品中俯拾皆是,尤其是在他的短篇小说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英国评论家赫·欧·贝茨指出,海明威在美国“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
海明威晚年 患糖尿病、精神忧郁症等多种疾病,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戕,从而结束了他那杰出作家的一生。但他所开创的一代新文风却在新起的欧美作家手中得以延续。
帕索斯、沃尔夫和斯坦贝克
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1896—1970)出生在芝加哥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律师。由于父母一直生活在欧洲,多斯·帕索斯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度过。直到1907年,他才回到美国康涅狄格州沃林福德接受中学教育。1911年,他十五岁时考上哈佛大学,受校内“意象派运动”的影响开始写诗, 1917年诗作被选进《哈佛大学八诗人作品选》出版。1916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遵照父亲的意志去西班牙学习建筑。但不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在法国、意大利等地投入战地救护工作,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祸。他根据这些经历写成的《三个士兵》(1921)是他第一部有影响的小说。
《三个士兵》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为背景,塑造了三个性格不同的士兵形象,通过他们的命运反映了军队中广大下级士兵的反战情绪。邓·伏赛里是一个头脑简单而单纯的英国国教徒,他一心想的是如何被提升;克里斯弗尔德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农村,他憎恨战争,对战时严厉的军规怀有恐惧病,常常以一种感情的强烈爆发来发泄他的痛苦心情。他的好朋友约翰·安德路斯是一个神经过敏而性格内向的哈佛大学毕业生,爱好音乐,富于艺术气质,因此与当时的战争环境格格不入。在一次休假时,他来到法国乡村,与一个法国姑娘相爱,于是他做了逃兵,在那里隐藏起来,创作交响乐作品。但不久还是被军方发现逮捕并判了死刑。《三个士兵》的强烈反战色彩和人物的悲剧命运,使它成为“迷惘的一代”的先声。
《曼哈顿中转站》(1925)是反映二十年代纽约社会面貌的长篇小说。作品以快速式镜头截取了这个大都市各个阶层的生活画面,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被称为“群像小说”。这部作品对作者几年后创作《美国》三部曲起到了艺术上的先导作用。
多斯·帕索斯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创作了《美国》三部曲,包括《北纬四十二度》 (1930)、《一九一九年》(1932)和《赚大钱》(1936)。这部作品以二十世纪最初三十年的美国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对十二个人物的描写,反映出这一时期广阔、真实、复杂的生活场景。整个作品以若干个故事组成,各个故事之间有情节上的联系又可独立成章。作者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纵横交错地编织成复杂的生活画面,并且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展开描写,显示出美国社会五光十色、瞬息万变的特色。资产阶级的钻营取巧,工人阶级的流动性,知识分子的摇摆,都写得很真实。
除了重点描写十二个各阶层人物外,作者还以“新闻短片”、“人物小传”和“摄影机镜头”三种新颖的手法来加强这部小说的时代气氛。“新闻短片”包括三十年间重要的新闻报道、报纸标题、广告、官方文件等资料文献,共六十八篇,为的是给小说提供广阔的时代背景,突出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真实面貌。“人物传记”二十五篇,包括二十世纪以来有名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其中有工人运动领袖德布斯、发明家爱迪生、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威尔逊总统、金融家摩根和汽车大王福特等。“摄影机镜头”共五十一篇,分散于各人物描写或“新闻短片”之后,多以意识流的手法写成,没有标点符号,表达出作者的立场观点和他的生活经历。
《美国》的叙事手法颇具特色,故事的起伏毫不唐突,详略得当,有时人物的几年身世一笔带过,有时一件重要的事情却浓笔重彩写上几页。另一个特点是细节描写能力强,有很强的历史表现力。由于《美国》三部曲的成功,多斯·帕尔索成了三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美国》也被誉为一部美国现代的“民族史诗”。
托马斯·沃尔夫 (Thomas , 1900Wolfe—1938)是一位生命短暂而又以优秀作品在文坛上赢得一定地位的小说家,他的一生是现代美国文学史上最富幻想色彩的传说之一。沃尔夫生长在北卡罗莱纳州的阿什维尔,父亲是一个性格坚强的石匠,母亲开办了一座名叫“老肯塔基之家”的供膳客栈。沃尔夫上中学时,遇到老师玛格丽特,罗伯茨,她象母亲般地关怀沃尔夫的成长,引导沃尔夫爱上了文学。十五岁沃尔夫进入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文学系,学习古典文学与英国文学。他爱好戏剧,参加了北卡罗莱纳州剧作家协会,创作了独幕剧 《巴克·戈文的归来》和《第三个夜晚》等。
1920年大学毕业后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24年,他接受了纽约大学的聘请,担任英语教师,这段生活一直持续到1930年春天。这期间他曾多次去欧洲旅行,遇见了艾琳娜·伯恩斯坦夫人。伯恩斯坦夫人是个道具服装设计师,比他大十七岁,他们疯狂地相爱。后来沃尔夫把她写进了小说,成为艾丝特·杰克的原型。
沃尔夫能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小说家,是由于他二十九岁时出版的长篇小说《天使,望家乡》(1929)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沃尔夫从1925年开始创作小说,经过四年的努力,写成了这部风格清新、笔调细腻、形象感人、富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在美国小说界崭露头角。作品含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主人公的经历和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以及其他人物的原型,几乎都取材于沃尔夫自己的生活、他的家乡阿什维尔和他的父母亲友。
小说一开始描写石匠奥立弗·甘特与北卡罗莱山区伊莉莎白的婚姻。奥立弗对人热情,谈话风趣,手艺又好。伊丽莎白热衷于攒钱,不顾家庭。他们的矛盾造成孩子们童年的不幸。主人公尤金·甘特是奥立弗的幼子,对父亲十分崇拜,但对母亲却没有好感。尤金的五个兄姐个性各异,他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里,却还是感到孤单,特别是母亲离家出走以后,情况更为严重。他被迫从父亲处跑到母亲这里。母亲开了个供膳食的寄宿舍,尤金在那里见到的尽是些杂乱不堪,人情淡薄的事。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利用课余时间做报童送报;在私立中学读书时,教师伦纳德的妻子玛格丽特·伦纳德成了尤金知识上的导师,鼓励他从事文学创作。
中学毕业后,尤金考上了州立大学,然而他内向、孤独的性格仍没有完全纠正过来,在大学里受同学们的凌辱,他厌恶周围的一切。后来,家里唯一真正的亲人哥哥患肺炎身亡,尤金悲痛万分。他专心于学业,以优异成绩毕业。最后,尤金说服了母亲,答应供给他一年的学费,他离开家乡去哈佛大学。
作品强烈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受到广泛的称赞。作者以一种松散的编年史方式,通过主人公二十年的生活经历,向人们展现卡罗菜纳州乡村小镇的社会风貌,反映出主人公的思想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