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点洪涛巨浪中】:宰相陆秀夫背负着九岁的皇帝投海。
「指点」:陆秀夫为幼主指路:当为国死,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先催妻跳海,再以素白的绸带将赵昺紧束在背,蹈海殉国。
杨太妃等大批军民相继投海,据《宋史》:厓山海战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出海面。悲壮至极!
……………………………………………………………………
3。 解图
图中,喻厓山海战的结局。
海上一木,喻「宋」字。「宋」字的宝盖儿头「宀」,该部首有天穹如盖的意思,和图中的天相应。喻宋室亡没于海上。
图中的太阳,按地图方位,是偏向西,故喻黄昏时分——正是陆秀夫负赵昺投海的时间。同时,幼主赵昺的「昺」字,古同炳,是光明之意。日落海中,喻赵昺投海。
三、文征解卦
卦为「中孚」,下为兑,指泽;上为巽,指风。
本卦的本意「风吹在泽水上」,正是本象预言的厓山海战,海上风云突变,风雨大作,最后张世杰突围了,也死于海上飓风。
10…20 06:36
第二十五象 戊子(艮下巽上 渐)元朝国运
谶曰
北帝南臣
一兀自立
斡离河水
燕巢捕「麦戈」
颂曰
鼎足争雄事本奇
一狼二鼠判须臾
北关锁钥虽牢固
子子孙孙五五宜
………………………………………………………………………………………………
金圣叹:「此象主元太祖称帝斡难河,太祖名铁木真,元代凡十主。斧铁也,柄木也,斧柄十段即隐十主之意。」
一、众解精华
1。 解谶
【北帝南臣】:蒙古忽必烈在北方称帝,建立元朝,南方汉人称臣。
【一兀自立】:「一兀」为「元」,指忽必烈改蒙古为元,建立元朝。
【斡离河水 燕巢捕「麦戈」】(陈曦试解)
「麦戈」:这个古字已失传,故从句意破解。本句似指离开了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 ——会盟建国之后,就开始了四外的劫掠扩张,象捕燕巢一样。
「斡离河」:斡:音握,指斡难河,1206年,斡难河源头举行库里台选汗大会,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本句并非对「斡难河」的名称预言有失误,而是刻意做些微改动以掩饰天机。正如第5象用「金环」喻指(杨)玉环。唯恐天机尽泄,让当世人看破,这是预言之道。
「燕巢捕」:似喻蒙元攻灭他国,象捕燕巢一样容易,战术也是象捕燕巢一样合围攻伐。捕、端燕巢至少要从两边下手,成吉思汗确立的「大迂回」战术,就是先不直接正面作战,而是通过远距离快速包抄迂回,分进合击来击垮对手。
2。 解颂
【鼎足争雄事本奇】
「鼎足争雄」:蒙古、西夏、金国三国,如鼎的三足,鼎力「争雄」。
「事本奇」:局势出乎意料。弱小蒙古崛起,后来居上堪称奇。
【一狼二鼠判须臾】:指三国争雄很快见了分晓,蒙古迅速灭了夏和金国。
「一狼」:指蒙古。「二鼠」指西夏、金。「须臾」:很快。
【北关锁钥虽牢固 子子孙孙五五宜】
虽然北国蒙古军事强大,但是忽必烈建元朝后,只能传十帝。
「锁钥」:军事要塞。此为借代用法,指元的军事力量。「五五」:十。
二、文征解卦
卦为「渐」,下为艮,指山;上为巽,指风。
本卦为「草木渐茂之象,积小成多之意」,大象为「山上种有草木,逐渐生长,比喻循序渐进」,正合本象。
「草木渐茂之象」:喻指蒙古这个草原国家,渐入繁盛,欲「把天下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四处扩张,版图空前绝后。
蒙元的攻城灭国,也是有规划的「循序渐进」。
…………………………………………………………………………………………
三、陈曦解图
本图四层含义,前两层意已基本由金圣叹解出。
其一:斧头为「铁」,柄为「木」,斧头背很特别,兵器、工具中的斧头背没有图中这么平整的——形似铁砧,「砧」、「真」同音,故这里喻建立大蒙古国的「铁木真」,他的孙子忽必烈建元后谥他为元太祖。
其二:柄为10节,喻忽必烈建元朝后,传10帝。
其三:以「斧」预示,而不用别的兵器,是借成语「伐性之斧」,喻蒙元征伐屠杀,灭绝人性。「伐性之斧」出自《吕氏春秋。本性》,意指砍绝人性的斧头。
这把斧的「铁头」,代表着蒙古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五位大汗。忽必烈灭南宋时,蒙元已经至少灭亡、征服了66个国家。他们破城之后常常是除了要掠走的年轻女子外,杀得一人不留,尽掠钱粮,有的民族被灭绝。蒙元的扩张屠杀了约2亿人,其中杀「中国」人7000万。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度'1',还保留奴隶制度'2',堪称「伐性之斧」。
其四:为何以10节斧柄,比喻忽必烈以后的皇帝?因为忽必烈以后的元朝皇帝,和「斧的铁头」不一样,他们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很少征伐外国。
忽必烈是从蒙古大汗到中国皇帝的转折。忽必烈推行汉法,导致了后来蒙古四大汗国与他实质上的分裂。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是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尽管元朝在一些形式上抵御汉化,但实质上,在「政
