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云晓:我的家怎么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孩子会疯狂追星?

  一、孩子追星天然合理

  一位15岁的女孩写信给我,诉说对母亲的不满:

  我喜欢一位新加坡男歌星,他的歌声特别美,让我忘掉所有烦恼。

  可我妈妈却不理解,甚至嘲笑我:“喜欢个唱歌的真没出息,还喜欢个男的,真肮脏!”

  妈妈的话让我难受极了。我只是喜欢听他唱歌,看他纯净的笑容,怎么就肮脏了?妈妈为什么这么侮辱我,还侮辱我心中的偶像?

  从这封信中,我们看到对于追星,两代人在观念上的差异。

  香港城市大学的岳晓东博士对青少年追星有专门的研究,岳博士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和标志性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状况往往非常复杂,一方面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另一方面需要形成自我确认,而追星恰恰能满足孩子这两方面的心理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追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意义的,父母要给予理解,没必要把追星当成“十恶不赦”的坏事严加禁止。

  二、狂热追星不宜放任

  虽然追星有其合理性,但有些孩子自控力差,追星追到失去理智,变得偏执、疯狂。这样触目惊心的例子屡见不鲜:

  2002年,浙江温州一名17岁的初中生因没钱亲眼见到偶像赵薇而服毒自尽。

  2003年6月21日,大连一位16岁的少女自杀,起因是母亲没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

  四川一位13岁的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独自离家出走,下落不明。

  虽然这样追星追到疯狂的例子只是少数,但是父母仍不能忽视沉迷于追星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的孩子为了见到喜欢的明星,不惜旷课、离家出走、骗取父母的钱财。如此追星可能会造成孩子情绪失控、违反纪律、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发展成为问题学生。

  三、引导孩子理智行事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引导,在追星方面尤其如此。下面这位母亲的做法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我的女儿正在上初中,特别迷周笔畅,还在学校里组织“笔迷”团,支持心中的偶像。回到家,女儿还鼓动我和她爸爸为周笔畅投票。看着孩子如此疯狂,我有些不解:这么狂热地喜欢明星,是不是有点儿过头了?虽然有很多疑惑,但我并没有对女儿发难。

  一天晚上,女儿在看超女比赛,电视里周笔畅正深情地演唱,女儿看得目不转睛。我悄悄地坐到女儿身边,说:“我也来看看,我女儿这么喜欢的歌手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女儿马上兴奋起来,“笔笔的歌唱得一级棒,有一次她唱的歌把评委都感动得哭了。她的粉丝团叫‘笔迷’,我是超级笔迷……”听着女儿滔滔不绝的话,我知道了周笔畅在她心中的位置。于是我认真地听了周笔畅的歌,果然她的唱功很好,感情也很真挚,我也对这个女孩萌发了好感。

  从那以后,每次超级女声比赛,我都会和女儿一起观看。我还帮女儿搜集关于周笔畅的信息和各种海报。对于我做的一切,女儿非常高兴,我听到一次她给同学打电话说:“我妈可跟你妈不一样,我妈妈可棒了,对我喜欢笔笔可支持了!”

  周笔畅成了我和女儿经常谈论的话题。我们了解到周笔畅不仅歌唱得好,而且还精通钢琴、架子鼓、小提琴,字写得也非常漂亮。更让人佩服的是,她高考时成绩是681分,广东省第二名,大三就过了英语六级,是个全方位的才女。渐渐地,女儿从最初迷恋周笔畅的歌声深入到钦佩周笔畅的多才多艺,而且我发现女儿学习比以前认真了,我还看见她常常练习书法,说既然自己那么喜欢笔笔,字不应该写得太差了。

  我和女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谈论的话题从周笔畅开始,逐渐延伸到她成长中的很多方面,我们谈到了理想、未来这些以前从未谈过的话题,我对女儿多了很多了解,女儿对我也多了很多理解。

  前段时间,超女来我们城市举办演唱会,女儿说想去现场一睹笔笔的风采,我马上答应了。女儿说:“妈妈,我们家并不富裕,不要买那么贵的门票,因为笔笔告诉笔迷:‘即使大家买的是50块钱的票,我也看得到大家。’”这一刻我觉得女儿真的长大了。

  演唱会当天,我和女儿远远地坐在台下,听着笔笔的歌唱,女儿很高兴,我也非常高兴。我很感谢周笔畅,这个优秀的女孩已经成了我女儿的榜样,激励她好好成长。

  这位母亲很了不起,她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在和孩子共同了解偶像的过程中,挖掘偶像的榜样作用,让偶像的力量激励孩子成长进步。作为父母,完全可以向这位母亲一样正确引导孩子,使孩子在追星中健康成长。


为什么孩子会早恋、早孕?