氵台」、文化、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被汉化是不可抗拒的。
……………………………………………………………………………………………………
四、征服者被文化「征服」
《推背图》本象把蒙元喻为「狼」。自铁木真建国开始,大蒙古国就成了一部战争机器。这个奴隶制的草原国家物产有限,战争不断。铁木真清楚地看到:如果不侵掠别国,又会陷入无休止的部落争战,于是开始了四外扩张。铁木真一生征灭了40个国家,使大蒙古国的疆域扩张到约3000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印度洋的波斯湾。元朝时进一步扩大,虽然四大汗国各自为政,但形式上,依然尊大元皇帝为「共主」。
蒙元「狼」的战争是彻底的反人性。成吉思汗发起的「征服运动」,屠杀了各国共2亿人,无数的城市变成了无人区,对东西方先进的文明都是空前绝后的灾难,它所带来的文明的传播和民族的融合都是被动的副产品。前「苏
耳关
」称成吉思汗使他们的科技倒退了一百年,巴格达人称他们的祖先差点被灭种……南宋几位名将顽强的抵抗,牵制蒙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西方。也正是汉文化影响了忽必烈,使他的滥杀和屠城有所收敛。即使这样,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灾难最深重的时期,7000万「中国」人死在了蒙元的「铁斧头」之下,元
朝「统 氵台」期间的「圧廹」是历史上最深重的,农民起义也就最频繁,使元朝建国98年就灭亡了。
「征服运动」的祖宗成吉思汗,被当今「 纟工 朝」冠以「一代天骄」的美名大加歌颂,对他反人性的暴虐讳莫如深——这是借古赞今的手段——「
纟工 朝」在和平时期的各种运动,造成了800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
当然,排斥蒙元,甚至认为蒙古帝国和中国无关之说,似也极端。毕竟蒙古曾是金的属地,宋、夏、金、辽、大理、吐蕃都是中华民族在那个历史时期演变的产物,蒙古也不例外——别忘了,割掉蒙古是一个历史的错误,如果不是那个错误,恐怕很少有人会排斥蒙元了。
任何掩饰历史真相的做法,都不是在研讨历史,而是在「讲「政 氵台」」。
正视历史,正视这段古代中国曾经沦为亡国奴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于她悠久深邃的文化——我们祖先博大的胸怀和先进的文明同化了蒙古,使这个古老的民族第一次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使大元也溶入了中华历史文化之中。
回过头来,再看看《推背图》这一象,在中国的历史上给予铁木真的大蒙古国一个「狼」的预示,给蒙元一个「伐性之斧」的比喻,给元太祖铁木真一个斧头的画谜,给元朝继任者10段圆木的象征,都是恰如其分、毫厘不失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四等人制度:将人分为4等,蒙古人第一等,色目人(西北的外族人)第二等,汉人(汉、辽、女真人)第三等,南人(南宋各族人)第四等。在各方面歧视汉人、南人,甚至长期禁止他们有兵器,20家合用一把菜刀。蒙人杀死汉人,只被罚杖刑、充军而已。
'2'
元朝承袭了大蒙古国的奴隶制度,约有1000万奴隶,占全国人口的1/6,主要是劫掠来的。主人可以买卖奴隶,杀死无罪的奴婢,只罚87仗(私宰牛马者仗100),奴隶控告主人要被官府处死。
10…20 06:40
第二十六象 己丑(震下震上 震)元朝亡于淫
谶曰
时无夜
年无米
花不花
贼四起
颂曰
鼎沸中原木木来
四方警报起边垓
房中自有长生术
莫怪都城澈夜开
………………………………………………………………………………………………
金圣叹:「此象主顺帝惑西僧房中运气之术,溺于娱乐,以致刘福通、徐寿辉、方国珍、明玉珍、张士诚,陈友谅等狼顾鸱(音:吃,鹞鹰)张,乘机而起。宦官朴不花壅不上闻。至徐达、常遇春直入京师,都城夜开。毫无警备。有元一代竟丧于淫僧之手,不亦哀哉。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故曰木木来。」
一、众解精华
本象金圣叹的注解过于简略,读者大多因此误解了这段历史。
1。 解颂
【鼎沸中原木木来】
指元末「红巾军」起义,引发了全国性的起义,中原纷乱如鼎沸。
「木木」为林,指韩林儿,他是「红巾军」立的帝王——小明王。
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1351年,韩山童和刘福通发动起义,因泄密被围,韩山童就义。刘福通突围后组织起义,义军以红巾裹头,称为「红巾军」。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1',国号「大宋」。「红巾军」迅速壮大,朱元璋都曾是「红巾军」的部下。
【四方警报起边垓】「垓」:音该,疆土。
各地起义风起云涌,警报频频传向元大都(今北京)。
【房中自有长生术】:指元顺帝'2'沉迷于房中术,荒淫废政。
《元史》记载:元顺帝封两个喇嘛僧人为司徒、大元国师,以学习男女双修之法。顺帝搜集民女,日日习演,甚至与宠臣在后宫公然行淫。喇嘛僧及其徒弟「出入宫中,无所禁止,丑声秽行,著闻于外,虽市井之人,亦恶闻之」。
【莫怪都城澈夜开】
※ 辨析:
金圣叹的解释过简了,绝大多数读者以为本句是说京城无防备,晚上还开着门,被义军杀了进来——有误!
《推背图》原