  一、早恋早孕——需要面对的现实

  2006年初,北京某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化名王瑞峰)是某重点中学高一的一名学生,16岁的王瑞峰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身份,他是一个几个月大婴儿的父亲。

  读高一的王瑞峰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一天,他的班主任不满意他的表现,就偷偷翻他的书包,并在书包中发现一封信。信是写给一个女生(化名王雪)的,信中有他们发生性行为的详细描写。这位老师看完后大为吃惊,他找王瑞峰谈话。很快全校都知道了王瑞峰和王雪的事,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停了他们的课。

  两个孩子的做法是两个家庭同样无法接受的,父母对他们不断训斥。没办法,这两个被学校和家庭同时抛弃的孩子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找了一个出租屋,同居在一起。不久,王雪怀孕了。两个人商量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证明给大人看,我们是有真正爱情的,我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怀胎十月,学校和父母对此一无所知。孩子出生以后,两个年轻人才意识到养一个孩子如此艰难,最难的是他们没有钱。于是王瑞峰就上街抢钱、抢手机。很快,他被公安机关拘留了。

  这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个案,也许正因为极端,更深刻地暴露了教育上的缺憾。如果,这两个少男少女受过良好的性教育,我相信他们至少会采取避孕措施,更不会草率地把孩子生下来;如果,学校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两个少男少女或许会反思并收敛自己的行为;如果,两个家庭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关爱,不是拒绝而是接纳孩子,这两个少男少女不会离家出走在外同居,直至怀孕生子。由此可见,性教育的得失将对孩子的命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青春期孩子爱慕异性很正常

  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性发育成熟期。这时的孩子,不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同时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1999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女孩子首次来月经的平均年龄是1254岁,男孩子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1385岁,时隔多年后,青春成熟期还会提前。同时,现在是性信息十分开放的时代,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模特表演、广告宣传、互联网等关于爱情与性的表现非常普遍。人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孩子很可能对异性产生爱慕,表现出对性的好奇,并产生性的要求和试探的愿望。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就像春天来了草会绿花会开一样,是自然美好的。相反,如果孩子总是对异性没有好感反而不正常了。

  三、性教育可以很艺术

  大连的一位母亲突然发现读高二的女儿怀孕了,恰巧孩子父亲出差在外,母亲一下蒙了,不知如何是好。经过反复思考,权衡再三,这位母亲觉得最明智的办法是把胎儿打掉,让这件事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对女儿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对孩子没有任何责怪,而是把她当成一个生病的孩子悉心照顾,像朋友一样陪她聊天,给她讲生理卫生和避孕常识,讲父母年轻时的恋爱经历,讲小时候的趣事……女儿终于放下了心理包袱,把事情始末告诉了母亲。

  原来女儿上高中后由于英语口语不好,常被同学讥笑,唯有一位男同学不仅不歧视还热心帮助她。两个人之间慢慢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最终两个情窦初开的孩子由于冲动而越轨。

  知道真相的母亲没有批评孩子,也没有去责怪男孩,而是把所有心思放在女儿身上。她知道身体康复的女儿在心理方面的康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于是她加倍给女儿以关爱。她对女 儿说:“爱慕一个优秀的异性,这是正常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妈妈十几岁时也有过,但只是在心里偷偷地爱,因为还不到谈情说爱的年龄。你也一样,现在还是学生,对爱慕的人必须把握在同学友谊这个尺度,否则会一时冲动,越了雷池犯了错。但犯了错知错能改为时不晚,妈妈允许你犯一次错误,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这位母亲还向女儿道歉,因为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没有把必要的性和避孕知识告诉女儿,并保证这件事永远都是母女俩的秘密,不让外人知道。女儿被博大的母爱深深感动了,她说:“妈妈,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成为让您骄傲的女儿!”

  女儿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康复后勤奋学习,严格自律,和那位男同学正常交往,保持着同学间的友谊,而且听从妈妈的嘱咐没有再和他单独接触,也没有告诉他怀孕这件事。最终女儿成功考取了国外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前,又收到三所外国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毫无疑问,当孩子怀孕之后,最能给予她有效帮助的人莫过于父母。在这方面,大连这位母亲做出了榜样,她用事实真切地告诉我们:孩子的早恋早孕并非好事,但处理得当,或许会变为健康成长的重要转机。

  反过来想想,如果犯错的女儿没有得到亲人呵护,没有母爱的循循善诱,她的人生从此会走向何处?



为什么孩子会离家出走?

  “平时孩子挺好的,没和家里人怄气,没听说有什么心事,也没表现出什么情绪问题,怎么说走就走了。”

  “现在的孩子承受不了一点儿压力,有点儿事动不动就以出走威胁。”

  一、孩子离家出走三大原因

  “学习太累了!”

  ——逃避学习压力型出走

  2005年,湖北某校的15名初三学生集体离家出走。出走原因是在前一天的摸底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担心受到父母责骂。于是,孩子们凑了几百元钱,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后来因为钱不够,只好下车,幸亏及时被车站民警发现。令人意外的是,当民警问他们是否愿意回家时,15名少男少女大多数摇头。一个男孩说,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大人谈的都是学习,他很反感。另一个孩子说,她害怕考试,害怕父母。而离家出走的策划者说父母越是关心他的学习,他越是感觉压力大。他希望学一门手艺,可父母却反对,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孩子们的想法很单纯,只是希望远离老师的看管、父母的唠叨。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明白,在外面他们什么也做不了。离家出走的日子饥寒交迫,累了只能在路边打个盹,饿了只能凑钱买几个面包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